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概念及性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8.96 KB
- 文档页数:7
对数的运算教案对数的运算教案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数的运算是一个关键的内容。
对数的运算涉及到对数的性质、对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对数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讲解。
二、对数的定义和性质1. 对数的定义对数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设a为正数且a≠1,b为正数,则称满足a^x=b的x为以a为底b的对数,记作x=loga(b)。
2. 对数的性质(1)对数的底数不变,对数的值也不变。
(2)对数的值与底数的大小关系有关,当底数大于1时,对数为正;当底数小于1时,对数为负。
(3)对数的值随着真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变慢。
三、对数的运算规则1. 对数的乘法规则对数的乘法规则是指loga(b) + loga(c) = loga(b * c)。
即,两个数相乘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数的对数相加。
2. 对数的除法规则对数的除法规则是指loga(b) - loga(c) = loga(b / c)。
即,两个数相除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数的对数相减。
3. 对数的幂运算规则对数的幂运算规则是指loga(b^c) = c * loga(b)。
即,一个数的指数的对数等于该数的对数乘以指数。
四、对数的应用1. 对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对数在科学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大数据计算和复杂函数计算中。
对数的运算规则和性质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2. 对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对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指数增长和指数衰减的模型中。
对数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经济增长或衰退的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 对数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对数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学曲线的研究中。
生物学曲线通常呈现出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的趋势,对数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这些趋势。
五、对数的综合应用实例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展示对数的综合应用。
某城市的人口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已知该城市在2010年的人口数量为100万人,问到2020年时,该城市的人口数量为多少?解:设2020年时的人口数量为x万人。
对数的运算高中数学教案主题:对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 了解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对数的运算规则。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对数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教具: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教学PPT等。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对数的概念,并提出对数的运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Step 2:对数的定义教师讲解对数的定义:如果$a^x=y$,那么$x=log_{a}y$。
强调底数、真数和指数的概念。
Step 3:对数的性质教师讲解对数的性质:对数运算的三个基本性质(对数乘积、对数商、对数幂)。
Step 4:对数的运算规则教师讲解对数的运算规则:同底数的对数运算规则(对数乘积等于对数相加、对数商等于对数相减、对数的幂等于指数乘以对数)。
Step 5:练习与讨论教师提供一些对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并对错题进行讨论。
Step 6:应用实例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对数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并解释答案的含义。
Step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对数的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对数的定义和性质,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1.认知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三)德育渗透目标1.重新认识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与相互转变;2.用联系的观点看看问题;3.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对数的概念:如果ax=n,那么数x叫作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x(a>0,a≠1)2、指数函数的定义:函数y=ax(a>0,且a≠1)叫作指数函数,其中x就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就是r.3、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数y就是对立次数x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y=2则表示.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x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x?log2y.如果用x则表示自变量,y则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y?log2x.带出新课--对数函数.二、新授内容:1.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定义域为(0,??),值域为(??,??).x第1页共11页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logax2;(2)y?loga(4?x);(3)y?loga(9?x2).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y?logax的定义域(0,+∞)解.求解:(1)由x>0得x?0,∴函数y?logax2的定义域就是?x|x?0?;2(2)由4?x?0得x?4,∴函数y?loga(4?x)的定义域是?x|x?4?;2(3)由9?x?0得-3?x?3,∴函数y?loga(9?x2)的定义域是?x|?3?x?3?.2.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y?log2x与y?log1x的图象:232.532.5221.51-11.510.51110.50-0.512345678-101-0.512345678-1-1-1.5-1.5-2-2-2.5-2.5思索:y?log2x与y?log1x的图象存有什么关系?23.练习:教材第73页练习第1题.1.图画出来函数y=log3x及y=log1x的图象,并且表明这两个函数的相同性质和相同性质.3解:相同性质:两图象都位于y轴右方,都经过点(1,0),这说明两函数的定义域都是(0,+∞),且当x=1,y=0.不同性质:y=log3x的图象是上升的曲线,y=log1x的图象3就是上升的曲线,这表明前者在(0,+∞)上就是增函数,后者在(0,+∞)上就是减至函数.4.对数函数的性质由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32.52a>132.520<a<11.51.5图象1-111110.50.50-0.512345678-101-0.512345678-1-1-1.5-1.5-2-2-2.5-2.5性定义域:(0,+∞)第2页共11页质值域:r过点(1,0),即当x=1时,y=0x?(0,1)时y?0x?(1,??)时y?0在(0,+∞)上是增函数三、讲解范例:基准2.比较以下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x?(0,1)时y?0x?(1,??)时y?0在(0,+∞)上是减函数⑴log23.4,log28.5;⑵log0.31.8,log0.32.7;⑶loga5.1,loga5.9(a?0,a?1).解:⑴考查对数函数y?log2x,因为它的底数2>1,所以它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log23.4?log28.5.⑵考查对数函数y?log0.3x,因为它的底数0<0.3<1,所以它在(0,+∞)上就是减至函数,于是log0.31.8?log0.32.7.小结1:两个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①确认所必须考查的对数函数;②根据对数底数推论对数函数多寡性;③比较真数大小,然后利用对数函数的多寡性推论两对数值的大小.⑶当a?1时,y?logax在(0,+∞)上就是增函数,于是loga5.1?loga5.9;当0?a?1时,y?logax在(0,+∞)上就是减至函数,于是loga5.1?loga5.9.小结2:分类探讨的思想.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对数的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而已知条件并未指明,因此需要对底数a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四、练1。
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运算的基本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对数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难点:对数的应用及与指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重要的现代科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但是,在没有电子计算机之前,我们是如何进行大规模的计算的呢?(引导学生回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的计算事件,如“圆周率”计算等。
)我们知道,在没有电子计算机这样的工具的时代,人们需要依靠一些数学工具来进行大规模的计算。
其中,对数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2、讲解1)对数的概念:在数学中,对数是一种数学工具,用来表示一数的乘方。
例如,底数为2,指数为3的乘方表示为2³,意为2的3次方,即2乘以2乘以2,结果为8。
在对数中,8表示为3(记作log₂8)。
2)对数的定义:对数定义是:如果b的x次幂等于a,a以b为底的对数为x,记作logb(a)=x(其中b>0,且b≠1)。
3)对数的特性:①若 a>1 ,则logb(a)> 0②若a=1,则logb(a)= 0③若0< a< 1 ,则logb(a)< 0④若a=b,logb(a)= 1⑤a以b为底的对数函数f(x)= logb(x)的函数图形如下所示:(请在黑板上画出函数图形并帮助学生理解)4)对数的运算法则:对数运算法则包括:①对数的乘法法则(即loga(m*n)=loga(m)+loga(n))②对数的除法法则(即loga(m/n)=loga(m)-loga(n))③对数的幂运算法则(即loga(m^n)=nloga(m))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运算法则。
3、应用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常见的将对数转化成指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对数法则化简式子,二是通过对数换底公式将对数转化为指数。
高中数学对数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对数运算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对数计算题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难点:运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内容:对数的定义、性质、运算规律和应用。
2. 学生学习资料:教科书、练习册、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对数的兴趣和好奇心,如:某个物种的数量翻倍的规律。
2. 讲解对数的定义和性质:介绍对数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对数的含义和作用,如:logaM=N 等价于 a^N=M。
3. 讲解对数运算规律:介绍对数的运算规律,包括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对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对数的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对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 练习:布置一些对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巩固对数的运算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对数的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对数的拓展学习,如对数的图像性质、对数方程的求解等。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对数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数的运算性质人教A 版必修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性质的内容及推导过程.2.熟练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题.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运算性质的推导教学方法:互助探究型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投影展示上一节的学习内容)1.对数的定义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N x N a a x log ,==则若 其中 ),0(),,1()1,0(+∞∈+∞∈N a Y2.几个常用对数。
01log =a , log =a a特别地,负数与零没有对数;3.课堂小测,回顾并检验前面所学知识。
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4log 2log 122+)( 8log 2log 222+)( 21log 4log 322+)( ②求下列各式中的x21log )2(25log )1(4-==x x二.授新课:1.引入思考:①6log 4log 2log 222=+对不对?错在那里?应怎么该?②对数究竟满足怎样的运算性质?2.探究活动:主要通过几个个例的分析,让学生找到对数运算的规律,从而大胆的归纳出对数的运算性质. 探究活动一:?log 34log 2log 1222==+)( ?log 48log 2log 2222==+)(?log 121log 4log 3222==+)( 学生讨论并归纳对数的运算性质:log a M+log a N=log a (MN )探究活动二: 将上面的加法改为减法呢?学生讨论并归纳:log a M-log a N=log a (M/N )探究活动三:3log 3log 1222=)( 3log 3log 2232=)( M log log 3a a =n M )( 学生讨论归纳对数的运算性质:log a M n =nlog a M3.教师小结:教师针对学生归纳的情况总结出对数的运算性质,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保证对数有意义的条件。
(1)(2)(3)M log n log a a =n M三.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证明的突破口,即利用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将对数的运算转化为指数的运算进行证明。
对数概念教案设计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对数。
对数是解决幂运算问题的利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授对数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份针对对数概念的教案设计,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2. 掌握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性质;3. 能够解决与对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对数的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指数的概念,比如2^3=8,让学生想一想如何将这个幂运算问题转换成一个对数问题。
通过讨论,引入对数的概念,并解释对数的定义和符号。
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如求解2^x=8,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对数来表示这个等式。
2. 对数的运算规则:解释对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对数的幂与乘法运算、对数的除法和对数的换底公式。
通过探究这些运算规则的性质,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从而加深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3. 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性质:介绍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熟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性质,并与对数的运算规则相联系。
通过计算一些具体的对数值和对数运算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使用方法。
4.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对数的实际价值。
比如,通过求解指数增长问题、声音强度问题等,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对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对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对数的规律和性质。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演示和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对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和合作学习:布置一些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教案罗绍章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形成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2)用联系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从对数函数的学习中渗透数形结合、类比归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类比指数函数通过图像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形成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三、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四、教学过程3.500.7<<3.5log 0.7<从而判断知其单调递减,又由)思路:与(log 123.0<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第70~72页;2.课本习题第2、7题3、做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对照表,归纳它们的异同4.探究底数a是如何影响函数logay x的?学生课后自主完成作业(1分钟)五、板书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图形与性质(表格)例题1(1)(2)步骤小结:课堂小结作业。
对数的概念教案教案题目:对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对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3. 能够应用对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对数的概念和定义;2.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出示一道题目:问学生log2 8的值是多少?(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log”的含义,以及如何求解。
Step 2:引入对数的概念(1)通过PPT展示对数的定义:设a为正实数,且a≠1,若x为任意实数,且x>0,则满足a^x=a,称为以a为底x的对数,记作loga x。
(2)解释对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Step 3:对数的运算法则(1)通过PPT展示对数的运算法则:①对数的乘法法则:loga (m * n) = loga m + loga n;②对数的除法法则:loga (m / n) = loga m - loga n;③对数的指数法则:loga (m ^ p) = p * loga m。
(2)通过例题讲解运算法则的应用。
Step 4:练习对数的运算法则(1)出示两道运算法则的练习题,供学生在纸上完成;(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辅导纠正。
Step 5:应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解决复利问题、比较不同增长模式的问题等;(2)引导学生应用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汇报解决思路和答案。
Step 6:小结与作业布置(1)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小结;(2)布置练习题作业。
教学反思:对数的概念不仅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运算法则时,应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辅导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对数函数的概念微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函数类型——对数函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对数函数的定义。
1.对数函数的定义教师:对数函数是指形如y=logax(a>0且a≠1)的函数。
其中,a是底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尝试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
1.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师:对数函数具有以下性质:当a>1时,函数y=logax 单调递增;当0<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减。
同时,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尝试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对数函数的应用教师:对数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身影。
具体来说,对数函数可以用于描述一些现象的增长或衰减过程,如人口增长、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等。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1.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定义、理解、掌握和应用对数函数。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1.教学反馈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针对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训练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教学PPT、实例素材、教学视频等。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人教版数学课程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对数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对数的概念2. 对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1.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2. 对数的运算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黑板3. 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界中的对数现象,如人体生长、细菌繁殖等,引导学生思考对数的概念。
2. 提问: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现象?二、新课讲授1. 对数的概念:- 介绍对数的定义:若a^x = b,则x是以a为底b的对数,记作log_ab = x。
- 解释对数的底数、真数和指数之间的关系。
- 举例说明对数的实际应用。
2. 对数的基本性质:- 介绍对数的换底公式:log_ab = log_cb / log_ca。
- 讲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如对数的乘法、除法、幂运算等。
三、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对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介绍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若a^x = b,则x = log_ab。
- 讲解指数与对数的互化方法。
2. 对数的运算:- 介绍对数的乘法、除法、幂运算等性质。
- 通过实例讲解对数的运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数的运算。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数的运算。
对数函数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2.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3.能够应用对数函数求解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解决关于对数函数的简单应用问题。
三、教学难点:1.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2.对数函数的图像的绘制。
四、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出示一道与指数函数相关的问题:如果原来的钱每年的利率是百分之X,经过多少年后,金额会翻倍?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
2.概念解析:(1)教师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是指以其中一正数a(a≠1)为底的函数,我们暂称为y=logaX(a>0,a≠1,x>0)为对数函数。
(2)引导学生联想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以及对数函数的代数性质。
3.定义及表示方法:(1)定义:对数函数y=logaX,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真数,y称为对数。
(2)表示方法:y=logaX等价于a^y=X,其中y=logaX的物理含义是以底数a为底X的对数等于y。
4.性质总结:(1)性质一:当底数a>1时,对数函数y=logaX是增函数;当底数0<a<1时,对数函数y=logaX是减函数。
(2)性质二:对数函数y=logaX(a>1)的图像在X轴上有一个终点(0,1),在Y轴上有一个起点(1,0);对数函数y=logaX(0<a<1)的图像在X轴上有一个起点(1,0),在Y轴上有一个终点(0,1)。
(3)性质三: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以(1,0)为对称轴的。
5.图像绘制:(1)利用性质二中提到的起点和终点,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
(2)解释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6.实例分析:(1)列出一组对数函数的对照表;(2)通过对照表中的数据点,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
7.应用实例:(1)解决一道与对数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8.归纳总结:(1)回顾对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巩固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应用的理解;(3)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