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2016年)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几何变换》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位似的概念,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及位似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位似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等基础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位似变换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位似变换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位似的概念,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能运用位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位似的概念,位似变换的性质。
2.难点:位似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位似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位似的概念,总结位似变换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位似变换解决问题。
7.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突出位似的概念和位似变换的性质。
可以采用列表、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3章图形的相似
3.6 位似
【应用举例】
例1 [教材P99例] 如图3-6-4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3,0),B(4,2),C(1,2).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C放大为原图形的3倍.
图3-6-44
图3-6-45
解:将平行四边形OABC的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乘3,得O(0,0),A′(9,0),B′(12,6),C′(3,6),依次连接点O,A′,B′,C′,则四边形OA′B′C′即为所要求的图形,如图3-6-45所示.
变式一如图3-6-46,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3,0),B(4,4), C(-2,3).画出四边形OABC以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的位似比是2∶1.
图3-6-46
变式二如图3-6-4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用上一节课的方法画出五边形OBCDE的位似图形,使它与五边形OBCDE的位似比为1∶2.比较两个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你能发现什么?。
1. (2016 四川省广安市) 】.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在5×5的正方形ABCD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画直角三角形,要求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而且三边与AB或AD都不平行.画四种图形,并直接写出其周长(所画图象相似的只算一种).
答案:】.考点作图—相似变换.
分析在图1中画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图2、3、4中画有一条直角边为,另一条直角边分别为3,4,2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出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解:如图1,三角形的周长=2+;
如图2,三角形的周长=4+2;
如图3,三角形的周长=5+;
如图4,三角形的周长=3+.
20160925134830312205 5 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解决问题20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