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维护与并发症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15
PICC护理维护及并发症处理影响导管置入后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一> PICC维护•ACL标准A– Assess 导管机能的评估C—Clean 正确的冲管•L----Lock 正确的封管PICC的导管固定和更换敷料•<二> PICC并发症处理1.输液速度降低2.无法抽取回血3.冲管封管困难4.导管机能下降的原因5.导管堵塞预防:1.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2.采用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3.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4.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常见的四种类型血栓1.管内血栓2.纤尾血 3.挂壁血栓 4.纤维蛋白•正确固定的重要性保证导管稳定性,避免导管脱落。
允许病人做适量的轻微活动时不会磨损导管,避免漏液发生。
置管过程中相关的并发症送导管困难:•症状: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的血管细小;血管的静脉瓣较多;静脉疤痕;静脉硬化;静脉分叉。
送管速度过快、病人过度紧张,至静脉壁痉挛。
病人体位不当。
若选择头静脉穿刺,当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时,易出现导管异位或送管困难。
•处理:送管速度不宜过快,可暂停送管等待片刻,使病人尽量放松;调整位置;嘱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在头静脉进行穿刺;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热敷。
置管过程中相关的并发症•渗血、水肿:•血栓性堵管•非血栓性堵管置管后的并发症--导管堵塞•处理:•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酌情拔管•利用特殊技术冲洗导管使导管再通(需医生与病人/家属商定,分析利与弊)•溶栓:非血栓性堵管—70%酒精,血栓性堵管---尿激酶导管破裂( 漏液)机械性静脉炎--早期阶段化学性静脉炎感染相关的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移位。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需要长期输液、输注刺激性药物以及肿瘤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便利。
然而,PICC 置管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若不加以重视和处理,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痛苦和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PICC 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渗血是 PICC 置管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穿刺时损伤了血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穿刺后肢体活动过度等。
预防措施:1、置管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2、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穿刺针,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血管损伤。
3、置管后在穿刺点局部按压 15 30 分钟,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小时。
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置管后 24 小时内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
处理方法:1、若渗血量较少,可局部更换敷料,继续加压包扎。
2、渗血量较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重新包扎等。
二、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置管后的 1 7 天,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
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避免导管过粗。
2、由经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置管操作,确保操作规范、熟练。
3、置管前对患者进行血管评估,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4、置管后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松拳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处理方法: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局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
3、如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如喜辽妥软膏、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三、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 PICC 置管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预防措施:1、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
输液前后应使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然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2、避免从 PICC 导管采血、输血或输注高黏度、大分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