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秧歌歌词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拥军秧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拥军秧歌》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
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新民歌。
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
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
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教学目标: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引导学生感受陕西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秧歌的艺术特点及风格;3、鼓励学生大胆愉快的学跳秧歌;能在小组创编活动中自主进行合作和交流、表演展示;教学重点:感受秧歌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秧歌表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绸子、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导入:(“西部放歌”ppt课件)师:前面的课我们走进西部,欣赏学习了甘肃民歌和山西民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西部,走进陕西。
二、音乐活动,感知体验1、感知感受陕西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点击播放视频链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哪里?生:陕西师:可以说说你的印象陕西吗?(生:兵马俑、窑洞、肉夹馍、黄河壶口……)师:这只是陕西民俗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如果想了解的更多,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一起到陕西走一走看一看。
师:吃着肉加馍,喝着羊汤,就着凉皮,吃饱了喝足了,站到窑洞上,吼几嗓秦腔,唱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再高兴的扭起大秧歌,这就是幸福的陕西人。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秧歌调,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充满了浓厚的民间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活跃,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欢乐场面;第二乐段节奏缓慢,旋律抒情,表达了人民对军人的深厚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秧歌调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军队和军人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军人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秧歌调的特点,感受《拥军秧歌》的音乐魅力。
2.学会《拥军秧歌》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对军队和军人的尊敬之情,增强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拥军秧歌》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难点:理解秧歌调的特点,感受歌曲的民族气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军民团结的温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秧歌调的歌曲,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秧歌调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拥军秧歌》的音频、视频,以及其他秧歌调的歌曲。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3.教学道具:秧歌帽、腰鼓等,用于表演和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拥军秧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军队和军人的认识,以及军民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拥军秧歌》的歌词,讲解秧歌调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音高、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秧歌表演。
拥军秧歌 / 歌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八路军哎是自家人
他和咱们是一呀条心坚持了抗战有功劳
赫赫大名天呀下闻
嗨呀墨翠花嗨呀海棠花赫赫大名天呀下闻
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一心爱咱们老呀百姓为咱们日子过得美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嗨呀墨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军弟兄们个个棒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又帮咱割麦又帮咱种哪一个百姓不呀领情嗨呀墨翠花嗨呀海棠花哪一个百姓不呀领情你领情来我也领情
赶上那猪羊向呀前行一心爱戴咱朱总司令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嗨呀墨翠花嗨呀海棠花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一心拥护咱八路军。
五年级音乐课《拥军秧歌》说课稿说教材:《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
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新民歌。
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
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
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
说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爱模仿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以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式——老师载歌载舞拉开序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出示一系列扭秧歌的图片,让学生融入到陕北秧歌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朗读歌词,为学歌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试唱旋律、试唱歌曲,尝试先学后教,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舞的特点,学一学,跳一跳,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参与到秧歌队伍中来。
整个教学片段以情绪为基础,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课件、帕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歌舞引入:简单律动:同学们,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师随《拥军秧歌》音乐扭一段秧歌舞。
《拥军秧歌》说课一、说教材:《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
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新民歌。
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
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
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二、说学情:本课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爱模仿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环节。
在《拥军秧歌》这一课堂教学中,首先创设情景,通过欣赏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
课堂以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式——载歌载舞拉开序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歌曲教学以聆听为主,每次聆听都为学生设定目标,为学歌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模唱旋律、试唱歌曲,尝试先学后教,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舞的特点,学一学,跳一跳,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参与到秧歌队伍中来。
整个教学片段以情绪为基础,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一)、以舞导歌,情境鲜活,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中,大胆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歌唱环节中,抓住歌中独具特色的衬词,反复吟唱,体验老百姓的喜悦心情,唱出欢快豪迈的情绪。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拥军秧歌》教材分析(歌曲分析):《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
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新民歌。
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全曲为2/4拍,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
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
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使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教学目标: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此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本课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爱模仿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以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式一一老师载歌载舞拉开序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出示一系列扭秧歌的图片,让学生融入到陕北秧歌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朗读歌词,为学歌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试唱旋律,尝试先学后教,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舞的特点,学一学,跳一跳,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参与到秧歌队伍中来。
整个教学片段以情绪为基础,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课件、红绸缎、帕等教学过程:一、歌舞引入:小朋友,你们好!欢迎跟我一起走进音乐课堂,老师带给大家一段表演,请同学们给我打节奏好不好?掌声在哪里?师随《拥军秧歌》音乐扭一段秧歌舞。
《拥军秧歌》教学目标: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歌舞引入:欢迎跟我一起走进音乐课堂,初次见面,老师带给大家一段表演,请同学们给我打节奏好不好?掌声在哪里?师随《拥军秧歌》音乐扭一段秧歌舞。
舞蹈好看吗?这首歌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吧!二、教唱歌曲:1、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拥军秧歌》(2)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竖起小耳朵,静静地欣赏这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要仔细地听哦!(3)放歌曲:学生整体感知;指名回答。
师: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抬来了猪羊慰问八路军,并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
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我们要带着欢快、豪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2、同学们请带着豪迈、欢快的情绪再听一次。
3、学唱新歌。
(1)自由朗读歌词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歌词。
(2)师打拍子带读歌词现在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按节奏来读一读歌词。
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
(3)学生试唱在老师教之前,有人能否先试着唱一唱旋律(学生试唱旋律),还有没有同学试着唱一唱这首歌?(4)带唱旋律①唱准音(5 降7)②节奏(X﹒X X X X )(5)教唱歌词(6)齐唱接下来,老师跟你们进行接唱比赛,看谁唱的声音又洪亮、又有气势。
(7)师生接唱,男女接唱(注意纠错)4、歌曲处理:这是首陕北民歌,在唱的时候注意声音要有弹性,不要大声的喊唱,歌曲要唱出陕北人民赶着猪羊慰问八路军的愉悦的情绪。
学生跟着伴奏齐唱。
1.《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林;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党的光辉照我心.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象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4.《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象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5.《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陕北民歌,途中教唱)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来吧哟为民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痴心的话儿围着心窝窝咿儿呀儿来吧哟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风吹散咳哎咳哟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6.《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mi sao la mi saola sao mi dao ruai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的好夸咱们枪法属第一mi sao la mi saola sao mi dao ruai夸咱们枪法属第一一二三四7.《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当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如啊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是江呀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呀鲜花送模范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8.《红星照我去战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党的教导记心头党的教导记心头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前赴后继跟党走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披锦绣9.《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的歌声传四方革命风暴席卷着全球牛鬼蛇神一片惊慌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10.《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嗨11.《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12《赶牲灵》走头头儿的那个骡子儿来哎三盏盏儿的那个灯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儿来哦哇哇儿得的那个声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儿来哦哇哇儿得的那个声(music)白脖子儿的那个哈巴儿来哎朝南得的那个咬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哦过呀来的那个了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哦过呀来的那个了(music)你若是我的妹子儿来哎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那哦走你得的那个路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那哦走你得的那个路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那哦走你得的那个路13.《拥军秧歌》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演唱)拥军秧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拥军秧歌》,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
2.在扭秧歌活动中感受、体验陕北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3 .能积极的参与歌曲的表现和创编活动。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拥军秧歌》。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的节奏扭秧歌。
3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拥军秧歌一、看一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旅游去!来,火车开起开!生:呜呜|0嚓0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口野! ||(一)课件播放图片。
师:火车到站了,我们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延安,这里有非常独特的风景:沟壑纵横、黄河咆哮;这里有非常独特的房子一一窑洞;这里还有非常独特的民间歌舞。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自然赋予他们高亢、空旷的歌喉。
听,他们的吆喝声传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陕北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为后面的歌曲学习打下基础。
喊一喊。
(一)课件播放吆喝声。
师:哦,原来是人民群众给八路军送粮呢,我们也赶快加入他们的队伍,来学一学吆喝声吧! (二)引导学生模仿吆喝声,进行发声练习。
1 .提出要求:声调拉长,气息均衡,声音从额头送出;表情自然大方。
2.老师与学生对喊练习:师:同学们,送粮去了!生:哎,来了!设计意图:喊话是生活在山区人民最快捷的交流方式,用喊话进行发声练习,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山区人民的生活,曾加情趣。
跳一跳。
师: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了老师,老师禁不住想跳一段欢快的舞蹈给大家看,不过老师跳了后要请同学来模仿的,可要认真看哦!老师拿手绢花跳秧歌舞。
师: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对。
秧歌舞呢,即可拿手绢花跳,也可拿红绸带跳,表现的是欢快、热烈的情境。
(二)学生模仿跳一跳。
1.请1〜2名学生上台模仿,学生评价。
2.课件演示秧歌十字步。
3.请跳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全班的同学听音乐学跳秧歌十字步。
4.老师指导手的动作:在秧歌十字步的基础上,双手有节奏的旁甩、下甩、上甩、前后甩绸子。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秧歌调,以欢快的节奏和热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尊敬和爱戴。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结构简单,旋律易记,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秧歌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富有民族特色的秧歌调,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特点,体验音乐的魅力。
此外,学生对于军队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插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秧歌的热情、欢快,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拥军秧歌》,了解秧歌的特点,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拥军秧歌》,感受秧歌的热情、欢快。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把握,以及对秧歌调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学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秧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秧歌表演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播放《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秧歌的热情、欢快。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
4.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让学生了解秧歌调。
5.演练:分组进行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6.拓展:介绍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秧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