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全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435.53 KB
- 文档页数:16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工强市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8.17•【字号】铜政〔2017〕43号•【施行日期】2017.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工强市的实施意见铜政〔2017〕43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技工强市建设对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4号)以及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皖人社发〔2017〕3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到2021年,全市技工达到20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初、中、高级技工的满足率稳定在90%左右,技师、高级技师满足率达到80%;技能人才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技能人才结构明显改善。
到2021年,高技能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从业比重达到45%以上;45岁以下中青年技工占比达到65%以上。
——技能人才素质大幅提升。
到2021年,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7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措施(一)大力推行终身职业培训。
实施精准技能培训计划,面向贫困劳动者、退役士兵、就业援助对象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给予参训人员生活补助;按照“先垫后补”原则,面向城乡普通劳动者开展订单、定向和定岗培训,按规定给予企业、参训人员培训补贴,促进技能培训与岗位使用精准对接。
拓宽终身培训通道,探索建立劳动者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职工个人取得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3500元、5000元补贴;所在企业已享受过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的,职工补贴资金减半支付。
铜陵市有关情况汇报一、铜陵市基本情况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也是规划中的长三角城镇群成员之一,1956年10月建市,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3万人。
主要特点是:铜陵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冶铜史的历史文化城市。
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
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冶铜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遗址中非常少见。
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
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的缩影。
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文化曾吸引了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文学大家的注目,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留下了“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千古名句。
铜陵是一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园林和旅游城市。
铜陵位于北纬30度附近,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美。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凤丹、苎麻、生姜、蒜子等农副产品。
长江铜陵段是最适合白鳍豚生存的区域,建有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陵矿产资源丰富,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八宝之地”。
境内不仅有天井湖、螺丝山、相思树、滴水崖等秀美的山水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大通古镇、大明寺、葛仙洞、白鳍豚养护场等,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2年来铜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
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省卫生城市”等称号,铜陵是一座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开放城市。
铜陵处于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是国家东西交通大动脉和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也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旅游区的北大门,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分别约1小时、2小时车程。
特别是南北向的合铜黄高速已经建成通车,东西向的沿江高速、连接铜陵至杭州、上海方向的铜宣高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铁路经芜湖与全国铁路网连接,沪铜铁路的延伸段铜陵至江西九江的铜九铁路铜陵段建成,未来几年内,我们还将陆续兴建公铁两用的长江二桥、庐铜铁路、无铜高速、沿江城市城际轻轨等。
铜陵大数据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铜陵市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供关于人口、经济、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和趋势。
通过深入分析铜陵市的大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本文档将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部分:•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发展分析•教育水平评估•环境质量分析2. 人口统计数据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铜陵市总人口为约500万人。
其中男性为250万人,女性为250万人。
这表明铜陵市的性别比例相对平衡。
铜陵市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000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70%。
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区附近和工业园区。
在年龄结构方面,铜陵市的人口呈现了逐渐老龄化的趋势。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5%,而年龄在15至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
3. 经济发展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铜陵市的经济发展一直非常活跃。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铜陵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2020年的GDP总量达到了50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了10%。
主要的经济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
制造业一直是铜陵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60%。
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贡献率分别约为20%和10%。
外贸是铜陵市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铜陵市加大了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与国内外许多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主要的出口商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
4. 教育水平评估铜陵市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铜陵市的教育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上水平。
铜陵市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学府。
市内有多所重点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较高。
此外,铜陵市还设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投入也逐年增加。
铜陵市政府将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稳定在4%以上,以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
5. 环境质量分析环境质量一直是铜陵市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铜陵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陵市统计局2008年3月22日2007年,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率先崛起、跨越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铜陵这一主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保持了势头不减,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6.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3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12.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9838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65666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528元和8523元。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6年的2.9:67.0:30.1变化为2.7:67.8:29.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5%。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6年上涨4.65%。
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1.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81%,衣着类价格下降0.4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34%,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4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3%,居住类价格上涨4.24%。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0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0.46%。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4.20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0.65万人,减少0.21万人;第二产业15.59万人,增加0.55万人;第三产业17.96万人,增加0.69万人。
单位在岗职工10.77万人,增加0.49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42万人,增加0.54万人。
安徽铜陵简介
安徽铜陵是中国的一个城市,本文将为您介绍铜陵的基本信息和特色。
铜陵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该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它地处长江流域,被誉为“中国铜都”,因盛产铜矿而得名。
铜陵市总面积约为9600平方公里,下辖6个区和3个县,人口约为360万。
铜陵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古代,铜陵就以铜矿资源丰富而闻名,曾是冶铜业的重要中心。
如今,铜陵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涉及领域包括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
其中,铜冶炼业一直是铜陵市的支柱产业,铜陵市的铜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除了工业之外,铜陵市也有许多旅游景点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铜陵山,它位于市区以南,是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铜陵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观景点,如铜陵山大佛、宝华寺等。
此外,铜陵市还有一座古老的古城墙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这些都是游客们感受铜陵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铜陵市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有连霍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贯穿市区。
此外,铜陵还有一个现代化的机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市内交通也十分发达,有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供人们选择。
总之,安徽铜陵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城市。
它以
工业化程度高和盛产铜矿而闻名,同时也有许多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
安徽铜陵的未来发展趋势
安徽铜陵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煤矿山城市,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高的产业发展潜力。
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1. 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铜陵将逐渐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如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有望成为铜陵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 绿色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将推动铜陵向更加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等,铜陵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提升:铜陵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更新、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措施,铜陵有望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4. 旅游业发展:铜陵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是铜陵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旅游品牌等举措,铜陵的旅游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为经济增加新的动力。
5. 深化区域合作:铜陵位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通过深化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合作,加强交通、产业、人才等方面的
互动,铜陵的发展将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助力。
总体而言,未来的安徽铜陵将朝着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业发展和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铜陵人才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铜陵市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活跃的经济发展。
为了了解铜陵市人才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分析该市人才市场的特点、需求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人才流动和市场发展。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网上调查、面对面访谈和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在铜陵市范围内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并与10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访谈。
我们还收集了最新的就业和人口数据,以支持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3. 人才市场概况根据调查结果,铜陵市的人才市场呈现以下特点:3.1 行业需求铜陵市的主要经济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制造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对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的需求最大。
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对销售、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等人才的需求增加。
3.2 人才供给铜陵市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中心,为该市的人才供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显示,大多数铜陵市的毕业生更愿意在本地就业,而不是外出或迁往大城市。
3.3 人才流动性尽管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在铜陵市就业,但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人才仍然选择外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铜陵市人才市场的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
4. 人才市场的挑战调查还揭示了以下人才市场面临的挑战:4.1 技能匹配一些企业反映,铜陵市的毕业生在与实际工作需求的技能匹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需要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提供更实用的培训和实习机会。
4.2 人才流失受吸引力较高的大城市和外地企业的影响,一部分优秀的人才选择离开铜陵市。
这对铜陵市的发展和人才储备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4.3 薪资待遇调查显示,铜陵市的一些企业在薪资待遇方面与大城市的竞争力存在差距。
这可能影响到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率。
5. 促进人才市场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铜陵市人才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加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教育机构应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并相应调整教育内容。
铜陵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2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56.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11.0%铜陵市统计局2013年3月16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凝心聚力,务实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为“四个之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2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56.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11.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84877元(折合13449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35774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233元和8123元。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11年的1.9:74.7:23.4调整为1.9:73.4:24.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8.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
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4.3%,衣着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2.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0.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5.96万人,增加0.40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9.40万人,减少0.15万人;第二产业16.84万人,增加0.26万人;第三产业19.72万人,增加0.29万人。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11.95万人,增加0.79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3.92万人,增加0.65万人。
关于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汇报(2稿)2(五篇)第一篇:关于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汇报(2稿) 2关于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市商务局一、全市商贸流通业运行主要特点(一)商贸业队伍不断壮大。
2013年末,全市批零住餐业限额以上单位共234家,比2011年末增加100家,零售额亿元以上企业26户,比2011年增加10户;全市商业网点面积141.3平米,营业面积5000平米以上的商业设施48个,各类商品市场26个,农贸市场32个,北斗星城、雨润广场、嘉华国际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将投入运营。
(二)商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近2成。
2012年,仅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就达4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26.1%;2013年,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27%。
(三)商贸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以2012年为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5.4亿元,分别增长279.9%、194.1%。
(四)商贸业税收占服务业2成以上。
以2012年为例,仅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税收6.38亿元,占服务业税收27.07亿元的23.6%。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逾2万。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2亿元,增长16.8%;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亿元,增长13.7%,人均消费品零售额2.1万元。
二、市级财政扶持政策及执行情况2007年为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皖中南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出台了《铜陵市人民政府促进流通业发展若干政策》,决定市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约定第一年安排600万元),专款专用,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同比例逐年予以增加,重点扶持影响大、带动和示范作用强,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流通重点项目。
此后根据重点工作部署,印发了“铜陵市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政策”(铜商联[2008]39号)、“铜陵市推进地产蔬菜直销和周六车载蔬菜市场工作意见”(铜政办[2011]88号)、“铜陵市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铜政办[2012]52号)、“铜陵市推进公益性直销菜市场建设工作方案”(办[2012]73号)等,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农贸市场改造、社区直销店、“五位一体”放心体系建设和猪肉储备等商务领域民生工程。
铜陵市(全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剖析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重要指标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把握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第一节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三、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四、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5七、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5八、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8五、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8六、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9七、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9八、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1 表2: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4 表6: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8 表14: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第一节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铜陵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第二节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一、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2: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3: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三、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四、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5: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五、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6: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铜陵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一、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10: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三、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表12: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四、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五、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年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人)变动值六、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2018 1109168.00 -11.43%八、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铜陵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