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课堂观察记录表学校: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课程名称: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第一节课:1. 教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简要描述。
2.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如何?是否充满激情,与学生互动良好等。
3. 教师是否有充分准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是否充足?4.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互动及讨论,显示出对课程的兴趣?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况?请具体描述。
第二节课:1. 教师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是否进行了复习或引入新的知识点?请写出相关情况。
2. 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包含了小组活动、讨论、实验或其他形式?3. 教师是否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否给予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辅导和指导?4. 教师是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或错误答案?是否给予学生建设性的反馈?5. 学生是否保持了良好的上课纪律?是否保持了专注并参与到学习中?6.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况?请具体描述。
第三节课:1. 教师是否进行了课堂总结和复习?请描述相关情况。
2.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3. 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在这节课上是否能够展现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况?请具体描述。
总结:请回顾以上记录,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做出评价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注:此份课堂观察记录表旨在收集教学情况,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请诚实填写相关信息,以便有效的改善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学生学习行为)
班级:______ 学科:_______ 执教人:_______ 日期:_______ 记录人:______ 授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环节
学生的表现花费
时间
学习
效果倾听
(倾听/回应)
互动
(回答/提问)
互动
(讨论/汇报)
自主
(计算/书写)
1 2 3 4 5 …………N
小学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的教学行为)
班级:______ 学科:_______ 执教人:_______ 日期:_______ 记录人:______ 授课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环节
观察内容
环节一环节二……环节N
教师预设了哪些问
题
问题的认知要求与学习目标水平的关系(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问题的设置(层次性/结构性/发
展性)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思考
讲解
(说明性/设问
性)
辅助性讲解(板书与媒介的启发性/示范的启示性)
理答
(说明性/引领性/开放性)
评价
(解释性/引导性/思辨性)
教师如何处理生成的问题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行为地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
教师语言
项目指标记录评价与改进讲解是否有效简洁、清晰、指向明确
提问是否有效提问学生分布情况前后中边
提问次数
教师地理答方式不理睬打断追问激励
师生对话是否有效对话围绕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
地关系如何?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二)
1 / 3
活动组织
观察点现场记录评价与改进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地注意
课堂常规是否活泼有序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三)
教师指导
观察点现场记录评价与改进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四)
2 / 3
教学机智
观察点现场记录评价与改进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
合理吗?
效果怎样?
有何来自学生或情景地突发事
件?
如何处理地?
效果怎样?
3 / 3。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记录2.关于“问题类型”:一、有效:1.铺垫型;2.思考型;3.提醒型;4.其他。
二、低效:5.过易的;6.过难的;7.无意义重复的;8.表述含糊的;9.其他。
三、无效:问与不问一个样或者问比不问还不好的提问。
3.关于“相关分析”:含问题本身(含提问内容、形式、时机等)的分析及学生回答、教师理答状况的分析。
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不必逐个分析。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分时段汇总表时间段:记录人:时间段:填写所观察的时间段编号,如第一个五分钟填上“5”。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汇总表所占比例的统计方法例举:如“1.铺垫型”的比例是指铺垫型问题占“一、有效的提问”的百分比;而“有效的提问总数”的百分比指“有效的提问”占整个“提问总数”的百分比。
“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的影响”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学生课堂反应情况观察表(三)教师提问频率互动分类频次统计(总观察时段:″)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记录•A.提问的类型•1.铺垫型•2.思考型•3.提醒型• 4 .其他• 5 .过易的• 6 .过难的•7 .无意义重复的•8 .表述含糊的•9 .无效的•B.被要求的回答的类型•1.思考性的问题:幼儿必须得出结论或最终对事情作出解释.•2.事实性问题:幼儿必须从记忆、经验中提取事实.•3.选择性问题:只要求回答是或否或者回答是这过还是那个.•C.回答者的选择•1.提问前指定回答的学生.•2.提问后叫自愿回答者.•3.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D.停顿(提问后)•1.在叫起学生之前暂停几秒钟.• 2 .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停顿时间不足3秒• 3 .提问后时间停顿过长(超过15秒)• 4 .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5 .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6 .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待几秒•7 .在叫起学生之前没有停顿.•8 .不适用:教师在提问之前已指定学生.•E.呈现问题的音调和态度.•1.挑战和刺激.•2.实事求是.•3.威胁或测试.•F.多重问题.记下教师次数:•1.在叫起学生前重复提问()次.•2.一次问到三个问题()次.•G .教师挑选回答问题的方式• 1 .提问前,先点名• 2 .提问后,让全班齐答• 3 .提问后,让举手者答• 4 .提问后,让没有举手者答•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H .学生回答的类型• 1 .无回答• 2 .机械判断是否• 3 .认知记忆性回答• 4 .推理性回答• 5 .称赞评价性回答•I .教师理答的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 .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 4 .对学生的回答鼓励、称赞•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基于提问的观察要素及评价标准三、课后分析与评价课堂观察与记录的目的在于为课后分析与评价提供素材与依据,而课后分析与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