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寻守恒量---能量

追寻守恒量---能量

追寻守恒量---能量
追寻守恒量---能量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知道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初步领会能量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

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余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会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转化的问题,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四学习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五学习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器材

单摆(滚摆)、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在一个大热天,小强和小明呆在小强家里玩游戏,两人热得是满头大汗,可小强家里没有空调,怎么办呢?最后还是小明反应快,他对小强说:“你家不是有冰箱吗,咱们把冰箱的门开着,不就可以降温了吗!”于是,他们把门窗关好,把冰箱门开着,他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2.播放能量转化的资料,让学生观看后思考:有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

3.指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能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1.积极思考,

讨论,学生代表

发言,其他同学

补充。

2.观看资料,

进行思考。

2.列举实例。

在各自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相互交

流。

(二)通过常见的实例,说明能量是一个守恒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能量转化的一些现象;

2.让一位学生大声朗读教材开头费恩曼的话,让学生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3.课件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1.回忆并说出前面的一些能量转化的现象。如:生活中的

4.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得出“能量”的概念。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能量的观点,解释“小球”释放后为什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高度。

6.解释:当小球在斜面1上向下滚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小球做加速运动,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当小球滚上斜面2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小球做减速运动,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小。但从动力学的角度不能解释小球为什么会到达与斜面1上等高的地方,不会高也不会低。事实上,这一特点说明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量是不变的,即守恒的。这个量就是能量或能。

7.提出问题:如果不采用能量的概念,用我们以前

的语言能否解释这个实验?这种描述具有什么局限?

摩擦生热;水

电站发电;电

动机带动水

泵,等等。

2.大声朗

读费恩曼的

话。

3.阅读本

节第四自然

段。

(三)动能、势能的概念(从实际例子中引出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件展示滑雪运动员从高处滑下来的“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例子,通过动画展示,建立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到“势能和动能”是可以转化的,但总和是不变的。

2.做演示实验:把绳烧断,让压缩的弹簧放松把上面的砝码举起,说明压缩 1.认真观看课件演示,用心体会,并 发表见解。

2.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

后学生代表发言。

3.阅读P3第三自然段。

4.领会动能、势能的概

念。

的弹簧具有能量。

3.在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4.演示滚摆实验。

5.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6.播放一段古代的战争场景,比如秦军的箭阵的录像。让学生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5.分析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并思考:滚摆为什么上升高度会越来越小?

6.进一步讨论:“伽利略斜面实验”小球要达到与斜面1等高的地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7.感受到:不论古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巩固练习,评估,交流,小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3.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积极评价。

1.按要求回顾本节内容;相互间交流、讨论,进行小结。

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

3.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7.1追寻守恒量

1.能量:能量是一个守恒量,而且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1)重力势能:其大小与物体所处高度和物体质量有关。

(2)弹性势能:其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且总能量保持不变。

5.机械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总能量保持不变。

七、本设计主要特点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感受,体现了“自主性学习”

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其主要特点是:

1.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

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2.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交流,引导分析总

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秋千在最高处荡向最低处

B.张开的弓箭水平射出去箭

C.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

D.正腾空上升的礼花弹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小球必将准确地终止于同它开始点相同的高度,决不会更高一点,也决不会更低一点。这说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一个物理量是不变的,这个物理量应该是()

A.弹力

B.势能

C.速度

D.能量

3.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来;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火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上述不同现象中包含的相同物理过程是()

A.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B.物体的势能转

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C.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D.其它形式的能

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

4.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下列实验和推论:

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B.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到零,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此实验中:事实是;推论是。

课后练习

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过:有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说一条定律,支配着至今所知的一切现象……这条定律就是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力”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②“能量”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③“力”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④“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图所示,电动小车沿斜面从A匀速运动到B,则在运动过程中

A.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动能减少,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减少

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拴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小球摆动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其中a、c等高.在小球摆动的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时是在点,在点势能最大;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在a点的动能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动能.

5.伽利略曾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E或F处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M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

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A.只与斜面的倾角有关

B.只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C.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

D.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 ~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 ~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板书设计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

“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

二、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

1t 2t 2t 3t 2t 3t

1、可行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守恒量。

2、重要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定律

苏教版生物七下第10章第6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身体健康。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 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情景引入 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 (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问题,环环相扣,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学生回答:面包、牛奶、火腿肠……)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引导: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学设计 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转化和守恒的事实; (2)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及动能、势能的物理意义; (3)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4)除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以外,能列举出其它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实例; (5)能够列举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守恒; (6)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产生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他能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方法; (2)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科学概念的概括性,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知识的崇尚精神。 (2)体会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简洁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的巨大的使用前景(就象商人看到了商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导入新课 从本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能量,以及它所遵守的规律。 大家知道,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没有研 究过能量(至少没有深入研究),课本上有一句话:“…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 学概念之一”至于力学中还有哪些概念牛顿也没有研究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找资料。但是能量这一概念并不是牛顿之后才出现的,在伽利略时代,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就已经出现。 理想斜面实验是谁“做”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怎样“做”的?(伽利略“做”的;为了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证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 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 要滚得远些。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若将后一斜 面放平,由于球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 伽利略在分析理想斜面实验时,除了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外,他还注意 到实验中反映出一个转化与守恒的事实(或思想)。 1、对理想斜面实验的初步分析 提问1:猜一猜他看出的转化的事实是什么?(高度与速度,还要具体说一下,如下 滑时高度转化为速度等,若有人直接说出势能与动能,则指出伽利略时代还没有这两个概念) 提问2:猜一猜他看出的守恒的事实是什么?(一个与高度有关的量和一个与速度有 关的量之和守恒,若回答出势能、动能之和守恒,引导同上,若回答出高度与速度之和守恒,引导出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概念,单位都不一样,无法相加)提问3:假设你是伽利略,而且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不能从理论上 证明出与高度有关的量和与速度有关的量之和守恒?(提醒:把h0、h、v放在一个公式中,分析从P点释放到Q点过程中已知四个量,而学过的运动学公式中每个公式都有四个量)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 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人体能量的供应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能量的释放是通过人体呼吸作用实现的 B.一般的脂肪类食物的热价大于糖类食物的热价 C.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D.青少年正在长身体,营养摄食要多样化 2 . 取一粒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 A.有机物B.无机物C.蛋白质D.无机盐 3 . 咀嚼馒头有甜味,说明淀粉的消化开始于() A.口腔B.胃 C.小肠D.大肠 4 . 检测花生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所采用的方法是() A.置于火焰上燃烧B.放在火焰上烘烤C.在白纸上挤压D.滴加化学试剂 5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原因是() A.小肠较长 B.有皱襞和绒毛 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非常薄 D.以上都是 6 . 下图为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的流向),以下说法正确地是()

A.A是动脉、B是静脉B.A是动脉、C是静脉 C.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D.A是动脉、C是毛细血管 7 .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8 .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640倍 B.图乙中根尖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图丙中的玉米籽粒滴加碘液后①变蓝,②不变蓝 D.图丁装置用来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9 .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中() A.温度太高B.病毒和细菌太多 C.氧的浓度太高,缺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10 .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

追寻守恒量---能量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知道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初步领会能量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 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余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会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转化的问题,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四学习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五学习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器材 单摆(滚摆)、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在一个大热天,小强和小明呆在小强家里玩游戏,两人热得是满头大汗,可小强家里没有空调,怎么办呢?最后还是小明反应快,他对小强说:“你家不是有冰箱吗,咱们把冰箱的门开着,不就可以降温了吗!”于是,他们把门窗关好,把冰箱门开着,他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2.播放能量转化的资料,让学生观看后思考:有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 3.指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能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1.积极思考, 讨论,学生代表 发言,其他同学 补充。 2.观看资料, 进行思考。 2.列举实例。 在各自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相互交 流。 (二)通过常见的实例,说明能量是一个守恒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能量转化的一些现象; 2.让一位学生大声朗读教材开头费恩曼的话,让学生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3.课件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1.回忆并说出前面的一些能量转化的现象。如:生活中的

【教学设计】追寻守恒量-能量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7.1 追寻守恒量-能量 课标解读: (1)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3)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4)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能量的概念虽然十分抽象,但在物理学中却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本课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启发性的一节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观念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在探索能量概念过程中的不懈追求。 教材分析: “追寻守恒量”主要是观念性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观念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它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入手,给学生一种观点,并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这种观点去认识问题。 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重要基本规律,“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究其原因是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与牛顿的力学研究思路有所不同,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从更抽象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学生在能量概念的建立上没有概念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节设立追寻守恒量,旨在让学生对能量能够有清晰的认识.教材从著名物理学家的理论出发,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逐步引导能量的概念建立.继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出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教材具体说明了引入能量概念的必要性.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过程中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能量有各种形式,也初步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这为本节相关问题的探究时直接引用动能、势能概念奠定了基础,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各种能量间可以互相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这

(完整版)014-10.5人体能量的供给导学案(苏教版)(14-15)

课题:014-10.5 人体能量的供给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学习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难点:1.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2.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68-71,找出以下知识点 1.人体由____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这些营养物质一部分用于细胞的_____与_____,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_____在人体内。 2.在细胞内,____、____、____等有机物在___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一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3.科学表明,_____和_____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_____。_____还是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4.体温是人体____的温度,可以用_____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____、_____和_____三处。其中_____温度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人的体温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有关 5.在使用体温计时,要将体温计的水银甩到_______的刻度线下,用体积分数为____的酒精对体温计进行消毒;在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要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或口腔的舌下至少____分钟再记录读数。当体温达到_____时,人有生命危险。 6.维持体温的_______,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体温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7.发热对人体既____又____,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_____防御反应,包括体内物质氧化分解____,身体的抵抗力____,这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____,甚至会危及生命。 【知识链接】 请用公式的形式把呼吸作用表示出来: 【合作学习】 人体能量的供给过程: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在_____的参与下被________,贮存的______被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________,一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滚摆、单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 如图所示,一个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从A点开始摆动.记住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然后用一把直尺在P点挡住摆线,看一看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它是否说明在小球摆动的过程中某种“东西”是不变的?这种“东西”会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理解这一实验现象了. 故事导入 新华社2000年12月31日和中央电视台2001年元月6日先后报道:在20世纪的最后几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地推倒了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从电视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学教练案

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霞责任人:丁福章审核人:王强时间:2013年月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学习重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 1.物质氧化分解的同时,蕴藏其中的__________被释放出来,主要用于人体进行各项__________和维持__________。 2.食物的热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是指人体的温度。测量体温的三个部位:(36.8℃)、(37.2℃)、(37.5℃)。的温度最接近真实体温。 4、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的基础。 5、“发热”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利的,当体温达到℃就有生命危险。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 1.自学教材P68--P69的知识,思考: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处; 2.讲述总结:(1)、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部分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 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一部分暂时储藏在人体内,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利用氧气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热价:蛋白质17.15kJ/g,糖类17.15kJ/g,脂肪38.91kJ/g。能量等于重量乘以热价。(2).人体呼吸获得的氧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动力,还有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探究(二): 1.自学教材P70—P71的知识,思考:什么是体温;测体温的部位;体温表的使用方法和体温偏高对人体的影响.完成知识要点展示。 2.讲述总结: (1).人体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 (2).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三处。并

追寻守恒量能量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 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所以本节从追寻守恒量出发引 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3.“追寻守恒量”一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能量的有关知识,在过去的教学中,是先学习能量的概念,而后研究一 两个具体问题,发现动能与势能之和在某些过程中不变,由此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 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 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对守恒关系的认识,重要是物理学 的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4.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5.(2)教学难点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 6.二、教学目标 7.1.知识与技能 8.(1)理解能量及动能、势能的概念与意义; 9.(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10.(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11.2.过程与方法 12.(1)重温一次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启发大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 13.(2)利用自制教具(如单摆、滚摆)的演示,帮助同学们建立能量守恒的观念。 1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方法 16.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17.四、教学器材单摆(滚摆)、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18.五.教学过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7.1追寻守恒量能量专项练习及答案

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小球必将准确地终止于同它开始点相同高度的点,决不会更高一点,也不会更低一点.这说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东西”应是( ) A.弹力B.势能 C.速度D.能量 解析:选D.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上另一个斜面,不变的“东西”应是能量. 2.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秋千在最高处荡向最低处 B.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 C.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 D.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 解析:选D.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高度越来越高,上升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所以说动能转化为势能.秋千在荡向最低处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匀速驶上斜坡的自行车,动能没变,势能增加,所以 A、B、C不对,D正确. 3.如图所示,电动小车沿斜面从A匀速运动到B,则在运动过程中( ) A.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动能减少,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减少 解析:选B.小车沿斜面从A运动到B,位置升高,势能增加;小车沿斜面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物体的动能不变. 4.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整个过程中( ) 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 B.运动员的势能一直减小 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运动员的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C.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上升的过程,动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转化为势能;当运动员从最高点下降时,势能逐渐减小,运动员的动能逐渐增大,此过程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所以运动员的动能是先减小再增大,势能是先增大再减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人体能量的供给检测题1附答案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习题 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关这一结论的下列例证中,不正确的是() A .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根吸收水分 B .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适于物质交换 C.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 D .鼻腔中有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粘液.可使空气保持清洁、温暖且湿润,适于吸气 答案:D 2.下列生物的功能与其结构相对应的是() A .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有利于传粉 B .人体毛细血管的总面积可达6000米2,有利于物质交换 C.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分布在叶的背面,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D .每个肾脏约含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答案:B 3.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作出解释: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勺气体交换,H 处血液为___________ 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 。 (3)图中心室正处于____________ 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 房室瓣处于 ___________ 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相连。(填序号) 答案:(1)肺泡内动脉(2)D左心室(3)收缩关 闭(4)2、4、1、3 4?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 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追寻守恒量——能量》精品教案

《追寻守恒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一节安排了题为“追寻守恒量”的内容;从内容性质来看,本节内容侧重于两点,其一,对学生观念性的教育,即让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加强对守恒规律的认识,其二,对学生方法的教育,即希望学生通过追寻能量守恒的过程,学习用这种观点认识和处理其他的守恒关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追寻守恒量”之前,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能量有各种形式,也初步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这为本节相关问题的探究时直接引用动能、势能概念奠定了基础;然而,经过高中前六章物理内容的学习,学生目前对自然界中所蕴含“因果规律”比较熟悉,而对自然界中的“守恒规律”较为陌生。 【教学设计思想】 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思想:首先介绍能量守恒规律被发现的物理学史,其次对追寻守恒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是举例分析追寻守恒量中的相应操作要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被发现的物理学历史;2.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3.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追寻能量守恒的案例,掌握追寻守恒量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树立变中有恒、恒中有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体验科学家在探究能量守恒过程中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追寻守恒量的重要性;体会追寻守恒量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在追寻守恒量中发现“此消彼长”的现象,进而揭示不变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投影牛顿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图片,教师总结牛顿的工作,并引用蒲柏的诗句,赞颂牛顿的伟大贡献。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教师引用牛顿的名言,提醒学生注意,科学的海洋是没有边界的,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因果规律”外还存在“守恒规律”。 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真理的汪洋大海,我还一无所知。 教师引导:守恒定律这块色彩斑斓的贝壳被牛顿给遗忘了,而是时隔100多年以后,被后期的物理学家发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体验守恒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习第一节内

7.1追寻守恒量——能量(同步练习)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1.如图所示的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小球速度为零时的高度h B与它出发时的高度h A相同,我们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它的速度大小是守恒的 B.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是守恒的 C.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是守恒的 D.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守恒的 2.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引入能量概念的重要性。在此理想实验中,能说明能量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不变的理由是( C ) A. 小球滚下斜面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B. 小球滚上斜面时,高度增加,速度减小 C. 小球总能准确地到达与起始点相同的高度 D. 小球能在两斜面之间永不停止地来回滚动 3.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表达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小球必将准确地终止于同它开始点相同的高度,绝不会是更高一点,也绝不会是更低一点,这说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东西”就是(D).A.动能B.势能C.力D.能量 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B.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C.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动能 D.以上说法均为错误 5.(多选)下列系统具有势能的有( ACD ) A.高高悬挂在头顶上的大石头 B.枪膛中的子弹 C.满弓上的箭 D.被压缩的弹簧 6.唐朝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这样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落木萧萧下”的过程是__重力势___能转化为____动____能;而“滚滚来”的长江水蕴含丰富的___动_____能。 7.下面的物体中,只具有动能的是(E ),只具有势能的是( CD ),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B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A.停在地面上的汽车 B.在空中飞行的飞机C.被起重机吊在空中静止的货物 D.压缩的弹簧 E.正在水平铁轨上行驶的火车 8.打夯时,夯锤高高举起又落下,砸在工作面上(如图所示),请你说说打夯的过程中发生了

人体能量的供给

课题人体能量的供给课型新授 主备人伍安生审核人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人体能量的供给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人体能量的用途 3.体温稳定的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人体能量供给的途径 情感目标:学会珍惜食物,爱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能量供应 教学难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和能量供给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在运动中是要消耗能量的,可是能量从何而来的呢? 写出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二、自主学习 1.从细胞呼吸的反应式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需要有机物和氧气。 氧气由外界进入细胞的过程。 2.分析有机物从消化道进入细胞的过程 3.分析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的用途 4.阅读思考什么叫体温,及测量体温的部位,哪个部位最接近人体内的温度 5.阅读思考发烧对人体的利与害? 三、合作探究 1.讨论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有什么用途。 2.讨论测量体温的部位中,哪个部位最准确,为什么? 3、讨论发烧在什么情况下对人体有利,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对人体有害,为什么? 四、能力提升 分析氧气和有机物进入细胞的过程,及意义,把消化,呼吸,循环,细胞呼吸的知识综合。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物质是()。 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下列与人体能源物质供给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B.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D.内分泌系统 Com] 3.下列营养物质中热价最高的是()。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维生素 4.发高烧的人往往没有食欲,其原因主要是()。 A.胃肠功能紊乱 B.不能分泌消化酶 C.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呼吸功能下降 5.请你分析人为什么会发热?当你的好朋友体温是37.5℃时,你是否催促他去打退烧针,来赶快降低体温?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1.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有什么用途。 2.测量体温的部位中,哪个部位最准确,为什么? 3发烧在什么情况下对人体有利,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对人体有害,为什么? 七、课后作业 学法大视野第五节课堂小测和基础闯关题 八、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7.1《追寻守恒量——能量》名师教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设计 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学郑骏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观念性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观念上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中,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本节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从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对于守恒量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从追寻守恒量的过程中体验能量转化与守恒,同时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因此,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认识守恒→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能量守恒。本节课意在启迪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物理守恒思想的种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重视视学生的体验,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了“探究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了解各种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时,对猜想有了定向。 能量的概念是伴随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但学生对能量还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尤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不深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这种思想。 三、核心素养 通过《追寻守恒量》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沿着科学发展的足迹,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了能量的概念,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人体能量的供给课时训练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1.我们由消化系统吸收的,通过循环系统到全身各处。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的分裂和生长,转变成我们身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在人体内。 2.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在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的各项。 3.人体细胞内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必须在下列哪种气体的参与下才能被分解,并释放出贮存在里面的能量()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4.下列组成人体的几个系统中,不直接参与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是()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5.下列哪个部位测量体温所得到的结果,最接近人体温度() A.直肠 B.口腔 C.腋窝 D.体表 6.人在下列几种状态中,每天消耗能量最低的情况是() A.安静时 B.熟睡时 C.清晨空腹时 D.平卧肌肉放松时 7.对机体能量消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性别B.环境温度C.劳动强度D.精神因素 8.我们身体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平均值依次分别为() A.36.8 ℃、37.5 ℃、37.0 ℃ B.36.8 ℃、37.2 ℃、37.5 ℃ C.37.5 ℃、36.8 ℃、37.2 ℃ D.37.2 ℃、37.8 ℃、36.5 ℃ 9.当人体的体温达到下面哪个数值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A.41 ℃ B.37.5 ℃ C.43 ℃ D.36.8 ℃ 10.二年级(3)班的萌萌同学体重为47 kg,她嫌自己太胖了,为了减肥给自己制定了如下食谱。她每天消耗的能量为1 130 kJ,请你根据教科书中表10-5和表10-6分析这个食谱对她有什么影响。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节次:第19 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练习检测: 二、自主探究,感知新知: 1、能量的供给: (1)人体由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暂时储存起来,在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用来维持人体的。 (2)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最终通过系统和系统到达每个细胞进行作用。 (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系统和系统到达每个细胞进行作用。 (4)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地方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5)氧气最终在处被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在处产生。

2、三大能源物质的热价分别为: 糖类(主要供能物质)热量价为;蛋白质热量价为; 脂肪(备用的贮能物质)热量价为。 3、体温:指人体的温度,用体温计测量。 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体温与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有关。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作用。 4、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发热对身体。 三、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对学: 学生活动:徒弟就不懂的问题询问师傅,师傅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巡视,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便于引导纠错。 2、群学: 学生活动:师徒未解决的难题交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在展示提升环节向其他组提出,全班共同解决。如果小组内的疑难问题都已解决,则讨论重难点。 教师活动:巡视,适时点拨,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多鼓励学生,同时继续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便于引导纠错。 3、展示: 学生活动:每组按照各自的任务上台展示,同时将本组的疑难问题提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3.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4.关注身体健康。 5.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 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情景引入 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 (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问题,环环相扣,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学生回答:面包、牛奶、火腿肠……)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引导: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呼吸?(学生回答:为了得到氧气),那么人体是怎样得到氧气的呢?(外界的氧通过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里)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到了,营养物质和氧都到达了组织细胞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假设) 观看Flash课件: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导学案

10.5 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学法指导】边自学边记标记 预习教材P62--P65的知识思考: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处;什么是体温?测体温的部位体温表的使用方法,体温偏高对人体的影响。完成知识要点展示。 【知识要点展示】 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1、营养物质的利用 (1)用于细胞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 (2)暂时______________在人体内。 2、人体能量的释放 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藏的_____________被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一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________________。 3、营养物质的热价 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热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KJ/g、________________KJ/g、______________KJ/g. 4、人体所需能量的变化 人在一天中所需的能量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从事劳动的强度有关。 二、体温 5、体温是指人体的温度。 6、测量用具:__________,测量体温的三个部位:、、。 7、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身体状况。 8、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的基础。 9、发热 (1)定义:人被某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染时,___________会升高,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热”。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word练习题1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word练习题1 一、单选题 1、葡萄糖与氧气在细胞内发生反应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 消化B.呼吸运动C.呼吸作用D.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解答:选C。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2、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是发生在() A.、血液B.肺泡C.气管D.细胞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是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都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D符合题意. 分析:此题考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最终来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这是二氧化碳的最终原因. 3、呼吸作用中,能量来自() A.肌肉的分解B.体内糖类的燃烧C.食物的氧化分解D.体内碳的燃烧 答案:C 解析:解答:选C。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因此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据此解答. 4、细胞的呼吸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人的生命提供() A.水B.能量C.营养物质D.氧气 答案:B 解析:解答:选B.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