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38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出现至今不到一百年,与中国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相比,是一种很年轻的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变化,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
在这个阶段,虽然在理论上最早有周作人提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但因为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任务,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退居其次。
这一阶段的作家与作品也相对比较少,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
最著名的作品是叶圣陶发表出1923年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1923-1926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寄小读者》,张天翼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现代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高峰,除此之外,还有1933年陈伯吹创作出版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40年代严文井创作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等都是重要的收获。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
这个阶段社会比较安定,儿童文学也比较繁荣,许多作家自觉地承担起了以儿童文学来教育与培养新中国儿童的任务。
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严文井的长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还有葛翠琳、洪汛涛、黄庆云等人的短篇童话和萧平、任大霖、任大星等作家儿童小说、郑文光为代表的科幻文艺。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的文学艺术一片荒芜,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因此,此阶段可以忽略。
第三个阶段: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
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桎梏,向文学和人性回归,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
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班马、周锐、冰波等。
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动物文学和童话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承载着对下一代情感、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
本文将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从古代文言文到现代儿童文学的兴起,展示其丰富多样的魅力。
古代文言文和童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代,由于文言文是学习的基础,因此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存在的。
这些作品通常是寓教于乐的,通过描绘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传达忠诚、孝道和正义等价值观。
此外,童谣也是古代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它以简单有趣的韵文形式传唱,儿童通过这些歌谣学习语言和道德规范。
进入近代,中国儿童文学发生了重大变革。
清末民初,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许多儿童文学家开始探索新的创作方式。
这些作品注重老少咸宜的原则,更注重儿童的真实感受和思维方式。
鲁迅的《野草》中的儿童故事部分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这一时期对儿童文学的创新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政府鼓励儿童文学的发展,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其中包括《小红帽》《三只小猪》等翻译自外国童话的作品,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安徒生童话》等的中文版。
这些作品的引入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内容,吸收了外国儿童文学的优秀成果,传递了世界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一个新的高峰期。
儿童文学家们开始尝试着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以满足当代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探索需求。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例如张系运的《雷雨》和大冰的《记忆的小屋》。
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充满童真的世界。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儿童文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儿童文学作家们开始关注当代儿童的成长环境和问题,通过探讨儿童教育、家庭关系、友情和自我认知等主题,展示了新一代儿童的命运和价值观。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1.古代民间文学中已经有了儿童文学的萌芽与原始雏形,留下了不少富贵的儿童文学遗产。
2.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
作品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闻所思,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3.鲁迅高度赞誉《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4.张天翼的代表作有《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宝葫芦的秘密》、5.《神笔马良》是洪汛涛童话的代表作。
《神笔马良》之父是洪汛涛。
6.葛翠林的《野葡萄》是他的代表作,其中野葡萄是光明的象征,白鹅女则是追求光明的美好理想以及勇敢、善良、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品质的化身。
7.孙幼军是中国首位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提名奖的童话作家。
他的《小布头奇遇记》也是中国第一人获得安徒生儿童文学提名奖的作品。
8.文革时期的儿童文学有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
9.郑渊洁是一位产量很大的作家,独立支撑山西《童话大王》已有十余年。
在他为数众多的童话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当数《皮皮鲁全传》,它包括了“皮皮鲁和童话节”、“皮皮鲁外传”、“皮皮鲁蒙冤记”“皮皮鲁趣事”等部分。
10.周锐是一个“荒诞型”的童话作家,他把童话比作点心,主张童话以“色、香、味”迷人,把对把童话当作“教鞭”和“药片”来对付儿童。
11.柯岩是建国以来在儿童诗领域成就卓然的女作家。
代表作《“小兵”的故事》,是由《帽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军医”和“护士”》三首相对独立的单篇组成。
12. 《猪八戒新传》的作者是包蕾。
13.金近的代表作有《红鬼脸壳》《小鲤鱼跳龙门》。
14.曹文轩的作品有《草房子》(代表作)。
15.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者是黎锦晖。
问答题:1.为什么说《西游记》是中国儿童文学遗产?《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历代的儿童都把它当作童话来阅读,抹上了神话色彩的孙悟空的形象是《西游记》强烈的吸引了儿童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一直成为孩子们从崇拜的人物和亲切的朋友。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儿童为主要受众,通过文字和图画传达故事、感情和价值观。
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演进,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类的语言和文字还未完全发展起来。
然而,古人通过口头传承和图画来向儿童传递知识和教育。
比如在壁画上描绘狩猎、农耕等场景,让儿童通过视觉了解到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
二、古代文学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儿童文学开始出现了一些书面作品。
在古埃及,已经有专门书写儿童故事的纸张。
而中国的古代文学也蕴含了丰富的儿童文学素材,比如《童谣》、《贝蒂粑粑》等。
这些作品或者通过口头传承,或者以图画故事的形式,向儿童传递道德教育和知识普及。
三、现代文学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大众教育的兴起,儿童文学进入了现代时期的发展阶段。
在18世纪,欧洲的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写下了《格林童话》,这被认为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里程碑。
同时,世界各国也纷纷创作了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初,包天笑的《小熊卡通》和郑渊洁的《皮皮鲁传》等作品在儿童读者中广泛传播,让中国的儿童文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后,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涌现出来,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和文体,例如黄东莹的《黄皮子坟》、杨红樱的《卖火柴的小姑娘》等。
这些作品让儿童文学在中国得以繁荣发展。
四、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童文学也逐渐向着数字化发展。
电子书和移动设备的兴起,为儿童阅读提供了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如何在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流中,保护儿童文学的纯净性,让儿童得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未来的儿童文学还应多元化发展,包括文学、绘本、音乐、动漫、游戏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是未来儿童文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将中国传统故事融入到儿童文学作品中,让儿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
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提倡为儿童创作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
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一本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的正式诞生。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逐渐发展壮大。
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都投身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如郑振铎、茅盾、叶圣陶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此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如冰心、张天翼、严文井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儿童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文学事业,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和推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
同时,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如《小兵张嘎》、《鸡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儿童的精神食粮,还对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继续繁荣发展。
一方面,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题材,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儿童文学也逐渐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历程摘要: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历程。
本文从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征及趋势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今后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特征、趋势一、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文学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从上世纪初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到新时期的原创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的历程依然是波澜壮阔的。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儿童文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征及趋势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轨迹。
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1. 翻译儿童文学时期(20世纪初- 1949年)中国的翻译儿童文学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不少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希腊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当时中国的儿童文学写作影响深远。
在这个阶段,翻译借鉴和模仿被视为主要的文学创作方式。
2. 反映社会现实的新儿童文学(1949年- 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关注儿童群体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大型儿童报纸、期刊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草地奶奶》、李劼人的《铁路上的童年》、金庸的《天龙八部》等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3. 回归儿童本真世界的儿童文学(1980年-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迈向现代化的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成长,尤其是对儿童自我认知的反思。
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兵张嘎》、《从前有座灵剑山》等被广泛传播。
同时,儿童文学的类型逐渐丰富,童话、幽默、神话、竞技、冒险等类型不断出现。
三、影响因素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