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5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危重病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它能维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放置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呼吸机是危重病抢救中必不可少的机械•临床上常用的呼吸机有两大类,即常频呼吸机和高频呼吸机•前者又分三大型,即定压型,定容性,多功能型•常用的通气方式有控制/辅助呼吸,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特殊通气方式有反比通气(IRV),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支持通气(PSV),双气道正压通气(BIPAP)四种.不论采取何种通气方式,呼吸机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自身及机械装置的质量等原因,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性能先进的呼吸机不断投入临床使用;同时也由于呼吸机生理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使呼吸机应用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因此,由于呼吸机应用所导致的并发症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机械通气的某些并发症永远无法避免,再加上呼吸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充分认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性,熟悉其发生原因,提高警惕, 尽量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加以处理,是当今护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急救医学和为中医学的护理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本章介绍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并就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作简要叙述•I、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文献报道大约28%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声门的关闭功能丧失,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是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一旦发生,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
明确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 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用于维持和支持患者呼吸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麻醉科等医疗环境中。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肺损伤、气道损伤、呼吸肌萎缩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2.1 肺损伤机械通气对肺组织造成的压力和容积过载可能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肺损伤可以表现为气压伤、氧中毒和肺泡损伤等。
气压伤是由于过高的通气压力引起的,可导致肺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氧中毒是因为高浓度的吸入氧会引起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从而损伤肺组织。
肺泡损伤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肺损伤类型,表现为肺泡过度充气和肺泡萎陷,可能导致肺不张和肺纤维化等疾病。
2.2 气道损伤机械通气时,在气道内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这会导致气道损伤的风险增加。
气道损伤包括气管黏膜破裂、气管狭窄和合并细菌感染等。
气管黏膜破裂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造成的气道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气道出血和瘢痕形成。
气管狭窄是一种严重的气道并发症,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和通气困难。
合并细菌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与气道损伤密切相关。
2.3 呼吸肌萎缩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因为呼吸肌不需要主动参与呼吸,从而导致呼吸肌萎缩的风险增加。
呼吸肌萎缩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呼吸肌功能。
这会给患者带来呼吸衰竭的风险,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
3.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措施3.1 肺损伤的防治为了减小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减小潮气量可减少肺泡过度充气和压力过载,从而降低肺损伤风险。
•限制平台压力:避免通气压力过高,可以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P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CMV)等,以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使用低浓度吸入氧:降低吸入氧浓度可以减少氧中毒的发生,同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氧合状态良好。
居家应用无创呼吸机面部压伤、胃肠胀气、口鼻部干燥、误吸、漏气、结膜炎等并发症原因及应对措施无创正压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病人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辅助通气的人工通气方式。
在家庭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和人为的因素,常出现面部压伤、胃肠胀气、口鼻部干燥、误吸、漏气、结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
面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组织相容性好、密闭性好的硅胶面罩。
固定带松紧度以可放入2横指为宜,每2小时放松头带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面部影响血液循环。
受压迫部位皮肤可垫泡面敷料,进行局部压力。
若皮肤发红,可涂液体敷料预防皮肤损伤。
胃肠胀气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避免吸气压力过高:应小于25cmH2O。
尽量闭紧嘴,用鼻子呼吸,带机期间尽量不说话,防止吸入大量气体引起腹部胀气。
腹胀明显者,可使用胃肠动力药。
饮食上要注意增加膳食纤维,少吃产气食物,同时要根据自身体力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且不宜过饱,宜在饭后0.5—1 h使用呼吸机。
口鼻部干燥多见于使用鼻罩又有经口漏气时,解决方法:避免漏气,间歇多饮水。
吸入气体保证充分恒温湿化,唇部干燥可以涂润唇膏。
误吸带机时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使头、颈、肩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
避免饱餐后使用呼吸机,可在用餐半小时后再进行无创通气,避免在使用无创通气时进食、饮水,以免引起误吸。
漏气患者在佩戴呼吸机时减少说话,减少头部活动,有义齿的患者把义齿佩戴好,以免面罩不服帖,或位置变化导致漏气。
上机前检查管路及面罩有无破损,各零件管路连接是否紧密。
结膜炎购买呼吸机时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切勿压迫眼睛。
佩戴面罩时防止漏气。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到达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缺乏、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机械通气并发症一、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并发症(一)、低氧血症表现为PAO2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
1、机制通气不足、弥散异常、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常、吸入氧浓度过低。
2、机械通气时的低氧血症可能原因(1)与呼吸机有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呼吸机回路或呼吸机功能障碍、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
(2)基础疾病的发展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源性肺水肿、肺炎、脓毒症、哮喘或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3)发生新的医疗问题气胸、肺不张、胃内容物或口咽部分分泌物的吸入、医院内肺炎、肺血栓栓赛、液体过度负荷、支气管痉挛、分泌物潴留、休克、存在肺内分流。
(4)医疗或操作的影响气管内吸引或检查、体位改变、肺部理疗、胸腔穿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处理:药物支气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受体阻滞剂;调整呼吸机参数;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通气不足是指二氧化碳分压超过目标值,有意低通气和容许高碳酸血症时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加超过正常值不包括在内。
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动脉中酸性降低,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1原因呼吸机管道系统漏气。
呼吸机参数或呼吸机模式调节不当。
病人寒战、发热、抽搐、烦躁,而产生二氧化碳增加。
病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协调,对抗。
呼吸机故障,气源压力不足。
处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处理原发病。
(三)、通气过度(低碳酸血症)是指机械通气后二氧化碳分压小于35厘米贡柱,但不包括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颅内压而使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至25-35毫米汞柱的有意过度通气。
1、机制:控制通气时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如呼吸次数设定过快或敏感度调的太高,潮气量过大、呼吸频率过快等。
辅助或支持通气时自主呼吸能力增强。
在严重肺内分流,严重缺氧等情况下,导致通气过度。
•2、危害及症状体征:PaCO2降低、PH值上升,呼吸次数过快,二氧化碳下降过快可造成休克或抽搐,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脱离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
•3、处理: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如调慢呼吸速率,调低潮气容积或增加生理死腔,调低敏感度,降低通气量。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介绍机械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维持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气压伤、肺损伤、呼吸肌疲劳等。
本文将就这些风险进行介绍,并讨论相应的处理方法。
1. 气压伤气压伤是一种由高压通气引起的患者损伤,主要表现为气胸、气腹、气管破裂等。
气压伤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过高的通气压力:在机械通气中,高压通气可能会导致肺组织的过度膨胀,从而导致气压伤的发生。
•没有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缺乏PEEP会导致肺泡塌陷和再开放,增加气压伤的风险。
•不适当的潮气量:过大的潮气量可能会导致肺组织的过度膨胀,从而增加气压伤的发生机率。
处理方法: - 降低通气压力:通过调整通气机参数中的压力上限,可以降低通气压力,减少气压伤的风险。
- 注意使用适当的PEEP:适当的PEEP可以维持肺泡的开放,提高通气效果,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 控制潮气量: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调整潮气量,减少肺组织的过度膨胀。
2. 肺损伤机械通气还可能导致肺损伤,主要表现为肺炎、肺纤维化等。
肺损伤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气道感染: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气道创伤:插管或气管切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气道损伤,增加肺损伤的风险。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P):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能导致VAP的发生,进一步引起肺部炎症和损伤。
处理方法: -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使用无菌物品,减少气道感染的发生。
- 提供适当的呼气末正压:适当的PEEP 可以减少肺泡的塌陷和再开放,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 进行定期拔管:避免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3. 呼吸肌疲劳机械通气使呼吸肌获得充分的休息,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也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
呼吸肌疲劳主要表现为呼吸负荷增加、呼吸机依赖性增加等。
处理方法: - 适当提供辅助通气:在临床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机械通气患者提供适当的辅助通气支持,减轻呼吸肌的负荷。
ICU患者呼吸机应用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中,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通过机械方式提供氧气和控制患者的呼吸节奏,帮助患者保持足够的氧供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并提供支持性通气。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呼吸机应用的相关内容。
一、呼吸机的原理和作用呼吸机基于正压通气原理,通过在患者的气道中施加正压,使氧气通过呼吸机送入肺部,从而辅助或替代患者的正常呼吸。
呼吸机的作用包括保持氧供应、排除二氧化碳、调节呼吸频率和压力等。
1.1 氧供应:呼吸机通过调节吸入气的浓度和氧气流量,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氧供应。
这对于ICU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呼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很难维持正常氧合。
1.2 二氧化碳排除: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它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气道压力,并根据需要调节通气参数,以确保充分排除二氧化碳并维持血气平衡。
1.3 呼吸频率和压力调节:呼吸机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调节呼吸频率和压力。
例如,在患者呼气末,呼吸机可以给予正压支持,以提高肺泡开放压力;在患者吸气初期,呼吸机可以降低气道压力,减少呼吸功耗。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呼吸机在ICU患者中的应用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1 适应症:- 严重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 严重低氧血症:包括肺水肿、肺栓塞等。
- 意识障碍或神经肌肉疾患: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重症肌无力等。
- 手术后恢复:在手术后,某些患者需要辅助通气来减轻呼吸负荷和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2.2 禁忌症:- 不能保持自主呼吸的患者:例如颅脑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
- 非可逆性病情:包括晚期癌症、末期肺病等。
- 严重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三、呼吸机的应用方式和参数设置在ICU患者中,呼吸机的应用方式和参数设置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危重病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它能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放置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呼吸机是危重病抢救中必不可少的机械.临床上常用的呼吸机有两大类,即常频呼吸机和高频呼吸机.前者又分三大型,即定压型,定容性,多功能型.常用的通气方式有控制/辅助呼吸,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特殊通气方式有反比通气(IRV),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支持通气(PSV),双气道正压通气(BIPAP)四种.不论采取何种通气方式,呼吸机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自身及机械装置的质量等原因,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性能先进的呼吸机不断投入临床使用;同时也由于呼吸机生理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使呼吸机应用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因此,由于呼吸机应用所导致的并发症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机械通气的某些并发症永远无法避免,再加上呼吸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充分认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性,熟悉其发生原因,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其发生,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加以处理,是当今护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急救医学和为中医学的护理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本章介绍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并就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作简要叙述.Ⅰ、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文献报道大约28%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声门的关闭功能丧失,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是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一旦发生,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
明确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无创机械通气(NIV)护理常规一、定义: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又称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呼吸衰竭: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预防。
指征:①呼吸急促(COPD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30次/分),动用辅助呼吸肌或出现胸腹部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PH<,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
(2)急性加重期COPD: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的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
稳定期COPD: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的症状;②气体交换异常,表现为PaCO2≥55mmHg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其他:包括心源性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重症肺炎、ALI/ARDS早期干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和胸部创伤、辅助撤机和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①心跳或呼吸停止,或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②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
③误吸高危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
④颈部和面部创伤、术后及畸形;⑤上呼吸道梗阻;⑥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2.)相对禁忌症: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②严重感染③未引流的气胸④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腔、食管及胃部手术;⑤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⑥病人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三、实施1)方法包括鼻罩、口鼻罩、全面罩、鼻囊罩和接口器等,以鼻罩和口鼻面罩最常用。
2)通气模式常用模式有CPAP和BIPAP,均可用于治疗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
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一、概述无创呼吸辅助机(非侵入性呼吸机)是一种常用于协助患者呼吸的医疗设备。
本文档旨在介绍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护理的常规。
二、适应症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肺水肿患者等,可考虑应用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
三、常规护理措施1. 评估患者病情和适应症,进行患者合适性评估。
2. 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并确保合适佩戴。
3. 调整合适的气流支持,包括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
4.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气饱和度和呼吸机设置参数,并定期调整。
5. 定期清洁和更换呼吸机和配件,确保无菌状态。
6. 防止面罩或鼻罩压力过高或过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呼吸负担。
7.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记录,并与医疗团队沟通。
四、常见并发症1. 面罩或鼻罩不合适,导致气密性差,无效通气或泄漏。
2. 面罩或鼻罩压力过高,引起面部或鼻部不适。
3. 面罩或鼻罩过松,导致呼吸机有效通气不足。
4. 面罩或鼻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皮肤损伤或出血。
五、注意事项1. 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确保正确使用无创呼吸辅助机,并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2. 患者需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正确佩戴面罩或鼻罩,并配合调整呼吸机参数。
3.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机的功能情况,及时调整和处理问题。
六、结论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通过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气流支持并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1.186专科护理小组用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中对遵医行为、并发症的影响廖颖娴,杜志容,谭艺娴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内一科,广东罗定527200[摘要]目的研究专科护理小组用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遵医行为、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4—8月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25,专科护理小组)。
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更低,护理满意度(1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5.980,P=0.030、0.015)。
且经过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专科护理小组;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遵医行为;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a)-0186-04Impact of Specialized Care Team for Non-invasive Ventilator-assisted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E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on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ComplicationsLIAO Yingxian, DU Zhirong, TAN Yixian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I, Luod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od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7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ecialized care team for non-invasive ventilator-assisted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the effect on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complic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AECOPD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to Luod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April to Au⁃gust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25,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n=25, specialized nursing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ompliance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un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o) was lower,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100%)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4.735, 5.980, P=0.030, 0.015). And after nursing, the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questionnair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and th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Conclusion Specialized nursing team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Key words] Specialized care team;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E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Complications[作者简介] 廖颖娴(1990-),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呼吸内科护理。
呼吸机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通气过度预防:1、调低分钟通气量,必要时用镇静剂。
处理:1、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呼吸支持参数(减少潮气量、减慢支持频率、降低触发灵敏度),增加呼吸回路死腔(延长呼吸管路)。
2、遵医嘱使用药物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同时积极处理高热、疼痛等。
(二)通气不足预防:1、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路,减少呼吸死腔,保证管路密封。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参数,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处理:1、更换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不漏气。
2、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三)气压伤预防:1、采用压力控制或保留自主呼吸的辅助通气方式。
2、严格控制气道压,合理设置高压报警限。
处理:1、临床可疑者应摄胸片,高压气胸应及时引流。
(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1、病房应每日定时消毒、通风或采用层流洁净病房。
2、呼吸机管路需消毒,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湿化罐采用无菌蒸馏水,及时清理集水器里的冷凝水。
3、抬高床头30-40°,无禁忌症时患者取半卧位。
4、口腔护理每日4次,采取口腔冲洗加擦洗法,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用液。
5、吸痰时应无菌操作,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每4h帮助患者翻身及拍背一次。
6、早期肠内营养,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防治胃肠道返流及误吸,可采用持续均速输入法。
7、呼吸机雾化液应严格无菌。
8、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处理:1、加强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尽早做痰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
(五)导管堵塞预防: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口腔内放置牙垫,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造成导管堵塞。
2、及时、彻底吸痰,充分加温湿化,对痰液黏稠者气管内注入湿化液后彻底吸净,避免痰液粘于管壁上引起导管堵塞。
3、根据医嘱应用化痰药或者雾化。
4、条件许可持续监测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
处理:1、积极有效的吸痰,必要时可采用纤支镜灌洗。
2、紧急情况下,反复气管内注入湿化液后彻底吸痰,使用吸痰管捣碎痰痂,再吸出。
呼吸衰竭早产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分析罗力妍;旷寿金;高喜容【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早产儿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及其转归,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11例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早产儿进行分析,按胎龄及疾病转归分组对其并发症进行X2检验.结果511例呼吸衰竭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47.4%,最主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和重要脏器出血.存活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例数高于死亡组(P<0.05).仅甩nCPAP 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CPAP+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和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P<0.012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的早产儿,机械通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毒染,动脉导管未闭和重要脏器出血.对能使用nCPAP的早产儿尽可能予nCPAP治疗.【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0(029)021【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呼吸衰竭;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发症【作者】罗力妍;旷寿金;高喜容【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期间发生呼吸衰竭、需要使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常频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的早产儿。
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呼吸衰竭早产儿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早产儿胎龄、体重、是否合并先天畸形、出生情况、母亲基本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呼吸机治疗方法、及呼吸机治疗后的并发症、疾病结局等,输入提前建立的EpiData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 呼吸衰竭的诊断按1986年杭州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1.3 通气方法所有病例采用nCPAP或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