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90.80 KB
- 文档页数:3
.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剂赏析
分类:经典案例
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关炎由风寒湿之邪侵袭,致使经络闭塞不通而成。
日久则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
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及治疗治疗。
类关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防止畸形。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寒病协作组提出对类关炎要“抓住早期治愈,控制中期发展,改善晚阴症状”的治疗观点和准则。
中医药治疗常以温经敬寒、祛风胜湿、补益肝肾为法。
类关炎治疗基本方:鸡血藤30克,雷公藤10克,宽筋藤30克.秦艽15克,桑寄生30克,独活10克.桂枝l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
临证加减;寒重者加附子10克,干姜6克;热重者加生地20克,忍冬藤20克,湿重者加苍术10克.苡仁20克;风重者加海风藤15克,青风藤15克;病在上肢加桑枝20克,片姜黄10克;病在下肢加川木瓜15克,千年健15克;久病气血亏虚加黄芪20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久病关节变形功能障碍加地龙10克,炙全蝎4克.乌梢蛇l0克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祛风湿止痛之秦艽:配伍经验秦艽【性用概述】:又名秦纠、秦爪。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龙胆、粗茎龙胆、小叶龙胆等的根。
其味苦、辛,性微寒。
入胃、肝、胆经。
具有祛风止痛,清热退蒸,清利二便之功。
因本品辛散质润,为风药之润剂。
外能祛风除湿以通经络,内能清热退蒸兼利二便。
故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筋脉挛急以及中风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对风热郁于大肠所致的肠风便血以及虚损劳伤所致的骨蒸潮热,亦有良效。
取其清湿热,利二便之功,常用于湿热黄疽及小便短赤等症。
凡小便频数、大便塘泻者,忌用。
用法:水煎服;用量;6一12克。
【临证配用】:秦艽-地骨皮二药皆有清热除蒸作用,秦艽能清能散、偏于清热邪之郁伏;地骨皮清阴分之热,偏于凉血滋阴;相配则清热除蒸的疗效较好,常与青篙同用,治热病余邪不尽,邪伏阴分所致的骨蒸潮热以及阴虚发热等症有较好疗效。
方如秦艽鳖甲散。
地骨皮秦艽-天麻秦艽祛风胜湿,舒筋通络,和血止痛;天麻通经活络,祛风除痹,《天宝本草》谓其主”诸风湿... ...利腰膝。
强筋骨,二药相须为用,有祛风除痹,通络止痛之功,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及中风手足不遂或麻木等症有较好疗效,方如秦艽天麻汤天麻秦艽-柴胡-甘草秦艽苦辛微寒,外宣内清,能清热邪,退骨蒸,柴胡辛凉清透,性主升散,能透肌表,解郁热,散邪气甘草甘缓和中,解毒清热,《圣惠方》用三味为末治疗急劳烦热,身体酸痛。
三药相配,既清且透,清热退蒸止痛的作用显著,用于治疗虚劳烦热,热痹关节肿痛以及外感发热身痛等症有较好疗效。
柴胡甘草秦艽-茵陈秦艽清热利湿退黄,外通经隧,内导二便,《本经》谓其“利小便”,《本草纲目》谓其治“黄疽”,茵陈利湿化浊退黄,善治黄疽。
二药相配,利湿退黄的作用更著,用于治疗湿热黄疽小便不利者有较好疗效。
茵陈【现代研究】:秦艽的化学成分中含有龙胆宁碱、龙胆次碱及秦艽宁碱、挥发油、龙胆苦苷等,药理实验证明,秦艽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12期 中华医学·炎证•炎症 -67-中药秦艽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SOD、NO及MDA表达的影响Effect of Qinjiao Decoc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expression of serum SOD,NO and MDA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王灿键(汕头市澄海区慢性病防治站,广东汕头,515800)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12--03证型:ID【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秦艽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汕头市澄海区慢性病防治站进行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秦艽汤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水平,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及膝关节软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值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
类风湿专方经验方:黄芪30g秦艽20g防己15g红花
类风湿专方经验方:黄芪30g 秦艽20g 防己15g 红花15g 桃仁15g 青风藤20g 海风藤20g 地龙15g 桂枝15g 牛膝15g 甲珠15g 白芷15g 白鲜皮15g 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此方可随证加减,以改动方中药物用量为主,或将药物稍事变更。
热盛为主,可加漏芦30g,漏芦清热而不伤阴;
以寒为主者,可加制附子10g,增强散寒止痛之力;
顽痹正虚、关节变形者,可加当归20g、制附子10g、伸筋草15g,并改甲珠30g,加强温补穿透之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
方中秦艽一药多能。
治疗痹证,风寒湿热,皆可应用,且病发无问新久,病情无问轻重,均可用之,实为治疗痹证之要药。
防己善除风寒湿邪,长于消肿。
二药相配,蠲除风湿肿痛病变。
青风藤、海风藤取藤之通络之功,利经络,为治疗关节不利、麻木拘挛之要药。
四药合用,驱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筋活络,解麻止痛,为治疗类风湿之要药。
#快问中医超能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秦艽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加减秦艽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加减秦艽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加减
加减秦艽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加减秦艽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加减秦艽汤如何吃最好。
【处方】黄芪30克,黄精15克,鸡血藤30克,秦艽30克,乌梢蛇6克,丹参30克,莲子心12克,玉竹9克,白人参6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女贞子30克,熟地30克,川连6克。
【功能主治】养阴补血,凉血解毒。
主阴血虚损,毒热未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黄耆1两,黄精5钱,鸡血藤1两,秦艽1两,乌梢蛇2钱,丹参1两,莲子心4钱,玉竹3钱,白人参2钱,白芍5钱,当归5钱,女贞子1两,熟地1两,川连2钱。
【功能主治】养阴补血,凉血解毒。
主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临床应用】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王某,女,45岁,患者自1971年12月份开始不断发烧,时高时低,一直不退,一个多月后在面部发现红斑,后在某医院检查,血中找到狼疮细胞,确诊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给强的松治疗稍为控制,但药不能减量,稍减症状即加重。
目前虽然每日服用强的松30毫g,仍有低烧,自觉全身泛力,手足心发热,自汗,关节酸痛,头晕。
检查:体温37.5℃,面部有典型蝶形红斑,肝脾(??),心脏(??),白细胞计数4800/mm3,血沉24mm/
生活常识分享。
·71·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7月 第9卷第7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July 2020 Vol.9 No.7秦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梁国成1,2,段文贵2,陈舒茵1,庞学丰1 【摘 要】 秦艽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中药,可以通过对炎性细胞因子进行调控、抑制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等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止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故对秦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秦艽;机制;临床应用;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20.07.01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复杂,主要与炎症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等相关,以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能使全身关节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的炎症性、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痹者,阻塞不通之意,又分为风湿寒痹和风热湿痹。
本病多发人群为40~60岁女性,其临床表现有病情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
目前RA病因未明确,尚无法根治,仅可预防骨质侵蚀,抑制炎症发展及关节破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等功效[2],主产于甘肃、陕西等地。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痹证、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及筋脉拘挛等的治疗,不论是风湿寒痹型还是风热湿痹型RA,秦艽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有风寒湿三痹要药之称。
现以秦艽的现代药理作用为基础,对秦艽治疗RA 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秦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秦艽治疗RA的作用机制1.1 调控炎性细胞因子 众所周知,滑膜产生的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7、IL-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是引起RA 关节破坏的常见细胞因子。
中医说秦艽,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病的良药
在战国时期,秦国控制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部分西北地区,所以古代医家习惯将此区域所产的道地药材加上一个“秦” 字,比如说“秦艽”。
秦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是中药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病必不可少的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其医书上描述为:“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 在中医方剂中,有一个治疗卒中的有名方剂,叫“大秦艽汤”,就是以秦艽为君药。
相传,秦艽药用价值的发现和古秦国有关。
战国时期,秦国连年征战,跋山涉水,特别在气候潮湿、沼泽遍布的吴越地区,很多士兵因为水土不服,卸甲归来后都得了风湿性关节疼痛,而关中的医生就发现用生长在丘陵区的坡地、林缘及灌木丛中的植物,可以治疗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因此药产于秦国,故被命名为“秦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将秦艽原植物分为“大叶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麻花艽” 4 类。
其中最为上等的便是产于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大叶秦艽。
李时珍就曾指出:“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相交者为佳,故名秦艽,秦纠”。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掠夺式采挖,加上西北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真正意义上产自于秦地的“秦艽” 越来越少。
这也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原本中医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如果人类不好好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收回对我们的赏赐。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11期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结缔组织炎症,临床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容易出现反复发作情况,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局部剧痛、红肿等,发病期常会伴随肌肉与关节游走性酸痛或疼痛[1]。
若不及时治疗,会累及患者心脏,很可能引起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应对其进行有效治疗[2]。
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风湿性关节炎(虚痹)患者108例,探讨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风湿性关节炎(虚痹)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由中医辨证诊断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虚痹)。
参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1~78岁,平均(62.49±5.31)岁;病程1~6年,平均(3.72±0.84)年。
试验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3~79岁,平均(63.17±5.49)岁;病程2~7年,平均(3.84±0.77)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炎症消除、风湿活动控制、复发预防等治疗。
首先进行抗链球菌感染治疗,对患者进行120万IU 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1次/d,共治疗2周;进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抗风湿治疗,在饭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次/d。
②试验组给予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羌活10g,秦艽15g,防风10g,独活10g,鸡血藤20g,细辛3g,黄芩10g,生石膏30g,白术10g,松节10g,白芍15g,当归15g,木瓜30g,生地15g,川穹10g。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若患者出现风湿偏盛、关节疼痛,且身体发热口干舌红情况,可以增加忍冬藤、知母等药材,呈现出清热通络的效果;若患者出现风邪偏胜、关节游走疼痛情况,可增加海桐皮、豨签草等药材,呈现出祛风通络效果。
秦艽醇提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王佳;王钢;王丽琴;王涛;田杰祥【摘要】目的:观察大叶秦艽醇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芍组及秦艽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胶原乳液多点皮内注射建立关节炎模型;秦艽组以秦艽乙醇提物1.8 mL(kg/d)灌胃;白芍组以白芍总苷胶囊内容物混悬液2 mL(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第24天、31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关节X线片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及足趾关节明显肿胀、变形,秦艽组及白芍组与模型组比较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秦艽提取物能在早期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一般情况,减轻关节肿胀程度,改善滑膜炎症状,保护关节,体现治疗早期RA的优势.【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5(028)007【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秦艽醇提物【作者】王佳;王钢;王丽琴;王涛;田杰祥【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类风湿关节炎 (R h e u matoid A rt h riti s,R 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破坏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发生在滑膜,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功能下降,晚期关节强直、畸形,功能活动障碍,最终致残,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1]。
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2],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所以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等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所以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风湿病学领域的热点。
大秦艽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大秦艽汤一、古方简介【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秦艽90g,川芎60g,独活60g,当归60g,白芍60g,石膏60g,甘草60g,羌活3g,防风3g,白芷3g,黄芩3g,白术3g,茯苓3g,*生地3g,熟地3g,细辛15g。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兼恶寒发热,肢节疼痛,苔白或黄,脉浮紧或弦细。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调案,【案例】某女,56岁,于1986年9月12日就诊。
10天前发热、腹泻,继之出现四肢软弱无力,逐渐加重,发展为四肢不用,伴烦热口渴,汗出,纳呆泛恶。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弦而滑。
诊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证属湿热浸淫。
治以清热利湿,疏筋活络。
方用大秦艽汤加减:秦艽、生苡米、土茯苓、鸡血藤各15g,羌活、独活、防风、黄柏、川牛膝、知母、当归各10g,青蒿、苍术、川断、木瓜各12g,生石膏30,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月余病情好转,继用补肝肾、强筋骨之法以善后[傅谦..大秦芜汤临床运用举隅.山西中医,1996,12(5):42]。
新蜡鼠【按语】大秦艽汤出自《河间六书》,书中记载:“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可见,河间立此方本为养血润筋,主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者。
但据医者临床观察,颜面神经麻痹、脑梗死、风湿热、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只要属风热阻络、血不荣筋而致者,均可以此方化裁治疗,而且不必拘泥于是否有六经形证。
2.坐骨神经炎【案例】某女,26岁,于2000年8月6日初诊。
患者右侧臀部、大腿后侧胀痛1周。
查:舌淡红,苔白,脉弦,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X线片无异常发现。
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炎。
中医诊断:痹证(证属风寒湿痹阻经络)。
治以祛风除湿、宣痹止痛。
大秦艽汤加减: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白芷各10g,细辛6g,熟地黄15g,当归、白芍、白术各10g,云苓20g,木瓜、威灵仙各15g,甘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