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件的缺陷与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4
冲压件检验标准冲压件是机械制造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对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冲压件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方面,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外观质量的检验标准。
外观质量是冲压件的首要检验指标之一,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缺陷、表面涂装、标识等方面。
在检验外观质量时,应注意观察冲压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划痕等缺陷,以及表面涂装是否均匀、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检验时需严格把关。
其次是尺寸偏差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尺寸偏差是指冲压件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在检验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冲压件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尺寸偏差过大会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装配和使用,甚至会导致产品的失效,因此在检验时需格外重视。
其次是材料成分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材料成分直接关系到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检验时,应对冲压件的材料成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对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分析,以确保其组织结构均匀,无夹杂和缺陷。
材料成分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冲压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检验时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
最后是力学性能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
在检验时,应根据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合适的试验设备对冲压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力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因此在检验时需特别重视。
综上所述,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到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对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加强对冲压件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分析冲压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然而,由于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冲压件存在各种质量缺陷。
本文将从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类、原因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1.尺寸偏差:冲压件的尺寸是其最基本的质量指标,常见的尺寸偏差包括平直度、圆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如果冲压件的尺寸偏差超出了允许范围,会影响其装配和使用。
2.表面缺陷:冲压过程中,由于模具和原材料的摩擦、挤压等作用,容易出现表面缺陷,如划痕、折皱、碰伤等。
这些表面缺陷不仅影响冲压件的外观,还可能导致功能失效。
3.断裂:冲压件的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质量缺陷,可能导致冲压件无法使用。
断裂的原因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等。
4.弯曲变形:冲压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可能导致模具及冲压件的弯曲变形。
如果弯曲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可能会导致装配困难或功能失效。
5.错位和偏斜:冲压件的错位和偏斜通常是由于模具安装不牢固、冲床刚性不足等原因导致,影响了冲压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原因分析1.材料问题:冲压件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其质量缺陷,如材料强度不足、含杂质或夹杂物等。
2.模具问题: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冲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模具的磨损、厚度不均、开裂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冲压件的质量缺陷。
3.工艺问题:冲压件的质量缺陷往往与冲压工艺参数的设置不合理有关。
例如,冲压速度过快、冲压压力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质量缺陷。
4.设备问题:冲压件质量缺陷还可能与冲压设备的性能和状态有关,如冲床刚性不足、冲压力不稳定等。
三、常见冲压件质量缺陷解决方法1.加强材料的检验和筛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材料缺陷的种类和级别一般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合理设计和制造模具,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耐磨性。
及时维护和修复模具,延长其使用寿命。
3.优化冲压工艺参数,确保冲压过程中的力、速度、温度等参数合理。
使用先进的数控冲压设备,提高冲压精度和一致性。
冲压工艺质量规范
编制目的:为了保证产品在冲压工序环节质量可控,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
冲压件的质量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等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
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半成品、零部件、和采购件等涉及冲压加工的所有产品。
规范细则:冲压件的质量判定一般包括外观质量、成型质量、返修质量。
保障不影响产品的装配、使用等关键功能前提下,使用一定的检测工具来实现判定。
一、表面质量:
一般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判定方法分为目测和触摸检查。
二、成型质量:
成型质量检验主要包括成型尺寸、成型数量和成型特征一致性检查。
三、返修质量
返修质量检验的标准参照合格品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和尺寸检验,特别注意返修点的质量检验。
四、补充要求
1、冲压模具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定期清理、维护、修正,并形成书面的模具使用记录档案。
2、其他冲压工艺要求可参见具体的产品技术要求。
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冲压件作为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零部件,其外观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美观度。
因此,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首先,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 表面缺陷,包括但不限于划痕、凹陷、氧化、锈蚀等,应明确规定各类表面缺陷的允许范围和标准。
2. 尺寸偏差,冲压件的尺寸偏差直接影响其在装配过程中的匹配性,因此应对尺寸偏差进行详细规定,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3. 表面处理,对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的冲压件,如喷涂、镀层等,应明确规定其表面处理的均匀度、附着力等标准。
其次,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原则,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应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费,因此应在合理范围内制定标准。
2. 实用性原则,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便于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检验和判定。
3. 统一性原则,针对同一类冲压件,应统一外观检验标准,避免因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混乱和误判。
最后,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的执行应注意以下事项:1. 培训,对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的培训,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标准。
2. 检验设备,配备符合要求的检验设备,确保冲压件外观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记录和反馈,对冲压件外观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后续的质量改进和控制。
综上所述,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促进冲压件外观检验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冲压件检验通用标准1.钢板厚度要求,根据图纸材料栏,允差不得超过0.1MM, 并逐步完善材料牌号2.喷塑件应注意初检颜色和光面或砂面程度,再检验喷塑质量,是否有堆塑,颗粒物,漏喷,过薄过厚现象;电镀件注意镀锌件的颜色是镀白还是镀彩,镀铬的光亮程度,以封样样品或色样作为标准。
缺陷判定应区别ABC面3. 检查沉孔个数和大小是否符合图纸,必要时用沉头螺钉比较是否符合装配要求4. 孔位检查: 用1:1图纸进行对比检查, 有技改的图纸注意检查是否技改到位,检查是否缺孔,多孔。
A3图幅的1:1图纸有失真,首次校对时应采用A4图纸,以后校对采用上次封样样品。
5. 孔径检查5.1对于生产量大的冲压件,应注意检查孔径大小,因为冲针可能磨损造成直径变小。
5.2对于轴承孔,应检验喷塑后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抽样用轴承座带轴承进行试套。
5.3对于螺丝孔,去除喷塑层后,M3的螺孔底孔,用2.5冲针可以轻松通过,用2.6冲孔较紧。
M4的螺孔底孔,用3.3冲针可以轻松通过,用3.4冲孔较紧。
螺纹底孔过紧造成攻丝困难,过松造成易滑丝!6.成形和冲压定位精度6.1接收板和灯架零件,要求对中性精度高,否则造成对管偏心,影响机器性能,两边对应尺寸相差不能超过0.1MM。
接收板小孔和长磁头大孔是两道冲出,应分别检验对中性6.2灯架是易变形零件,要求进出货放置整齐,避免变形,冲孔定位不得超出0.05MM,变形量不得超出0.2MM6.3 折弯直角度应不得超过3度。
6. 4以下是冲压件的工艺,质检人员应能判定哪道工艺出现问题左右板的工艺:落料—冲孔接收板的工艺:落料—冲小孔—成形—冲长磁头大孔灯架的工艺:落料—冲孔—成形后横档的工艺:落料—冲孔—成形手柄的工艺:落料—冲孔—去毛刺--成形备注:有些冲压件是落料和冲孔合为一道落料,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7. 厂商标记: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物料,一般有厂家区别记号,质检物料部门应能识别。
这类物料要求分开放置,左右板配套使用。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五金冲压件的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1. 尺寸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使用卡尺、千分尺、塞尺等测量工具对五金冲压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3)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公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外观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压印、变形等缺陷。
(2)观察五金冲压件的颜色、光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五金冲压件的边缘是否光滑、整齐,无毛刺、飞边等缺陷。
3. 材质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化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五金冲压件的材质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4. 强度检验(1)测试五金冲压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五金冲压件的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承受预定的载荷和压力。
5. 功能性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对五金冲压件进行装配和调试,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6. 可靠性检验(1)测试五金冲压件的可靠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长时间工作测试,观察五金冲压件是否存在失效或性能下降现象。
7. 安全性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防爆、防腐蚀等测试。
8. 包装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包装是否符合保护产品完整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2)观察包装材料、标识、防潮、防震等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冲压件表面检验标准1、)外板件外露型面:1.1表面光顺、平滑,流线无波纹,无硬点,无凹凸,无成形滑移线,无划伤。
1.2棱线清晰连续,圆角均匀。
1.3材料表面无锈蚀、麻点,成形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10%。
1.4切割边、孔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20%2、)外板件被遮盖面:2.1表面无明显凸凹,允许有轻微碰伤和划伤。
2.2允许存在轻微的成形滑移线。
2.3切割边、孔边、翻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0%,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2.4翻边、弯边允许存在料厚20%的变薄量。
3、)内板件外露型面(指未被内饰板遮盖并外露可视的型面)3.1表面光顺、平滑,无褶皱,无因异物所造成的凹凸,无严重划伤。
3.2棱线清晰连续,圆角均匀。
3.3材料表面无锈蚀、麻点。
3.4表面允许有轻微波纹,但不影响整车外观。
3.5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4、)内板件被遮盖面4.1型面光顺,棱线清晰,圆角均匀。
4.2非装配型面允许有不大于料厚10%的划伤,允许有轻微皱纹,但不允许有褶皱、死皱。
4.3切割边、孔边、翻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4.4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15%。
5、)结构件(料厚在1.0mm以上内板件、加强件、加强梁等)装配面5.1型面平整,圆角清晰,局部允许有不影响焊接的轻微波纹。
5.2螺母孔周边不允许变形。
5.3切边、弯边、翻边、孔周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5.4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20%。
6、)结构件(料厚在1.0mm以上内板件、加强件、加强梁等)非装配型面6.1局部型面允许有不大于料厚20%的拉痕、拉伤等成型痕迹。
6.2局部型面允许有较轻波纹和皱纹,但不允许有褶皱、死皱6.3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20%6.4切边、弯边、翻边、孔周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40%,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7、质量问题描述及处理方法:1、)毛刺(用角磨机打磨修边有毛刺处)2、)拉毛(用抛光机打磨拉毛处,如拉毛严重,可先用角磨机打磨)3、)高点(较高的高点线用锤击修整,再用专用工具刮平,最后用抛光机抛光;小高点用专用工具刮平,再用抛光机抛光。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围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
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
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不一样的。
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
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压痕、
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 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 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 外观检验方法
7.1.1 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 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
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 的半园形油石)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
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
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7.1.3 柔性纱网的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很容易地被发现(不建议用此方法检验瘪塘、波浪等缺陷)。
7.1.4 涂油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高强度的灯光下检查,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
用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7.2 尺寸检验方法
7.2.1 检具测量
利用检具、钢板尺、间隙尺等测量工具,对冲压件的孔位置、大小、型面尺寸、料边等部位进行测量。
同时结合产品数模,对冲压件的尺寸进行确认。
7.2.2 三坐标、扫描测量
利用专业测量设备对冲压件孔位置、型面尺寸等进行精确测量。
8、冲压件缺陷检查标准及描述
8.1 外观缺陷检查标准及描述
8.1.1 裂纹
检查方法:目视。
对于外覆盖件任何碎裂都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覆盖件仅细微的碎裂允许作补焊返修处理,但返修部位是顾客不易发觉的且必须满足冲压件的返修标准。
8.1.2 缩颈
检查方法:目视、剖解。
缩颈是冲压件成形过程潜在的危险破裂点,对冲压件的功能、强度、耐疲劳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缩颈的程度判定冲压件是否合格、返修、报废等。
外覆盖件缩颈影响整车外观,客户是不可接受的。
8.1.3 坑包
检查方法:目视。
坑包的存在严重影响覆盖件油漆后的外观质量,是客户所不能容忍的缺陷。
大面积的坑包还影响制件强度、疲劳度,无法修复。
8.1.4 变形(突起、凹陷、波浪)
检查方法:目视、油石打磨、触摸、涂油
A 类缺陷:是用户不能接收的缺陷,没有经过培训的用户也能注意到
B 类缺陷:它是在冲压件外表面上摸得着和看得见、可确定的
C 类缺陷:是需要修正的缺陷,绝大多数处于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只有在油石打磨后
才看得出。
8.1.5 麻点
检查方法:目视、油石打磨、触摸、涂油
A 类缺陷:麻点集中,超过整个面积2/3 都分布有麻点。
B 类缺陷:麻点可看到、可摸到。
C 类缺陷:打磨后可见单独分布的麻点,要求麻点间距离为300mm 或更大。
8.1.6 锈蚀
检查方法:目视、剖解。
锈蚀是冲压件长期存放或者存放不当导致生锈,对冲压件的功能、强度、耐疲劳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8.1.7 材料缺陷
检查方法:目视
标准:材料强度不符合要求,轧钢板留下的痕迹、重叠、桔、有条纹、镀锌表面疏松、镀锌层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