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概率(一)
- 格式:pptx
- 大小:56.66 KB
- 文档页数:29
授课课题:2.2.1《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教学点评哈尔滨市阿城区继电高级中学国彦波授课课题:2.2.1《条件概率》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 ()3 P B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 和事件B ,P ( B|A )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 Y Y Y ,Y Y Y }.既然已知事件A 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Y Y Y 和Y Y Y .在事件 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 发生,等价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即 AB 发生.而事件 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 ,因此(|)P B A =12=()()n AB n A .其中n ( A )和 n ( AB )分别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n AB n A P AB P A n n ==ΩΩ 其中 n (Ω)表示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以,(|)P B A =()()()()()()()()n AB n AB P AB n n A n P n Ω==ΩΩΩ. 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 和事件AB 的概率来表示P (B| A ) .条件概率1.定义设A 和B 为两个事件,P(A )>0,那么,在“A 已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P B A 定义为 ()(|)()P AB P B A P A =. 由这个定义可知,对任意两个事件A 、B ,若()0P B >,则有()(|)()P AB P B A P A =⋅.并称上式微概率的乘法公式.2.性质:(1)非负性:对任意的A ∈f. 0(|)1P B A ≤≤;(2)规范性:P (Ω|B )=1;(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 道题,求: (l )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的事件数为n (Ω)=35A =20.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1134A A ⨯=12 .于是 ()123()()205n A P A n ===Ω. (2)因为 n (AB)=23A =6 ,所以()63()()2010n AB P AB n ===Ω. (3)解法 1 由( 1 ) ( 2 )可得,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3()110(|)3()25P AB P B A P A ===. 解法2 因为 n (AB )=6 , n (A )=12 ,所以()61(|)()122P AB P B A P A ===.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 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解:设第i 次按对密码为事件i A (i=1,2) ,则112()A A A A =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1)因为事件1A 与事件12A A 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1121911()()()101095P A P A P A A ⨯=+=+=⨯. (2)用B 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112(|)(|)(|)P A B P A B P A A B =+14125545⨯=+=⨯. 课堂练习:(1)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如果现在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2)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⒌布置作业连续抛掷三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恰好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2)若已知有一枚正面向上,则至少有一个反面向上的概率?教 学 点 评本课例选取了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率部分的新增内容。
2.2.1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标和⽬标解析(1)通过对具体情境“抽奖问题”的分析,初步理解条件概率的含义(让学⽣明⽩,在加强条件下事件的概率发⽣怎样的变化, 通过与概率的对⽐和类⽐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2)在理解条件概率定义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化,学会⽤两种⽅法求条件概率,并能利⽤条件概率的性质简化条件概率的运算。
(明确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法,⼀种是利⽤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另⼀种是缩减样本空间法。
并能选择恰当的⽅法解决不同概率模型下的条件概率(3)通过实例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在辨析条件概率时培养学⽣的思辨能⼒,让学⽣亲⾝经历条件概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般再由⼀般到特殊的思维⽅式。
在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数学带来的⽆穷乐趣。
注重学习过程中师⽣间、学⽣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利⽤各种⼿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1:1.掷⼀均匀硬币2次,(1)第⼆次正⾯向上的概率是多少?(2)当⾄少有⼀次正⾯向上时,第⼆次正⾯向上的概率是多少?2.设在⼀个罐⼦⾥放有⽩球和⿊球,现依次取两球(没有放回),事件A是第⼀次从罐中取出⿊球,事件B是第⼆次从罐中取出⿊球,那么事件A对事件B有没有影响?(1)如果罐⼦⾥有2个不同⽩球和1个⿊球,事件B发⽣的概率是多少?(2)如果罐⼦⾥有2个不同⽩球和1个⿊球,在事件A发⽣的条件下,事件B发⽣的概率⼜是多少?若在事件A没有发⽣的情况下,事件B发⽣的概率⼜是多少?3.三张奖券中只有⼀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放回地抽取,问:(1)最后⼀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前两名同学⼩.(2)如果已经知道第⼀名同学抽到了中奖奖券,那么最后⼀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是多少?根据上⾯三个例⼦,你能得出这些概率与我们所学过的概率⼀样吗?什么地⽅不⼀样?请⼤家以⼩组的⽅式讨论⼀下。
预设答案:他们与我们所学的概率不⼀样,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附加了条件,使得概率发⽣变化。
3.1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3.1.1 条件概率一、课程标准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能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2.能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条件概率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三、学情与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概率》第一节内容,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古典概率及两个事件独立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计算两个事件不独立时的概率问题,即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一方面,它是对古典概型计算方法的巩固,另一方面,为后续研究独立事件打下良好基础. 条件概率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常因分不清是P(B|A)还是P(AB)而导致出错. 基于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于条件概率概念的生成,借助图示形象直观地展现条件概率概念的生成过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能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难点: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会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高一我们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会求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
但实际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计算事件B的概率问题,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二)新知探究问题1:掷一个骰子,求掷出的点数为3的概率.问题2:掷一个骰子,已知掷出的点数为奇数,求这个奇数是3的概率.问题3:问题2与问题1都是求掷出点数3的概率,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个别提问,让学生直观感觉回答,再让学生运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出问题1、问题2的答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3,让学生对问题3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发表意见,直到学生认识到“问题2是在原有条件下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即“缩小了基本事件的范围,改变了样本空间”,从而引起事件的概率发生变化.条件概率定义:如果事件A,B是两个随机事件,且P(A)>0,则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记为P(B|A).问题4.如何计算P(B|A)?问题5. 条件概率具有哪些性质?【设计意图】通过问题3的探讨,教师给出条件概率的概念,并且教师引导学生类比问题总结出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n ABP B An A.条件概率也是概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概率性质,经过思考和充分讨论,大胆发表条件概率的性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三)典例解析例 1.某校高中三个年级各派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加市里的中学生运动会,每人参加一个不同的项目,且每人能否获得冠军是等可能的,已知只有一名女生获得冠军,求高一女生获得冠军的概率.例2:从一副扑克的52张牌(去掉两张王牌后)中任取1张,求抽到梅花的条件下,抽到的是梅花5的概率.问题6.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例3:有圆形零件100个,其中有98个直径合格,有96个光洁度合格,两个指标都合格的有94个,从这100个零件中,任意抽取1个.(1)如果此零件光洁度合格,求直径也合格的概率;(2)如果次零件直径合格,求光洁度也合格的概率.(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四)练习巩固教材P111 练习1.2.3.(五)课程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同学们下去要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六)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7.1 条件概率及全概率(精讲)考法一条件概率【例1】(1)(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期末)把一枚骰子连续抛掷两次,记事件M 为“两次所得点数均为奇数”,N 为“至少有一次点数是5”,则()P N M 等于( ) A .23B .59C .12D .13(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袋中有5个球(3个白球,2个黑球)现每次取一球,无放回抽取2次,则在第一次抽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为( ) A .3/5B .3/4C .1/2D .3/10【答案】(1)B (2)C【解析】(1)事件M 为“两次所得点数均为奇数”,则事件为()1,1,()1,3,()1,5,()3,1,()3,3,()3,5,()5,1,()5,3,()5,5,故()9n M =;N 为“至少有一次点数是5”,则事件MN 为()1,5,()3,5,()5,1,()5,3,()5,5,()5n MN =,所以()59P N M =.故选:B . (2)记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白球”,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白球”, 则事件AB 为“两次都取到白球”,依题意知3()5P A =,3263()542010P AB =⨯==, 所以,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3110()325P B A ==.故选:C.【一隅三反】1.(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个盒子中装有6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将它们进行编号,号码分別为1、2、3、4、5、6,从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个小球,将其编号之和记为S .在已知S 为偶数的情况下,S 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 ) A .14B .13C .512D .23【答案】B【解析】记“S 能被3整除”为事件A ,“S 为偶数”为事件B ,事件B 包括的基本事件有{1}3,,{1}5,,{3}5,,{24},,{26},,{46},共6个. 事件AB 包括的基本事件有{1}5,、{24},共2个. 则()21(|)()63n AB P A B n B ===,故选:B .2.(2020·河北沧州市·高二期中)盒中有10个零件,其中8个是合格品,2个是不合格品,不放回地抽取2次,每次抽1个.已知第一次抽出的是合格品,则第二次抽出的是合格品的概率是( ) A .15B .29C .79D .710【答案】C【解析】设第一次抽到的是合格品,设为事件A ,第二次抽到的是合格品,设为事件B ,则()()()()()877899P AB n AB P B A P A n A ⨯====⨯.故选:C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报名参加假期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共有关怀老人、环境监测、教育咨询这三个项目,每人限报其中一项,记事件A 为“恰有2名同学所报项目相同”,事件B 为“只有甲同学一人报关怀老人项目”,则()|P B A =( )A .16B .13C .23D .56【答案】A【解析】事件AB 为“4名同学所报项目恰有2名同学所报项目相同且只有甲同学一人报关怀老人项目”.()2143421439C C P A ⨯⨯== , ()21324112327C C P AB ⨯⨯== 所以()()()2127|469P AB P B A P A === 故选:A4.(2020·北海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理))根据历年气象统计资料,某地四月份吹东风的概率为930,下雨的概率为1130,既吹东风又下雨的概率为830.则在下雨条件下吹东风的概率为( ) A .25B .89C .811D .911【答案】C【解析】在下雨条件下吹东风的概率为8830=111130,选C考法二 全概率公式【例2】.(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设患肺结核病的患者通过胸透被诊断出的概率为0.95,而未患肺结核病的人通过胸透被误诊为有病的概率为0.002,已知某城市居民患肺结核的概率为0.1%.若从该城市居民中随机地选出一人,通过胸透被诊断为肺结核,求这个人确实患有肺结核的概率. 【答案】4751474【解析】设A 表示“被诊断为肺结核”,C 表示“患有肺结核”. 由题意得,()0.001,()0.999P C P C ==,()0.95,()0.002P A C P A C ==∣∣. 由贝叶斯公式知,()()475()()()()()1474P C P A C P CA P C P A C P C P A C ==+∣∣∣∣.【一隅三反】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以往的临床记录,某种诊断癌症的试验具有如下的效果:若以A 表示事件“试验反应为阳性”,以C 表示事件“被诊断者患有癌症”,则有()|P A C 0.95=,()|0.95P A C =.现在对自然人群进行普查,设被试验的人患有癌症的概率为0.005,即()0.005P C =,试求()|P C A . 【答案】19218【解析】因为()|0.95P A C =,所以()|1P A C =-()|0.05P A C =, 因为()0.005P C =,所以()0.995P C =,所以由全概率公式可得()()()()()||P A P A C P C P A C P C =⋅+⋅, 因为()P AC =()|P C A ()P A ()()|P A C P C = 所以()|P C A ()()()|()0.950.005190.950.0050.050.995218|()|()P A C P C P A C P C P A C P C ⨯===⨯+⨯+.。
《8.1.1 条件概率》讲义《811 条件概率》讲义一、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决策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考虑在某个特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比如,在已知今天下雨的情况下,明天晴天的概率是多少?在已经抽到一张红桃牌的情况下,再抽到一张红桃牌的概率是多少?这就引出了我们要讨论的“条件概率”。
二、条件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是指事件 A 在事件 B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作 P(A|B)。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如果P(B)>0,那么P(A|B) =P(AB) /P(B) 。
这里的 P(AB) 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定义,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盒子,里面装有 5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
从盒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记事件A 为“抽到红球”,事件B 为“抽到的球是第一个球”。
那么 P(A) = 5/8 ,因为总共有 8 个球,其中红球有 5 个。
而 P(A|B) = 5/8 ,因为在第一个球抽取的情况下,抽到红球的概率就是红球在总球数中的比例。
三、条件概率的性质1、非负性:0 ≤ P(A|B) ≤ 1 。
2、规范性:如果 B 是必然事件,那么 P(A|B) = P(A) 。
四、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1、利用定义计算如前面提到的例子,先计算P(AB) 和P(B),然后相除得到P(A|B) 。
2、利用缩小样本空间法还是以盒子抽球为例,如果已知事件 B 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把 B 当作新的样本空间,然后计算在这个新样本空间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
比如已知第一个球抽到的是红球,那么在剩下的 7 个球中,再计算抽到红球的概率。
五、条件概率的应用1、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假设某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01% ,而某种检测方法对患有该疾病的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概率为 99% ,对未患该疾病的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概率为 1% 。
现在有一个人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他真正患有该疾病的概率是多少?设事件 A 为“患有疾病”,事件 B 为“检测结果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