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稀释平板计数法
- 格式:ppt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164
实验六细菌计数法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目录菌落总数介绍检验方法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二)倾注培养(三)计数和报告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是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扩展资料: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操作方法之一,将含菌材料放入热培养基后再倒入平板,容易导致热敏感菌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平板法,由于固定在琼脂正中缺氧,影响严格好氧菌的生长,因此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纯血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一菌落,即单细胞繁殖这一培养特征而设计的计数方法,一个菌落代表单细胞;计数时,首先使检体成为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检体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作为单一细胞存在,然后取一定的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均匀地分布在平板中的培养基内,培养后,各个细胞增殖形成菌落,通过计数菌落数,可以计算样品中的菌数。
稀释培养和稀释平板测数法稀释培养测数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计数,了解稀释培养计数(MPN)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
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本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
见附表23-1)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也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MPN计数是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稀释,一直稀释到将少量(如lm1)的稀释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没有或极少出现生长繁殖。
根据没有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出现生长的最高稀释度,采用“最大或然数”理论,可以计算出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菌数的近似值。
具体地说,菌液经多次10倍稀释后,一定量菌液中细菌可以极少或无菌,然后每个稀释度取3—5次重复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后,将有菌液生长的最后3个稀释度(即临界级数)中出现细菌生长的管数作为数量指标,由最大或然数表(见附录九)上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中的含菌数。
如某一细菌在稀释法中的生长情况如下;稀释度 lO-3 10-4 10-5 lO-6 10-7 10-8重复数 5 5 5 5 5 5出现生长的管数 5 5 5 4 1 0根据以上结果,在接种lO-3—10-5稀释液的试管中5个重复都有生长,在接种lO-6稀释液的试管中有4个重复生长,在接种10-7稀释液的试管中只有1个生长,而接种10-8稀释液的试管全无生长。
由此可得出其数量指标为“541”,查最大或然数表得近似值17,然后乘以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10-5的稀释倍数为100 000)。
显微镜计数法即血球计数法,事先把菌液稀释到一定的倍数,然后通过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
此法计数比较精准。
活菌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2ml放入无菌平皿,再倒入适量的已熔化并冷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与菌液混匀,冷却、待凝固后,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或温室培养,长出菌落后,计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数=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平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粗略的活菌计数法,即通过一定的稀释倍数,涂布到平板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后,观察活菌数。
平板划线法是用来分离单菌落的一种方法,不是计数的方法。
如果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30~300这个范围
则以该稀释度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平板所用稀释液体积(0.1mL),乘以稀释倍数作为该样品的细菌总数
如果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要求
则按照两者菌落总数之比来决定
如果小于2,取两者的平均值
如果大于2,取较小的菌落总数
本题的46*10^3与295*10^2的比之为1.6
应取两者的平均值
(46*10^3+295*10^2)/0.1/2=3.775*10^5
相当于统计学里面的比较差异,
如果多比少大于2倍,则梯度浓度差异是10倍的情况下,其菌落是有很多重叠或者链接在一起的,这样就无法计算清楚是否为单菌落了,所以只有选择较小的菌落数。
来保证以上要求。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实验器材LB液体、固体培养基1m1移液器,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1.无菌器材的准备(1) 无菌培养皿:取培养皿9套,包扎、灭菌。
(2) 无菌水:取6支试管,分别装入4.5m1蒸馏水,加棉塞,灭菌。
2.样品稀释液的制备(1) 编号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1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10-1、10-2、10-3、10-4、10-5、10-6。
(2) 稀释用1m1移液器吸取0.5m1己充分混匀的菌悬液(待测样品),至10-1的试管中,此即为10倍稀释。
将10-1试管置试管振荡器上振荡,使菌液充分混匀。
用1m1移液器在10-1试管中来回吹吸菌悬液三次,进一步将菌体分散、混匀。
吹吸菌液时不要太猛太快,吸时吸管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液面。
混匀后吸取至10-2试管中,此即为100倍稀释。
……其余依次类推,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3.平板接种培养平板接种培养有浇注平板培养法和涂布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
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那个“稀释平板计数法”是咋个回事儿。
这个啊,咱们四川人儿叫“平板计数法”,陕西的朋友可能直接就说“计数法”,而北京的哥们儿估计会叫得更正式些。
但不管咋叫,这法儿都是用来计算微生物数量的。
咱们先从原理说起。
这个“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原理啊,就像咱们四川人做泡菜一样,得掌握好比例和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把微生物样本进行一系列稀释,然后分别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让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长得好的那些菌落,咱们就能数出来,从而推算出原样本中微生物的数量。
再来说说方法。
首先呢,得准备好培养基平板,这就像是咱们陕西人准备面团一样,得精心调配。
然后,把微生物样本进行稀释,这一步很关键,得稀释到合适的程度,才能让微生物在平板上分散开,长成单个菌落。
接着,就是把稀释后的样本涂布在平板上了,这个得涂得均匀,不能厚此薄彼。
最后,就是放在培养箱里培养,等微生物长出来,咱们就能数菌落了。
这法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讲究的。
比如稀释的倍数、培养的条件、计数的方法等等,都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就像咱们北京人说的,“做事儿得讲究个精细”,这“稀释平板计数法”也是这么回事儿。
总之啊,这个“稀释平板计数法”是个挺实用的方法,能帮咱们了解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管是四川的、陕西的还是北京的,咱们都得好好掌握这个方法,才能更好地研究微生物、保护咱们的健康和环境。
稀释平板计数法实验目得学习稀释平板菌落计数得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菌悬液进行计数。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就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得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得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得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得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与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得含菌数。
但就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得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得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得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得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得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得影响,但就是,由于该计数方法得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获得活菌得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与水〔包括水源水〕等得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得检测。
实验器材酿酒酵母菌悬液马铃薯培养基1m1吸管,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1.无菌器材得准备(1) 无菌培养皿:取培养皿9套,包扎、灭菌。
(2) 无菌移液管得准备:取1m1移液管,在后部管口处用铁丝塞入棉花少许(长约1~1、5cm ),以防将菌液吸出,同时也可避免将外面得微生物吹入。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能通气但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然后将移液管尖端放在4~5cm宽得长纸条一端呈45º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捏住管身,右手将吸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滚动,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后干热灭菌。
(3) 无菌水:取6支试管,分别装入4、5m1蒸馏水,加棉塞,灭菌。
2.样品稀释液得制备(1) 编号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1无菌水得试管,依次标就是10-1、10-2、10-3、10-4、10-5、10-6。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例题摘要:1.稀释涂布平板法简介2.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3.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规则4.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5.总结正文:一、稀释涂布平板法简介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主要用于统计细菌数目。
通过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形成单菌落,从而实现微生物的计数。
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1.制备菌液: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微生物细胞分散,保证单细胞存在。
2.涂布平板:取定稀释度、定量稀释液接种平板,使其均匀布于平板培养基内。
3.培养:将平板培养基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让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
4.计数:统计菌落数目,通常选择30~300 个菌落进行计数。
根据稀释倍数和涂布量计算原始菌液的浓度。
三、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规则1.如果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30~300 这个范围,则以该稀释度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平板所用稀释液体积(0.1ml),乘以稀释倍数作为该样品的细菌总数。
2.如果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要求,则按照两者菌落总数之比来决定。
如果小于2,取两者的平均值;如果大于2,取较小的菌落总数。
四、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稀释倍数的选择:通常选择10^-4~10^-8 的稀释倍数范围进行实验。
2.涂布量的控制:涂布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菌落重叠,影响计数准确性;过少则可能导致菌落数量过少,影响计数精度。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过程中要保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形成单菌落。
4.计数时机的选择:一般选择菌落数稳定时进行计数,以保证计数准确性。
五、总结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形成单菌落,从而实现微生物的计数。
稀释平板计数法要注意什么稀释平板计数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量稀释:稀释平板计数法是通过将溶液逐渐稀释来达到测定溶质浓度的目的。
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做好量取溶液和溶剂的准备工作,确保能够准确地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2. 平板计数器的选择:平板计数器是稀释平板计数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选择平板计数器时,需要考虑其精度、灵敏度、反应时间等因素。
只有选用合适的平板计数器,才能够准确地计数稀释液中的粒子。
3. 样品的准备:在进行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将待测样品取适量加入溶剂中,形成一定的稀释倍数。
样品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严格控制样品的量,确保溶液中粒子数量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4. 校正因素的考虑: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还需要考虑一些校正因素。
例如,可能会存在某些粒子在稀释液中会聚、发生反应或沉淀等情况,从而影响最终的计数结果。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对这些校正因素进行修正,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5. 数据分析:稀释平板计数法得到的结果一般为每个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为了得到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还需要对计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绘制标准曲线、使用线性回归等。
6. 实验条件控制:在进行稀释平板计数法时,实验条件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制备稀释液时,需要严格控制溶剂的纯度、质量以及溶液的pH值等。
此外,在使用平板计数器时,也需要注意环境的干净和稳定,以及合适的操作温度等。
7. 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并计算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
通过多次实验的数据积累和平均处理,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总之,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平板计数器,准确配制稀释液,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验证。
只有在这些注意事项的指导下,才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并为化学实验提供实际应用的参考价值。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原理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古老而又先进的定量测定生物分子的一种技术。
它是通过制
作单个孔径不一的薄膜从而在相关孔径上形成涂布技术来研究某种生物物质的固有含量。
简要来说,稀释涂布平板是一种用来测量在两个或多个平面之间溶质的技术,囊括了病毒、细胞、生物体等生物物质在多种环境中的电荷极性及污染物的微粒的的浓度。
传统的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溶入液体内,向薄膜上均匀分布液滴,并用不锈钢小
片轻轻压制,薄膜穿过微孔针平板封闭,从而测定出液滴中含有的某种溶质和污染物的微粒,并形象地画出分布液滴的稀释系数。
换句话说,可以得到信息,说明对象之间的溶质的浓度和污染物的微粒的浓度存在差异,帮助人们快速了解物质的分布特性。
稀释涂布平板法也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准确衡量平板上的生物物质或者污染物
的含量,结合一般的实验设计,可以降低实验者在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此外,它把薄膜和裸眼观察两种检测技术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测量精度和减少了误差,同时大大降低了分析时间。
综上所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具有简便、高精度、准确性、可操作性等多种优点,是测定固有含量和污染物的微粒的极佳选择,同时也是空间探测,资源分配研究和相关网络建模研究的有效手段。
稀释涂布平板法
操作过程:
稀释操作:
1、将分别盛有9ml水的6支试管灭菌,并按10^1到10^6的顺序进行编号
2、用移液试管吸取1ml培养的菌夜,注入10^1倍稀释的试管中.用手指轻压移夜管上的橡皮,
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3、从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ml稀释液,注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重复第二步的混匀
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涂布操作:
1、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2、取少量菌夜(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计算公式:
菌体数量cfu/g(mL)土样=同一稀释度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原理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常用于微生物计数的方法,它的计数原理如下:
1.准备稀释液:将待测样品按照一定比例与适当的缓冲液(如生理盐水或稀释液)混合,制备一系列稀释液,以稀释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使其适合于后续的计数。
2.取样:从适当稀释的样品中取一定体积的样品(通常是0.1毫升或1毫升),并将其均匀地涂布在含有富养基的平板上。
3.平板孵育:将涂有样品的平板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孵育,以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形成可见的菌落。
4.菌落计数:根据菌落的数量和分布,使用裸眼或放大镜对平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
通常,选择适当的稀释液,以确保每个平板上菌落的数量在可计数的范围内,不会太多或太少。
5.结果计算:将平板上的菌落数量乘以适当的稀释倍数,得到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结果报告为菌落形成单位(CFU)/毫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稀释到适当的范围,使得每个平板上菌落的数量处于可计数的范围内。
通过对菌落的计数,并根据稀释倍数进行修正,可以推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卫生检验、药品生产等领域,用于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
1/ 1。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稀释平皿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稀释平皿计数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3.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稀释平皿计数法是一种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目,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换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三、实验材料1. 微生物样品:大肠杆菌悬液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3. 实验器材:1ml无菌吸管、9cm无菌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熔化,待冷却至45-50℃时,倒入无菌平皿中,每个平皿约15-20ml,待凝固后备用。
2. 制备稀释液:取9支无菌试管,分别标明10-1、10-2、10-3、10-4、10-5、10-6。
用1ml无菌吸管精确吸取0.5ml大肠杆菌悬液放入10-1的试管中,然后仍用此吸管将管内悬液来回吸吹三次,使其混合均匀。
以此类推,分别将悬液稀释至10-6。
3. 涂布平板:取9套无菌平皿,分别标明10-4、10-5、10-6各3套。
用1ml无菌吸管取1ml10-4的稀释菌液放入编号10-4的平皿中,如此将三个重复做完。
同法取10-5、10-6稀释菌液放入相应的平皿中。
4. 培养平板:将涂布好的平板倒过来,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8-30℃培养48小时。
5. 计数: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数目。
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6. 计算微生物数量:根据菌落数、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2. 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1. 稀释平皿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嘿,咱们来聊聊这个“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
先来说说我曾经遇到的一件小事儿。
那时候我带着一群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微生物实验,其中就有用到稀释涂布平板法。
有个学生,叫小李,特别积极,每次都冲在前面。
可这一次,他对着实验结果那是一脸懵,怎么都搞不明白计数公式。
我就站在他旁边,看着他那着急的样子,心里觉得又可爱又好笑。
那到底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来估算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一个办法。
这个公式啊,通常是这样的: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
这里的 C 呢,指的是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mL);M 则是稀释倍数。
比如说,咱们在某个稀释度下,平板上平均长了 50 个菌落,而涂布时用的稀释液体积是 0.1 mL,稀释倍数是 1000 倍,那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就是(50÷0.1)×1000 = 5×10^5 个。
这公式看着好像挺简单,可实际用起来,麻烦事儿可不少。
就像刚才说的小李同学,他在计算的时候,一会儿把稀释液体积弄错了,一会儿又把稀释倍数搞混了。
这就好比走路迷路了,方向都没搞对,怎么能到达目的地呢?而且啊,在使用这个公式的时候,还有一些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选择菌落数在 30 - 300 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才比较准确。
为啥呢?要是菌落数太少,可能是偶然因素导致的,不准确;要是太多,菌落都挤在一起,也没法准确计数。
再比如,在涂布的时候,一定要涂得均匀。
要是涂得厚薄不一,那长出来的菌落也不均匀,计数就会有偏差。
这就好像画画,颜色涂得不均匀,这画能好看吗?还有哦,不同的微生物生长速度不一样,有些长得快,有些长得慢。
所以在计数的时候,要考虑到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不然也会出错。
回到咱们的实验中,小李同学在我的指导下,终于搞清楚了这个计数公式,成功算出了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例题
【最新版】
目录
1.稀释涂布平板法简介
2.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
3.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规则
4.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5.总结
正文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简介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主要用于统计细菌数目。
通过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形成单菌落,从而实现微生物的计数。
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
1.制备均匀的菌液稀释系列:将待测样品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保证每个稀释度的菌液浓度合适。
2.涂布平板: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板上,使其均匀布于平板培养基内。
3.培养:将平板培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单菌落。
4.计数:经过培养后,统计平板上的单菌落数目,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原始菌液的微生物数量。
三、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规则
1.选择合适的稀释度:通常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以保证计数结果较为准确。
2.计算微生物数量:根据稀释倍数和平均菌落数,计算原始菌液的微生物数量。
四、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涂布要均匀:涂布平板时要保证菌液在平板上均匀分布,避免菌落重叠影响计数结果。
2.菌落要清晰:要保证形成的单菌落清晰可见,避免模糊不清的菌落影响计数。
3.注意培养条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总之,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操作简单且结果较为准确。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C△V)×M
C代表在一定稀释度下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的平均数,V代表用于涂布平板的稀释剂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很容易理解。
稀释包衣是为了使菌株生长到群落中。
培养的群落数量代表用于平板的稀释液中细菌的数量。
将稀释倍数乘以得到样品中细菌的数量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实验中的一种操作方法。
因为将含有细菌的材料添加到仍然很热的培养基中,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很容易导致某些热敏感细菌死亡,并且稀释方法也会影响某些严格需氧细菌的生长,因为它们固定在琼脂中间并且缺氧,因此稀释涂板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
稀释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个菌落的培养特性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单个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要测试的样品制成一系列均匀的稀释剂,并尝试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尽可能分散,以使单个细胞的存在(否则,菌落不仅代表将一定稀释度和一定量的稀释剂接种到板中,以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板中的培养基中。
培养后,通过单个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形成菌落。
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可以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来计算。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细菌数就是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因此也称为存活数。
它通常用于检查某些成品(例如杀虫剂),生物产品,土壤细菌含量以及食品和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