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拱桥实例——巫山桥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钢管混凝土拱桥第一节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概况第二节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简介一、结构基本类型第三节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简介一、钢管拱肋制作第二章四川旺苍东河大桥第一节概况第二节主桥结构与构造第三节施工简介第四节四川旺苍东河大桥的历史地位第三章广州丫髻沙大桥第一节概况第二节主桥设计要点第三节基础、承台的施工与钢结构制造㈠基础与承台的施工桥址基岩岩性组合复杂,风化层厚,弱风化岩面起伏很大。
承台下采用φ3.Om等大直径嵌岩灌注桩,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以桩长、桩底墓岩岩性双控桩底标高,对少数成孔困难的桩,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旋喷桩、冷冻法做防水处理。
承台及拱座均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控制温度变形裂缝:1.在承台及拱座内设置多层冷却水管,施工时进水管口、出水管口温度差控制在15-20℃;2.选用矿渣水泥,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缓凝剂;3.采用分层、分块法施工,并设置一定的温度筋;4.委托有经验的科研单位进行温度监控。
㈡钢结构制造1.工艺制作思路根据大桥钢结构的结构特点和运输要求,将其分成若干片体在工厂车间内制作,在组合场地组成拱肋节段,最后在工地组拼(或吊装)半拱,使之具备转体条件,其特点就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便于全面铺开制造,力图提高加工制作精度和生产效率。
⑴制作流程制作流程见图8-15。
⑵制作工艺的设计原则①根据结构特点和吊装要求进行节段的划分丫髻沙大桥钢管拱肋为六弦管,在现场将空间的六根曲线φ750mm钢管同时对接好,且要控制对口错边在2mm以下,由于采用转体工艺安装拱肋,可采用大分段吊装,桥位现场离制作场地约lkm,采用水路运输没有什么困难,又因有120t船台吊机多部,因此,拱肋节段以不大于 120t进行划分。
此外,由于该桥的技术规定对钢管的卷制要求卷管方向应与钢板压延方向一致,经过多方案比较后采用最大3800mm管节的排板方案,单片主拱肋分为18个节段和一个跨中合龙管节,节段的最大质量约为105t,节段长度在25m以下。
1.1 桥位及结构形式重庆巫峡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项目分为主桥和引道工程两部分,其主桥处于三峡风景区,桥址位于长江巫峡入口处,设计为中承式钢管砼双肋拱桥,主跨净跨为460m,位居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全桥跨径组合为6×12m(引桥)+492m(主跨)+3×12m(引桥)。
引桥为预应力砼连续梁(南岸异形梁为钢筋砼简支架);桥面为预应力砼π形连续梁;全桥吊杆和立柱间距为12.0m,吊杆、立柱及引桥墩盖梁均设计为预应力砼横梁,桥面与拱肋交汇处横梁为组合截面梁,设计总体布置如下:图1.1 巫峡长江大桥设计总体布置图1.2 工程规模及建设工期巫峡长江公路大桥由主桥和两岸引桥构成,其主桥为一跨净跨460m钢管砼双肋拱桥;南岸引桥6×12m预应力砼连续梁,北岸为3×12m预应力砼连续梁,全桥共计50个小孔,总长612.2m;桥面净宽15m+2×1.5m(人行道)+2×0.5m(栏杆),全桥工程量为:基础挖石方:22787m3;结构砼:38669 m3;结构钢筋:1598T;预应钢材:500T;钢管钢1.3 桥位处地质、水文、航运、气象状况1.3.1工程地质状况大桥桥位处,地貌上处于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单元内,因长江河谷深切,地形上构成不对称的“V”字型峡谷,谷坡南缓北陡,桥址区南岸斜坡总体坡向1500,坡度300-450间,局部稍陡。
北岸地形坡度较陡,拆线斜坡,上陡下缓。
紧邻岸边陡崖,坡度800-850。
桥位区构造上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带及川鄂黔隆起褶带的交汇部,次段构造受横石溪箱形背斜控制,位于其北西翼,岩性南岸为T1j2龙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北岸为Tj3灰岩地层。
因长江的切割,桥位处岸坡岩体应力释放,产生卸载回弹,常使层面及构造裂隙,产生宽张,使部分地表块体产生松动,桥位区地层简单,第四系不发育,基岩裸露,完整岩体地基容许承载均大于2.0Mpa。
重庆市巫山县溪沟大桥缆索吊装施工测量与监控摘要:重庆市巫山县溪沟大桥是一座主跨为55m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采用缆索吊装施工方法修建而成。
本文以溪沟大桥为依托,介绍了缆索吊装施工方法的要点及监控措施,在类似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缆索吊装施工中可以借鉴。
缆索吊装技术由于具有跨越能力强,施工方便灵活,适应广等优点,如今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已经被大量应用,尤其是在修建山间、河谷的拱桥中更能显示这种施工工艺的优越性[1-2]。
本文以重庆市巫山县溪沟大桥为依托,介绍了缆索吊装施工测量与监控的主要内容、方式以及措施。
大桥概况重庆市巫山县溪沟大桥是一座主跨为55m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
桥梁全长80m,桥面宽8m,跨越溪沟。
河岸陡峭,为典型的U型河谷。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截面悬链线箱形板拱,主跨计算跨径55m,矢跨比1/4,拱轴系数m=2.24。
主拱圈拱箱高1.8m,顶板宽度7.6m,底板宽度7.46m。
拱上采用垫梁、双柱式排架和悬臂盖梁来支承桥面结构,主拱上桥面板为8m跨径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
大桥总体布置见图1。
图1溪沟大桥总体布置图缆索吊装施工要点施工监控主要内容(1)线形监控溪沟大桥为钢筋混凝土拱桥,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标高控制结果应满足主拱圈以及拱上立柱的高程误差在合理范围以内,轴线偏移控制结果应满足主拱圈的横向偏移误差在合理范围以内。
立柱标高根据拱上立柱、桥道板、桥面铺装、混凝土长期徐变、收缩变形以及车辆荷载引起的主拱圈变形来控制,并考虑立柱自身变形影响。
施工期间应根据裸拱状态下的实际标高向施工方提供拱上立柱立模标高,并使立柱施工完毕后进行测量和校对。
(2)应力监控反应大桥施工过程中受力的因素主要是主拱截面内力(或应力),本次监控对象为混凝土主拱圈的上、下缘应力。
施工方法及顺序溪沟大桥拱箱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法施工,桥道系采用预制安装。
其中,每个拱箱分3段对称吊装,全拱共15个吊装节段。
施工顺序如下:施工桥墩、拱座;架设缆索吊装系统。
目录摘要 (I)Abstrac ............................................................................................................................................................ I I1.引言 (1)2.设计资料与技术标准 (2)2.1技术标准 (2)2.2设计规范 (2)3.结构初步设计 (3)3.1 结构总体布置拟定 (3)3.1.1 拱肋 (3)3.1.2 横向联系 (3)3.1.3 立柱 (4)3.1.4 悬挂结构 (4)3.1.4.1 吊杆 (4)3.1.4.2 桥面系 (4)3.1.4.3横梁 (5)3.1.4.4加劲纵梁 (5)3.1.4.5桥面板 (5)3.2 截面尺寸拟定 (6)3.2.1拱肋 (6)3.2.2立柱 (7)3.2.3吊杆 (7)3.2.4横梁 (7)3.2.5加劲纵梁 (8)3.2.6桥面板 (8)4.结构计算 (9)4.1建立坐标系 (9)4.1.1单元划分 (9)4.1.2单元材料特性 (12)4.1.2.1主拱圈 (12)4.1.2.2吊杆单元 (12)4.1.2.3横梁、立柱、加劲纵梁、桥面板 (13)4.1.3结构边界条件 (13)4.1.4生成模型 (14)4.2内力计算 (14)4.2.1 恒载内力计算 (14)4.2.2活载内力计算 (15)4.2.3 荷载效应组合 (18)4.3应力输出 (20)4.3.1各施工阶段关键截面应力 (20)4.3.2使用极限状态各工况关键截面应力 (21)4.4位移输出 (21)4.4.1施工阶段关键节点计算累计竖向位移 (21)4.4.2使用阶段关键节点竖向位移 (22)4.5支承反力 (22)4.5.1施工阶段支承反力 (22)4.5.2使用阶段支承反力 (22)4.5吊杆初张力 (23)5.主拱验算 (24)5.1拱圈承载力验算 (24)5.2 拱肋整体稳定性验算 (25)5.2.1纵向稳定性验算 (25)5.2.2横向稳定性验算 (26)5.3主拱圈变形验算 (26)5.3.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26)5.3.1.1长期效应组合挠度验算 (26)5.3.1.2短期效应组合挠度验算 (27)5.3.2短暂状况验算 (27)5.4主拱圈应力验算 (27)5.4.1持久状况验算 (27)5.4.1短暂状况验算 (28)6.吊杆复核 (29)7.加劲纵梁分析 (31)7.1 计算结果 (31)7.4.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32)7.4.2加劲纵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33)8.横梁分析 (36)8.1计算模型 (36)8.2横梁计算 (36)8.3横梁验算 (37)8.3.1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37)8.3.2持久状况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37)8.3.3长期效应组合 (38)8.3.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39)8.3.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40)9.桥面板分析 (42)9.1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42)9.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42)9.2.1短期效应组合 (42)9.2.2长期效应组合 (43)9.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44)9.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验算 (45)9.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45)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9)致谢 (50)摘要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和地基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组合桥梁结构。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述王静思【期刊名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252-253)【作者】王静思【作者单位】河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正文语种】中文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薄壁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借助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核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更强的塑性变形能力。
钢管混凝土除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省工省科、架设轻便、施工快速等优越的施工性能。
钢管混凝土结构问世之后,除了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和苏联曾将这种抗压性能优越的结构运用到拱式体系桥梁中,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修建这种类型的拱式桥梁。
直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设计规范的颁布,钢管混凝土结构便在拱式体系桥梁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推广。
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来修建拱桥具有相当多的优势:钢管混凝土结构最适用于轴心受压构件。
而在公路和城市拱式体系的桥梁中,我们可以选择合理的拱轴线,使得拱肋所承受弯矩很小,可以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抗压承载力高的优势,从而节省材料。
钢管混凝土结构架设方便,施工快捷,综合经济效益高。
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时,可以先通过缆索吊装法或转体施工法完成空钢管拱肋的架设,再以此为支架完成管内混凝土的浇注和桥面系的吊装。
这样由于空钢管自重小,运输和安装十分方便,而且节省施工费用,同时也促进了拱桥向更大跨度的发展,使长期以来钢筋混凝拱桥无法突破200 m的现象成为历史。
和过去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不存在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1991年5月我国第一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拱桥—一四川旺苍东河大桥建成通车,为净跨115 m的下承式拱桥。
该桥的建成具有深远意义,揭开了我国大规模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序幕。
自此以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公路和城市桥梁中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年底,我国己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己达200余座,其中跨度大于100 m的有50余座,跨径大于200 m的有20余座,跨径大于300 m的有接近1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