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复习资料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24
水文测量复习资料1.流量间测的目的是什么?答:流量间测的目的是:在取得多年的实测流量资料后,如经分析证明已建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比较稳定,并能满足推算逐日流量和各种径流特征值的精度要求时,则可采取流量间测(即停测一段时期后再行施测),以腾出一定的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更多更好地开展新站的水文测验和试验研究等各项工作。
2.说明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的几种形式。
答: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因受影响的水力因素不同而分为:(1)受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2)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3)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4)受水生植物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5)受结冰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6)受混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3.洪水调查包括哪些内容?答:1.洪水发生的年、月、日2.最高洪水位的痕迹和洪水涨落变化3.发生洪水时河道及断面内的河床组成,滩地被覆情况及冲淤变化4.洪水痕迹高程、纵横断面、河道简易地形或平面图测量5,洪水的地区来源及组成情况6.降水历时、强度变化、笼罩面积和降水量7.有关文献文物洪水记载的考证及摄影8.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的推算和分析9.排定全部洪水(包括实测值)的大小顺位。
4.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如降水、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变化情势。
5.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什么描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6.水质监测分为那3类?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成分监测,污染情况的水化学成分监测,为其他专门目的的水化学成分监测7.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答:水资源是水文循环引起陆地上一定区域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降水量、径流量及其变化,这些可根据水文、水质观测资料通过水文学原理与方法分析计算推求,水资源评价(包括水环境质量)工作,就是由各级水文部门进行的。
可见,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是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以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要素、水文观测和水文数据处理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过程、水文要素和水文数据分析等。
1.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径流、蓄水和土壤水分等环节。
1.2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流动、滞留和蓄积等过程。
常见的水文过程有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1.3 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是指构成水文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4 水文数据分析水文数据分析是指对水文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水文变化规律、预测洪水、干旱等水文事件,并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二、水文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为了研究水文过程和水文变化规律,需要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水文要素及其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降水观测与分析降水的观测和记录是了解气候和水文循环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降水观测方法有雨量计观测和雷达降水观测。
降水数据的分析包括降水量的统计特征和降水频率分析等。
2.2 蒸发蒸腾观测与分析蒸发蒸腾是指地表和植被蒸发的总和,反映了水分从地表进入大气的过程。
常见的蒸发蒸腾观测方法有蒸发皿观测和能量平衡法观测。
蒸发蒸腾数据的分析包括蒸发蒸腾量和蒸发潜热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等。
2.3 地表径流观测与分析地表径流是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的径流,是水文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地表径流观测方法有流量计观测和降水-径流关系观测。
地表径流数据的分析包括径流量的计算和径流系数的分析等。
2.4 地下径流观测与分析地下径流是指降水渗入土壤后形成的地下水流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水文循环:指地壳岩石孔隙中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包气带:地下水表面以上的包气带。
23-33径流模数M:指单位流域面积的平均输出流量,单位为L/s*km。
计算公式:M=q/f*10(1L=10m)蓄水系数:当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每单位水平面积从含水层释放(或储存)的水量。
承压水:两个含水层(含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充满的水。
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
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层圈闭的,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
水系:汇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一个地表径流系统,成为水系。
上层滞水:包气带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溶液过滤:在水与岩土的相互作用下,岩土中的某些物质转移到地下水中。
这是浸出。
溢流:相邻含水层之间通过含水层发生水交换。
测压水位: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就是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
地下水动力学: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含水层中各种元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力学。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产水量: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并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面单位水平面积的岩柱时,重力释放的水量。
渗透系数:达西定律中k为其线性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层流:岩层缝隙中的流动是水颗粒有序、非混合的流动。
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的泉水。
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区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变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量、热量)增加。
三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为其储存资源量,单位m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潜水。
水文学期末复习(共2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绪论: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水文学是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水文学的体系作为基础科学(6):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冰川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作为应用科学(5):工程水文学、农业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农业水文学、都市水文学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尽;水循环时间变化上:周期性、特殊性地区分布:相似性、特殊性第一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三阶段:蒸发、降水、径流五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水循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基本动力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水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期运动2、水文循环的类型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垂向交换:空中降水、蒸发;横向交换:径流、水汽输送)小循环:海洋小循环(海面蒸发和降水)、陆地小循环(大陆外流区【处自身水分交换,还有多余水量,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输送给海洋】、大陆内流区【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3、 水文循环的作用及效应与地球圈层构造:与其他圈层相紧密联系。
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
与全球气候:1)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2)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3)水循环的强弱、路径会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各地气候特征 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水循环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与生态平衡: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命活动;2)制约一个地球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3)水循环强度的变化,是洪灾、旱灾的主要原因 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再生性和永继利用的特点4、 水量平衡及其表达式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水体,在任意时间内,其收入的水量和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为该时间内该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及在水循环过程中,收支平衡 |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化量|P +P PP PP PP P +△P闭合流域、全球(陆地、海洋)【笔记本】5、 土壤蒸发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从地下流入蒸发从地下流出从地面流出时段用水量蓄量变化6、我国的水汽输送特点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路径:西北方向入,东南方向出);南海水汽流(有广东福建入,至长江中下游偏转);孟加拉湾水汽流(北部湾入,长江中下游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