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2014年教科研成果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658.50 KB
- 文档页数:15
宝 鸡 市
渭滨区(共有获奖作品 310 份,其中一等奖 50 份,二等奖 94 份,三等奖 166 份)
陈仓区(共有获奖作品 154 份,其中一等奖 16 份,二等奖 54 份,三等奖 84 份)
千阳县(共有获奖作品 149 份,其中一等奖 14 份,二等奖 64 份,三等奖 71 份)
高新区(共有获奖作品 65 份,其中一等奖 8 份,二等奖 20 份,三等奖 37 份)
陇县(共有获奖作品 105 份,其中一等奖 11 份,二等奖 29 份,三等奖 65 份)
凤翔县(共有获奖作品 121份,其中一等奖 14 份,二等奖 42 份,三等奖 65 份)
岐山县(共有获奖作品 155 份,其中一等奖 11 份,二等奖 59 份,三等奖 85 份)
眉县(共有获奖作品 173 份,其中一等奖 26 份,二等奖 63 份,三等奖 84 份)
第 67 页
第 68 页
麟游县(共有获奖作品 12 份,其中一等奖 0 份,二等奖 5 份,三等奖 7 份)
扶风县(共有获奖作品 25 份,其中一等奖 3 份,二等奖 13 份,三等奖 9 份)
第 69 页
凤县(共有获奖作品 36 份,其中一等奖 8 份,二等奖 15 份,三等奖 13 份)
第 70 页
太白县(共有获奖作品 31 份,其中一等奖 3 份,二等奖 11 份,三等奖 17 份)
第 71 页。
西妥理工共修修者张广鹏教授张广鹏,男,1965年11月生,陕西蓝田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二级教授,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0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4月研究生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8年10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3月至200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4月留校任教,2000年任副教授,2005年任教授。
被授予“2000年度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山东省、宁波市等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K《机械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期刊审稿人。
张广鹏教授长期从事机械结合面特性建模与实验、可重构机床设计方法、机床整机结构特性预测方法、机床总体方案创成设计方法、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集成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开发了从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到单元结合部特性参数的系列实验获取装置,解决了结合面特性参数数据源问题,该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创建了结合面特性数据库,开发了含结合面特性的机床整机特性分析集成软件系统,为机床整机特性预测提供了分析工具,该研究授权软件著作权4件;上述成果在精密加工中心等工作母机创新开发中得到成功应用。
开发了加工中心用数控转台设计规范及设计与分析集成软件系统,为滚动支承数控转台总体方案规划、通用件选型、总体结构集成设计与特性预测分析提供了软件工具,并成功应用于精密卧式锤床、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及大型车铳复合加工中心的数控转台创新设计中,该研究授权软件著作权3件。
从可重构机床结构与加工特点出发,提出了一套具有原创性的基于工序单元和工序段概念的可重构制造工艺方案设计方法,并形成理论体系;发明了三种针对批量加工中斜向孔、面加工的新型可重构机床功能模块结构,设计了一组面向箱体类零件加工的可重构机床功能模块群及相应的机械接口,为可重构机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该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
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汇编西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二00七年一月联系方式联系地址: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西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邮政编码:710048电话:(029)82312509传真:(029)83238731电子信箱:zhzx@联系人:李安昌王锵西安理工大学简介西安理工大学前身是由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
1994年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划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
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11,602平方米(约1,967.3亩),建筑面积679,322平方米。
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印刷包装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德育2个教学部。
设有24个实验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推广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2,326人,专任教师1,343人,其中教授159人,副教授332人;202人具有博士学位,616人具有硕士学位。
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30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207人,普通专科生等其他类型学生4,894人。
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现有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
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0个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学校的科研工作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始终面向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形成了与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科研特色。
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国家级奖16项、省部级奖232项。
第25卷第2期2014年4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ournalofWaterResources&WaterEngineeringVol.25No.2Apr.,2014收稿日期:2013-11-23; 修回日期:2013-12-27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3KCT-01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Q70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0765)作者简介:王晓(1989-),女,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工渗流力学与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柴军瑞(1968-),男,陕西眉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岩土体水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DOI:10.11705/j.issn.1672-643X.2014.02.25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及渗控措施效果数值分析王晓1,柴军瑞1,2,温立峰1,许增光1,孙超伟1(1.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 要: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模拟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渗流场。
建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确模拟排水孔的位置。
通过多工况的计算,详细分析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特性以及其中帷幕及排水幕的渗流控制效果,同时探讨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天然水位较高,渗流控制措施对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排水孔的排水减压作用明显,防渗帷幕能够有效降低扬压力以及水力坡降的分布,有利于围岩稳定。
另外,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渗流场;数值分析;渗流控制;地下厂房中图分类号:TV1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3X(2014)02-0123-05Numericalanalysisonseepagefieldandanti-seepageeffectforundergroundpowerhousecavernWANGXiao1,CHAIJunrui1,2,WENLifeng1,XUZengguang1,SUNChaowei1(1.StateKeyLaboratoryofEco-hydraulicEngineeringinNorthwestAridArea,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2.CollegeofHydraulic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443002,China)Abstract:Byusingfiniteelementmethodof3Dseepagefield,thepapersimulatedthesteadyseepagefieldinchambergroupofundergroundpowerhouse.Theseepagecalculationmodelwasestablishedandthedrainageholespositionwasaccuratelysimulated.Itanalyzedtheseepagefieldcharacteristicsoftheundergroundpowerhousecaversandtheseepagecontroleffectofcurtainanddrainage.Inaddition,theeffectofthedrainholesspaceforthedamfoundationandstillingbucketontheseepagefield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seepagecontrolmeasurescanobtaingoodseepagecontroleffectbecauseofthenaturalhighwaterlevel.Theroleofdrainageanddecreasingpressureofdrainageholesisobvious.Thecurtaincaneffectivelyreduceupliftpressureanddistributionofhydraulicgradient,whichiscondu-civetothestabilityofsurroundingrock.Theeffectofdamfoundationandspaceofbucketdrainageholeonseepagefieldisnotobvious.Keywords:seepagefield;numericalanalysis;seepagecontrol;undergroundpowerstation 在现代水电站建设中,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日趋宏大,地下洞室埋置于地下或山体中的深度由几十米至数百米,这些实际工程的建设给岩土工作者提出了大量难题。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学术论文类58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一等奖(3项)1 Go to Graduate School or Go to Work: What Factors Determining CollegeStudents' Selections孔军西北大学2 西北联大的民族主义与民主观念梁严冰、方光华西安理工大学3 斯坦福大学国际理解教育个案研究及启示许霄羽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12项)1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反思与变革李明德、刘婵君西安交通大学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链群建设路径探析刘晓君、郭振宇、张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苏三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 基于社会需求的瑞典大学远程教育研究赵硕西北工业大学5 澳大利亚ERA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启示刘兰剑、杜向民长安大学6 “自治是生活底方法”:民国时期大学学生自治生活图景考论李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 我国大学自治的理性诉求宋觉西北政法大学8 近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综述郭艳利西北政法大学9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探析宋鸿雁西北政法大学10 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赵莉平、权志博、周雪宁、王丽、丁延平陕西中医药大学11 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郭长立、杨曼、潘昊西安科技大学12 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43项)1 篮球课程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实践徐辉军、王永胜、秦香、张园西北大学2 “美美与共”理论与英语教育文化认同汪建丽西北工业大学3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悖论解析罗向阳、林瑞娟、支希哲西北工业大学4 概念语法隐喻与英语书面语语体意识的培养楚建伟、高云西安交通大学5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基本框架彭涛西北政法大学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余涛西北政法大学7 行政主体理论视角下的民办学校法律地位审视刘璞西北政法大学8 大学人才引进庸俗化之批判王若梅西北政法大学9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周奔波、王亚凤、王书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瞿伟、梁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 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新论周春芳、高必征、刘冠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2 高校学科团队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郭秋梅、吴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 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张健、刘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4 大学依法治校的中国特色邱必震、王秉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5 浅析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张丹、周奔波、赵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6 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框架董梅、袁森、于艳英、葛丽西安石油大学17 论地方行业特色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牛丽玲西安石油大学18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李天龙、马力西安邮电大学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课堂讲演活动操作实务探究阮云志陕西科技大学20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改革的影响及启示辛静、杨景锋陕西中医药大学2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入思考张争光咸阳师范学院22 “一带一路”新战略机遇下咸阳高校发展路径探讨——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王智杰、崔玉华咸阳师范学院23 论大学“去行政化”的价值设定与治理选择田虎、陈鹏咸阳师范学院24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对西北科学教育体系建构的历史贡献李晓霞咸阳师范学院25 中华戏曲音乐专科学校的戏曲教育研究高阳咸阳师范学院26 地方高校学术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运行杨科正、张鹤宝鸡文理学院27 试析陕西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定位与路径王大浩宝鸡文理学院28 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政府的视角邱艳萍宝鸡文理学院29 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马多秀宝鸡文理学院30 自我实现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王红瑞宝鸡文理学院31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杨军商洛学院32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杨小锋商洛学院33 陕南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陈红艳、肖岁利商洛学院34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作用的研究杨斌、朱书祥、黄显忠商洛学院35 高校青年教师时间管理的科学与艺术黄光圣、李嫱商洛学院36 冯从吾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贺文华西安文理学院37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张敏、支侃买、王振辉西安翻译学院38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振辉、王振铎、谢膺白西安翻译学院39 基于QFD的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设计与规划研究宋虹桥、任晓锋西安翻译学院40 民办本科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李燕西安翻译学院41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思考文炜西安翻译学院42 关于民办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刘红、张建昌、武汉生、马祯、黄春丽、和西芳西安翻译学院二、学术著作类14项43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杜永红、王君梁林蒙西京学院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一等奖(3项)1 实用汉英中西医词典李永安、李芳军、田杨、史文君、董娜、申艳星陕西中医药大学2 人的应急管理与生命安全教育研究——来自大学校园的观察与实践李红霞、田水承、沈剑、李琰、王莉等西安科技大学3 大学生心理痛苦研究武永江长安大学二等奖(6项)1 效力诉求: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演进赵立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 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鲁宽民、鲁君、王佳西安理工大学3 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马莹咸阳师范学院4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王立洲、王景荣长安大学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问题研究冯东飞延安大学三、研究报告类19项6 高级体适能与运动处方张全成、陆雯、崔广志、石峰、尤锟、刘翔西安石油大学三等奖(5项)1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张鹤 宝鸡文理学院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新探——基于实效性角田建军西安交通大学 3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信息机制研究 陆淑敏、饶元、刘敏、赵晓宇、李琪、张顺西安交通大学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张文军、李丽辉、阎团结、王勇、杨琅玲西安财经学院 5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哲学窦坤、桑元峰西北政法大学序号 成果名称作者 所在单位一等奖(1项)1 陕西省属高校信息公开测评报告姚聪莉、郑立、赵小白、杨佩、张韩凯任传蕊、洪晓霞西北大学二等奖(9项)1陕西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发展现状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调研分析报告韩隽、李文、杨琳、杨立川、赵勋 西北大学2 媒体暴力信息对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及引导究王渭玲、于媛芳、李红燕、钱玉燕、贾锐西安交通大学3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应用徐淑燕、张建芳、陈静颖、杨宪华商洛学院4 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报告2012 崔玉华、王智杰咸阳师范学院5 陕西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研究王为民、马宁、王云玲、刘伟波、马毅、刘欣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6 立足分类评价激发创新活力-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竞争力及科研评价现状调查苏俊宏、于小宁、李高宏、王刚西安工业大学7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谢永利、杨光辉、汪海年、张久鹏、李鹏、路西利长安大学8 搭建一流学科竞赛平台,构建反馈指标体系,培育土木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王步、武贤慧、赵现伟、王毅红、袁卫宁、黄小乐长安大学9 先进数字化骨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应用马兴、邱裕生、李萌、张智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9项)1 中医药特色的“三育人”师德师风体系构建与实施闫平慧、周永学、康亚国、严建会陕西中医药大学2 ERP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蒋梦莉、康萍、姚树俊、黄艳、杜来红、唐淑兰西安财经学院3 混合教学理念创新与基础物理四层次课程群的开放互动教学模式许世军、任小玲、崔佳庆、王晓颖、李武军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4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内容体系创新的研究黄志刚、王琨、许竞、张念坤、李小生西安体育学院5 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国制造汽车类创新才余强、刘晶郁、李耀华、张德鹏、张平、陈轶嵩长安大学6 城市与区域交通系统特征与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王元庆、刘圆圆、李雨潇、党晓旭、杨柳长安大学7 “五体一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与践杨宪华、石启英、杨增强、邹媛园、金敏梁丰商洛学院8 高校协同创新系统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薛惠锋、卜凡彪、崔曼、赵慧汶西北工业大学9 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李丽辉、钟海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汇总表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汇总表序号成果主要完成单位推荐成果名称推荐等级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成果所属学科 1 西安交通大学体系内容为根,资源服务为要,促进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特等冯博琴李波崔舒宁吴宁赵英良夏秦陈文革程向前杨忠孝贾应智8 2 西安交通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创建一流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特等王小力徐忠锋张孝林李宏荣田蓬勃苏亚凤刘丹东李普选7 3 西安交通大学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紧密跟踪学科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特等刘进军王兆安裴云庆卓放杨旭王跃雷万钧何英杰李兴文刘晓娟8 4 西安交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多模式培养以及多种形式学位论文标准的创建与实践特等何茂刚陈花玲张俊峰别朝红苏秦邹建华郭炜纪洁菲 4 5 西安交通大学构建现代外科技能训练平台,培养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特等吕毅王铮马锋刘学民李雁刘昌马清涌李建辉仵正张晓刚10 6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特等徐宗本李继成彭济根马知恩王绵森7 7 西安交通大学实施“信息新蕾”因材施教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一等管晓宏邓建国陶敬张建国兰旭光张彦鹏吴胜利8 8 西安交通大学改革反应堆热工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国际化核能人才一等苏光辉田文喜巫英伟秋穗正贾斗南8 9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一等臧伟进王渊曹永孝程彦斌周劲松俞小瑞刘进军10 10 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全方位多环节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一等赵升吨陈雪峰訾艳阳何正嘉徐莉莉王朝晖文永红8 11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经贸教材立体化建设与教学改革拓展一等冯宗宪樊秀峰张文科闫亦荣王增涛王茜草徐丽华 2 12 西安交通大学基于AACSB认证导向的会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一等张俊瑞田高良汪方军欧佩玉王建玲12 13 西安交通大学基于学生测试技术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二等陈花玲张小栋徐光华刘吉轩张庆8 14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二等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王豫跃王红洁8 15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妇产科护理学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二等顾炜高积勇陈灵方璐李小妹10 16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建设二等孙巧艳范群成于光董俊明潘希德8 17 西安交通大学锅炉第二版(教材)二等车得福庄正宁李军王栋8 18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英语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二等杨瑞英王芳王敏曹扬波阎小强 5 19 西安交通大学诊断学考核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二等刘原和平陈银霞王玉环马肖容10 20 西安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架构下品牌论坛的塑造与实践二等黎荔徐忠锋王宏波锁志海14 21 西北工业大学工科大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特等孙浩徐伟李辉肖华勇王力工徐根玖赵俊锋7 22 西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造就航空领军人才特等叶正寅孙秦黄其青傅金华徐绯徐澄8 23 西北工业大学中德联合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特等廖明夫王四季王俨剀杨伸记刘前智8 24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十一五”规划电工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特等史仪凯袁小庆卢健康向平赵敏玲田梦君8 25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通信类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特等何明一郭陈江廉保旺丁君万帅万国宾冯晓毅卫保国林华杰8 26 西北工业大学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一等孙瑜李玉忍李华星张文生马颖14 27 西北工业大学打造航天文化与课外活动平台培育航天创新人才一等乔彩燕张科顾振芳董昊佘磊磊张永福王蕾14 28 西北工业大学实施专业融合,提升计算思维能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一等张艳宁杜承烈姜学锋邓磊刘君瑞魏英8 29 西北工业大学面向海军重大工程需求、实施工程硕士的个性化培养一等宋保维陈克安严卫生杜向党罗钰8 30 西北工业大学依托智能汽车竞赛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一等曲仕茹陈小锋唐炜赵凯瑞郑永安史忠科8 31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等李玉龙谢发勤李勇肖敏李春科谢妮14 32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型应用物理教学队伍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等赵建林罗春荣张蓉文喜星权王民7 33 西北工业大学构筑特色鲜明的的助学平台促进优良学风建设二等赵洪章陆风高敏崔卫民黄其青14 34 西北工业大学“全真应用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及实践二等刘美岩薛红果赵雪爱田小玲 4 35 西北工业大学项目管理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二等白思俊郭云涛舒湘沅12 36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前沿成果,开展高水平研究型化学实验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二等胡小玲管萍苏克和岳红张新丽8 37 西北工业大学构建全面提升、突出创新模式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樊晓桠张森社危建国王毅航裴新风8 3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特等赵忠陈玉林黄德宝王国栋胡景江姜在民耿增超穆婉红卜书海陈海滨9 3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农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特等张光强陈遇春王国栋王军曲云峰李海华廖允成胡景江苏蓉12 4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畜牧兽医学科综合优势,构建动物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特等陈玉林童德文姚军虎张彦明刘小林苏利红耿果霞9 4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所协同提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等吴发启王进鑫刘增文王健张胜利9 4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球化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建设一等梁东丽曲东马爱生梁圈社黄懿梅8 4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生产类专业多元贯通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等廖允成海江波韩娟刘曙东贠海燕冯炜马守才9 4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高校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一等郭泽坤刘华伟文建雷陈鹏张大鹏7 4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试验站平台,构建水产科学专业“一体两翼”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吉红王永军王涛王高学张正新9 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学科优势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二等段渊古曹宁李志国陈敏武冬梅13 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向行业、科教一体,农业机械类本科人才个性化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二等陈军朱瑞祥黄玉祥闫小丽贺喜莹8 4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二等方建斌邓谨徐文军丁艳红吕军利14 4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弱势生源信息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路二等李书琴张阳韩宏耿楠李建良8 5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与科研融合,构建农林院校水利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二等李宗利马孝义蔡焕杰辛全才杨彦勤8 5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分制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构建二等马建华刘瑞明张永斌李海华刘业兴14 5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军某试训基地、空军驻西电选培办军地联合实施国防生“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特等陈平瞿勤曾兴雯郑军赵韩强赵国庆曹善忠赵东方毛立强郭涛12 5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一流团队,形成特色体系,创建微波人才培养新模式特等梁昌洪史小卫路宏敏苏涛李龙张玉8 5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19所高校工科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特等高淑萍李尚志白黎张鹏鸽赵凤群沈艳马建荣杨威宋叔尼陈怀琛7 5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一等曾兴雯郭宝龙黄大林赵韩强杨敏余沛明郭涛12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培养通信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育体系一等刘乃安李晖朱辉顾华玺韩宝彬裴庆祺张君博8 5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青年教师长效培养机制,持续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一等刘三阳杨国平于力杨有龙尹小艳7 5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一等王泉马建峰裘雪红权义宁霍红卫万波付少峰8 5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傅丰林黄大林任获荣顾新郭涛12 6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二等许录平孙景荣石光明楼顺天王勇8 6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波传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郭立新吴振森葛德彪魏兵李平舟7 6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工科实践教学质量二等贾建援李团结赵建赵克吴涛8 6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创新与实践二等杨跃曹志宏戴玉霞樊晓莉李长安 5 64 长安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等汪贵平王会峰雷旭周熙炜武奇生8 65 长安大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一流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特等惠记庄韩玲张伟社马天山宋绪丁8 66 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创新特等白华张骞文徐文雄贺宏斌刘家乡郑玮华田新民尚春阳张金玉郭军杰14 67 长安大学产学研互动,强化社会实践,提高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吴群琪陈引社夏明学左庆乐张志俊樊根耀黄丽萍12 68 长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及技术支持系统研究与实践一等马建徐双应陈焕江王来军陈昊8 69 长安大学交通基础建设类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模式与实践一等陈红张弛王建军秦建平郑木莲马书红高天智8 70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虚拟试验系统开发应用二等李同录李萍陈新瑜史良苏生瑞8 71 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综合仿真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二等周天华张静晓李慧苟伯让马恒升8 72 长安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二等王虎张宏石晶商泽进冯振宇8 73 长安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CDIO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二等彭辉陈宽民王永岗马超群马书红8 74 长安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二等翟越门玉明汪班桥李凯玲李寻昌8 75 长安大学开放式基础实验教学软件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二等封建湖潘渊全红娟王虎何健7 76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体系的创建与实践特等赵彬党怀兴李贵安石云石洛祥胡卫平李铁绳衡旭辉王文博孙凡 4 77 陕西师范大学国家理科野外实践基地建设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特等李金钢肖娅萍于晓平田先华李力马骥魏朝明郭华张小卉赵洪峰7 78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特等王涛鲁镇祁斌业贾颍辉郝高建14 79 陕西师范大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拓展提升并举的物理实验教学新平台一等吴俊林郑海荣杨万民张宗权刘志存7 80 陕西师范大学基于国际视野的“以剧促教”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一等田大成王拥军刘洋于亮程鹏民张向侠刘丽兰13 81 陕西师范大学跨语言文化视阈下外语教学的多维度创新与实践一等王文郭英杰薛金强田兵石洛祥郭张娜赵青 5 82 陕西师范大学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改革师范生体育课程二等胡柏平史兵宋伟李恒炜杨小帆 4 83 陕西师范大学注重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的“一线两点三阶段”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二等陈健裘国永袁柳李蜀瑜曹菡8 84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视野下世界历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等李化成曹维安李秉忠张光伟郭响宏6 85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科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二等张宝善刘晓静王晓宇段玉峰张海生8 86 陕西师范大学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学实效性二等王晓荣宁馨任晓伟张亚泽刘力波14 87 陕西师范大学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二等曹菡吴振强王四万陈健范虹8 88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专门人才“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特等陈洪海段清波钱耀鹏孙满利刘军民6 89 西北大学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课外教学体系构建及其实践特等任保平何爱平茹少峰高煜刘瑞明 2 90 西北大学综合型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特等耿国华房鼎益高岭陈莉张蕾8 91 西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张阿利曹小晶高字民薛凌王滔13 92 西北大学建设实习基地实践代职实习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一等曹蓉杨九龙赵杭梁忠民许琳12 93 西北大学深化金融法课程改革,培养应用型金融法律专业人才一等刘丹冰王芳彭秀坤田海刘蕾 3 94 西北大学以学术创新为平台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探索一等贾三强孙尚勇李芳民张文利杨遇青 5 95 西北大学地方综合性大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等曲安京徐哲峰郭真华邵勇李振海7 96 西北大学立足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的西方文化通识课程群建设与实践二等胡宗锋袁西玲苏蕊李淑侠何花14 97 西北大学大学生健美操“分型教学、学生自编操”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二等丁聪张勤刘利王亚男郑宇桓14 98 西北大学基础物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二等赵佩吴鹏张正军贺庆丽姚合宝7 99 西北大学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教材)二等刘康陈海王俊何艳芬李团胜7 100 西安理工大学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建设与实践特等李言张晓晖郑勐何望云黄军勤徐瑾王杰尚军8 101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特等南海鹏赵道利郭鹏程李郁侠罗兴锜吴罗长王瑞生余向阳薛文8 102 西安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类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建设一等孙静李哲王德法赵钦简政8 103 西安理工大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方向教学体系的构建一等余宁梅杨媛封先锋乔世杰王彩琳8 104 西安理工大学基于实践教学创新的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等胡海青扈文秀王建仁段刚龙刘书庆杨水利朱宗乾12 105 西安理工大学依托示范点建设的“双能力文化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等李庆明尹丕安黄勇李宝宏尚华5 106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二等杨杰张晓飞司政王瑞骏李守义8 107 西安理工大学以“挑战杯”竞赛为抓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张存库田小平张晓春邢凯李英荣14 108 西安理工大学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二等许万林刘阳张楠高朝阳冯建强4 109 西安理工大学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二等殷铖陈向平李宏林刘航刘长伟8 1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于新型环境观念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特等杨豪中张蔚萍王葆华吕小辉张鸽娟13 1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生态与艺术融合人居环境建设需求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特等刘晖董芦笛杨建辉岳邦瑞宋功明8 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终身教育框架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一等徐德龙李慧民王明军马立建钱文珺刘鹏赵立莹 4 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提高行业特色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一等李安桂樊越胜南晓红王智伟刘雄8 1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一等段德罡白宁徐岚王琛王瑾吴锋张晓荣8 1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三贴近”的研究与实践一等杨航征张育民李焱高凤妮张宏程周郴保李娟娟14 1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材料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一等何廷树伍勇华李国新宋学锋尚建丽8 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理论课程群构建与实践二等李岳岩高博张群陈景衡孙自然8 1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建设与改革二等陈静穆钧武毅李建红许晓东8 1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二等凌亚文史彭周超王占民徐仰彬7 120 西安科技大学煤矿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特等苏三庆杨更社王贵荣李树刚张涛伟张恩强张俭让薛喜成金美容8 121 西安科技大学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特等王晓刚杜双明朱明陆树河邓丽荣华小虎邵水源樊子民聂丽华8 122 西安科技大学划转地方高校强化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一等韩江水夏玉成孟凡静张剑田水承12 123 西安科技大学基于科学素质教育的普通化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整合与教学模式创新一等李侃社刘向荣梁耀东贺诗华何金梅8 124 西安科技大学基于绿色开采的开采损害学教学内容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一等余学义赵兵朝张恩强贠东风8 125 西安科技大学构建岩土工程实验平台,培养强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二等任建喜谷拴成张琨梁钰刘朝科8 126 西安科技大学完善教书育人管理制度体系保障育人整体水平二等郑华萍李国民李白萍郭鹏汪仁14 127 西安科技大学双螺旋式训练创新与研发创新培养促大学生工程能力提高二等侯媛彬柴钰杜京义杨良煜杨学存8 128 西安石油大学行业划转院校特色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特等屈展李琳董皓颜庭星李琪曹庆年陈军斌吴伟杨琛黄恺14 129 西安石油大学提升行业划转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一等王建利刘予东王宏卫赵健高健磊常青林王刚14 130 西安石油大学“渗流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建设与实践一等陈军斌李璗黄海张国强孙燕波8 131 西安石油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等孟开元娄莉冯建利卢胜男段沛沛8 132 西安石油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二等朱银全赵剑波潘景余肖发荣党绥梅14 133 西安石油大学以体育专业建设促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张婧吴伟戚世媛李寿邦刘绍东4 134 西安石油大学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改革与实践二等王文化李红陈柯蒲雅洁苗旸5 135 西安石油大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课改革与实践二等卫红春刘天时黄放明王魁生王潇潇8 136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特等姚书志蒲永平黄剑锋郑恩让李成涛朱建锋杨海波殷立雄王芬任强8 137 陕西科技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分类型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特等徐永建王建王志杰马艳萍张素风夏新兴李佩燚杜飞郭凌华杜敏8 138 陕西科技大学强化设计专业本科生创意工程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刘子建张慨胡志刚米高峰郭西雅曹钰陈艳利13 139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311”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一等吴宝惠吉平刘宗元李娜郑艳郭学文许小周13 140 陕西科技大学打造机械基础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培养机械大类学生创新能力二等张功学马艳萍刘朋郑甲红王宁侠8 141 陕西科技大学地方多科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二等葛正浩王芳李成涛陆坤沈文14 142 陕西科技大学探索与实践“四个转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二等陈巧玲罗晓婷白清平贾钢涛文敏14 143 陕西科技大学大电类本科生分层次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二等党宏社马令坤张俊涛周强张震强8 144 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目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特等赛云秀丁养斌任慧英赵琼张英14 145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等于唯德周著雷柏林王若鸿苏胜渠继生13 146 西安工业大学面向服务外包的软件人才工程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一等王建国王淑蓉赵莉王长元惠燕陈芳徐飞8 147 西安工业大学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等马保吉李蔚宁生科王小翠王党利8 148 西安工业大学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差异化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二等王琨琦王建华张君安赫东锋王丽8 149 西安工业大学突出光电子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二等侯宏录刘蓉陈海滨董威王可宁8 150 西安工业大学以自动化系统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二等尚宇毕雪芹雷志勇陈超波谭宝成8 151 西安工业大学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切入点发展校园特色体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二等谷崎呼晓青陈亚麟刘鹏王兵 4 152 西安工程大学基于特色学科群对接。
附件2:陕西省教育学会2014年度立项课题名单一、重点课题1.眉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1—01行政主持人:麻清(眉县教学研究室,主任)学术主持人:刘建明(眉县教学研究室,中小学高级)2.中学教育学校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1—02行政主持人:邵国希(西安市第三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闫荣(西安市第三中学,中学高级)3.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2—01行政主持人:王佩东(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刘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4.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2—02行政主持人:刘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李欣(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5.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引领示范作用发挥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2—03行政主持人:杨格良(宝鸡市凤翔县凤翔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谭振华(宝鸡市凤翔县凤翔中学,中学高级)6.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2—04行政主持人:许亚洲(咸阳市旬邑县教研室,主任)学术主持人:袁新平(咸阳市旬邑县教研室,高级教师)7.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2—05行政主持人:张西平(咸阳市泾阳县县前街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薛兴华(咸阳市泾阳县县前街小学,高级教师)8.中小学校本课题研究规范化推进研究课题编号:SJHZDKT201403行政主持人:崔春(榆林市横山县教研室,主任)学术主持人:冯晓斌(榆林市横山县教研室,一级教师)二、一般课题(一)教育管理方面9.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1行政主持人:王长山(西安市含光中学,校长兼书记)学术主持人:晏生策(西安市含光中学,中教二级)10.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1行政主持人:郑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房歌(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小学,小教高级)1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2行政主持人:康巨龙(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教研室主任)学术主持人:张凤(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中学高级)12.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3行政主持人:张武伟(西安市高陵县张卜镇庙西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张武伟(西安市高陵县张卜镇庙西小学,中学一级)13.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4行政主持人:路盾(西安市高陵县耿镇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韦志龙(西安市高陵县耿镇中学,中学二级)14.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5行政主持人:马昌林(宝鸡市眉县营镇明德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杨金侠(宝鸡市眉县营镇明德小学,中小学一级)15.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6行政主持人:郭建碧(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科研主任)学术主持人:宋龙斌(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中学一级)16.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7行政主持人:赵建宏(咸阳市旬邑县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谈晓(咸阳市旬邑县中学,中学一级)17.运用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8行政主持人:朱永亮(渭南市大荔县朝邑中学,教务主任)学术主持人:刘晓娟(渭南市大荔县朝邑中学,中学一级)18.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09行政主持人:王鹏(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郑雪姣(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小学一级)19.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0行政主持人:杨欣霞(铜川市七一路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吕莹莹(铜川市七一路小学,小学一级)20.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1行政主持人:朱宁(铜川市第三中学,教学主任)学术主持人:姚贞(铜川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2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2行政主持人:张小明(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肖家堡小学,总务主任)学术主持人:张福怀(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肖家堡小学,中小学一级)22.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3行政主持人:李少军(汉中市城固县城关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学术主持人:张上玲(汉中市城固县城关中学,中学一级)23.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4行政主持人:庞廷钧(汉中市镇巴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江成云(汉中市镇巴中学,中学高级)24.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5行政主持人:邓波(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李花(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初级中学,中学二级)25.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6行政主持人:张绍勇(商洛市山阳县信毅初级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吴建刚(商洛市山阳县信毅初级中学,中学一级)26.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7行政主持人:赵崧(商洛市山阳县两岭九年制学校,校长)学术主持人:周俊(商洛市山阳县两岭九年制学校,二级教师)27.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职业中学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8行政主持人:陈吉林(商洛市山阳职教中心,教导主任)学术主持人:郑焕良(商洛市山阳职教中心,中教一级)28.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2—19行政主持人:张恭俊(商洛市山阳县户家塬镇中心学校,校长)学术主持人:张恭俊(商洛市山阳县户家塬镇中心学校,中小学一级)29.成功心理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取向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3—01行政主持人:段智礼(西安市户县职教中心,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杨苗圃(西安市户县职教中心,中学一级)30.成功心理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取向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3—02行政主持人:梁辉(咸阳市三原独李镇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聂青峰(咸阳市三原独李镇中学,中学二级)31.成功心理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取向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3—03行政主持人:牛国磐(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体育局,政教室主任)学术主持人:肖胜利(铜川市耀州区教研室,一级教师)32.苏州中学运用成功心理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取向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3—04行政主持人:吕跃峰(榆林市苏州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王慧(榆林市苏州中学,中教二级)33.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1行政主持人:王胜利(西安市第八十六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宋敏(西安市第八十六中学,中学一级)34.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2行政主持人:胡君儒(宝鸡石油小学,教研主任)学术主持人:王团昌(宝鸡石油小学,小学一级)35.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3行政主持人:汪艳红(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学术主持人:王琪(渭南市实验小学,小学一级)36.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农村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4行政主持人:张坚(渭南市大荔县伯士初中,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段秀丽(渭南市大荔县伯士初中,中学一级)37.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5行政主持人:赵建合(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阿姑社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杨丽萍(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阿姑社小学,小学一级)38.运用挫折教育培养中学生意志力研究编号:SJHYBKT2014004—06行政主持人:张帆(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常务副校长)学术主持人:张帆(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中学高级)39.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7行政主持人:田建安(汉中市留坝县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杨海文(汉中市留坝县中学,中学一级)40.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8行政主持人:宋承德(商洛市山阳县两岭镇马鹿九年制学校,督学)学术主持人:王静(商洛市山阳县两岭镇马鹿九年制学校,中学二级)41.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09行政主持人:汤建录(杨凌示范区杨陵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李小雨(杨凌示范区杨陵小学,一级教师)42.运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4—10行政主持人:杨强劳(杨凌第二初级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余晴(杨凌第二初级中学,中学一级)43.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5—01行政主持人:闫缠歧(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中心学校,校长)学术主持人:王会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中心学校,中小学一级44.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5—02行政主持人:郭建碧(咸阳市乾县一中,科研主任)学术主持人:苏秀龙(咸阳市乾县一中,中学一级)45.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5—03行政主持人:吴亚梅(榆林市子洲中学,工会主席)学术主持人:王妮子(榆林市子洲中学,中学一级)46.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5—04行政主持人:杨勇(商洛市丹凤县庾岭初级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牛春贵(商洛市丹凤县庾岭初级中学,中学一级)47.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5—05行政主持人:吉茂军(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学术主持人:李霞(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一级教师)48.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6行政主持人:罗彩霞(汉中市留坝县幼儿园,园长)学术主持人:吴艳(汉中市留坝县幼儿园,一级教师)49.幼儿园文化品牌创建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7行政主持人:赵丽(安康市白河县幼儿园,园长)学术主持人:万君(安康市白河县幼儿园,小教高级)50.开展浸入式名著阅读活动构建人文校园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8行政主持人:杨格良(宝鸡市凤翔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袁红军(宝鸡市凤翔中学,中学一级)51.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9—01行政主持人:费炜(渭南市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王华敏(渭南市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小学一级)52.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9—02行政主持人:每光耀(铜川市耀州区柳公权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王长锋(铜川市耀州区柳公权中学,中学高级)53.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9—03行政主持人:周高俊(安康市旬阳县城关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杨居台(安康市旬阳县城关小学,高级教师)54.语文课程促进农村地区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09—04行政主持人:蒋茂(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工会主席)学术主持人:李秀琴(汉中城固县第二中学,中学高级)55.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1行政主持人:安婕(西安市第三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学术主持人:吴伟红(西安市第三中学,中小学高级)56.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2行政主持人:王彩凤(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张晔(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小教高级)57.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3行政主持人:方静(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方静(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58.职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4行政主持人:陈团伟(西安市户县职教中心,教务主任)学术主持人:赵亚珍(西安市户县职教中心,中学一级)59.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5行政主持人:李安吉(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任业锋(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中学一级60.县城区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6行政主持人:汪丽(西安市蓝田县北关小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郑鹏飞(西安市蓝田县北关小学,一级教师)61.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7行政主持人:刘明柱(西安市高陵县鹿苑镇张家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李君利(西安市高陵县鹿苑镇张家小学,二级教师)62.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8行政主持人:陈爱兰(宝鸡市金台区铁路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张春生(宝鸡市金台区铁路小学,小学一级)63.新课改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09行政主持人:杨格良(宝鸡市凤翔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刘建林(宝鸡市凤翔中学,中学高级)64.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0行政主持人:任军仓(宝鸡市眉县首善镇中心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杜娟(宝鸡市眉县首善镇中心小学,中小学一级)65.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1行政主持人:杨宏(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心校,校长)学术主持人:赵谋群(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明德小学,小学高级)66.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2行政主持人:芦宏林(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中心校,副校长)学术主持人:张颖(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中心校,小学二级)67.高中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3行政主持人:何理(咸阳市陕西科技大学附中,副校长)学术主持人:王洁(咸阳市陕西科技大学附中,中学一级)68.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4行政主持人:党攀峰(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田晓(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小学一级)69.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及途径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5行政主持人:李新龙(渭南市大荔韦林中心,校长)学术主持人:王红军(渭南市大荔韦林中心,小学一级)70.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6行政主持人:严新法(渭南市大荔县华原中心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李茜(渭南市大荔县华原中心小学,小学高级)71.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7行政主持人:李雪静(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教学处主任)学术主持人:周娟(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中学一级)72.城市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8行政主持人:杨欣霞(铜川市七一路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徐义德(铜川市七一路小学,小学一级)73.城市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19行政主持人:柳民军(铜川市印台区玉华第一中小学,工会主席)学术主持人:高宜宏(铜川市印台区玉华第一中小学,中学一级)74.城市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0行政主持人:李学岗(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付春平(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小学一级)75.农村中学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探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1行政主持人:刘二龙(铜川市耀州区关庄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陈洁(铜川市耀州区关庄中学,中学一级)76.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2行政主持人:阴阿强(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孙塬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许改侠(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孙塬小学,小学一级)77.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3行政主持人:孙新喜(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中心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丁志为(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中心小学,小学一级)78.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长作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4行政主持人:杨海丽(铜川市耀州区塔坡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董东娥(铜川市耀州区塔坡小学,小学一级)79.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5行政主持人:白建忠(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王强(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中学高级)80.创建班级活动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6行政主持人:杨建勋(榆林市府谷县第三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白彩琳(榆林市府谷县第三小学,一级教师)81.中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7行政主持人:王建(榆林市子洲县第三中学,教务主任)学术主持人:薛鹏(榆林市子洲县第三中学,教务副主任)82.创建特色文化班级,提升班级育人功能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8行政主持人:王步升(榆林市横山县第二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张仲芬(榆林市横山县第二小学,小学一级)83.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29行政主持人:舒庆刚(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黄岗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邬新明(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黄岗小学,一级教师)84.县城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30行政主持人:田建安(汉中市留坝县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于又粮(汉中市留坝县中学,中学一级)85.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31行政主持人:薛玉平(安康市旬阳县仙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学术主持人:薛正侠(安康市旬阳县仙河镇中心学校,小学一级)86.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32行政主持人:司国凯(商洛市山阳县西照川镇中心学校,校长)学术主持人:车欣(商洛市山阳县西照川镇中心学校,一级教师)87.职业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0—33行政主持人:张祥兵(商洛市山阳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曹俊军(商洛市山阳职业教育中心,中学一级)88.期望法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1—01行政主持人:徐海军(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教学处主任)学术主持人:肖英丽(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中学一级)89.期望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1—02行政主持人:刘杰(杨凌高新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学术主持人:崔立强(杨凌高新中学,一级教师)90.主题班会在班务工作中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2—01行政主持人:任洁(汉中市南郑县汉山镇草堰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黄文华(汉中市南郑县汉山镇草堰中学,中学一级)91.农村初中主题班会内容及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2—02行政主持人:王槐文(汉中市镇巴县长岭初级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王槐文(汉中市镇巴县长岭初级中学,中学高级)92.班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3行政主持人:郭大军(榆林市横山县白界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郭大军(榆林市横山县白界中学,中学一级)93.中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实验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4行政主持人:李平(榆林市横山县第二小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杨森(榆林市横山县第二小学,中学高级)94.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探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5行政主持人:简廷屹(汉中市西乡县高川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谭洁(汉中市西乡县高川镇初级中学,中学二级)95.中学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6—01行政主持人:梁新斌(汉中市宗营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郭荣(汉中市汉台区教研室,中学高级)96.农村中学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6—02行政主持人:陈伟(安康市平利县老县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汪贤莉(安康市平利县老县中学,中学一级)97.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7—01行政主持人:刘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王争争(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教高级)98.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7—02行政主持人:高杨杰(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学术主持人:张媛(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中学二级)99.贫困山区县城小学图书室有效使用及辐射功能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7—03行政主持人:李常利(榆林市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任静(榆林市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小学一级)100.班级图书架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8—01行政主持人:郭高峰(渭南市吝店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邱西藏(渭南市吝店中学,中学一级)101.班级图书架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8—02行政主持人:侯卫(铜川市耀州区瑶曲中心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韩君萍(铜川市耀州区瑶曲中心小学,小学一级)102.班级图书架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8—03行政主持人:张平德(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初级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陈宗礼(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初级中学,中学高级)103.农村小学开展特色办学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19行政主持人:邢转(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中心小学,校长)学术主持人:王延德(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中心小学,小学一级)104.三原县地方教育家生平与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0行政主持人:刘健(咸阳市三原县西周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刘健(咸阳市三原县西周中学,中学高级)105.陕西历代地方教育家生平与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1行政主持人:焦耀利(铜川市耀州区小丘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朱鹏东(铜川市耀州区小丘中学,中学一级)106.栾茂升及其弟子生平与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2行政主持人:马润安(榆林市子洲县教研室,主任)学术主持人:吴瑞高(榆林市子洲县教研室,秘书长)107.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校史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3行政主持人:左自文(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宋舰(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中学高级)108.汉中中学发展历史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4行政主持人:李玉康(汉中中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韩富万(汉中中学,中教高级)109.“关学”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借鉴价值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5行政主持人:李富兴(咸阳市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副校长)学术主持人:刘云峰(咸阳市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中学一级)(二)教学策略方面110.初中数学运用参与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6—01行政主持人:李华(西安市第90中学,教学校长)学术主持人:韩爱侠(西安市第90中学,中学高级)111.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6—02行政主持人:崔惠娟(西安理工大附中,书记兼副校长)学术主持人:张冬莹(西安理工大附中,中教一级)112.语文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14026—03行政主持人:邱金华(西安电子科技中学,校办主任)。
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获奖名单
(初稿)
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工作奖(排名不分先后)
西安交通大学宝鸡文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商洛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长安大学西安航空学院
西北大学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本科组、专科组获奖名单(按获奖等级排列;同一等级内按本科组、专科组分别排列;同一等级同一组内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本科组全国一等奖(24名)
专科组全国一等奖(2名)
本科组全国二等奖(58名)
专科组全国二等奖(19名)
本科组陕西一等奖(245名)
专科组陕西一等奖(57名)
本科组陕西二等奖(464名)
专科组陕西二等奖(111名)。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自评报告1.专业建设基本情况本院软件工程专业于2013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开设,2013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已连续四年招生。
现在校生人数达到198人,其中2013级53人,2014级44人,2015级40人,2016级61人。
为构建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学缘结构的师资队伍,学院制订了人才引进及激励机制,现初步形成14人的专业教学队伍,其中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3名,博士学历2名,硕士学历9名,具有研究生学位占专职教师比例为78.6%。
自本专业建设以来,加大基础建设、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建设的投入,共计专业建设经费投入399.47万元,为本专业教学培养提供了充足的软硬件条件。
软件工程专业可用单价800元以上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折合使用比例达到40.8万元。
现拥有专业纸质图书17236册,电子资源也已全面覆盖本专业,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根据学院以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和造就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交叉复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本科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在开办之初就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4年9月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目前专业建设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吸收所有知识,根据学院学生特点,自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等讲义,并且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也在积极联系校外的实训基地,争取能够实现“校企合办”。
结合本专业软硬件条件和开办以来的教学运行状况,及各界反馈情况,根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专业建设标准》的评价要点,我院软件工程专业自评等级为合格。
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1专业定位2.1.1指导思想在符合国家、陕西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背景下,本专业遵循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育教学,面向西北地区区域性的软件服务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入手,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努力不断提升专业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