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鱼季花鱼鳜鱼养殖技术(全面版)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5
鳜鱼养殖技术一、鳜鱼的生物学特征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鳜鱼,鳜鱼为鲈形目、鮨(易)科、鳜鱼属。
体肥肉厚、背部隆起、头大,吻尖,身上的鳞片小而圆,背鳍较长,身体呈黄绿色,身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鳜鱼的繁殖季节在4—8月份。
虽然能够适应7~32℃的水温,但在18~25℃、饵料充足时,生长最快。
因此,5—10月份是养殖鳜鱼的最佳时间。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的诱饵,瞧,它隐藏在水草当中,把自己装扮得好像一片枯叶,趁小鱼不备,一口将它吞下,真是凶猛又狡猾的鱼类!鳜鱼还非常贪吃!在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70%~80%的其它鱼类的鱼苗,1尾全长11.5mm 的鳜鱼苗胃内一次能容纳5尾刚吃进的7~10mm 的其他鱼苗。
当体长达到1.3cm 时,鳜鱼苗就可以从正面吞食饵料鱼了。
鳜鱼最喜欢捕食那些比它小1/2或1/3,体型为纺锤形或棍棒形的鱼类作食物。
因此饵料鱼的规格必须适合鳜鱼的口味,这就叫作适口性。
了解了鳜鱼对食物的偏好,对养好鳜鱼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鳜鱼的品种较多,如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翘嘴鳜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二、鳜鱼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近年,我国鳜鱼发展迅速,鳜鱼又叫桂花鱼、季花鱼,因其肉质细嫩丰满、洁白、味道鲜美、无小刺、营养丰富而著称,故为鱼中上品、宴中佳肴,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
唐朝就有诗人张志和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赞美鳜鱼。
鳜鱼是原产于我国的淡水鱼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区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
作为高档鱼品种,目前,鳜鱼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水产市场中的必备商品,也是很多大型超市活鱼柜台的必备商品之一。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日益多元化,鳜鱼的市场消费量也会逐步扩大。
鳜鱼养殖技术鳜鱼又称桂鱼、桂花鱼。
有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色鳜、翘嘴鳜等品种。
有生长优势适合养殖的有翘嘴鳜、斑鳜。
鳜鱼养殖通常指翘嘴鳜的养殖,养殖周期短,效益好,鳜鱼是终生以鱼虾为食的凶猛鱼类,对水质要求也高,因此,养殖的关键技术是保持良好的水质和解决好饲料鱼配套。
一、池塘主养鳜鱼1、养殖池条件池塘面积3-10亩,保水深2米以上,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
土质为黏土,弱碱性底质。
配备好抽水机和纳米微孔增氧设备。
2、清塘消毒放养前10-15天,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
使用生石灰100kg/亩化水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彻底杀灭池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
3、前期饵料鱼培育鳜鱼放养前15天左右(5月上旬),亩放家鱼水花50万尾或鲮鱼水花100万尾,供鳜鱼前期摄食。
4、鳜鱼苗种放养鳜鱼苗种放养规格以5-6厘米为宜,放养时间在5月底和6月上中旬,亩放2000尾,经过6个月养殖,规格可达500克左右。
5、饵料鱼配套养殖池塘主养鳜鱼,密度大,需饵量大,必须用专池培育饵料鱼,一般讲,养殖1尾鳜鱼配备饵料鱼1500-2000尾,因此,养殖1亩鳜鱼配备饵料鱼养殖池3亩,亩放养水花100万尾。
6、饵料鱼投喂鳜鱼在前期1个月主要摄食池中先期培育的饵料鱼,以后,需投喂专池培育的饵料鱼,一般10天左右放1次,当池塘无风起浪时,说明饵料鱼已不足,应投放,饵料鱼规格全长为鳜鱼的40-50%。
7、水质控制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加注新水和开动增氧机。
8、病害预防每月定期使用氯、碘、醛制剂消毒防病。
二、河蟹池套养鳜鱼河蟹池套养鳜鱼效果好、效益明显。
一般要求5月底至6月上中旬,每亩河蟹池中投放规格5-6厘米的鳜鱼10-20尾,利用河蟹池中的野杂鱼作饵料,经6-7个月养殖,规格可达0.5公斤左右,产量5-10公斤。
三、湖泊养殖鳜鱼在洪湖围栏和湖泊养殖中放养鳜鱼,一般在5-6月投放规格4-5厘米的鳜鱼10-15尾,年底可生产0.5公斤左右的鳜鱼5-10公斤,可增加效益100-200元。
鳜鱼养殖技术鳜鱼养殖技术分类:水产养殖技术(一)、专养池塘专养鳜鱼分夏花当年直接养成商品鱼和1龄鱼种养成商品鱼。
1、(专养)鳜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利用鳜鱼夏花(或稍大规格)直接养成商品鱼,是目前普遍推广的一种养殖形式,这种养殖形式需投喂充足的饵料鱼,单位产量较高。
(1)鱼种放养:为保证养殖成活率,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公顷放养3-4厘米鳜鱼种1.5-2.5万尾。
(2)铒料鱼来源:池塘单养鳜鱼,密度较高,需饵量大,一般可以通过养成池培育、配养池饲养、自然水域捕捞和购买等途径加以解决。
A、养成池培育:前期饵料鱼培育,即在鳜鱼种放养前15-20天,利用这段空间在池塘中培育前期饵料鱼。
投施饵料鱼750万-1200万尾/公顷,以供鳜鱼前期摄食;为了降低饵料鱼成本,可考虑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饵料鱼亲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每公顷适时放罗非鱼3000-6000对或2龄鲫鱼7500尾,使其繁殖的后代作为活饵料鱼供鳜鱼取食;也可用适度规格的稀网将池塘隔成两部分,一边养鳜鱼一边养饵料鱼亲本,使其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的食饵,饵料鱼亲本培育最好采用强化培育方法,促进亲体的性腺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孵化率,为鳜鱼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口饵料,促进鳜鱼的生长。
B、配养池培育:规模养鳜,其饵料鱼的解决途径主要来源于专池培育。
1公顷鳜鱼单养需配备3-4.5公顷饵料鱼池,分批起捕,按需拉疏,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
C、自然水域捕捞:如鳜鱼养殖场靠近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大水域,有丰富的饵料鱼资源,可加以充分利用。
D、购买:饵料鱼生产中,如遇发花率低、病害或灾害性天气等影响,应及时组织购买,确保饵料鱼供应的连续性。
(3)饵料投喂:在水温较高、鳜鱼快速生长期内,最好每天投喂1次,9月以后水温下降,鳜鱼生长速度减慢,摄食减少,此后可以5-7天或半个月投喂一次,投喂量以维持水体内有一定的饵料鱼密度,增加鳜鱼的捕食机会为原则。
鳜鱼养殖技术鳜鱼,俗称桂花鱼、石花鱼、季花鱼、淡水石斑等。
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亚科,有三个属,即长体鳜属、少鳞鳜属、鳜属。
其中鳜属种类最多,有七种,分别是鳜、大眼鳜、高体鳜、斑鳜、波纹鳜、柳州鳜、暗鳜;少鳞鳜有三种:中国少鳞鳜、朝鲜少鳞鳜、日本少鳞鳜。
第一章生物学简介一、鳜亚科鱼类的地理分布世界上鳜鱼有三属11种,是东南亚特有的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
分布于中国的鳜鱼共有三属九种。
鳜亚科鱼类分布的北界是黑龙江中游瑗珲附近,南界是海南省的北侧的南渡江,东界是日本本洲岛西侧南部的福知州附近,西界为四川盆地西侧金沙江下游的屏山附近。
在鳜亚科鱼类中,以鳜和斑鳜分布最广。
鳜类三属11种中,我国有三属九种,占%。
分布在我国的九种鳜鱼都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淮河以北仅有两种,由此可见,长江以南的华南区是鳜亚科鱼类的分布中心,台湾无鳜类分布。
二、鳜亚科鱼类简评在鳜亚科的鱼类的11个品种中,只有鳜和大眼鳜,不仅分布广,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而且形体好、肉质好、经济价值高,适合人工养殖。
在这两种鳜鱼中,尤以鳜的生长速度较快。
因为鳜的幽门盲囊多,对食物消化快,生长也快;而大眼鳜盲囊少些,生长慢些。
在天然水体中,鳜只需2-3年即可达到商品规格,而大眼鳜要3-4年。
在人工条件下,他们的生长速度差异更大。
1976-1977年湖北省天门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翘嘴鳜和大眼鳜的养殖试验。
在同一种饲养环境下,一年之后翘嘴鳜比大眼鳜平均超重535-625克;饲养两年之后,翘嘴鳜比大眼鳜超重700克。
1986年佛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水产研究所进行了珠江鳜和大眼鳜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
从以上分析可知,鳜亚科的种类繁多,但最具经济价值的是鳜(翘嘴鳜)。
三、鳜的形状特征鳜鱼体呈纺锤形,略侧扁,背部隆起腹缘浅弧形。
体色为褐黄色和棕黄色,分布着许多不规则的斑块或斑点,通常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及下方有一条棕褐色或红褐色条纹.腹部灰白,第六至七背鳍基下方通常有一条暗棕色的纵带,背鳍、臀鳍和尾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