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强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5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是材料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强
度和变形特性。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而变形特性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行为。
强度理论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强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破坏机制。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
破坏,而不同的材料在受力时表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比如拉伸、压缩、剪切等。
强度理论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材料在受力时的破坏机制,为材料的设计和选用提供依据。
其次,强度理论可以指导材料的合理使用。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材料
的强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合理的使用条件。
强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材料在特定工况下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材料的安全可靠使用。
此外,强度理论还可以为材料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通过对材料强度特性的
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强度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比如,可以通过合金化、热处理等手段来提高材料的强度,或者通过结构设计来减小应力集中,提高材料的抗破坏能力。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强度理论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材料的破坏机制,指导材料的合理使用,还可以为材料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在未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强度理论,不断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可靠性,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2016/11/20单向拉伸时材料的破坏准则可通过试验很容易地建立起来・9.1强度理论的概念 问题的提一出 强度:保证构件不发生破坏.也即保证构件中每一点 不发生破坏.如何保证? 建立强度条件:I 计算应力卡许用值I 于向力态 对单应状 单向拉伸(压缩)纯剪 2016/11/20 塑性材料屈服破坏 腌性材料斷裂破坏ma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2016/11/20 9.1强度理论的概念 建立送应条件:肚算应力K 胖用值] 于杂力态 对复应状 构件强度安生_ 、:]结构计算 确定危险点及其 应力状态 计算应力 通过实验或规范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的问题: 选取何值作为计算应力? 这就是强度理论的内容. 即强度理论的选取问題.强40^选取与材料的破坏形式有关・2016/11/208复杂应力状态(二向应力状态或三向应力状态),材料的破坏与三个主应力的大小、正负的排列,及主应力间的比 例有关.各种组合很多,无法通过试验一一对应地建立破坏 准則.于是,人们比着单向拉伸提出一些假说,这些假说通 常称为怎度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建立相应的强度条件2016/11/20利用单向应力状态的实验结果,分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o 69.1强度理论的概念强度理论研究途径7-2 v经典强度理论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2016/11/207-2 v经典强度理论旃件由于强度不足将引发两种失效形式(D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2)塑性屈服(流动):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四大强度准则理论: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
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σ1=σb。
σb/s=[σ]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
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材料力学四大强度理论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其中强度理论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而强度理论则是用来描述和预测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破坏规律和强度值的理论体系。
在材料力学中,有四大经典的强度理论,分别是极限强度理论、绝对最大剪应力理论、莫尔-库伊特理论和最大应变能理论。
首先,极限强度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强度理论之一,它是根据材料的屈服条件来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
极限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只要应力达到了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就会发生破坏。
这种理论简单直观,易于应用,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忽略了材料在屈服之前的变形过程。
其次,绝对最大剪应力理论是基于材料的最大剪应力来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
这种理论认为,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只要材料中的最大剪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抗剪强度,材料就会发生破坏。
这种理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在一些复杂应力状态下往往难以准确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
接下来,莫尔-库伊特理论是基于材料的主应力来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
这种理论认为,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只要材料中的任意一个主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材料就会发生破坏。
莫尔-库伊特理论相对于前两种理论来说,更加全面和准确,因为它考虑了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破坏规律。
最后,最大应变能理论是基于材料的应变能来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
这种理论认为,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只要材料中的应变能达到了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材料就会发生破坏。
最大应变能理论在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时考虑了材料的变形能量,因此在一些复杂应力状态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中的强度理论是描述和预测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和强度值的重要理论体系。
四大强度理论分别是极限强度理论、绝对最大剪应力理论、莫尔-库伊特理论和最大应变能理论,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9强度理论1、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塑性屈服: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破坏断面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2、四种强度理论(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是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即:匚1=:;0(2)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都是由于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到极限值导致的,即:-<∙0(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值,即:⑷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单元体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即:U d r u d强度准则的统一形式厂〔「I其相当应力:J1-J匚乂1 - 7二2 二3)"-,r3 = :丁 [一:「3II 222 -=[2〔(G _ 6)'(匚2 - 匚3)■ (-3- G)3、摩尔强度理论的概念与应用;4、双剪强度理论概念与应用。
解题范例9.1图9.1所示的两个单元体,已知正应力单元体的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表达式。
[解](1)图9.1 ( a)所示单元体的为空间应力状态。
注意到外法线为y及一y的两个界面上没有切应力,因而y方向是一个主方向,二是主应力。
显然,主应力σ对与y轴平行的斜截面上的应力没有影响,因此在XOZ坐标平面内可以按照平面应力状态问题对待。
外法线为X、Z轴两对平面上只有切应力,为纯剪切状态,可知其最大和最小正应力绝对值均为,则图9.1 (a)所示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a)σeq3 =σ1 --165 11^ 275MPa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165—110 f +(2 "10 f +(T10 —165 f] = 252∙0匚=165MPa,切应力∙=110MPa试求两个MPa图9.1(a)eq4第三强度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max 是引起材料塑性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其强度条件(2)图9.1(b)所示单元体,其主应力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卩「(220.0 行(—55.0 丫+(—55.0 — 220.0 )2] = 252∙0 ■ 2 - MPa9.2 —岩石试件的抗压强度为 [匚]=14OMPa,E=55GPa, μ =0.25,承受三向压缩。
材料力学在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强度理论有四种材料力学在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强度理论有四种,分别是: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以下是对这四种强度理论的详细介绍:1.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也称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础是,物体内部任何一点的拉应力都不能超过该点的强度极限。
当物体受到的拉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时,物体就会在这一点上发生脆性断裂。
在工程设计中,这种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我们需要保证桥梁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强度极限,以防止桥梁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脆性断裂。
此外,在材料力学实验中,我们也会通过测量材料的最大拉应力来确定其强度极限。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也称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础是,物体内部任何一点的伸长线应变都不能超过该点的强度极限。
当物体受到的伸长线应变超过其强度极限时,物体就会在这一点上发生塑性变形。
在工程设计中,这种理论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在机械零件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保证零件的伸长线应变不超过其强度极限,以防止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
此外,在材料力学实验中,我们也会通过测量材料的最大伸长线应变来确定其强度极限。
3.最大切应力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也称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础是,物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切应力都不能超过该点的强度极限。
当物体受到的切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时,物体就会在这一点上发生剪切破坏。
在工程设计中,这种理论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齿轮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保证齿轮的切应力不超过其强度极限,以防止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剪切破坏。
此外,在材料力学实验中,我们也会通过测量材料的最大切应力来确定其强度极限。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也称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础是,物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形状改变比能都不能超过该点的强度极限。
当物体受到的形状改变比能超过其强度极限时,物体就会在这一点上发生屈服。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是材料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主要包括极限强度理论、能量强度理论和应变强度理论等。
首先,极限强度理论是最早形成的材料力学强度理论之一。
它认为材料的破坏取决于材料内部的最大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时所对应的应变状态。
极限强度理论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但其缺点是只考虑了材料的强度,忽略了材料的变形性能,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能量强度理论是在极限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认为材料的破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达到一定数值时所对应的应变状态。
能量强度理论考虑了材料的变形性能,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材料的破坏过程,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后,应变强度理论是在能量强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它认为材料的破坏取决于应变状态达到一定数值时所对应的应力状态。
应变强度理论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能够更全面地描述材料的破坏规律,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材料力学强度理论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强度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材料力学强度理论,为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材料力学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性能和破裂行为的理论。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强度,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材料力学强度理论中,常用的强度概念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压缩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抗剪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剪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剪力。
这些强度值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也可以通过数值计算预测。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的基础是材料的弹性行为和塑性行为。
弹性行为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塑性行为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永久形变的性质。
根据材料的弹性和塑性行为,可以得到不同的强度理论。
常用的强度理论包括极限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和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
极限强度理论是最简单和常用的强度理论,它假设材料的破坏强度只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外力的作用方式无关。
根据极限强度理论,材料的破坏强度取决于其最弱的部分,即材料中最容易出现破坏的部分。
因此,工程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分布,以确保整个结构的强度。
最大剪应力理论假设材料破坏的原因是剪应力达到材料的抗剪强度。
根据最大剪应力理论,材料的破坏只与剪应力有关,而与拉应力和压应力无关。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中应当避免剪应力集中,以提高结构的强度。
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是基于能量耗散的原理,假设材料的破坏是由于能量释放速率最大而引起的。
根据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材料的破坏不仅与应力分布有关,还与材料的断裂韧性有关。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韧性因素,以提高结构的抗破坏能力。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性能和破裂行为的理论,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常用的强度理论包括极限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和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
工程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预测材料的强度,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