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5.53 KB
- 文档页数:2
柳宗元渔翁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柳宗元《渔翁》全诗鉴赏《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渔翁》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白话译文】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赏析】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赏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柳宗元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也是诗人柳宗元的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了。
《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①本篇作于永州。
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
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
“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我们仿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
打水、烧柴做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西山在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高洁情感的追怀。
因此渔翁这一无心之“宿”,却具备了如许多的雅趣。
渔翁本就是一个自然的意象,是一个自然中人,靠自然为生,与自然为伴。
柳宗元《渔翁》翻译赏析柳宗元《渔翁》翻译赏析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人简介】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宏辞,授集贤院正字。
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
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预政治革新。
不久宪宗继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
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
病逝于柳州。
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称“韩柳”. 其诗得《离骚》馀意,常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托幽思,纤而归于淡泊,简古而含有至味。
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
【注释】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乃:摇橹的声音。
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简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柳宗元《渔翁》原文译文及诗词鉴赏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
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
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
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
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
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
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
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
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
然而随“烟销日出”。
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
这又“合道”。
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作品简介】《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
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及注释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歌有《乃曲》(见元结《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渔翁》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于永州时所作,满腔抱负化为云烟后,寄情于山水之间,写下了许多的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其中,《渔翁》就是一首代表作。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柳宗元《渔翁》原文与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渔翁【唐代】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译文: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
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
当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
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赏析:这首诗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第一二句,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
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描写的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而是交错展现两种景象,表现了发生在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将他们集成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
渔翁唐柳宗元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渔翁》是作于永州的,寓寄柳宗元在政治失意的孤愤。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作家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柳宗元《渔翁》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赏: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渔翁·柳宗元|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渔翁》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山水诗,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这首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
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了。
【原文】《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①本篇作于永州。
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古诗注释翻译赏析《渔翁》柳宗元古诗诗意及注释翻译赏析《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赏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
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柳宗元《渔翁》全文解释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鉴赏: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古诗《柳宗元·渔翁》注释与赏析古诗《柳宗元·渔翁》解释与赏析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②清湘③燃楚竹。
烟销④日出不见人,欸乃⑤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解释】①西岩:永州的西山,可参《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销:消散。
⑤欸(ǎi)乃:相当于船工号子中的“嗨呦”。
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绝句,如《竹枝》之类。
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歌也。
”或注为桨声,应是误解。
赏析诗人时谪居永州(今湖南永州),心情压抑。
他寄情山水,以求慰藉。
贬谪之意于诗中可见一斑。
这首诗以渔翁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时间从夜晚到拂晓。
忙碌了一天的渔翁,夜宿山边,天蒙蒙亮就燃竹造饭。
日出东方,江上的浓雾刚刚散去,早已不见了渔翁的影子。
寻觅之际,一声号子从上游传来,诗人循声望去,只见山水顿清,万象皆绿,似乎是山水皆听命与渔人一样。
这里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有红日,有青山,有薄烟,有绿水。
色彩恬淡,意境悠然。
诗人用渔船的号子来反衬山中的宁静。
然而反过来,山水的宁静又反衬了诗人那不平的心情。
当诗人回头向下游望去,画面更为开阔,只见浩浩江水奔向天际,而自己却远离京城,无缘中流,不禁黯然神伤。
从诗人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可以看出,当时诗人在精神上尚未解脱,常在跋山涉水中发出感慨,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平和抗争。
因此,当他回首骋目,只见山上浮动着的片片白云,无忧无虑地相互追逐。
他又是多么羡慕,多么向往。
诗人题名渔翁,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超脱,能像渔翁那样悠闲自在地生活。
渔翁柳宗元翻译渔翁柳宗元翻译人们非常的喜欢柳宗元的《渔翁》,那么,这首山水小诗《渔翁》的翻译是什么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渔翁》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渔翁诗人:柳宗元朝代:唐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一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翻译二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渔翁》全诗赏析《渔翁》全诗赏析《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全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寻求超脱的心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翁》全诗赏析相关内容。
《渔翁》全诗赏析1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白话译文】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赏析】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柳宗元《渔翁》(带拼音、注释、译文)《渔yú翁wēng》作zuò者zhě:柳liǔ宗zōng元yuán渔yú翁wēng夜yè傍bàng西xī岩yán宿sù,晓xiǎo汲jí清qīng湘xiāng燃rán楚chǔ竹zhú。
烟yān销xiāo日rì出chū不bú见jiàn人rén,欸ǎi乃nǎi一yī声shēng山shān水shuǐ绿lǜ。
回huí看kàn天tiān际jì下xià中zhōng 流liú,岩yán上shàng无wú心xīn云yún相xiāng逐zhú。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注释: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汲: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
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译文:渔翁夜晚靠着西边的山岩住宿,早上在清澈的湘江中取水,点燃楚竹做饭。
太阳出来以后云雾就消散了,但却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青山绿水中飞出。
回头望去渔船已在天边顺流而下,西岩山上的白云在悠然飘荡,相互追逐。
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
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
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