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咕噜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一、活动名称: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保护牙齿健康。
3. 提高幼儿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咕噜噜》教案、牙齿模型、牙刷、牙齿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合进行口腔保健教育活动。
四、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牙齿模型,了解牙齿的结构和重要性。
2. 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并示范操作。
3. 引导幼儿学说儿歌《咕噜噜》,教育幼儿每天刷牙、保护牙齿。
4. 组织幼儿进行刷牙游戏,巩固刷牙意识。
五、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口腔保健主题墙,引导幼儿关注牙齿健康。
3. 区域活动:设置口腔保健区,提供相关玩具和材料,让幼儿自主进行口腔保健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刷牙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口腔保健习惯的养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将口腔保健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八、教学内容:1. 口腔保健知识:牙齿的结构、刷牙的重要性、正确的刷牙方法。
2. 儿歌《咕噜噜》:歌词记忆、节奏感知、语言表达。
3. 刷牙游戏: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口腔保健意识。
九、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使用牙齿模型、牙刷等物品,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刷牙过程。
2. 互动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通过问答形式巩固知识点。
3. 儿歌教学:教授儿歌《咕噜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十、教学资源:1. 牙齿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牙齿结构,帮助幼儿了解牙齿。
2. 牙刷:示范正确刷牙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实践。
3. 牙齿图片:用于教学内容展示,帮助幼儿观察牙齿。
一、教学背景1. 适用年级:小班2.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咕噜噜》,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教育幼儿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3. 教学内容:歌曲《咕噜噜》4. 教学资源:音乐播放设备、图画卡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咕噜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2. 教学难点:歌词的理解和图画卡片的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2. 歌曲教学(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咕噜噜》,让幼儿倾听并感受音乐的韵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理解歌曲倡导的良好饮食习惯。
(3)幼儿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图画卡片活动(5分钟):(1)教师展示图画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中的食物。
(3)幼儿分组进行卡片游戏,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歌曲内容和图画卡片,让幼儿强调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肯定幼儿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和图画卡片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节奏感、集体合作意识等,评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如图画卡片,分析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方便幼儿活动。
2. 教学材料:音乐播放设备、图画卡片、小型乐器(如铃鼓等)。
3. 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2. 教师播放歌曲《咕噜噜》,让幼儿倾听并感受音乐的韵律。
3.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理解歌曲倡导的良好饮食习惯。
4. 幼儿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一、教学背景1. 适用年级:小班2.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咕噜噜》培养幼儿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学会保护牙齿的方法。
3.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咕噜噜》,了解牙齿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咕噜噜》,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学课件、牙齿模型、牙刷、牙膏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2. 教学导入(3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牙齿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口腔健康。
3. 学习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咕噜噜》,教幼儿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含义。
4. 情景模拟(4分钟):教师邀请幼儿演示正确的刷牙步骤,纠正错误的刷牙方法。
5. 总结与反思(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课堂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共同观察幼儿的刷牙情况,确保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幼儿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刷牙的过程,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刷牙实践: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刷牙的情况,了解幼儿是否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 幼儿分享:聆听幼儿在课堂上的分享,了解幼儿对牙齿保护的认识。
八、教学拓展1. 开展“爱牙日”活动:邀请牙医为幼儿讲解牙齿保护知识,提高幼儿的口腔健康意识。
2. 制作牙齿保护手册: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手册,分享牙齿保护的小知识。
3.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有关牙齿保护的图片或故事,增强幼儿对牙齿保护的认识。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辅导。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口腔健康。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咕噜噜》这首儿歌,了解咕噜噜的含义,知道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的咕噜噜发音,提高幼儿的语音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自信、大胆的表现在集体面前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咕噜噜》这首儿歌,并能正确发音。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咕噜噜》儿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以一首有趣的儿歌《咕噜噜》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新课部分:(1)教师向幼儿介绍咕噜噜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咕噜噜》儿歌,教幼儿正确发音,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准确性。
(3)教师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巩固部分: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儿歌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部分: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积极表现。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咕噜噜》儿歌的动画课件,以及相关咕噜噜的小道具。
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咕噜噜》儿歌的动画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咕噜噜的小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咕噜噜的特点。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咕噜噜》儿歌,教幼儿正确发音,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准确性。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咕噜噜的理解。
3. 巩固部分: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儿歌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部分: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积极表现。
最幼儿园健康活动《咕噜咕噜》小班专题教案反思一、活动简介《咕噜咕噜》是最幼儿园针对小班儿童开展的一项健康体育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促进身体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了解健康的重要性;2.能够在动态的环境中,学习到简单的动作和技能;3.增强幼儿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健康知识教育:不同食物的区别,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运动的好处;2.活动准备:对于幼儿来说,较为简单的体育动作与动画形式结合,让幼儿带入儿童健康活动中;3.活动实施:活动流程主要分为5个环节,由两个团队轮流进行,最后通过总分比较来产生获胜团队。
其中包括:–热身环节:帮助幼儿们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准备,避免运动时受伤;–定位环节: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合理的定位,让孩子有了明确的方向;–观察环节:依次带领幼儿们观察教练做出的10个动作,并进行学习;–互动环节:两个小组依次进行竞技,通过各种动作评分,最终进行总结。
四、教学方法1.整体指导法:教练带领幼儿们进行活动分享,放心态度,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2.分组对抗法:在全体幼儿中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十项动作比赛的环节;3.个别指导法:通过基础操练,帮助幼儿们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技能。
五、落实与调整1.教学过程中表现活泼好动的孩子比较多,需要更多的当场激励;2.活动开始前,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如前期宣传和必要的手绘材料准备等;3.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4.对于成功参与的团队,需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六、反思与总结通过这项活动,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困难来自于身体协调性和专注力缺乏,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健康活动的开展。
总的来说,《咕噜咕噜》活动的开展过程非常成功,通过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帮助孩子们在学习和交流方面得到了提高。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教案目标:通过故事《咕噜噜》,培养小班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用翻翻书《咕噜噜》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通过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健康饮食、良好睡眠、锻炼身体等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 运用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加深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准备:1. 《咕噜噜》翻翻书2. 相关图片和展示材料3. 健康食品和模型食物4. 提前准备好的手工制作材料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咕噜噜》的翻翻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健康话题的好奇心。
2. 故事介绍(10分钟)通过展示书中的插图,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解释故事中的健康概念和重要性。
3. 认识健康食物(15分钟)使用健康食品和模型,向学生介绍健康食物的种类和特点。
通过观察、闻、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健康食物的外观、味道和营养价值。
4. 健康习惯游戏(15分钟)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来学习健康习惯。
例如,做动作操、分辨健康和不健康习惯的图片等。
5. 手工制作(15分钟)让学生用纸板和彩纸制作一张健康饮食的海报或卡片。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设计,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重新思考健康食物的好处。
6.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并表达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与家人分享自己学到的健康知识。
2. 进一步了解健康: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厨房或食堂,了解学校的饮食健康政策和操作流程。
3. 健康绘本分享:鼓励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健康主题绘本,分享书中的故事和启发。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记录每个学生对故事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完成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估其对健康食物的认识和创意表达能力。
小班教案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教案: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一、教学内容1. 学习咕噜噜的动作要领,培养幼儿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协调能力。
2. 通过咕噜噜游戏,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育幼儿咕噜噜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咕噜噜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咕噜噜对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在学习咕噜噜动作时,可能会出现呼吸不均、动作不协调等问题。
2.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咕噜噜的基本动作,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协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咕噜噜动作图示、环保卡片等。
2. 学具:幼儿自带的咕噜噜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次咕噜噜动作的实践,让幼儿感受咕噜噜带来的乐趣。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咕噜噜的动作要领,如呼吸、身体协调等。
2. 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咕噜噜的动作要领,如正确呼吸、身体协调等,并示范动作。
然后,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咕噜噜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游戏,如咕噜噜接力、咕噜噜抓虫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环保教育(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咕噜噜对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咕噜噜。
同时,发放环保卡片,让幼儿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咕噜噜动作要领正确呼吸身体协调2.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咕噜噜咕噜噜是我们的朋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咕噜噜的动作要领,并演示给家人看。
2. 答案:幼儿能够正确地完成咕噜噜动作,并向家人解释咕噜噜的动作要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咕噜噜的动作要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呼吸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幼儿园获奖教案】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咕噜吃完食物后我们都要漱口,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清洁口腔的基本方法,《咕噜咕噜》是我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优秀教案,幼儿能养成及时漱口的好习惯,本课内容包含了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希望可以对幼儿老师教学工作中带来帮助,欢迎阅读完整教案!教材分析对于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最为重要的。
饭后漱口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对保护牙齿健康十分重要,正是这些小细节将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生活习惯的确立,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因此,设计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更为丰富的护牙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生活环节进行教育,特别是要随时抓住时机,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清洁口腔的基本方法,并加以督导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1.幼儿学习并能掌握漱口的正确方法。
2.幼儿能养成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3.幼儿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并喜欢漱口。
活动准备1.手偶一个2.饼干、小毛巾、小镜子、小杯子等每人一份活动建议1.运用小猴手偶,引出活动,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
(1)创设小猴牙疼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小猴为什么会牙疼?小结:吃完食物,不及时漱口。
就会产生很多蛀虫,它们在我们的牙齿上咬出一个一个黑黑的小洞洞,这样我们的牙齿就会觉很疼很疼。
所以,吃完食物后我们都要漱口,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2.通过幼儿自身体验,掌握漱口的方法。
(1)请幼儿品尝饼干,让幼儿照镜子,观察吃完饼干后牙齿上有什么?该怎么办?(2)教师朗诵儿歌并示范漱口的方法,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咕噜咕噜”的意思和作用。
漱漱口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3)引导幼儿先念儿歌,再根据儿歌做漱口的动作,掌握漱口的方法。
3.观察漱口水中的食物残渣,了解漱口的作用,使幼儿养成漱口的好习惯(1)讨论:你漱口时发现了什么?食物留在牙缝里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我们都在什么时候需要漱口?(2)小结:吃完东西后牙缝里都会留下残渣,要及时漱口,保护好牙齿。
一、教学背景1. 适用年级:小班3. 教学内容:《咕噜噜》是一首有趣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学会保护自己。
二、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儿歌《咕噜噜》歌词卡片、身体部位图片、小玩具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有利于开展活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转圈等,活跃气氛。
2. 教学导入(5分钟):播放儿歌《咕噜噜》,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歌词讲解(10分钟):逐句讲解儿歌歌词,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脸、眼睛、耳朵等。
4.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用卡片、玩具等展示出来,并模仿儿歌中的动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身体部位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儿歌《咕噜噜》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是否需要简化歌词?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是否有足够的实践活动?3. 反思教学效果: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4. 改进措施: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膝盖、手腕等,并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儿歌。
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间的身体部位认识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延伸1. 主题活动:围绕身体部位开展主题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深入了解身体。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或药店,了解身体保健知识,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投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
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咕噜噜》歌曲的内容,能够跟着音乐一起唱。
2.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咕噜噜》歌曲音频、小动物图片、实物或玩具小动物。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歌曲《咕噜噜》(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咕噜噜》歌曲,播放歌曲让幼儿聆听。
2. 教师歌词一句一句地教,幼儿跟学。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模仿小动物动作(5分钟):1. 教师展示小动物图片,如兔子、小狗、小猫等。
2. 教师模仿相应小动物的动作,如兔子跳跃、小狗跑等,让幼儿跟着模仿。
3. 幼儿分组进行模仿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宣布下次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的期待感。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陪幼儿模仿小动物动作,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小动物主题,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关注和喜爱小动物。
3. 课程整合:将本次活动与语言、数学、美术等课程相结合,让幼儿在多个领域得到发展。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好《咕噜噜》歌曲的音频文件、小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玩具,并确保教学环境宽敞,适合幼儿活动。
2. 引入主题:教师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入小动物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3. 学习歌曲:教师播放《咕噜噜》歌曲,让幼儿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4. 模仿小动物:教师展示不同小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玩具,并模仿相应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咕噜
活动目标
1.对漱口后口腔的清洁美进行审美感知,有口腔清爽、舒适的审美体验。
2.了解饭后漱口的必要性,有漱口的愿望,体验饭后漱口的快乐。
3.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自觉漱口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正确的漱口方法,饭后漱口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饭后漱口和没有漱口的口腔的录像及漱口示范录像(包括:正确漱口方法、漱口程序分解动作录像)。
2.双胞胎女孩头像图、故事配图。
活动过程
一、感知激励情感
(一)请幼儿观看饭后漱口和没有漱口的口腔录像
师:这位小朋友吃完饭后,他的嘴里剩有什么?这些剩菜剩饭留在牙缝里舒服吗?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师:这位饭后漱过口的小朋友,他的嘴里是怎样的?看了这么清洁的牙齿,你感觉怎么样?这位小朋友他的嘴里舒服吗?
(二)讲故事《红红和丽丽》
1.出示双胞胎女孩头像挂图,引出故事。
师:这两个小朋友是一对双胞胎,一个叫红红,一个叫丽丽,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她们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出红红的牙又白又齐,丽丽的牙又黑又稀)
2.教师讲故事《红红和丽丽》
红红和丽丽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每次吃完饭后,红红都用小茶杯接半杯水,站在水池边,喝一口闭上嘴,咕噜,咕噜让水在嘴里冲冲牙,再把水吐到水池内,一直把茶杯里的水漱完才放小茶杯,嘴里的剩饭渣都被冲掉了,牙齿可干净了,又白又整齐。
丽丽就不一样了,她不爱漱口,吃完饭红红说:“丽丽来漱口。
”丽丽摇摇头说:“不漱,不漱,烦死了。
”说着一溜烟儿跑去玩了。
细菌小兰脸、小红脸发现了丽丽的这个毛病,可高兴了。
偷偷地溜到丽丽的牙缝里吃剩东西,还把她的牙啃了个黑窟窿,痛得嗷嗷直叫,妈妈赶快带丽丽到医院去看牙。
医生阿姨给丽丽开点药,并在丽丽的牙上钻个洞记住饭后漱口呀!”
师:红红的牙是怎样的?为什么?
丽丽的牙是怎样的?为什么?
你看到丽丽又黑又稀的牙有什么感觉?
你看到红红又白又齐的牙有什么感觉?
你愿意有一口什么样的牙齿?你准备怎样保护你的牙齿?
二、趣味学习技能
(一)观看正确漱口的录像(配有儿歌)
拿起小茶杯,接上半杯水;
喝一口,闭上嘴,咕噜咕噜冲四下;
把水吐到水池内,
漱呀漱,水漱完,再放小茶杯。
师:小朋友吃完饭后想漱口吗?
怎样才能把嘴里的剩东西漱干净呢?
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漱口的?
(二)观看漱口程序分解动作录像
师:茶杯接多少水?
漱口时嘴是怎样的?脸上什么在鼓?鼓几下后把水吐出?想一想为什么要鼓?
漱口时应把水吐到哪里呢?
什么时候才放小茶杯?
师边放漱口录像边说《漱口》儿歌,总结漱口的正确方法。
(三)分别放漱口找错录像,边放边引导幼儿找错录像内容:
1.漱口时,接一满杯水,用不完把水倒掉;
2.漱口时,没有鼓腮帮冲,而是喝一口,吐一口;
3.漱口时,把水咽下;
4.漱口时,把水吐到地上。
师:这位小朋友漱口时做的哪不对?为什么?
(四)幼儿练习漱口
1.幼儿到卫生间,请个别幼儿先漱口,其他幼儿评价。
2.幼儿分组漱口,其余幼儿拍手说《漱口》儿歌。
三、体验欣赏成果(建议:个别教育和随机活动)
(一)饭后漱口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体验漱口后,门腔清爽、舒适的感觉。
师:漱完口了,你现在感觉嘴里怎么样呀?
(二)照镜子让幼儿欣赏牙齿的清洁美,激发自豪感。
师:看看你的牙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么干净呢?
看着你这么干净的牙,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幼儿漱完口,引导幼儿互相比一比谁的牙儿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