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说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
一、观察内容
1、教学活动
本次课堂教学活动,由老师采取对话式教学,通过讲解、提问、回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老师也采取了游戏式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有的甚至在老师提出问题钱,就能够了解到老师所要传达的观点,而且视频的推进也比较快,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教师的教学策略
老师巧妙地结合讲解、提问、分组讨论等多种策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而且老师也对课上活动有着充分的把握,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安排好的课程内容。
二、观察感悟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观察,我学会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可以改进的方面,比如把重点阐释清楚,把要点和难点更加明确,多加提问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改进教学方法等,这将有助于充分挖掘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课堂交流情况。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行为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
教师语言
项目指标记录评价与改进讲解是否有效简洁、清晰、指向明确
提问是否有效提问学生分布情况前后中边提问次数
教师的理答方式不理睬打断追问激励
师生对话是否有效对话围绕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
的关系如何?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二)
活动组织
评价与改进观察点
现场记录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
课堂常规是否活泼有序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三)
教师指导
观察点现场记录评价与改进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四)
教学机智
观察点现场记录评价与改进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
合理吗?
效果怎样?
有何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的?
效果怎样?。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模板)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模版)学员姓名刘燕学员单位石首市绣林小学观察时间段 2014年1月观察对象三年级语文授课内容《七颗钻石》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1、平铺直叙,介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
2、板书课题。
自读,思考: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3、生自读后各抒己见。
优点:1、课堂伊始,教师没有过多的渲染,直奔主题,简洁明了。
2、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缺点:导入不够“吊胃口”,学生的学习期待还不够强烈。
教师可用谈话启发:同学们你们读过童话吗?谁来说说什么叫做童话?同学交流预习时所掌握的有关童话知识,发表个人看法。
显示“大熊星座”图片。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动人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课题,读题。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感受旱灾和水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并配乐。
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干裂了。
河里、井里,一滴水也没有,许多人和动物都因为缺水干渴而死。
所有的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天空。
你们有什么感受?2、感受水罐的变化。
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就在一天的深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空空的水罐,去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水罐接二连三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最后水罐里跳出了闪闪发光的钻石,还涌出了巨大的水流。
3、感受童话魅力.。
课件出示:万物复苏的视频。
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因为有了水,干裂的土地变得滋润;因为有了水,小草又舒展开它嫩绿的臂膀;因为有了水,小鸟们迎着朝霞自由飞翔;因为有了水,笑容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脸上。
4、感受父母的爱。
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我们的父母也爱我们,谁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5、感受女孩的坚韧。
优点:1、"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以干旱图片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通过教师极副富染力的语言,将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然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课堂观察量化表:拔萝卜青羊文翁实验学校朱海燕教学内容:一年级下拔萝卜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相同数位相加减,会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根据几种不同算法,找出算法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分钟)师:咱们先来听听音乐。
(播放拔萝卜儿歌)师:瞧,小兔子们也在拔萝卜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PPT)(白兔拔了23根萝卜,黑兔拔了36根萝卜)师:你能根据它们拔的萝卜个数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A:我想知道,白兔和黑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板书)生B: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板书)生C: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板书)(教师将生A、生B、生C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列示。
师:咱们先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
谁能把图中告诉我们的条件和问题连在一起说说。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生:36+23=?师:你知道36+23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师: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36+23=59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A、拨一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36,36中的3表示有3个十,所以十位拨3,6表示6个一,所以在个位拨6;再拨23,十位拨2,个位拨3.)为什么在十位拨2,个位拨3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B、算一算师:那我们就同小兔子一起算一算,怎样算出36+23=?如果你和你的同桌都算完了,就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A:30+20=50 6+3=9 50+9=59生B;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6加3等于9,合起来就是59…(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模版)学员姓名学员单位固安县第一小学观察时间段一课时观察对象四年级授课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课件出示校园情景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设(激发学生学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兴趣的现实情境,复习旧习兴趣的问题知识,为扩展新知作好铺情境创设)垫。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1、每桌发放两张图片1、充分利用现代教二、知识概念的让学生在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同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理解和深化(学桌一起观察图形,用上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察、量一量、比生思维的启发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比、画一画、和引导过程)学具比一比,量一量,讨论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它们有什么特征2、学生代表说自己的自己的知识。
2 、数学源于生活,想一想中,得出发现,概括定义,验证小结,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平行四边形和梯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形的特征。
形,认识各部分名称。
归纳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概括定义。
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善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引导学生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三、知识概念掌1、动手画一画,读平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学生在汇报和补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握后的应用与2、剪一剪,P73 第 3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充的过程中,逐步把展示(学生表题。
识。
知识点完善起来,得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到了有效地学习。
织)1、认真填表格。
四、对学生学习通过总结、评价, 帮2、同桌互评、自评。
情况的把握与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调整(学生学习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教学目标观课记录表)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在练习课的时候,设计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如:统计学生爱吃的水果种类,还统计了学生获智慧星的情况,由于这些统计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使之自然而然地去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观察表二(师生互动等级量表)时间、地点课题2014年12月1日尚德小学《我换牙了》—统计观察者资料姓名张丽娟年龄 30 教龄10 单位尚德小学观察记录观察内容次数效果评价A B C D E互动类型师生互动正正正正正√生生互动正正√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以问题推进互动正正正正√以评价推进互动正正正√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热情√冷漠√忽视√互动管理有效调控正√放任√总体评价:本节课师生互动达27次,互动时都有针对性,有目标,互动效果良好。
并且教师提问时:目的明确、清楚,有针对性,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问题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剥离教材知识点。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调控得当,互动时间有效,效果较好。
建议:1、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精确性。
2、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先思考。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教学结构记录)观课人:张丽娟授课人:张丽授课时间:2014年12月1日序号课堂环节合计时间具体内容时间起始1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3分钟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礼物,你们想得到吗?这节课中,只要你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就会得到智慧星。
2、露出你们的小牙齿让老师看看,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换牙了,谁换牙了?3、师介绍换牙是成长的表现……10:06-------10:092 新知探究 19分钟1、你换了几颗牙?2、生交流自己的换牙情况,师板书(2颗、颗、4颗)3、换2颗、3颗、4颗的各有多少人?下面请换牙换2颗、3颗、4颗的学生把笑脸贴到黑板上,其他学生一起数一数。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课堂观察记录。
二、观察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20日地点:我校六年级(1)班教室三、观察对象及内容观察对象:六年级(1)班语文教师张老师观察内容:张老师所授《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过程四、观察记录1. 导入新课张老师首先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吗?”的问题导入新课。
接着,她简要介绍了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用时约2分钟。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张老师采用“提问-回答-总结”的方式讲解课文。
她首先提问:“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后,她进行总结。
接着,她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并讲解人物性格特点。
讲解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讲解环节用时约15分钟。
(2)学生活动:张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学生围绕“草船借箭”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讨论环节用时约10分钟。
3. 课堂练习张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第二层次是理解性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第三层次是拓展性题目,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后,张老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练习环节用时约20分钟。
4.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学习《草船借箭》一课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总结环节用时约2分钟。
五、观察分析1.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提问-回答-总结”的方式讲解课文,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