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无创呼吸道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背景无创呼吸道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呼吸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供持续的气道压力来维持呼吸机辅助通气,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减轻呼吸困难。
目的本文档旨在说明无创呼吸道机辅助通气护理的常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效果。
护理常规1. 患者评估:- 在开始无创呼吸道机辅助通气前,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现存症状和呼吸情况。
-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
确保患者身体状态适宜进行无创呼吸道机辅助通气。
2. 设备准备:- 检查无创呼吸道机设备的正常运作。
确保所有连接器和管道无损坏。
- 选用合适尺寸的鼻罩、面罩或口罩,以适应患者的面部结构。
- 根据患者的需要确定合适的压力档位和呼气末正压,以实现适宜的通气效果。
3. 护理操作:- 清洁患者的脸部,并确保没有障碍物遮挡气道。
- 佩戴手套,并正确安装选择的鼻罩、面罩或口罩。
- 将鼻管或管道与呼吸机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松动。
- 根据医嘱设置正确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并开始通气治疗。
-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和舒适程度,调整适宜的通气参数。
4. 定期评估和护理:- 定期检查患者的脸部,确保鼻罩、面罩或口罩的密封性和舒适度。
-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任何不良反应。
- 定期更换并清洁使用的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5. 监测和安全:- 加强患者的监测,特别是对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参数的监测。
- 记录患者的治疗参数和重要观察结果,以便后续参考和评估。
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情况和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通气模式和参数,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 患者的合作性和舒适度应一直受到重视,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 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口腔卫生情况,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 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例如呼吸窘迫或无法耐受的不适感。
请按照上述护理常规和注意事项进行无创呼吸道机辅助通气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无创呼吸机(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通过面罩或鼻罩等无创方式给以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对于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能够降低患者对于气管插管的需求,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无创呼吸机护理的常规措施。
一、无创呼吸机的选择在选择无创呼吸机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来说,双功能呼吸机适用于需氧和去氧的治疗,而单功能呼吸机则仅适用于需氧治疗。
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型号和规格。
二、无创呼吸机的准备在给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呼吸机的清洁和完好。
其次,需要检查管道和面罩是否适合患者的尺寸,以保证呼吸机的密封性。
最后,还需将呼吸机与电源相连,并确保电池充电饱满,以备用。
三、无创呼吸机的安装和使用在使用无创呼吸机之前,需要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起来。
首先,要确保呼吸机的氧气管和湿化器已正确连接,同时,还需调整呼吸机的设置,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此外,还需注意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距离和面罩的紧密度,以确保呼吸机能够正常工作。
四、无创呼吸机的监护和调整在患者使用呼吸机期间,需要监护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浓度和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并与医生共同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保持适宜的治疗效果。
五、无创呼吸机的养护和维修在使用无创呼吸机之后,要及时对呼吸机进行清洁和维修。
应根据厂家的建议,定期更换管道、过滤器等易损件,以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转。
另外,还应保持呼吸机的存放环境清洁干燥,避免灰尘和湿气对呼吸机的影响。
总结起来,无创呼吸机的护理常规包括呼吸机的选择、准备、安装和使用、监护和调整、以及养护和维修。
在具体操作时,还需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无创呼吸支持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
介绍
本文档旨在介绍无创呼吸支持机辅助通气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确保无创呼吸支持机正常运转和连接稳固。
确保病人使用合适大小的面罩或鼻罩,并调整到合适位置。
检查呼吸机气路是否通畅。
2.设置参数:
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和吸气时间等参数。
确保参数设置符合医生的处方和病人的需求。
3.开始辅助通气:
逐渐增加呼吸机的吸气压力,以达到预定的通气目标。
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调整
参数以保持病人稳定。
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不适或呼吸困难的表现。
4.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病人的面罩或鼻罩是否有漏气,需要及时调整或更换。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气路是否有积液或阻塞,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
5.注意事项:
在辅助通气过程中,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
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并做好记录。
在停止辅助通气时,逐渐减小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并确保病人
的自主呼吸能够顺利恢复。
结论
无创呼吸支持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的遵守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密切监测病人的生理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
[1]机械通气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时,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机工作的过程,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并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只能为采取针对呼吸衰竭病因的各种治疗争取时间和条件,已成为急救与危重病救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表一格拉斯哥评分
表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1、意识障碍如记忆丧失,无方向感意识混乱
2、无法稳定行走,如需使用助行器、
步态不稳平衡感差等。
3、排泄状态异常、如大小便失禁、腹泻、尿频、夜尿等4 差
指不听从医护劝告、不寻求他人帮助
表三APACHE-II评分系统表
总得分:
姓名:性别:床位:住院号:记录日期:
参考文献:
[1]王育珊.实用临床急救手册[J].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
[2]马晶淼,杨萍.在临床中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48-349
[3]刘冬梅,张立新.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9)67-68
[4] 孙玉强,刘志.呼吸机撤机指标及撤机后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52-1353
[5] 何新飙.机械通气模式和撤机指标新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4):684-686
[6]谢金莲.重症监护病人使用镇静药并发症及护理[J].心理医生,2010(12)
[7]沈兴艳,庞会娟,史冬冬,秦翠萍.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75-。
无创呼吸治疗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简介该文档旨在介绍无创呼吸治疗机辅助通气护理的常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确保能够安全地进行无创呼吸治疗。
- 检查治疗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包括呼吸机、面罩或鼻咽通气接口等。
- 充分洗手,并戴好一次性手套。
2. 佩戴面罩或鼻咽通气接口- 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咽通气接口。
- 确保面罩或接口与患者的面部或鼻咽部密合,以确保气密性。
3. 设置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压力、流量、氧浓度等。
- 在设置参数时应遵循医嘱或临床指导,确保合理治疗。
4. 启动无创呼吸治疗- 将呼吸机连接到相应接口,并确保连接牢固。
- 开始无创呼吸治疗,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5. 定期检查患者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患者的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
-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报告医护人员。
6. 结束治疗- 当患者状况稳定或治疗达到预定时间时,可停止无创呼吸治疗。
- 先关闭呼吸机,再将面罩或接口从患者上摘除。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调整治疗参数。
- 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及相关设备,确保卫生安全。
- 如有任何疑问或操作困难,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以上为无创呼吸治疗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相关护理工作时,请按照临床指导和医嘱执行,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呼吸治疗。
无创肺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简介无创肺机辅助通气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非侵入性通气方式。
与传统的有创通气相比,它不需要插管,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并提供了更舒适的治疗体验。
患者选择无创肺机辅助通气适用于以下患者:- 轻到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 意识清醒,合作度好的患者;- 不适宜有创通气或拒绝有创通气的患者。
设备准备在进行无创肺机辅助通气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无创呼吸机及相应面罩或鼻咽通气管;- 氧气供应系统;- 相关监测设备,如血氧仪、呼吸频率计等。
护理步骤1. 安装设备:- 选择适合患者面部大小和形状的面罩或鼻咽通气管;- 调整面罩或通气管的位置,确保密封效果良好;- 连接无创呼吸机和氧气供应系统。
2. 设定参数:- 根据医嘱,设定呼气末正压(EPAP)和吸气压力(IPAP);-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相应的通气模式、呼吸频率和氧气浓度。
3. 监测患者:-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面罩或通气管的密封情况。
4. 定期清洁:- 每日清洁面罩或通气管,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面罩或通气管,避免交叉感染。
5. 配合治疗:- 在治疗期间,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按照医嘱调整通气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随时调整通气参数;- 注意患者对无创通气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及时解决不适问题;- 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结无创肺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设备选择、科学的护理步骤和定期监测,可以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在实施无创肺机辅助通气护理时,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无创机械通气(NIV)护理常规一、定义: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又称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呼吸衰竭: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预防。
指征:①呼吸急促(COPD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30次/分),动用辅助呼吸肌或出现胸腹部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PH<,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
(2)急性加重期COPD: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的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
稳定期COPD: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的症状;②气体交换异常,表现为PaCO2≥55mmHg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其他:包括心源性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重症肺炎、ALI/ARDS早期干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和胸部创伤、辅助撤机和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①心跳或呼吸停止,或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②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
③误吸高危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
④颈部和面部创伤、术后及畸形;⑤上呼吸道梗阻;⑥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2.)相对禁忌症: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②严重感染③未引流的气胸④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腔、食管及胃部手术;⑤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⑥病人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三、实施1)方法包括鼻罩、口鼻罩、全面罩、鼻囊罩和接口器等,以鼻罩和口鼻面罩最常用。
2)通气模式常用模式有CPAP和BIPAP,均可用于治疗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
呼吸机使用方法(上)—无创呼吸机•2014-11-19 09:37•网络来源•我要评论(0)分享到:0字号:T|T|T摘要:一、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无创呼吸机是指呼吸机通过与鼻罩或口鼻面罩相连提供有效机械通气的方法。
具有痛苦小,应用灵活,可间断或持续应用等特点。
特别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病人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
对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等有显著作用,避免再次插管的成功率达70%左右。
(一)适应症无创呼吸机(NPPV)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
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和没有NPPV禁忌证的患者,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和辅助撤机。
1、NPPV的总体应用指征主要适合于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中,其应用指征如下。
(1)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可逆性评价适合使用NPPV。
(2)有需要辅助通气的指标:①中、重度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呼吸频率>24次/min,充血性心力衰竭>30次/min);动用辅助呼吸肌或胸腹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pH值<7.35,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mmHg(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3)排除有应用NPPV的禁忌证。
NPPV主要应用于呼吸衰竭的早期干预,避免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也可以用于辅助早期撤机。
但对于有明确有创通气指征者,除非是拒绝插管,否则不宜常规应用NPVV替代气管插管。
2、NPPV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临床上应用比较常见的基础疾病有:急性期COPD、稳定期COPD、心源性肺水肿、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NPPV辅助撤机、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手术后呼吸衰竭、ALI/ARDS、肺炎、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胸部创伤、拒绝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其他疾病(NPPV也可用于多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包括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插管前改善氧合、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辅助麻醉手术等)。
应用呼吸机护理常规(一)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1.向患者解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目的及如何配合。
如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抬高床头30度的卧位。
2.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型号,固定时松紧适宜,以患者舒适和不漏气为宜。
3.观察呼吸参数:VT,R、漏气量、SPOZ、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的情况。
如患者呼吸相关参数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则做好有创辅助通气的准备。
4.观察患者腹部胀气情况,必要的时候给予胃管接负压球减轻腹胀。
如患者呕吐,立即取下无创面罩/鼻罩,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嘱患者吐出呕吐物,或者立即给予吸引,防止误吸。
5.长时间使用时需观察面罩/鼻罩压迫部位的皮肤清况。
必要提前给给予干预措施如减压垫的运用。
6.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加强翻身、拍背、气道湿化、雾化,嘱患者深复习,自主咳嗽,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
(二)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1.协助医生做好人工气道的置入,正确固定人工气道,调节合适的囊内压力。
2.置管成功后告诉患者置管的目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目的及如何配合。
3.根据患者病清、年龄、体重、缺氧程度等调节呼吸机的模式和参数,设置各种报警值并记录。
4.观察患者使用呼吸机时人机协调、人工气道耐受性的情况,如是否呛咳明显,有无咬、吐、吞气管插管,无任何疾病因素所致的呼吸频率增快、气道峰压增高等。
如出现上述情况需汇报医生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及给予适当的镇静治疗。
、血气分析指5.观察呼吸机使用时的相关参数及指标:VT, R、气道压、SPO2标、循环指标改善的情况。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及自主呼吸的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模式及参数。
6.报警的处理(1)气道高压的报警:与人机对抗、呛咳、咬管、管道折叠、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报警设置不合理有关。
处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调整好气管插管的位置及牙垫,调整好呼吸机管道,镇静、镇痛,调整合适的报警限,做好心理护理.(2)气道压力过低/分钟通气量过低/低潮气量报警:常与管道断开、漏气(呼吸机、管道、气管插管等部位),报警设置不合理,自主呼吸模式时自主呼吸浅、慢有关。
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护理常规一、概述无创呼吸辅助机(非侵入性呼吸机)是一种常用于协助患者呼吸的医疗设备。
本文档旨在介绍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护理的常规。
二、适应症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肺水肿患者等,可考虑应用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
三、常规护理措施1. 评估患者病情和适应症,进行患者合适性评估。
2. 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并确保合适佩戴。
3. 调整合适的气流支持,包括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
4.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气饱和度和呼吸机设置参数,并定期调整。
5. 定期清洁和更换呼吸机和配件,确保无菌状态。
6. 防止面罩或鼻罩压力过高或过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呼吸负担。
7.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记录,并与医疗团队沟通。
四、常见并发症1. 面罩或鼻罩不合适,导致气密性差,无效通气或泄漏。
2. 面罩或鼻罩压力过高,引起面部或鼻部不适。
3. 面罩或鼻罩过松,导致呼吸机有效通气不足。
4. 面罩或鼻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皮肤损伤或出血。
五、注意事项1. 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确保正确使用无创呼吸辅助机,并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2. 患者需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正确佩戴面罩或鼻罩,并配合调整呼吸机参数。
3.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机的功能情况,及时调整和处理问题。
六、结论无创呼吸辅助机辅助通气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通过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气流支持并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无创机械通气(NIV)护理常规
一、定义:
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又称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呼吸衰竭: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预防。
指征:①呼吸急促(COPD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30次/分),动用辅助呼吸肌或出现胸腹部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PH<,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
(2)急性加重期COPD: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的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
稳定期COPD: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的症状;②气体交换异常,表现为PaCO2≥55mmHg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其他:包括心源性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重症肺炎、ALI/ARDS早期干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和胸部创伤、辅助撤机和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心跳或呼吸停止,或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②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
③误吸高危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
④颈部和面部创伤、术后及畸形;
⑤上呼吸道梗阻;
⑥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
2.)相对禁忌症: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②严重感染
③未引流的气胸
④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腔、食管及胃部手术;
⑤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
⑥病人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三、实施
1)方法包括鼻罩、口鼻罩、全面罩、鼻囊罩和接口器等,以鼻罩和口鼻面罩最常用。
2)通气模式常用模式有CPAP和BIPAP,均可用于治疗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
3)通气参数设置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高吸气压为原则,常用参数:①潮气量6-12ml/kg;②呼吸频率16-30次/分;③吸气流量为自动调节或递减型,峰值40-60L/min;④吸气时间秒;⑤吸气压力10-25cmH2O;⑥PEEP依病人情况而定(常用4-5 cmH2O,I型呼吸衰竭时需增加);
⑦CPAP6-10 cmH2O。
4)并发症常见不良反应口咽干燥、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恐惧、胃胀气、误吸、漏气、排痰障碍及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等。
四、撤离NPPV的撤离指标主要依据病人临床症状及病情是否稳定。
撤除方法;在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同时,逐渐减少通气时间(先减少白天通气时间,再减少夜间通气时间)。
五、护理
1.病人教育治疗前做好病人教育,以消除恐惧,取得配合,提高依从性,①治疗的作用和目的;②连接和拆除的方法;③帮助病人正确区分正常和异常情况;④NPPV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如鼻/面罩可能使面部有不适感,使用鼻罩时要闭口呼吸,注意咳痰和减少漏气等;⑤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以便与呼吸及协调;⑥鼓励病人主动排痰并指导吐痰的方法;⑦嘱咐病人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连接方法的选择步骤:①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选择好给氧的通路;②正确置于病人的面部,鼓励病人扶持罩,用头带将罩固定;③调整好罩的位置和松紧度。
3.密切监测
(1)病情监测:监测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的缓解情况、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心电图、面罩舒适程度和对呼吸机设置的依从性。
如病人急促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辅助呼吸肌运动减少、反常呼吸消失、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改善;血气分析PaCO2、PH和PaO2改善,表示治疗有效。
(2)通气参数的监测监测各参数的设置是否合适,是否有漏气及人机同步性等。
4.并发症的预防
(1)口咽干燥:协助病人定时饮水,严重者使用加温湿化器。
(2)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在鼻梁上贴保护膜,注意罩的形状和大小要合适,位置放置良好、固定松紧度适中,以插入1-2根手指为宜,,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应间歇松开罩休息,以减轻压迫感和避免皮肤受损。
(3)胃胀气:主要是由于反复吞气或上气道内压力超过食管贲门括约肌的张力,使气体直接进入胃内所致。
如病人出现明显胃胀气时,可留置胃管进行持续开放式或负压进行胃肠减压。
(4)误吸: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发生率较低,应避免饱餐后使用,治疗过程中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并按医嘱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
(5)排痰障碍:多见于咳嗽排痰能力差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定时主动咳嗽排痰,必要时经鼻导管吸痰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再进行NPPV治疗。
(6)漏气:漏气可以导致触发困难、人机不同步和气流过大,并使病人感觉不舒服和影响治疗效果,发生率达20-25%。
(7)其他:①不耐受;②恐惧(幽闭症)③睡眠性上气道阻塞。
健康教育
NIV的辅助通气效果不如有创通气稳定可靠,对患者配合性的要求比较高。
NIV需要患者的合作,强调患者的舒适感,对患者的教育可以消除恐惧,争取配合,提高依从性,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
1.讲述治疗的目的(缓解症状,帮助康复)。
2.指导患者如何配合NIV。
3.如何取下和戴上面罩。
4.如何咳痰和进食进水。
5.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6.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