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区域产业情况
- 格式:ppt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12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农科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境内,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科村的乡村旅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越来越普遍,社会群众对乡村旅游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农科村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
深入了解农科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探究当下乡村发展问题,提出要根据各个乡村的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旅游的建设之道,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一直以来倍受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走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地进行着发展模式转型的探索。
经历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物质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重构农村发展新模式。
在乡村振兴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如何进行落地推进,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乡村经济为调研对象进行探究分析,找寻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之道。
一、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农家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不忘初心,稳扎稳打如今农科村的农家乐发展到了第四代,其发展历程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86年,花农徐纪元落成一套新四合院后,就有意识地开发了吃、住、娱一体的常年农家接待。
当时,城里人由于交通和经济状况的限制,经常性的远游不太现实,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就成为城里人节假日的活动趋势。
1996年,胡锦涛同志到农科村视察时,称赞“农家乐”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中央和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农科村开创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是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从此,农科村成为旅游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学习花卉、苗木、盆景栽培技术以及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想场所,被中外人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农科村的农家乐也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
郫县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一、郫县概况(一)区位优势郫县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为成都西部新城规划的城市组团之一。
全县幅员面积437平方公里,辖14镇,常住人口80万,县城郫筒镇距成都市区12公里,是成都市西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高新技术产业、电子电器制造、特色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生态保护为主。
(二)交通优势郫县县内东西向的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公路、沙西线、IT 大道四条高等级公路和成灌快铁横贯全境,高新西区的密集路网将成都市区和郫县连为一体。
已开通95、96、221、305、320、310、311、511、等11条成都市内公交线路,直达成都市区,尚有五条成都市内至我县的公交线路将陆续开通。
投资120亿元的成灌快铁全境呈“Y”字形布局,市县境内设臵站点11个,其中犀浦站与成都市地铁2号线同站换乘。
设计时速为120—200公里/小时的成灌快铁使郫县全面融入都市“15分钟快捷经济圈”,加快城市向西拓展的步伐,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区域。
(三)资源优势郫县位居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之首,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日照量1350小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柏条河、徐堰河等八条大河并流穿境而过,自然资源丰富。
地处都市近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四)人居环境优势郫县是“八河并流的水上城市,成都平原的至美田园”,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都市区的重要取水源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鲜花盛开,是居家臵业的理想之地。
二、郫县房地产开发概况(一)总体情况郫县拥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市县无缝连接。
随着郫县城市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共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县域三产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众多开发建设巨头的目光投向郫县,中信地产集团、深圳花样年集团、中铁五局、中铁二局先后进入郫县参与一级土地整理,绿地、龙湖、华润、臵信等品牌开发商先后进驻郫县,主题地产和高品质楼盘不断涌现,城区土地价值迅速提升,经营性土地的拍卖价格从2006年的每亩60—150万元上涨至目前的每亩400—645万元,房地产开发量2006年为118万平米,2009年增至262万平米,商品房市场均价2006年为2700元/平方米,2009年升至37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