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培养和稀释平板测数法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8
平板菌落计数法农资101 1031240125 周瑶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实验方法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待测样品l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 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再用1ml 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l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 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放菌液时吸管尖不要碰到液面,即每一支吸管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悬液,否则稀释不准确,结果误差较大。
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
样品中所含待测菌的数量多时,稀释度应高,反之则低。
通常测定细菌菌剂含菌数时,采用10-7、10-8、10-9稀释度,测定土壤细菌数量时,采用10-4、10-5、10-6稀释度,测定放线菌数量时,采用l0-3、10-4、10-5稀释度,测定真菌数量时,采用10-2、10-3、10-4稀释度。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稀释液体样品、平铺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和计数菌落数量,可以确定原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环境和医药等领域的微生物数量测定,为微生物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准备无菌的培养基、试管、吸管、平皿、酒精灯等器材,以及待测的样品和适合的稀释液(如无菌水或盐水)。
2、将样品制成一系列的稀释液,通常采用10倍递增的稀释法,即每次取1mL的上一级稀释液加入9mL的稀释液中,充分混匀,得到下一级稀释液。
3、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一定量(如0.1mL或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已熔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或者涂抹在已凝固的琼脂培养基上,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内。
4、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至48小时),使菌液中的单个细胞生长繁殖成可见的菌落。
5、从每个平皿中计数菌落数量,选择菌落数在30至300之间的平皿,用计数器或计数板辅助计数,避免重复或遗漏。
6、根据计数结果和稀释倍数,计算原液中的菌落数量和浓度,通常用每毫升或每克的活菌数(CFU/mL或CFU/g)表示。
高中生物选修三:稀释涂布法与平板划线法的区别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先倒制无菌琼脂培养基平板,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分离的含菌样品,在无菌琼脂平板表面进行有规则的划线。
划线的方式有连续划线、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它形式的划线。
通过这样在平板上进行划线稀释,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
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形成分散的单个菌落。
但单个菌落并不一定是由单个细胞形成的,需再重复划线1-2次,并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才可获得真正的纯培养物。
●用途:一般多用于从菌株的纯化
●优点:简便快速,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缺点:不能用于计数
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该法是将已熔化并冷却至约50℃(减少冷凝水)的琼脂培养基,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制成无菌平板。
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约0.1 ml)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涂布,使菌液均匀分散在整个平板表面,倒置温箱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优点: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
●缺点:操作相对麻烦。
“微生物数量测量”是2017年高考大纲中的新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稀释涂板法是计数微生物的常用方法,用于计数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在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的菌落来自样品稀释液中的活细菌。
通过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我们可以猜测样品中有多少种活细菌。
但是,菌落计数结果的处理常常成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典型示例:在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脲酶的细菌的实验中,将10g土壤样品溶液进行梯度稀释,并将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接种在三个中板上。
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42、200和256。
1g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
在PEP高中生物学选修课“生物技术实践”中,有这样一条陈述:用稀释包被板法计数菌落: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菌落数在30到30之间通常选择300和300进行计数。
但是,如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42、200和256个数据都在30〜300范围内,那么直接对它们求平均并乘以稀释倍数就可以得出错误的结果1.66×108。
这也是许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
实际上,教材中的相关表述仅说明了可计数菌落数的适当范围。
在一定稀释度下,三个平板中的菌落数不能简单地直接平均,应注意稀释度的设定和计数结果的允许差异。
为了确保准确确定有效活菌计数,必须设置三个稀释度并进行分级,并且每个梯度应设置三个重复。
为了确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通常使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剂进行平板培养。
为了确定放线菌的数量,通常使用103、104和105倍的稀释度。
为了确定真菌的数量,通常使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度。
如果平板中的菌落数太少,必然会导致计数误差太大;相反,如果培养皿中的菌落太多,将导致计数困难。
因此,世界上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是对稀释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中平板上有30〜300个菌落。
同时,相同稀释度重复3次的平板上菌落数的标准差应小于允许的差。
也就是说,在平板计数试验中,如果在相同稀释度下三个重复菌落的数量在30〜300之间,但是数据相差很大,则需要将其丢弃。
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种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
方法如下: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目录一、菌落总数介绍:二、检验方法三、说明一、菌落总数介绍:二、检验方法三、说明展开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宜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 :colony-forming units),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1]编辑本段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编辑本段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大肠菌裙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和食品中是否存在大肠菌裙,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大肠菌裙检测中,平板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下面将介绍大肠菌裙检测中平板计数法的主要操作要领。
1.准备工作在进行大肠菌裙检测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培养基。
实验器材包括平板计数仪、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培养基一般选择大肠埃希氏菌(EC)培养基。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取适量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适当的稀释。
这一步要确保样品的稀释倍数适中,以保证后续的计数结果准确。
3.接种和培养取一定量的处理过的样品,在无菌工作台上均匀涂抹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一般为37摄氏度,培养时间为24小时。
培养后会形成菌落,这些菌落代表了原始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4.计数和记录在培养后,利用平板计数仪对菌落进行计数。
计数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重复计数同一菌落,保证计数准确。
需要记录计数结果,包括菌落数量和相应的单位。
5.结果分析根据计数结果,可以对原始样品中的大肠菌裙数量进行估算。
可以通过对对照组和样品组的比较来判断样品中大肠菌裙的数量是否合格。
大肠菌裙检测中平板计数法的主要操作要领就是以上几点。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要领进行操作,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还需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
希望大家在进行大肠菌裙检测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要领进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大肠菌裙检测中的平板计数法是一种经典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它主要用于测定食品、饮用水、环境等样品中大肠菌裙的数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环节,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准备工作环节,我们需要保证实验器材和培养基的质量。
实验器材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以免外来细菌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培养基的选用也尤为重要,要选择与待测细菌的生长要求相适应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菌在培养基上的正常生长。
稀释培养和稀释平板测数法稀释培养测数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计数,了解稀释培养计数(MPN)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
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本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
见附表23-1)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也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MPN计数是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稀释,一直稀释到将少量(如lm1)的稀释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没有或极少出现生长繁殖。
根据没有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出现生长的最高稀释度,采用“最大或然数”理论,可以计算出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菌数的近似值。
具体地说,菌液经多次10倍稀释后,一定量菌液中细菌可以极少或无菌,然后每个稀释度取3—5次重复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后,将有菌液生长的最后3个稀释度(即临界级数)中出现细菌生长的管数作为数量指标,由最大或然数表(见附录九)上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中的含菌数。
如某一细菌在稀释法中的生长情况如下;稀释度 lO-3 10-4 10-5 lO-6 10-7 10-8重复数 5 5 5 5 5 5出现生长的管数 5 5 5 4 1 0根据以上结果,在接种lO-3—10-5稀释液的试管中5个重复都有生长,在接种lO-6稀释液的试管中有4个重复生长,在接种10-7稀释液的试管中只有1个生长,而接种10-8稀释液的试管全无生长。
由此可得出其数量指标为“541”,查最大或然数表得近似值17,然后乘以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10-5的稀释倍数为100 000)。
显微镜计数法即血球计数法,事先把菌液稀释到一定的倍数,然后通过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
此法计数比较精准。
活菌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2ml放入无菌平皿,再倒入适量的已熔化并冷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与菌液混匀,冷却、待凝固后,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或温室培养,长出菌落后,计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数=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平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粗略的活菌计数法,即通过一定的稀释倍数,涂布到平板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后,观察活菌数。
平板划线法是用来分离单菌落的一种方法,不是计数的方法。
如果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30~300这个范围
则以该稀释度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平板所用稀释液体积(0.1mL),乘以稀释倍数作为该样品的细菌总数
如果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要求
则按照两者菌落总数之比来决定
如果小于2,取两者的平均值
如果大于2,取较小的菌落总数
本题的46*10^3与295*10^2的比之为1.6
应取两者的平均值
(46*10^3+295*10^2)/0.1/2=3.775*10^5
相当于统计学里面的比较差异,
如果多比少大于2倍,则梯度浓度差异是10倍的情况下,其菌落是有很多重叠或者链接在一起的,这样就无法计算清楚是否为单菌落了,所以只有选择较小的菌落数。
来保证以上要求。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实验器材LB液体、固体培养基1m1移液器,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1.无菌器材的准备(1) 无菌培养皿:取培养皿9套,包扎、灭菌。
(2) 无菌水:取6支试管,分别装入4.5m1蒸馏水,加棉塞,灭菌。
2.样品稀释液的制备(1) 编号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1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10-1、10-2、10-3、10-4、10-5、10-6。
(2) 稀释用1m1移液器吸取0.5m1己充分混匀的菌悬液(待测样品),至10-1的试管中,此即为10倍稀释。
将10-1试管置试管振荡器上振荡,使菌液充分混匀。
用1m1移液器在10-1试管中来回吹吸菌悬液三次,进一步将菌体分散、混匀。
吹吸菌液时不要太猛太快,吸时吸管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液面。
混匀后吸取至10-2试管中,此即为100倍稀释。
……其余依次类推,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3.平板接种培养平板接种培养有浇注平板培养法和涂布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稀释平板计数法实验目得学习稀释平板菌落计数得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菌悬液进行计数。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就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得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得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得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得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与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得含菌数。
但就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得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得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得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得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得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得影响,但就是,由于该计数方法得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获得活菌得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与水〔包括水源水〕等得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得检测。
实验器材酿酒酵母菌悬液马铃薯培养基1m1吸管,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1.无菌器材得准备(1) 无菌培养皿:取培养皿9套,包扎、灭菌。
(2) 无菌移液管得准备:取1m1移液管,在后部管口处用铁丝塞入棉花少许(长约1~1、5cm ),以防将菌液吸出,同时也可避免将外面得微生物吹入。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能通气但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然后将移液管尖端放在4~5cm宽得长纸条一端呈45º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捏住管身,右手将吸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滚动,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后干热灭菌。
(3) 无菌水:取6支试管,分别装入4、5m1蒸馏水,加棉塞,灭菌。
2.样品稀释液得制备(1) 编号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1无菌水得试管,依次标就是10-1、10-2、10-3、10-4、10-5、10-6。
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量计数,从而评估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本文将对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
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形式,以便于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例如,对于液态样品,可以采用稀释平板法或过滤法进行计数;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剁碎法或振荡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2. 稀释平板法:稀释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溶液分别加到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可以根据每个平板上微生物的生长数量来计算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要求制备一系列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逐步稀释,并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
3. 过滤法:过滤法适用于液态样品的微生物计数,尤其是样品中微生物数量较高的情况。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滤膜,将微生物过滤出来并附着在膜上,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后,可以通过计数膜上微生物的数量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过滤法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样品的计数。
4. 其他方法:除了稀释平板法和过滤法,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如MPN法、薄膜法、电子计数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
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样品中微生物的计数,可以评估其污染程度,为食品安全、医药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同时,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也有助于监控微生物的生长趋势,预测潜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总之,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科研人员可以准确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并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微生物的污染传播。
相信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微生物研究者提供有用的指导意义。
稀释平板计数法要注意什么稀释平板计数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量稀释:稀释平板计数法是通过将溶液逐渐稀释来达到测定溶质浓度的目的。
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做好量取溶液和溶剂的准备工作,确保能够准确地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2. 平板计数器的选择:平板计数器是稀释平板计数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选择平板计数器时,需要考虑其精度、灵敏度、反应时间等因素。
只有选用合适的平板计数器,才能够准确地计数稀释液中的粒子。
3. 样品的准备:在进行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将待测样品取适量加入溶剂中,形成一定的稀释倍数。
样品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严格控制样品的量,确保溶液中粒子数量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4. 校正因素的考虑: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还需要考虑一些校正因素。
例如,可能会存在某些粒子在稀释液中会聚、发生反应或沉淀等情况,从而影响最终的计数结果。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对这些校正因素进行修正,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5. 数据分析:稀释平板计数法得到的结果一般为每个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为了得到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还需要对计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绘制标准曲线、使用线性回归等。
6. 实验条件控制:在进行稀释平板计数法时,实验条件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制备稀释液时,需要严格控制溶剂的纯度、质量以及溶液的pH值等。
此外,在使用平板计数器时,也需要注意环境的干净和稳定,以及合适的操作温度等。
7. 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并计算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
通过多次实验的数据积累和平均处理,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总之,在使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平板计数器,准确配制稀释液,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验证。
只有在这些注意事项的指导下,才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并为化学实验提供实际应用的参考价值。
稀释涂布平板法
操作过程:
稀释操作:
1、将分别盛有9ml水的6支试管灭菌,并按10^1到10^6的顺序进行编号
2、用移液试管吸取1ml培养的菌夜,注入10^1倍稀释的试管中.用手指轻压移夜管上的橡皮,
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3、从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ml稀释液,注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重复第二步的混匀
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涂布操作:
1、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2、取少量菌夜(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计算公式:
菌体数量cfu/g(mL)土样=同一稀释度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原理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常用于微生物计数的方法,它的计数原理如下:
1.准备稀释液:将待测样品按照一定比例与适当的缓冲液(如生理盐水或稀释液)混合,制备一系列稀释液,以稀释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使其适合于后续的计数。
2.取样:从适当稀释的样品中取一定体积的样品(通常是0.1毫升或1毫升),并将其均匀地涂布在含有富养基的平板上。
3.平板孵育:将涂有样品的平板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孵育,以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形成可见的菌落。
4.菌落计数:根据菌落的数量和分布,使用裸眼或放大镜对平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
通常,选择适当的稀释液,以确保每个平板上菌落的数量在可计数的范围内,不会太多或太少。
5.结果计算:将平板上的菌落数量乘以适当的稀释倍数,得到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结果报告为菌落形成单位(CFU)/毫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稀释到适当的范围,使得每个平板上菌落的数量处于可计数的范围内。
通过对菌落的计数,并根据稀释倍数进行修正,可以推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卫生检验、药品生产等领域,用于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
1/ 1。
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C△V)×M
C代表在一定稀释度下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的平均数,V代表用于涂布平板的稀释剂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很容易理解。
稀释包衣是为了使菌株生长到群落中。
培养的群落数量代表用于平板的稀释液中细菌的数量。
将稀释倍数乘以得到样品中细菌的数量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实验中的一种操作方法。
因为将含有细菌的材料添加到仍然很热的培养基中,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很容易导致某些热敏感细菌死亡,并且稀释方法也会影响某些严格需氧细菌的生长,因为它们固定在琼脂中间并且缺氧,因此稀释涂板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
稀释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个菌落的培养特性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单个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要测试的样品制成一系列均匀的稀释剂,并尝试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尽可能分散,以使单个细胞的存在(否则,菌落不仅代表将一定稀释度和一定量的稀释剂接种到板中,以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板中的培养基中。
培养后,通过单个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形成菌落。
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可以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来计算。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细菌数就是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因此也称为存活数。
它通常用于检查某些成品(例如杀虫剂),生物产品,土壤细菌含量以及食品和水污染。
简述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用于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常用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配方制备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至完全溶解,调节 pH 值,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灭菌。
2. 制备稀释液:将待测样品(如土壤、水体、生物体等)与无菌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混合,制成一系列稀释度的样品溶液。
3. 稀释样品:取一定量的原始样品溶液,加入到无菌试管中,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缓冲液进行稀释,制成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液。
通常进行 10 倍系列稀释,例如 10^-1、10^-2、10^-3 等。
4. 涂布平板:将稀释后的样品液分别吸取适量,均匀涂布在已经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上。
可以使用无菌的涂布器或移液器进行涂布,确保每个平板上的样品量均匀。
5. 培养平板: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放置在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实验要求而定,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
6. 观察和计数: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是否有微生物的生长。
如果有,则可以对生长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根据稀释度计算出原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7. 鉴定和进一步分析:如果需要,可以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进一步的分析,例如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微生物分离和计数方法,通过稀释和涂布平板,可以将微生物分散到单个菌落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稀释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计数,了解稀释培养计数(MPN)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
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本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
见附表23-1)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也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MPN计数是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稀释,一直稀释到将少量(如lm1)的稀释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没有或极少出现生长繁殖。
根据没有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出现生长的最高稀释度,采用“最大或然数”理论,可以计算出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菌数的近似值。
具体地说,菌液经多次10倍稀释后,一定量菌液中细菌可以极少或无菌,然后每个稀释度取3—5次重复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后,将有菌液生长的最后3个稀释度(即临界级数)中出现细菌生长的管数作为数量指标,由最大或然数表(见附录九)上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中的含菌数。
如某一细菌在稀释法中的生长情况如下;
稀释度 lO-3 10-4 10-5 lO-6 10-7 10-8
重复数 5 5 5 5 5 5
出现生长的管数 5 5 5 4 1 0
根据以上结果,在接种lO-3—10-5稀释液的试管中5个重复都有生长,在接种lO-6稀释液的试管中有4个重复生长,在接种10-7稀释液的试管中只有1个生长,而接种10-8稀释液的试管全无生长。
由此可得出其数量指标为“541”,查最大或然数表得近似值17,然后乘以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10-5的稀释倍数为100 000)。
那么,1ml原菌液中的活菌数=17×100 000 = 17×105。
即每毫升原菌液含活菌数为l700000个。
在确定数量指标时,不管重复次数如何,都是3位数字,第一位数字必须是所有试管都生长微生物的某一稀释度的培养试管,后两位数字依次为以下两个稀释度的生长管数,如果再往下的稀释仍有生长管数,则可将此数加到前面相邻的第三位数上即可。
如某一微生物生理群稀释培养记录为:
稀释度 lO-1 10-2 10-3 lO-4 10-5 10-6
重复数 4 4 4 4 4 4
出现生长的管数 4 4 3 2 1 0
以上情况,可将最后一个数字加到前一个数字上,即数量指标为“433”,查表得近似值为30,则每毫升原菌液中含活菌30×102个。
按照重复次数的不同,最大或然数表又分为三管最大或然数表、四管最大或然数表和五管最大或然数表。
应用MPN计数,应注意两点,一是菌液稀释度的选择要合适,其原则是最低稀释度的所有重复都应有菌生长,而最高稀释度的所有重复无菌生长。
对土壤样品而言,分析每个生理群的微生物需5—7个连续稀释液分别接种,微生物类群不同,其起始稀释度不同(见附表1);二是每个接种稀释度必须有重复,重复次数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而定,一般2—5个重复,个别也有采用2个重复的,但重复次数越多,误差就会越小,相对地说结果就会越正确。
不同的重复次数应按其相应的最大或然数表计算结果。
若要求出土样中每克干土所含的活菌数,则要将前述两例中所得的每毫升菌数除以干土在土样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烘干后的土样质量/原始土样的质量)。
计算式为:
三、实验器材
1. 土壤样品:肥沃菜园土
2. 培养基:阿须贝(Ashby)无氮培养液(附录三、15)22管(每管装5ml,加1cm×4.5cm滤纸l 条)
3. 器材:90ml无菌水(装入250 ml三角瓶中,并装有15—20个玻璃珠)、9ml无菌水、lml 刻度无菌吸管、试管架、记号笔。
四、实验方法
1.称取10克土样,放入90ml无菌水中,振荡20min,让菌充分分散,然后按十倍稀释法将供试土样制成10-1—10-6的土壤稀释液。
2.将22支装有Ashby无氮培养液的试管按纵4横5的方阵排列于试管架上,第一纵列的4支试管上标以10-2,第二纵列的4支试管上标以10-3……第五纵列的4支管上际以10-6(即采用5个稀释度,4个重复),另外2支试管留作对照。
3.用lml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0-6的土壤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6的4支试管中,再吸取10-5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5的4支试管中,同法吸取10-4、10-3、10-2稀释液各lml放入各自对应编号的试管中。
对照管不加稀释液。
3.器材:90ml无菌水、9ml无菌水、无菌平皿、lml无菌吸管、天平、称样瓶、记号笔、玻璃刮铲等。
四、实验方法
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待测样品l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 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再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l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 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释菌液(图22-1)。
图22-1 平板计数法中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培养
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
样品中所含待测菌的数量多时,稀释度应高,反之则低。
通常测定细菌菌剂含菌数时,采用10-7、10-8、10-9稀释度,测定土壤细菌数量时,采用10-4、10-5、10-6稀释度,测定放线菌数量时,采用l0-3、10-4、10-5稀释度,测定真菌数量时,采用10-2、10-3、10-4稀释度。
2.平板接种培养平板接种培养有混合平板培养法和涂抹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1)混合平板培养法将无菌平板编上10-7、10-8、10-9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0-9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0-9的3个平板中,同法吸取10-8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8的3个平板中,再吸取10-7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7的3个平板中(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时,吸管可不必更换)。
然后在9个平板中分别倒入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细菌培养基(图22-2),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冷疑后倒置,适温培养。
至长出菌落后即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