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状况与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2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49
8教学提示: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与行驶里程或行驶时间的关系。
研究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目的在于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降低零件磨损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分级和评定方法。
重点内容是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原因和影响因素。
要求学生了解汽车技术状况分级与评定方法熟悉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掌握延缓汽车技术状况劣化的方法。
8.1 8.1.1 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技术状况将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变坏致使汽车的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坏排气和噪声污染加剧及可靠性变坏直至最后达到使用极限。
因此必须研究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只有掌握其变化的客观规律才能合理地使用和组织汽车技术维护保持良好的汽车技术状况。
8.1.2 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汽车的运用性能是由原设计与制造工艺所确定下来的并主要取决于原车产品的制造质量。
汽车的运用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使用方便性、行驶安全性、使用可靠性、载质量、容积等。
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其技术状况将逐渐变坏从而导致汽车的实际运用性能不断下?怠F 翟擞眯阅艿变化及评价指标见表8-1。
汽车运用性能下降将导致汽车运输生产率下降及运输成本增加所以使用技术状况不好的汽车经济效益很差。
同时技术状况不好的汽车还增加对环境的污染甚至造成事故。
表8-2为载货汽车随使用时间增加生产率和维修工作量的变化情况。
由表8-2可以看出使用了12年的汽车与新车相比其生产率下降5055而维修工作量和运输成本分别增加了150200、70100。
这是汽车技术状况变坏导致汽车的实际运用性能下降的结果。
汽车各项运用性能随使用时间里程增加而下降一般按式8-1的指数规律变化:1exp1ktkAAkt8-1式中——在用车技术性能——新车初始性能——汽车连续工作时间单位年——系数随汽车工作强度运用条件而变。
1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第三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2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3一、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由气候的自然变化构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大气温度、湿度以及雨、雪、风沙、雾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环境温度对汽车特别对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
在炎热地区,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
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地区,汽车及其各总成的运动副易因风沙侵入,而加剧磨损。
4一、气候条件在气候潮湿和雨季地区及沿海地区,如果发动机、驾驶室、车厢的防水和泄水不良,将引起零件锈蚀,以及因潮湿使电气系统工作不可靠。
另外,大气湿度过高,会降低发动机的气缸的充气效率,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下降,且一日内温差大。
由此使发动机的混合气过浓,真空点火提前调节器失效,冷却水易沸腾,气压制动系统气压不足,以及使驾驶员体力下降。
5一、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对车辆结构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应针对具体的气候和季节条件,使用相应的变型汽车或对标准型汽车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车辆与气候的适应程度。
汽车运输企业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用汽车,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努力克服或减少气候条件造成的各种困难,做到合理使用,取得较佳的使用效果。
6二、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指由道路状况决定的,并影响汽车运用的因素,汽车结构、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技术状况都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密切相关。
汽车运输对道路的要求是: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行能力;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车辆通过此道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零件损坏最小。
7二、道路条件车辆运行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条件的主要特征指标。
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与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一、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技术状况是从总体上表征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
汽车的外观和性能是随着汽车的使用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汽车本身结构和使用条件有关。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系统,其基本组成单元是零部件。
现代汽车的种类繁多,零部件、元器件各异。
微电子技术,如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FI)、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乘员辅助约束系统(SRS)、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ECT,DSG)等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更体现了汽车零部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因此,零件技术状况对汽车来说至关重要,是决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关键性因素。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环境(阳光、空气、风沙和雨雪等)接触,汽车本身的零部件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这些都会引起零件发热、磨损、腐蚀及老化等变化,导致零件尺寸变化、零件相互装配位置变化及配合间隙改变等。
例如,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气缸活塞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行车制动系中制动蹄(钳)摩擦衬片(块)的尺寸以及对应摩擦副的间隙等都会发生变化;而汽车整车技术状况的变化取决于组成汽车的零部件综合技术特性的变化。
根据汽车技术条件变化的性质,零件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汽车整车或总成技术性能的参数,有静态参数(如装载质量、轴距、车轮外倾角等)和动态参数(如发动机功率、汽车制动距离等),有过程参数(如发热、振动、机油内所含杂质等),也有几何(结构)参数以及位置参数(如间隙和行程等)。
然而,汽车的大部分机构或总成不便于局部或全部拆解以进行零件变化的直接测量,因此,必须借助一些与直接测量参数相关的间接诊断参数来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例如,通过发动机的功率、机油消耗量、气缸压缩压力或机油中所含杂质成分等来评价发动机技术状况的变化情况。
汽车在工作过程中,表示零部件技术状况的参数Y 由初始值(名义值)h Y 逐渐变到极限值m Y 时,与其对应的诊断参数值由h S 变到m S 。
1.汽车使用条件: 影响汽车完毕运送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重要涉及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送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营技术条件等。
道路条件的重要特性指标: 1. 道路等级1)按使用任务与交通量分类: (1)高速公路(4车道、6车道、8车道)(2)一级公路(3)二级公路(4)三级公路(5)四级公路2 公路技术特性3. 道路养护水平4.路面养护水平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车运用水汽平:驾驶员的操作水平、运送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管水平、汽车维修水平、汽车运用材料供应水平。
2.汽车使用性能指标定义: 在一定使用条件下, 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汽车的使用性能。
它是决定汽车运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汽车容载量, 就是汽车一次所可以装载货品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货品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等有关。
比装载质量、装载质量运用系数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种货品需要的适应能力。
它决定了某车型装载何种货品可以装满车厢, 或充足地运用汽车的所有装载能力。
质量运用系数(或整备质量运用系数) 评价汽车质量运用的优劣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运用的指标。
它影响汽车操纵轻便性、机动性、受约束条件下通过性以及停车面积等。
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较其它车辆规定有较好的紧凑性。
紧凑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汽车长度运用系数、汽车外形面积运用系数以及比容载量面积和体积汽车的机动性评价参数要涉及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车辆转弯宽度A.突伸距a和b。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定义: 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毕单位运送工作的能力。
指标: 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100km单位运送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00t·km平均运营消耗特性, ——有效载荷量反映: 车型, 道路, 交通, 装载, 气候。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实验方法1. 不控制的道路实验2. 控制的道路实验3. 道路循环实验4. 汽车测功机4.润滑油的作用及性能作用:滑润、冷却、洗涤、密封以及防锈发动机润滑油可分为: 汽油机润滑油(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润滑油(柴油机油)内燃机机油质量等级的选用, 重要根据内燃机的工作条件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