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867.50 KB
- 文档页数:12
塑料添加剂的常用类型和作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塑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改善塑料的性能、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品质。
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建筑材料、农业、医疗等领域。
通过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可以调整塑料的硬度、柔韧性、耐热性、阻燃性等特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塑料添加剂进行详细介绍:概述塑料添加剂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塑料中的分类;重点讨论常见类型的三种塑料添加剂:增塑剂(塑化剂)、阻燃剂以及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同时还会给出这些添加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最后总结常见的塑料添加剂类型和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添加剂及其作用,在选择和使用塑料时能够根据需求对添加剂进行合理的投入。
通过对各种常用塑料添加剂的解释和说明,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在塑料制品中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并为塑料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本文也将探讨未来塑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科技创新方向。
2. 塑料添加剂的概念:2.1 定义和背景:塑料添加剂是指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塑料性能、提高加工工艺或满足特定应用需求而向塑料中添加的一类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塑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阻燃性、稳定性等特性,并且通过调整配比和合理使用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
开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壮大,塑料添加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塑料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作用特点,塑料添加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包括增塑剂(又称塑化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2.3 塑料添加剂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塑料添加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塑料材料的可加工性、增强其机械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升其防火安全性能等。
因此,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包装材料等行业。
PVC地板之增塑剂PVC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聚合物之一,也是全球用量最大的化学聚合物,其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各种加工助剂,然后打粉混合,挤出造粒。
通过多种加工工艺,制出不同的PVC 制品,加工助剂中主要有热稳定剂(吸收PVC受热加工时分解出来的游离氯)、增塑剂(使制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润滑剂(在造粒时易于挤出)、色母料(使制品具有各种颜色)等等。
PVC制品又有软、硬制品之分,当其增塑剂用量小于10%时,称为硬质PVC制品;当增塑剂用量大于20%以上时,其制品就称为PVC软制品。
PVC儿童玩具、PVC手套等PVC制品都属于PVC软制品。
PVC地板属于半硬质PVC制品,其增塑剂储量在8%~20%左右。
使用PVC必然要用到增塑剂,在增塑剂品种中,邻笨二甲酯类是用量最大的品种,占到增塑剂总消耗的85%以上,其中DOP的性价比最好,所占比例也最大。
但随着DOP增塑剂在食品、医药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的毒性也越来越重视。
有人发现,当人们输入聚氯乙烯塑料袋内贮存的血液后,在人体内,特别在肺部内发现在DOP产品存在。
1982年权威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DOP的致癌性进行了生物鉴定,其结果是:DOP是大鼠和小鼠的致癌物,能使啮类动物的肝脏致癌。
于是关于DOP的毒性引起了全球的注意。
尽管是否会使人致癌的说法到目前仍急论不休,但由于其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但同时因为DOP优越的性价比,也是中国和韩国等国家一直使用的增塑剂。
国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对DOP等邻笨二甲酸酯类在医用材料、食品包装等方面进行限制,其主要原因是其对人体有危害,比如有致癌性、容易造成内分泌紊乱、对生殖毒性较大等。
2005年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法案,禁止在所有儿童玩具和儿童用品中使用三种增塑剂:邻笨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笨二甲酸丁苄酯(BBP)、邻笨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国内简称DOP)。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增塑剂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大力推广称为“很安全的”邻笨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目录增塑剂的分类及介绍 (2)(一) 按同PVC树脂的相容性来分类 (2)(二)根据溶解性来分类 (2)(三) 根据添加的方式来分类 (2)(四)根据应用性能来分类 (2)(五)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来分类 (3)(六) 根据化学结构来分类 (3)1. 邻苯二甲酸酯类 (3)2.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3)3. 磷酸酯类 (4)4. 脂肪族—元酸酯类增塑剂 (4)5.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4)6. 环氧增塑剂类 (4)7. 石油磺酸苯酚酯类 (5)8. 聚酯增量增塑剂 (5)9. 反应型增塑剂 (5)(一) 邻苯二甲酸酯类 (6)(二) 磷酸酯类 (8)(三) 脂肪族二元羧酸酯 (12)(四) 多元醇酯 (17)(五) 环氧增塑剂 (21)(六) 氯代烷烃增塑剂 (22)(七) 柠檬酸酯增塑剂 (25)(八) 苯多羧酸酯类增塑剂 (29)(九) 聚酯增塑剂和聚合物型增塑剂 (32)(十) 反应型增塑剂 (35)增塑剂的分类及介绍(一) 按同PVC树脂的相容性来分类根据增塑剂同PVC树脂相容性的大小,可以把增塑剂分成主增塑剂、副增塑剂和增量增塑剂三类。
主增塑剂有良好的同PVC 树脂的相容性,质量相容比例可达到1:1,能在PVC中单独使用; 副增塑剂质量相容比例低于1:3 (增塑剂:树脂),一般不在PVC中单独使用,需在适当的主增塑剂下配合使用;增量增塑剂与树脂基本上无或极少有相容性,其质量相容比例低于1:20 (增塑剂:树脂),使用这类增塑剂得到的增塑效率是很有限的,但可以改善某些性能,降低价格。
(二)根据溶解性来分类根据增塑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来分类,可以把增塑剂分为溶剂型增塑剂和非溶剂型增塑剂两类。
前者对聚合物有较强的溶剂化作用,可溶解一部分聚合物,而后者的溶剂化作用很小,不能溶解聚合物,只能起溶胀作用。
(三) 根据添加的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外增塑剂和内增塑剂,外增塑剂是在塑料配料时加入,而内增塑剂是在树脂合成过程中,作为共聚单体加入,以化学键结合到树脂上去,以提高树脂本身的塑性。
PVC塑料的合成PVC塑料是由乙炔气体和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再聚合而成。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是以乙炔电石法生产,50年代后期则转向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的乙烯氧化法;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PVC树脂都是由此方法生产的。
但到2003年后,因石油价格暴涨,乙炔电石法成本反而比乙烯氧化法还要低10%左右,所以PVC的合成工艺又转向了乙炔电石法。
PVC塑料是由液态的氯乙烯单体(VCM)经悬浮、乳液、本体或溶液法工艺聚合而成,其中悬浮聚合工艺生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一直是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在世界PVC生产装置中大约占90%的比例(在世界PVC总产量中均聚物也占大约90%的比例)。
其次是乳液法,用于生产PVC糊树脂。
其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PVC 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影响很大。
悬浮聚合悬浮聚合通过不断进行搅拌使单体液滴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聚合反应在单体小液滴中进行。
通常悬浮聚合反应为间歇聚合。
近年来各公司对PVC树脂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的配方、聚合釜、产品品种和质量不断研究和改进,开发出各具特点的工艺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eon公司(原B.F Goodrichg公司)技术、日本信越公司技术、欧洲EVC 公司技术, 这三大公司的技术在1990年以来世界新增的PVC树脂生产能力中各占大约21%的比例。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基本类似,只是要采用更为大量的乳化剂,并且不是溶于水中而是溶于单体中。
这种聚合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凝聚,从而得到粒径很小的聚合物树脂,一般乳液法生产的PVC树脂的粒径为0.1—0.2mm,悬浮法为20―200mm。
引发剂体系与悬浮聚合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含有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
干燥方法也设计成可以保持较小的粒径的方式, 常常采用一些喷雾干燥剂。
由于不可能将乳化剂完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产的树脂不能用于生产需要高透明性的制品如包装薄膜或要求吸水性很低的制品如电线绝缘层。
浅谈PVC耐油、低温、低烟低卤、阻燃、耐酸碱之间的关系PVC材料是由基料PVC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等其他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加工的挤塑成型的。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增塑剂的使用。
增塑剂作为PVC软制品的重要配方组分,对软制品的性能影响很大,如要求制品在低温下使用,必须选择好增塑剂的类型。
目前作为耐寒性增塑剂使用的主要有脂肪酸二元酸酯、直链醇的邻苯二甲酸酯、二元醇的脂肪酸酯以及环氧脂肪酸单酯等。
提高PVC软制品的耐寒性,一般可通过增加耐寒增塑剂的用量来获得。
DOA(己二酸二辛酯)、DIDA(己二酸二异癸酯)、DOZ(壬二酸二辛酯)、DOS(癸二酸二辛酯)是作为耐寒增塑剂使用的代表性品种,由于一般耐寒增塑剂与PVC的相容性都不十分好,加多了会容易析出。
不同聚合物热分解生成的产物决定了聚合物燃烧的难易程度﹐因此不同的聚合物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能。
同一聚合物由于加入不同的助剂其燃烧的难易程度也有变化。
为达到低温要求其增塑剂使用量会上升,当PVC中加入增塑剂后制品往往变得容易燃烧﹐此时需加入阻燃剂则使制品难以燃烧。
因此低温和阻燃是相矛盾的。
聚合物的发烟性是由于燃烧不完全或生成石墨状微粒而引起的﹐阻燃性能越好﹐聚合物的燃烧越不完全﹐生成的烟就越多﹐因此阻燃和抑烟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一是聚合物燃烧时﹐本身就释放出大量的烟雾﹔二是由于加入卤—锑阻燃剂或者磷酸酯阻燃剂后﹐使发烟量增大。
PVC本身就是含卤素,要减少其产生卤酸气体需加入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等填充剂以减少卤酸气体和提高阻燃效果。
但其大量加入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等填充剂会影响低温效果。
低温脆性会随填充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填充剂作为无机粒子被加入PVC中时,它会填入分子链间。
当用量少时,它填入一些分子链的缝隙中,起补强作用;或填入分子链间,起到增大分子间距离而使体系韧性增加的作用。
但当其用量增加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被破坏,加上低温时,分子链段的活动性降低,材料抵抗外界冲击力的能力剧烈下降。
砂浆混凝土添加剂种类及用量一、引言砂浆混凝土添加剂是指添加在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中,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减少收缩变形和裂缝等缺陷的化学品。
砂浆混凝土添加剂可以分为水泥添加剂、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增塑剂、防水剂、膨胀剂等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砂浆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泥添加剂1.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水泥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可将混凝土的强度提高30%以上。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1%~2%。
2. 聚合物纤维聚合物纤维也是一种常用的水泥添加剂,具有很好的防裂性能和抗拉强度。
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加强和改进。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0.1%~0.3%。
3. 膨胀剂膨胀剂是用于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的一种水泥添加剂。
它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3%~5%。
4. 水泥减水剂水泥减水剂是一种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水量减少的化学添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0.2%~0.4%。
三、矿物掺合料1. 粉煤灰粉煤灰是一种常用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20%~30%。
2. 矿渣矿渣也是一种常用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20%~30%。
3. 石灰石粉石灰石粉是一种常用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5%~10%。
4. 膨胀珍珠岩膨胀珍珠岩是一种新型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10%~20%。
四、化学掺合料1. 硅灰硅灰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5%~10%。
2. 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3%~5%。
3. 水泥养护剂水泥养护剂是一种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化学掺合料。
食品中塑化剂的种类、危害及检测技术目录1. 塑化剂概述 (2)1.1 定义及分类 (2)1.1.1 常见塑化剂种类 (3)1.1.2 塑化剂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5)1.2 应用领域 (5)1.2.1 食品包装用塑化剂 (6)1.2.2 食品接触表面用塑化剂 (7)1.3 食品中塑化剂迁移 (9)1.3.1 迁移影响因素 (11)1.3.2 迁移途径 (12)2. 食品中塑化剂的危害 (13)2.1 毒性危害 (14)2.1.1 不同塑化剂的毒性效应 (16)2.1.2 短期和长期毒性 (17)2.1.3 对人体各器官的危害 (18)2.2 健康风险评估 (19)2.2.1 暴露途径及剂量估算 (20)2.2.2 风险评估模型及结果 (22)3. 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技术 (23)3.1 样品前处理 (24)3.1.1 样品提取方法 (25)3.1.2 净化及浓缩 (26)3.2 检测方法 (28)3.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9)3.2.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0)3.2.3 其他检测技术(如核磁共振等) (31)3.3 方法验证 (32)3.3.1 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 (34)3.3.2 灵敏度及检测限 (35)4. 控制和防范措施 (36)4.1 法律法规及标准 (37)4.2 生产过程控制 (38)4.3 包装材料的选择 (39)4.4 消费者的健康知识普及 (41)1. 塑化剂概述也被称为增塑剂,是一种能改变聚合物材料物理性能的化学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玩具等,这些产品中的很多都添加了塑化剂,以增加其柔韧性、延展性和耐用性。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某些塑化剂可能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其次,长期接触或摄入含有塑化剂的食品可能导致内分泌干扰作用,影响人体的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此外,某些塑化剂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混凝土的外加剂种类及作用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材料,主要由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而成。
然而,通过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以适应各种特殊的工程需求。
外加剂的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加剂类型及其作用。
1.塑化剂(增塑剂):塑化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它们可以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减少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使混凝土更易于在模具中流动和填充。
塑化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和可泵性,更好地填充细小的空隙和形状复杂的模具。
2.减水剂:减水剂在混凝土中添加后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它们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水分,减少粘附在水泥颗粒之间的水分,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相对含水量。
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减少收缩和开裂的风险。
3.加气剂:加气剂可以在混凝土中生成大量的气孔,使混凝土具有轻质的性质。
这些气孔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密度,减少重量,同时提高其隔热性能。
加气混凝土适用于轻质结构和需要减少混凝土重量的工程项目。
4.粉煤灰:粉煤灰是一种工业废弃物,可以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
当粉煤灰与水泥一起使用时,它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此外,粉煤灰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5.高性能外加剂:高性能外加剂是一类多功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同时具有增塑、减水、缓凝和抗裂等多种作用。
它们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和特殊工程。
除了上述外加剂类型,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外加剂,如增强剂、早强剂、防水剂等。
增强剂用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早强剂用于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防水剂用于增加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物理性能和耐久性,以适应各种特殊的工程需求。
通过选择和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获得满足特定工程要求的优质混凝土。
聚氨酯型增塑剂于鸣徐强王贵友(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摘要:介绍了一类含氨基甲酸酯基的增塑剂,即聚氨酯型增塑剂,简称PU增塑剂。
并对该PU 增塑剂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及典型应用进行了简要陈述。
这种增塑剂与聚氨酯制品所用的普通增塑剂相比,与聚氨酯材料相容性更好,并且在使用中不易发生迁移现象。
关键词:聚氨酯型增塑剂;聚氨酯;应用增塑剂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添加剂。
它能使聚合物体系的塑性增大,可改变某些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
增塑剂品种繁多,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磷酸酯类、脂肪酸酯类、环氧类及聚酯类等[1]。
在某些聚氨酯制品制备过程中,为改善其理化特征或加工工艺性能,需要在配方中加入增塑剂。
但是由于传统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在聚氨酯材料中的相容性较差,因此使含有增塑剂的聚氨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增塑剂迁移现象, 导致聚氨酯材料变硬(严重时发生脆化);如磷酸酯类增塑剂还会导致聚氨酯材料发生降解,使制品的抗老化性能降低。
PU增塑剂是一种液态聚氨酯齐聚物,由于与聚氨酯具有相同的结构单元(NHCOO), 可以与聚氨酯材料互溶,而不易发生迁移现象,从而克服了传统增塑剂的弊端。
PU增塑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应用于浇注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密封剂等各种聚氨酯材料及火箭推进剂、聚碳酸酯等其它高分子材料中。
1 PU增塑剂的类型合成PU增塑剂的基本原料主要是醇类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在使用2官能度的醇及2官能度的异氰酸酯合成PU增塑剂时,需要加入单官能度的醇或单官能度异氰酸酯进行封端,单官能度物质的加入保证了PU增塑剂具有适当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保持液态。
这种单官能度物质也被称作封端剂,根据封端剂的种类及其使用方式的不同,PU增塑剂有如下几类:其一是以单羟基化合物作为封端剂的PU 增塑剂,首先是2能度醇和2官能度异氰酸酯反应 (后者过量),再加入单羟基醇封端;其二是以单异氰酸酯作为封端剂的PU增塑剂,先由2官能度醇和2官能度异氰酸酯反应(前者过量),再加入单异氰酸酯封端;其三是由单异氰酸酯与单羟基化合物反应直接合成的PU增塑剂[2]。
PVC常用增塑剂概论1、定义增塑剂,又称塑化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2、分类对PVC的主要作用A、内增塑剂:既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
例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比氯乙烯均聚物更加柔软。
但是内增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比较窄,而且必须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因此内增塑剂用的很少。
B、外增塑剂:外增塑剂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把它添加在需要增塑的聚合物内,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
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胀大的作用。
但所吸收液体仅限于能与之发生溶剂化的液体,故凝胶的溶胀对液体有严格的选择性。
一般可分为无限溶胀与有限溶胀两类。
全面且生产和使用方便,应用很广。
现在人们一般说的增塑剂都是指外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都是外增塑剂。
3、增塑剂的作用机理:4、增塑剂的选择PVC是一种强极性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很大,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显示出塑性。
增塑剂通常是难挥发的高沸点酯类,少数是低熔点固体,它们一般不与PVC发生化学反应。
增塑剂的使用条件是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价格低廉,增塑效率高,增塑速度快,耐久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耐抽出性高),环境稳定性好(耐光、耐热、耐菌、耐化学药品和阻燃性好),卫生性好(对人、畜和农作物无毒、不污染、无味),电绝缘性好,粘度稳定性好。
但是没有一种增塑剂能满足所有条件。
在实际使用时,多数是由两种或多种并用以取长补短,获得最佳的增塑效果并达到完善的性能要求。
增塑剂的选用在一个配方中要使制品的所有性能都达到最佳值是不可能的,因此,选用增塑剂时首先要保证主要的性能要求。
介电5、常用增塑剂简介(1)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羰基合成得到的壬醇(主要是3,5,5-三甲基乙醇)酯化而得到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子419,酸度(以邻苯二甲酸计)<0.025%,酯含量>99%,相对密度0.965-0.972(25℃),粘度78-120cp(20℃),闪点219℃,折光率1.4812(25℃)。
丁腈橡胶的生态增塑剂丁晴橡胶在使用中常常与油、燃料、溶剂等商品接触,这是由于它跟这些物质接触后其化学和物理性能保持稳定。
它的典型应用包括制作软管、垫圈、隔膜、密封件和传送带等。
在增塑剂的帮助下,丁腈橡胶化合物的粘度,粘着性,冷弯曲性能和挤压性能都得以优化以达到预期的性能。
邻苯二甲酸盐长久以来便被选作增塑剂。
然而在欧洲,新的环境和生态立法已经限制了一些类型的增塑剂在特定应用中的使用。
一些丁腈橡胶化合物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以前常说的DOP)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增塑剂负荷水平要求更高的软制品制造中。
2008年8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布了一份值得高度关注(SVHC)的物质清单,其中包括增塑剂DEHP。
这份清单上所鉴定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此清单上的物质可能随后将被欧洲委员列入须经批准才可使用的物质范围,此清单上所包括的物质将导致出台针对此类原材料供应商,以及混配厂家和最终的应用的相关法规。
因此,有着适当增塑剂性能的DEHP替代物将引起制造商的极大兴趣。
替代DEHP的一项主要挑战是其难以解决的橡胶硫化过程。
与日俱增的针对DEHP的立法压力成就了朗盛的Mesamoll增塑剂,其磺酸邻苯二甲酸酯有一个自由的烷烃,它不在SVHC名单之列并且具有很低的挥发性,是DEHP的理想替代品。
这种增塑剂在PVC行业有着良好的纪录。
由于它具有比标准增塑剂更快的凝胶特性,使生产率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该产品的良好皂化特点使得最终产品的耐候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Mesamoll增塑剂与丁腈橡胶有较高的相容性并且能够与其聚合物混合后迅速相容。
我们进行了Mesamoll增塑剂和DEHP间的比对试验,该试验主要为了确定两者在丁腈橡胶混合物中的加工性能、橡胶的硫化以及机械性能。
具有低门尼粘度值(30至50)的材料,可用于喷射模塑或压延工艺,而高门尼产品(60至80),应用更广,它可以用于挤出和模压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