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照射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3.72 MB
- 文档页数:10
:2019.3.5基础知识颅由23块颅骨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脑颅和面颅。
①脑颅有8块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面颅有15块颅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面颅骨口诀:鼻泪上颌颧甲腭,舌骨离群下颌单,犁骨构成鼻中隔。
②颅前窝中部有筛板,上面有筛孔通鼻腔。
颅中窝中部由蝶骨体构成,上面凹窝叫垂体窝,蝶骨体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棘孔。
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通过。
口诀:圆卵棘,上下中。
③颞窝内侧壁上,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合成翼点。
④构成眼眶的骨口诀:颧额(腭、额)蝶筛泪上颌眶上裂内有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通过。
口诀:眼眶看动画展眼球壁由外向内为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腹膜内位器官:盲人上街一横栏,鸡蛋未买回啤空解析:盲肠、十二指肠上部、乙状结肠、横结肠、阑尾、卵巢(输卵管)、胃、回肠、脾、空肠。
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升降直肠上,子宫前方是膀胱解析:肝脏、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
颈内A分支:大脑前A,大脑中A,后交通A,眼动脉。
口诀:颈内分支共有四,入颅发支眼动脉,大脑前中后交通。
颈外A分支:甲状腺上A,舌A,面A,耳后A,枕A,颞浅A,上颌A。
口诀:甲上舌与面,耳后在枕前,颞浅与上颌,七支要记全。
大脑A环(Willis环):大脑前A,大脑后A,前交通A,后交通A,颈内A。
口诀:大脑前,前交通,大脑后,后交通,加颈内,形成环。
颅底孔:圆卵棘,上下中,眼眶看动画展,自刎破裂颈动脉,展开山海经。
(圆孔,卵圆孔,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通过。
眶上裂有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通过。
破裂孔内有颈内动脉或颈动脉鞘通过。
海绵窦有展神经,颈内动脉通过。
)椎骨包括颈7胸12腰5骶尾各一。
第一颈椎无椎体,第2颈椎有齿突,第7颈椎不分叉。
各种常见放疗技术的优缺点(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或消失,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段之⼀。
放射线会破坏照射区域内的细胞,特别是对射线更为敏感的肿瘤细胞,放疗的⽬的是尽可能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周边正常组织,这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也不断进步。
下⾯,针对常⽤的放疗⽅法进⾏专业、简洁的介绍,以期患者能够进⼀步了解这⼀肿瘤治疗的常⽤⼿段。
???普通放疗(RT)???最原始的放疗⽅法。
医⽣通过模拟定位机透视,确定肿瘤⼤体范围,然后⽤⽪肤墨⽔在病⼈⽪肤上标记治疗范围。
由于机器条件有限,只能做正⽅形、长⽅形等简单规则照射野。
这就使肿瘤周边很多正常组织连累进照射区域。
⽬前,这种⽅法在国内的肿瘤医院放疗科已经很少使⽤了。
???三维适形放疗(3DCRT)???适形放疗的出现是为了克服普通放疗过多照射正常组织的问题,它从多个⾓度照射肿瘤,⽽且每个⼊射⾓度的射线轮廓都和那个⾓度所看到的肿瘤形状相⼀致。
在三维⽅向上的⼊射射线都与病变⼀致,最终的⾼剂量区也就适合肿瘤的形状了,即“适形”放疗。
利⽤体位固定热塑体膜、体架、真空垫等固定装置把患者固定在定位床上,利⽤CT模拟机进⾏定位,在CT图像重建出的⼈体模型上勾画靶区,这样肿瘤靶区更精准、周围的正常组织位置也更清晰。
利⽤三维计划系统按照CT重建出来的⼈体模型模拟照射,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适形放疗使肿瘤靶区更精确,正常组织的损伤更⼩。
???适应症与不⾜:适形放疗可以满⾜多数肿瘤的基本治疗要求,适应症很⼴泛。
在个别与周围正常组织关系紧密的肿瘤放疗时,仅仅适形可能还是不够的,另外,有时候医⽣还需要进⼀步调整照射野内部的剂量分布,⽐如对肿瘤残留区域加⼤剂量,⼈为做出⾼剂量区和低剂量区,这种“调强”的要求适形放疗难以做到。
???调强放疗(IMRT)???调强放疗是在适形放疗的基础上,要做到靶区内的剂量按照治疗需要有的地⽅⾼,有的地⽅低。
这样不仅可以产⽣⾼度适合肿瘤靶区形状的剂量分布,还能降低靶区内外需要特别保护的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基础知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超过当量剂量限值的照射,一般累积剂量在1.5Sv以上。
主要原因是荧光屏透视,防护设施不利、透视下进行骨科整骨及特殊X线检查等造成。
(一)临床表现表现为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其症状的消长和脱离、接触射线有关。
有出血倾向、皮肤营养障碍、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早衰现象。
部分患者有视力减退及晶状体混浊等。
造血系统的改变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般外周血的变化早于骨髓的变化,尤其是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二)诊断原则根据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照射史、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
(三)分度诊断标准Ⅰ度:无明显出血倾向,脱离射线恢复较快,WBC持续在4×109/L以下,骨髓象增生活跃或低下。
Ⅱ度:较顽固的自觉症状,可有明显出血倾向,脱离射线恢复较慢,WBC持续在3×109/L以下,骨髓象增生低下。
(四)处理原则Ⅰ度: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暂时脱离射线,加强营养,每年全面复查1次。
恢复后再继续观察1年,可逐渐恢复射线工作,并撤销外照射慢性放射病I度的诊断。
Ⅱ度:积极治疗并脱离射线工作,全休。
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随访,每2年全面复查1次。
根据恢复情况可参加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
一、照射量的测量照射量的测量利用的是X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通过测量电离电荷实现的。
(一)自由空气电离室自由空气电离室(也称标准电离室)是根据照射量的定义设计的,是对照射量进行直接绝对测量的标准仪器。
电离室有两个光栅,射线束从入射光栅射入,从出口光栅射出。
标准电离室的工作气体就是空气。
电离室有两个极性相反的平行电极,下面的极板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一个收集电极和外侧两个保护电极。
收集电极用来收集电离室内产生的某一种符号的离子,它被接到测量电荷的静电计上。
《放射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数:6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前言【课程性质】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学时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自1899年开始使用射线治疗癌症以来,放射治疗学一直在飞速发展,并且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由原来的外照射为主改进成更精确的近距离治疗为主,形成了完整的治疗系统。
不但治疗定位、计划、摆位、照射更加精确,医护人员的防护也更加完善。
这种精确地放射治疗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放射治疗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了解常见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能力培养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2、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考核办法】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6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
【教材】韩俊庆王力军《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⑴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⑵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⑶胡逸民《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⑷王瑞芝《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性,不同模式及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要求2、熟悉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趋势3、了解放射治疗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一、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1、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于发展;2、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于发展;3、高能线密度计重粒子的应用二、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1、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2、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效果;3、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三、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1、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2、非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3、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探讨;4、对个体化放射治疗的认识;5、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四、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1、放射物理学知识;2、放射生物学知识;3、放射治疗学知识;4、临床肿瘤学知识;5、医学影像学知识;6、医学心理学知识;7、医学伦理学知识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2、掌握常用放射线和电子线的剂量学原则、影响高能放射线百分深度剂量及等剂量曲线、【教学内容】一、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2、60钴γ射线的物理特性;3、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4、质子射线的物理特性;5、种子射线的物理特性;6、其他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二、放射线射野计量学1、放射线的临床剂量学原则;2、高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及影响因素;3、60钴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计影响因素;4、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5、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6、人体曲面和不均匀组织的修正;7、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线作用机体后产生的电离和激发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传能线密度、自由基与活性氧、氧效应、靶学说等概念3、了解放射损伤的机制等【教学内容】一、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电离和激发;2、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能;3、自由基与活性氧;4、氧效应与氧增强剂;5、靶学说和靶分子;6、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二、临床放射生物学效应1、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2、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三、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1、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2、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3、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4、不同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是应注意的事项四、提高放射生物学效应的方法1、增加氧在肿瘤细胞内的饱和度;2、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3、放射防护剂的临床应用五、加温治疗的原理及应用1、加温治疗的方法;2、加温治疗的作用机制第四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熟悉放射治疗设备的功能3、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原理【教学内容】一、远距离60钴治疗机1、60钴γ射线的特点;2、60钴治疗机的一般结构;3、60钴治疗机的半影4、60钴源的更换;5、60钴治疗机的种类二、医用直线加速器1、加速器的基本结构;2、电子的加速过程;3、加速管的结构;4、高频功率源;5、线束偏转系统;6、多叶准直器;7、加速器治疗机头三、近距离放射治疗机1、后装治疗机;2、近距离治疗常用核素;3、近距离治疗粒子源的特征;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立体定向装置;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放射治疗机五、模拟定位机1、普通模拟定位机;2、模拟CT机;3、CT模拟机第五章常用放射治疗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中常用放射源的种类及区别、放射治疗方法及技术。
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全身照射技术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或其他放射性物质辐射全身,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内部结构图像信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领域,对于发现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手术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引言、正文、技术实践指南、解释说明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全身照射技术的概述、文章结构及目的。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技术。
通过介绍全身照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并解释其中关键要点,旨在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正确应用,并确保患者得到准确而安全的诊断与治疗。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前人在该领域取得的相关成果,并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
以上就是针对“1. 引言”部分的详细清晰撰写内容,希望对您的文章提供帮助。
如有需要,请继续提问。
2. 正文正文部分旨在详细介绍全身照射技术的相关内容。
全身照射技术是一种用于医学领域的放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辐射能量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这种技术使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离子辐射来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进一步分裂和扩散。
全身照射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进行全身照射前,医生通常会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记录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剂量计划。
随后,患者将被要求躺在治疗床上,并通过特殊装置确保身体正确定位。
放射治疗师们会使用放射束来对准体内目标区域,并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目前,有多种全身照射技术可供选择,其中最常用的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
3D-CRT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像将辐射束传送到癌细胞所在区域。
IMRT则更加精细和个体化,使用具有不同强度的多个小辐射束进行照射,以更好地控制剂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