03第三章 学习的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108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考查内容:(一)学习的一般概述1.学习的基本含义2.学习的分类体系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五)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强化 B.联结 C,反馈 D.迁移2.加涅的学习理论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3.奥苏伯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4.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 )的进一步发展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C.认知主义 D.信息加工理论5.不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四条教学原则的是( )A。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理解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二)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主要有:(简答)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2.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八类:1.信号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
如经典条件反应就是一种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指学习将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即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在这种学习中,强化起着关键作用3.连锁学习即把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组合成系列,以形成动作联结,完成较复杂任务的学习。
这是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学习形式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加涅从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关系探究中,从学生学习后实际可获得的结果研究中,又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即:1.言语信息学习即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学习即学会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第三章-学习理论(1)学习概述一,学习概述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含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理解学习的定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②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而不是由自然成熟或先天遗传的本能引起的。
如青春期少年嗓音的变化是生理成熟的结果,不能称为学习。
③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疲劳、药物或疾病等因素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而提高了比赛成绩,学生因疲劳降低了学习效率等。
这些变化都是非常短暂的,不能称为学习。
④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的区别•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的讨程,动物的学习只局限于其自身的直接的经验•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适应过程学生的学习•定义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相对于一般的人类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②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
③学习内容的间接性。
④学习的连续性。
⑤学习目标的全面性。
⑥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等。
学习的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如下。
(1)信号学习,指学习对其中一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3.1自主学习的内涵在20世纪后期,人类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空间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
这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产业化是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高新技术的不断扩展及其在企业中高频率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更高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这一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导致整个经济活动中人才技术水平要求的相应提高与全面升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将会进一步缩短,知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又将导致工作领域处于持续而且越来越快的变化之中。
这些变化对人才的适应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个体在一生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的这些新要求,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
因此外语教学也应致力于培养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
所以外语教师,必须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营造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3.1.1自主学习的界定“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已经被教育学家提出,但是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都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的方面给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
因而对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还存在广泛的争议。
但自主性学习作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评估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除autonomous learning和learner autonomy 外,还有其它的表述,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组织学习(self-organized learning)、自学(self-study)、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管理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开放式学习(open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和自我获取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等。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第一节学习的定义和意义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内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①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内涵: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②从方式上讲,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③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学习的意义( 1 )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能,从而促个体心理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的分类一、按学习的内容:(冯忠良)知识的学习: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即品德的学习二、按照学习的实现方式:发现学习:学生独立发现探索掌握规律的学习。
接受学习:讲授者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学生将教师所传递的知识进行主动加工与吸收的学习。
三、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四、按照学习的水平(加涅):信号学习。
比如:狗听到送肉者的脚步声流唾液;人看到红灯(信号)就会止步。
刺激——反应学习。
动物为得到食物,而做出一定动作。
连锁学习。
比如:学生听到老师叫他名字(刺激),走到黑板前(反应),看着黑板上的题目(刺激),用粉笔写出答案(反应),教师请他坐好(刺激),学生回到原来位子坐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