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天--玉米的霉变及处理方法! (1)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49
在我国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广泛,越来越多的作物、泔水等可以发酵成牲畜饲料。
在潮湿的环境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饲料霉变的因素有很多,像原料的种植和采集时已经霉变;其次是在初级加工时未处理好饲料水分;3、储存条件差、运输环节出了问题。
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处理霉变问题呢?肯定会有人说使用脱霉剂或者防霉剂不就行了,而一味地依靠它们是否正确呢?这里有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不妥请指正。
(一) 科学使用脱霉剂,适度使用防霉剂主要针对轻微霉变的原料,采用原料与脱霉剂逐级混匀的办法,使脱霉剂与原料充分混匀,然后作为原料使用。
脱霉剂在脱霉的同时也有吸附部分营养物质的作用,不要与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直接混用,因此,科学使用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一味地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
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饲料则需要适度使用防霉剂,推荐使用双乙酸钠、乳酸、丙酸等防霉剂。
(二) 通风晾晒,去表霉霉菌有很多种,在表皮的霉变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风晾晒法,以去掉表皮附着的霉菌体。
最典型的是玉米黄曲霉,在晒场进行晾晒后初筛,使表皮霉菌脱落,然后再依据霉变的情况决定使用方法,轻微者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中度或严重霉变者则推荐使用下一种方法。
(三)稀释法中高度霉变原料不应再用作动物饲料,但我国不合格的霉变饲料比重较大,且价值不菲,丢弃不太现实,此时建议稀释法,即用好的原料与其混合使用,比例依情况而定,喜事前必须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进行处理。
(四)水洗法对于玉米而言可采用此法,玉米粉碎后,采用水洗的方法,洗去霉菌及其毒素,同时去掉浮在表面的胚芽,可以较好地去除霉菌毒素。
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量少可以用,处理后的玉米要及时使用,不便存储。
(五)改变用途在批量大时可用,一是完全改变,用于工业发酵等,收回大部分成本;二是改变饲喂对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比如由猪改成普通水产,但要先进行第1-3种方法处理,否则效果很差。
(六)微生态缓解法霉变饲料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用户来说有继续霉变恶化的风险,会引起拉稀、中毒等等问题,因此推荐大家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来缓解损害,它对霉菌具有竞争抑制性作用,其产生的复合酶还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霉变玉米危害玉米霉变对当前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进入今年十月份以来,在我省许多养猪场(户)普遍出现了猪的适口性变差,日采食量明显降低,并常伴有拉稀或消化不良,以及小母猪阴门红肿(似发情症状)和妊娠母猪时有流产等一系列现象。
为尽快查明上述问题,公司技术部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对猪群、环境、原料等进行认真调查,经反复诊断,并与有关专家、教授探讨,确认为系由霉变玉米所造成。
为能减少或避免霉变玉米对广大养猪场(户)带来的危害与损失,现就霉菌毒素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作一概略介绍。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1、玉米胚大。
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
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
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而今年由于秋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
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
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
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B、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C、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D、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E、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G、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巍山县植保植检站蹇永祥我县的玉米病虫害发生有: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地老虎、粘虫、玉米蚜、玉米螟、红蜘蛛、蓟马。
防治的重点是: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地老虎、粘虫、玉米蚜、玉米螟、红蜘蛛、蓟马。
各生育期发病情况如下:一播种期和苗期种子腐烂蝼蛄地老虎粘虫二生长至成株期虫害玉米蚜玉米螟红蜘蛛蓟马叶部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纹枯病玉米锈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等穗部病害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茎部病害玉米茎基腐病根部病害玉米全蚀病全株性病害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线虫病害玉米根结线虫防治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实施保健栽培措施(二)实施规范化栽培措施(三)实施规范化的农事操作(四)实施规范化的农药防治:种子腐烂症状:种子萌芽前子粒被土传和种传病原菌侵染,引起种子腐烂,如种子不发生腐烂,则在苗期发生猝倒病原菌:镰孢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发生规律: 播期过早,土温低,种子在土内接触病原菌的时间过长,播种过深、低洼积水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适期晚播;2、种子处理, A、用温水51—52OC浸种15分B、种衣剂用粉锈宁、多菌灵、百菌清.玉米穗腐病穗腐病在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
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株镰刀菌(F.moniliforme)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lus sp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单瑞孢菌(Trichothecium spp)等近20多种霉菌浸染引起。
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蓖的菌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玉米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害,农民需要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有所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不断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的赤褐色斑块。
受害玉米穗部则出现大片的赤霉霉变,满目腥红,整个穗部严重腐烂。
赤霉病还会导致玉米颗粒出现霉变,降低玉米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为了防治玉米赤霉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治玉米赤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减少气温变化对玉米的影响,减轻病害的发生。
3.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等,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 病源清除:发现受害玉米植株,及时清除,并对田间秸秆进行深埋,减少病源的存留和传播。
二、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灰斑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随后小斑点扩大,中间出现灰白色斑点,形成大小不等的灰斑。
受害叶片逐渐干枯焦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产量减少。
为了防治玉米灰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 喷施杀菌剂:在病害初期进行预防性喷洒杀菌剂,如有效成分为氯酰胺的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4. 育种抗病品种:选用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
1. 合理施肥:保持充足的养分供应,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如改良土壤排水条件,减少植株间的湿度。
四、玉米晚疫病玉米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施杀菌剂、清除病灶等。
定期巡田观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董继红;高鹏飞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 (一)物理脱毒法rn(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总页数】1页(P45)
【作者】董继红;高鹏飞
【作者单位】河南省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008;河南省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1
【相关文献】
1.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
2.玉米霉变及黄曲霉毒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3.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4.霉变饲料毒素的去除方法
5.基于高光谱特征选择的霉变玉米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科技2014.02丌丌丌丌丌丌丌丌玉米在收获或晾晒期间遇连续阴雨天气时,很容易产生霉变。
玉米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如黄曲霉毒素、F-2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毒素等。
这些霉菌毒素的化学及物理稳定性较强,简单的加工处理很难消除其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
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霉菌毒素会在其体内沉积。
特别是对畜禽而言,霉菌毒素会在其肌肉组织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事实上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
因此,笔者建议对于有少量轻度霉变的玉米可通过稀释、清洗、脱毒等方法处理后再使用,对于大量霉变玉米,则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确认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不得用于食粮和饲料加工,霉变严重的必须销毁不得使用。
玉米霉菌毒素可简单分为田间霉菌产和储藏霉菌产两类,呕吐毒素、F-2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均属于田间霉菌类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和赭曲毒素属于储藏霉菌毒素。
据报道,每年全世界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包括看得见的临床症状(腹泻、生长差、死淘率高、采食量低、啄癖、生产性能差等)和看不见的隐性危害(免疫抑制、肝损伤、消化功能紊乱、各种营养素利用率降低、不明原因应激等),各生长阶段的鸡只具体表现为:出生雏鸡卵黄重降低,育雏鸡腹泻、不喜采食、均匀度差、死淘率高,育成鸡生长慢、开产后啄肛脱肛、有假母鸡现象,蛋鸡产蛋降低、能量吸收障碍等。
一、在蛋鸡养殖中危害较大的几种玉米霉菌毒素1.烟曲霉毒素。
烟曲霉毒素主要对蛋鸡的呼吸道造成损害。
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急促,有的还表现出嗜睡、食欲废绝、消瘦、渴欲增加和发热,后期腹泻。
剖检染病雏鸡可见:肺和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
2.黄曲霉毒素B 1。
黄曲霉毒素B 1主要会对蛋鸡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急性肝脏损伤;皮下出血;公鸡精液量减少;胚胎死亡;产蛋量下降(需要几周时间恢复),蛋变小、卵黄质量减小;引起免疫抑制,诱发球虫病、马立克、沙门氏菌等。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玉米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我国也是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玉米在生长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的病虫害,对于保障玉米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种植户更好地保护玉米作物,保障丰收。
一、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一)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的拔节至抽雄期发病,其病害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严重时可蔓延至整片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和凋萎。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灰斑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密植: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加强通风透光,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播前清田:在播种前对田地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秸秆杂草以及玉米田周围的杂草,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玉米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一)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为褐色小蛾,幼虫为淡绿色,其幼虫以玉米叶片和穗部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和玉米穗部空心。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 搭设黄色粘虫板:使用黄色粘虫板吸引和捕捉玉米螟成虫,减少种群数量。
2. 喷洒杀虫剂:在玉米叶片和穗部喷洒有效的杀虫剂,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3. 科学种植:种植期间注意间作和轮作,减少虫害的发生和滋生。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防治玉米的病虫害,保护好自己的玉米田,确保丰收。
也希望政府和农业部门能够加大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我国玉米生产事业的发展。
防止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
因此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水分,注意储存方法,防湿防潮。
玉米防止霉变的方法:
1、玉米收购时从感观上看,颗粒均匀、饱满,亮度足,无杂质水份要控制在14%以下。
2、干燥防潮: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将符合标准的玉米装入有内衬的塑料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霉菌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裸粒存储易发霉、生虫。
3、玉米霉变一般是入仓水分高或是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层墙壁处返潮等)而造成的。
因此,玉米的储放位置极为重要,将密封好的干燥玉米堆码在垫起的离地面30公分的储存架上,同时也与墙壁保持30公分的距离,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4、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是仓罐储存,即将仓罐内壁充分消毒,烘干后将烘干玉米放入仓罐内,注意离罐顶40-60公分,放上干燥棉,盖上封盖,注意定时倒仓,以免发生霉变。
5、清除杂质:杂质也是影响玉米储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玉米在入仓前要放风过筛,清除玉米中的杂质。
6、防霉防虫: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
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
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
7、定期检验:品管部定期检验库存玉米,以便对发生霉变的玉米原料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改善措施,追究仓管管理责任。
该措施请恒泰、京丰俩分公司饲料加工厂参照执行,苦战十天,调整仓库堆码结构,做好防湿、防潮、防霉、防虫害工作。
养殖技术-轻度霉变饲料去毒方法一、物理学方法1、筛选法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对饲料进行筛选,剔除霉变饲料,然后将未霉变的饲料进一步干燥,达到去霉防霉的目的。
2、漂洗法玉米、大豆等颗粒状原料,可在粉碎后用清水漂洗,或用2%的石灰水进行反复漂洗,即能去除霉菌毒素。
3、热处理法对于饼粕类原料,用150℃的温度焙烤30分钟或用微波炉加热8分钟~9分钟,可使48%-61%的黄曲霉毒素B1和32%-40%的黄曲霉素G1被破坏。
二、化学方法1、氨化处理用氨水或氨气处理霉变饲料,可以使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减少90%-95%。
方法是:将霉变饲料密封在熏蒸罐或塑料薄膜袋中,使其含水量在18%以上,通入氨气熏蒸10小时。
大豆粉的去毒方法是:在相对湿度为50%情况下,在大豆粉中添加2%的尿素作为尿素酶原,密封10小时,可以破坏70%以上的黄曲霉菌毒素。
2、粘土或沸石处理粘土和沸石的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
在水溶液中,硅铝酸盐能选择性地与黄氯霉素结合,对毒素的吸附率达80%以上。
常用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的粘土或沸石,这样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能去除霉菌毒素。
3、生石灰处理在霉变的猪饲料中添加5%的生石灰,其去毒率为90%~99%。
实验证明:饲料用这种方法去毒后喂猪,猪食欲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三、生物学方法利用乳酸杆菌进行发酵,在霉的催化作用下,使黄曲霉毒素降低。
用这种方法处理饲料,不仅可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还可增加饲料营养(菌体蛋白),改善适口性。
要注意的是,以上处理方法仅适用于轻度发霉的饲料,在处理后应与其它饲料配合使用,禁止作为主要饲料喂用。
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因处理成本过高,还是全部废弃为好。
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作者:张晶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01期摘要:在玉米的栽植、生长、存储等过程中,因保管方式不当、栽植技术不科学、天气因素影响等,使得玉米粒很容易生霉以及霉变。
玉米生霉和霉变,不仅影响玉米的品性,同时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预防玉米生霉和霉变,需要结合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生霉粒霉变粒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a)-0193-02Abstract: In corn planting, growth and storage process, due to improper storage, planting technology is not scientific,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factors, the corn grain is prone to mildew and mildew. Corn mildew and mildew, not only affects the corn qualities, but also will cause great economic loss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event corn mildew and mildew,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causes of moldy corn and moldy kernels,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Maize; Mildewparticles;Fog granulate; Cause; Prevention and cure玉米在生育的中后期及储存期,若遇到外界环境的改变,或者没有妥善保存,都可能会引发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使玉米产生一系列毒素,若人畜误食,极有可能引发危险。
玉米发霉怎么处理方法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但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现象。
玉米发霉不仅影响了食用价值,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正确处理发霉的玉米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玉米发霉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当发现玉米出现发霉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要做的是将发霉的玉米与周围的健康玉米分开,以免霉菌继续蔓延。
然后,将发霉的玉米取出,放置在通风处晾晒,让其表面的湿气蒸发掉。
这一步骤有助于减少霉菌的生长,防止发霉的玉米进一步恶化。
其次,针对发霉的玉米,可以选择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将玉米浸泡在淡盐水中约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将表面的霉斑和细菌清洗干净。
接着,可以将玉米放入开水中焯烫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部分霉菌和细菌。
需要注意的是,焯烫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玉米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另外,对于已经发霉的玉米,如果霉变严重,建议不要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而对于部分霉斑较轻的玉米,可以选择进行煮熟后食用,因为高温可以有效地杀死霉菌和毒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煮熟后的玉米也要尽快食用,避免再次受到霉菌的污染。
最后,对于储存玉米的环境和条件也需要进行改善。
玉米应该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这有助于减少玉米霉变的可能性。
另外,在储存玉米的容器和设备上也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综上所述,玉米发霉后的处理方法包括分开、晾晒、清洗消毒和储存改善等步骤。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到您,让您在面对玉米发霉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购买玉米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减少发霉的可能性。
希望您的生活健康美味,谢谢阅读!。
关于霉变玉米中毒的疾病预防和防治黄曲霉污染直观性差,分辨率较低,日常养殖中很容易导致猪只误食霉变玉米导致中毒,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前言这些年来,我国北方气候在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下,玉米收获季节大范围降雨开始变得较为普遍。
自2009年以来,秋季连续的降雨先后导致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玉米霉变,尤其是2012年的秋季,玉米成熟收获期,遇到了持续10多天阴雨天气,致使河南全省和河北、山西两省南部地区的玉米在未收获的状态下霉变,由于黑霉、绿霉对玉米的污染易于辨认,黄曲霉污染直观性差,农民普遍认为玉米未霉变而将玉米们售给畜禽养殖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给养猪业和养禽业带来了很大损失。
本文详细介绍了霉变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有害成分的危害性,进而提出了霉变玉米中毒的疾病预防和防治,为今后防治此类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霉变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性2.1 霉变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对于饲料级玉米,养猪企业和部分专业户对黄曲霉污染有所认识,多数农户尚未认识其危害,至于霉变玉米的其他危害,很少引起重视。
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Simon M Shane博士的研究结果,霉变玉米可能含有的真菌有12种,产生的毒素达16种,主要有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M、黄曲露毒素G和曲酸,寄生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M,烟曲霉菌产生的烟曲酶醌,最常见的霉变玉米中毒为黄曲霉毒素中毒、镰刀菌毒素中毒(串珠镰孢菌-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菌-DON,麦角菌-麦角醇和麦曲霉碱)。
特别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即使秋高气爽的正常天气,也常容易感染玉米和花生,-旦遇到连阴雨天气,或收获后未及时晾晒,都可导致其大量繁殖,产生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M、黄曲留毒素G等有毒物质,这是临床把霉变玉米中毒简称为黄曲霉中毒的根本原因。
2.2 霉变玉米中毒危害性在养猪生产中,玉米霉变中毒多是由于猪只食用了霉变的玉米、麸皮、豆粨以及粗纤维饲料所致,断奶后各个年龄段的猪只都有染病的可能,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尤以多雨秋季为频发期,以转入保育舍的小猪为最易感猪群。
霉变玉米含有的毒素种类及其处理措施玉米是畜禽日粮的主要原料,长期饲喂含有霉变玉米的日粮,不仅会危害动物,且残留在动物体中的有害物质也将会给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玉米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所污染。
1 、玉米霉菌毒素的种类1.1 烟曲毒素:对呼吸道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急促,有的还表现出嗜睡、食欲废绝、消瘦、渴欲增加和发热,后期腹泻,剖检感染的雏鸡可见肺、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
1.2 黄曲霉毒素 B1 :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肝脏损伤;皮下出血;公鸡精液量减少;胚胎死亡导致孵化率降低;产蛋下降,需要几周时间恢复,蛋变小、卵黄重量减少;引起免疫抑制,诱发球虫病、马立克、沙门氏菌等。
1.3 F—2 毒素:危害生殖道及性激素敏感组织,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部分鸡只表现为假母鸡,病变为卵巢肿胀、输卵管损伤,同时导致蛋比重、蛋壳厚度下降、色素沉积变差等。
1.4 T-2 毒素:侵害鸡只口腔黏膜,造成腐蚀性和渗出性损害,表现为口腔溃疡、唾液腺及黏液腺发生鳞片状组织变形,鸡产蛋下降、薄壳蛋增多。
1.5 赭曲霉毒素:对肾脏造成损伤,表现为肾脏器官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免疫抑制;早期胚胎死亡、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及胚胎畸形率增加;腹泻,体重降低等。
2 、针对轻度污染玉米的处理措施2.1 稀释少量轻度霉变玉米分多次逐步掺入正常玉米中使用。
2.2 水洗霉变玉米粉碎,加入3-4倍的水,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洗后尽快使用。
2.3 脱胚去毒霉变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分布在玉米的胚芽部分。
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加入5-6倍清水,然后进行搅拌,胚芽部分碎片因密度较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2.4 物理吸附使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的矿物质——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或是牛血清白蛋白、酯化甘露寡糖等。
霉变饲料处理措施
侯和菊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霉变饲料中含有致癌物质.可通过畜禽、水产品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霉变饲料必须经过去毒处理才能使用.去毒方法有如下几种:(1)水洗法。
将发霉的饲料粉(如果是饼状饲料,应先粉碎)放在容器里.加清水(最好是开水),泡开饲料后用木棒搅拌,每搅拌1次需换水1次.连洗5~6次后便可用于饲喂动物。
(2)蒸煮法。
将发霉饲料放在容器里.加水煮30分钟或蒸1小时后。
去掉水分,再用作饲料。
【总页数】1页(P32)
【作者】侯和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霉变饲料的针对性处理措施 [J], 安徽农网农业科技
2.奶牛霉变饲料中毒的诊治 [J], 颜成旭
3.浅谈羊霉变饲料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J], 冀桂伦; 李华
4.浅析猪霉变饲料中毒的防治措施 [J], 孟凡顺
5.霉变饲料诱发马大肠杆菌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 [J], 罗班乾;陈雪猛;霍冬芳;孙旺;
龚园香;张实;杨林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