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慢性肾衰竭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112
临床内科知识:慢性肾衰竭定义及分期
系统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内科学相关知识-慢性肾衰竭定义及分期。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慢性肾衰竭分期
1.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GFR降至正常的50%-80%,无症状。
2.氮质血症期
GFR降至正常的25%-50%,血肌酐升高( 450 mol/L),轻度贫血、多尿、夜尿。
3.肾衰竭期
GFR低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显著升高(450-707 mol/L),明显贫血、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症状。
4.尿毒症期
GFR低于正常的10%,血肌酐707 mol/L,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显著。
例题: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是指?
A.GFR50ml/min~80ml/min、Scr133 mol/L~177 mol/L
B.GFR25ml/min~50ml/min、Scr186 mol/L~442 mol/L
C.GFR10ml/min~25ml/min、Scr216 mol/L~604 mol/L
D.GFR10ml/min~25ml/min、Scr451 mol/L~707 mol/L
E.GFR10ml/min、Scr 707 mol/L
正确答案:E。
教案名称:第五节慢性肾衰竭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肾脏疾病的部分,详细介绍了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对肾脏疾病的基本了解,但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详细知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但需要引导和启发。
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在学习背景方面,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特点。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对慢性肾衰竭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能力,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肾脏疾病患者的关注和关爱之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竭,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详细知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竭,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七、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进行讲解;实验演示通过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案例分析则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理解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首页(教学提纲)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教学要求1、学握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2、熬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査、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1.概述。
2.典型病案3.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肾衰进行性恶化的机制、尿毒症发病机制。
4.临床表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亲乱,各系统表现。
5•实一验室厦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其他。
6.诊断与鉴别诊断⑴诊断。
(2)肾功能不全的分期⑶鉴别诊断。
7.治疗:延缓急性肾衰竭进展的具体措施和肾脏替代疗法,辩证论治。
(教案续页)第七章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教学目的通过教授,学会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中西医治疗。
二、教学要求1.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诊断、鉴别诊断,中医辩证论治。
2.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
3.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概念。
三、教学内容1•概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流行病学、历史沿革。
2.典型病案3.病因病理:病因: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均可导致。
病理学说包括健存肾单元学说、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包括消化系统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血液系统表现、呼吸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紊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液生化检查和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根据典型肾脏病史、临床表现及肾功能检查异常等。
鉴别诊断须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消化道肿瘤相鉴别。
6.迨疗:一般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过劳、防止感冒、预防感染、避免肾脏损害药物的使用,限制蛋白摄入,食物因易于消化并有充足的维生素等。
去除诱发因素、必需氨基酸疗法,纠正水、电解质亲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高血压的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贫血的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并发感染的治疗、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
慢性肾衰的分期标准慢性肾衰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和管理,了解其分期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肾病协会(ISN)联合制定了慢性肾衰的分期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慢性肾衰的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划分。
GFR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肾脏对废物和毒素的清除能力。
根据GFR值的不同,慢性肾衰被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GFR≥90ml/min,这个阶段被称为肾功能正常,通常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这个阶段就应该开始重视肾脏健康,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第二阶段是GFR为60-89ml/min,这个阶段被称为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尿蛋白,但一般不会有其他症状。
第三阶段是GFR为30-59ml/min,这个阶段被称为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症状,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四阶段是GFR为15-29ml/min,这个阶段被称为重度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以维持生命。
第五阶段是GFR<15ml/min,这个阶段被称为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除了GFR值,慢性肾衰的分期还可以根据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功能和肾脏结构等指标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总的来说,慢性肾衰的分期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医生和患者应该了解这些分期标准,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对慢性肾衰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重视程度,减少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减少慢性肾衰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授课教案
辅助手段教学内容
3)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
3:促进肠内钙的吸收、升高血钙、抑制甲旁亢。
4)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
5、感染的治疗
应使用肾毒性小、广谱抗生素
6、神经精神和肌肉系统症状:
7、促进毒物的肠道排出:
氧化淀粉、爱西特
(五)替代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尿毒症终末期包括血液净化和肾移植
2分钟L透析疗法
透析疗法可代替肾脏的排泄功能,但不能代替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①限制蛋白质摄入不能缓解的食欲减退、恶心等尿毒症症状;②难以纠
正的高钾血症;③难以控制的进展性酸中毒;④保守治疗难经控制的水、钠潴留所
致心衰、肺水肿;⑤尿毒症心包炎;⑥尿毒症脑症和进展性神经病变。
(不以BUN、SCr和CCr水平作为透析指针)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
::
2.肾移植:
小结
思考题及预习
掌握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通过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相应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高钾血症,贫血、酸中毒及肾性骨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尤其是高钾血症、贫血、酸中毒及心衰的治疗原则。
1.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
2.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3.慢
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4.慢性
肾衰竭的诊断
5.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
教案质量评价表。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一个临床综合征。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一)病因任何泌尿系统病变能破坏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者,均可引起慢肾衰,最常见的病因依顺序是:原发性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
(二)发病机制1.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机制(1)健存肾单位学说和矫枉失衡学说(2)肾小球高滤过学说(3)肾小管高代谢学说(4)其他①在肾小球内“三高”情况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转化生长因子p等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外基质增多,而造成肾小球硬化;②过多蛋白从肾小球滤出,会引起肾小球高滤过,而且近曲小管细胞通过胞饮作用将蛋白吸收后,可引起肾小管和间质的损害,导致肾单位功能丧失;③脂质代谢紊乱。
2.尿毒症各种症状的发生机制尿毒症毒素是由于绝大部分肾实质破坏,因而不能排泄多种代谢废物和不能降解某些内分泌激素,致使其积蓄在体内起毒性作用,引起某些尿毒症症状。
3.分为三阶段:①肾功不全代偿期GFR>50mL/min,血肌酐<178μmol/L,血尿素氮<9mmol/L②肾功不全失代偿期:GFR>25mL/min,血肌酐>178μmol/L,血尿素氮>9mmol/L③肾功衰竭期:GFR<25mL/min,血肌酐>445μmol/L,血尿素氮>20mmol/L(三)临床表现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1)钠、水平衡失调常有钠、水潴留,而发生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2)钾的平衡失调大多数患者的血钾正常,一直到尿毒症时才会发生高钾血症。
(3)酸中毒慢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功能缺陷和小管制造NH3的能力差,因而造成血阴离子间隙增加,而血HCO3-浓度下降,这就是尿毒症酸中毒的特征。
如二氧化碳结合力<13.5mmol/L,则可有较明显症状,如呼吸深长、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严重者可昏迷、心力衰竭或(和)血压下降。
临床内科知识: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系统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 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 帮助大家梳理内科学相关知识-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水代谢紊乱早期因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减退, 出现多尿、夜尿增多。
晚期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严重损害, 随后发展为肾小球滤过减少, 出现少尿, 严重者可无尿。
2.电解质紊乱(1)早期因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减退而出现低钠血症;(2)晚期因尿钠、钾、镁、磷排泄减少而出现高钠、高钾、高镁、高磷血症;(3)CRF时因钙摄入减少和小肠吸收障碍、维生素D代谢改变及磷的蓄积等导致低血钙;(4)高钾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5)低钙可致抽搐, 但当并发酸中毒时, 由于血中游离钙较高, 可不出现, 一旦补碱纠正后, 因血钙下降, 即可发生抽搐。
3.代谢性酸中毒酸性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的能力降低、肾小管排H+减少、肾小管造氨能力下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常表现为乏力, 反应迟钝, 呼吸深大, 甚至昏迷。
酸中毒可加重高钾血症。
(二)各系统表现(1)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厌食、恶心, 呕吐、口有尿味、消化道炎症和溃疡、呕血、便血及腹泻等。
由于进食少, 吐泻可导致或加重水和电解质紊乱。
(2)神经系统毒素蓄积,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可出现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头痛、失眠、四肢发麻、肌痛、肌萎缩、情绪低落。
晚期可出现构音困难、扑翼样震颤、多灶性肌痉挛、手足抽搐, 进而意识模糊、昏迷。
(3)血液系统肾脏产生促红素减少、存在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红细胞寿命缩短、营养不良等是CRF时贫血的主要原因。
自细胞趋化性受损、活性受抑制, 淋巴细胞减少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易致感染。
因血小板功能异常, 常有出血倾向。
(4)心血管系统血容量增加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活性增高可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容量负荷加重、贫血等可使心功能不全, 血尿素增高可致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