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8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它允许学生从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始,逆向思考,推导出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倒推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倒推教学在解决问题中的策略,并对倒推教学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倒推教学的策略倒推教学是一种以题目结尾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
在倒推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推导问题的来源、原因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倒推教学的一些策略包括:1. 引导学生回顾并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然后引导他们回顾并分析这个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分析解决方案,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 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和逻辑思路:在分析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和逻辑思路。
通过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法的步骤和思路。
3. 引导学生推导问题来源和解决方法:在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和逻辑思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思路逐步推导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学生通过逐步推导的过程,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倒推教学的反思倒推教学的策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在反思倒推教学时,需要全面评估其优点和局限性。
1. 优点:倒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逆向思维,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倒推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局限性:倒推教学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倒推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同时,倒推教学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三、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倒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退法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第88—8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扑克牌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都学过反义词吧,反义词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数学中也常用到反义词,让我们说说。
加(),乘( ),扩大( ),减少( ),借出(),向东面()。
一、激发兴趣,感知策略(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的智力。
请看大屏幕。
)1.抢答:一个池塘内有一小片水浮莲,它每天能在水面上长大一倍,28天就把整个池塘遮满了。
试问,这一小片水浮莲长到能遮住半个池塘需要多少天?问:谁能马上告诉我答案?师:同学们有的说5天,有的说9天,到底谁的答案对呢,等学完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再来判断!2.师: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9=(■)+30=(▲)÷5=12 师:你能立刻报出★表示多少吗?生:39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2×5=60 60-30=30 30+9=39师:刚才这道题,大家都是怎么想的?生:倒过来想的。
3.揭示课题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倒过来想的方法称之为“倒推法”,也叫“还原法”。
它是解决问题的又一种策略。
(板书:倒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倒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活动一:1.感知问题师:刚才两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老师打算用两杯果汁奖励他们。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班级姓名
预习目标:
1、我要明白:一件事物经过变化,已知现在的情况,要求原来的情况,就能用
“倒推”策略来解决。
2、我将能够:正确使用“倒推”的策略解决相应的问题。
例题:
小明原来有一些画片,又收集了24张。
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
小明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1、小明的画片张数是怎么变化的?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
2、请列式解答并检验。
课堂练习:
小明、小军和双胞胎姐妹扬杨、帆帆四个好朋友很想去大运新城看一看,他们打算周六去,计划8点在学校见面。
1、说说回来的线路。
2、小军洗漱要5分钟,吃早餐要10分钟,从家走到车站要10分钟,为了不迟
到,他最晚要():()起床。
3、扬扬和帆帆早餐喝果汁,倒了两杯,共400毫升,由于不一样多,姐姐扬扬
给妹妹帆帆倒了40毫升,两人就一样多了。
姐妹俩原来分别有多少毫升?
4、到了大运村,他们看见一个漂亮的荷塘。
荷塘里的荷花第一天有1平方米,
第二天长成2平方米,第三天长成4平方米,第四天长成8平方米,第五天呢?如果第28天能长满整个池塘,那么长半池塘是哪一天?
5、在回家的地铁上,姐妹俩拿出收集的画片看。
妹妹帆帆把自己画片的一半还
多1张给了姐姐,自己还剩25张。
妹妹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县实验小学王庆甫【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页的例1。
【教学背景】生活里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是在方向、路线、时间上发生变化,或是在数量的多少上发生变化,或是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
研究这些事情里的数学问题经常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发生变化的过程,推断结束时的状态;另一条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起始状态。
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的。
本节课主要研究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体会该策略的意义及其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中,深刻感受“倒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富有变化的问题素材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体验“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使学生在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方法】本微课借助现代媒体,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观察比较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体会该策略的意义及其适用性。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策略1、师:同学们玩过小猫钓鱼的游戏吗?请看,图上这条鱼到底是哪只小猫钓到的呢?请大家赶快判断一下。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简介倒推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基本思路是从问题的目标或结论出发,倒着推导出能够达到目标或者支持结论的前提条件或者必要条件。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本身,发现问题的瓶颈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在教学设计中,倒推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初中物理课程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倒推策略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掌握力学问题中的倒推方法;3.运用倒推方法解决初中物理力学问题;4.培养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倒推策略一、导入教师先设计一个力学问题,比如:车上的鸟。
一只静止的鸟瞪着车外的风景。
当车匀速行驶时,鸟与车保持相对静止,那么请问,鸟的瞳孔中所看到的天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二、探究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结果来引出倒推策略,并解释倒推的基本思路。
即通过目标或结论推导出前提条件,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若干小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三、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倒推策略解决几个力学问题,比如:确定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等。
活动2:深入探究倒推策略一、概念引入教师先介绍什么叫做倒推,以及倒推的四个基本步骤:1.确定问题的目标或结论;2.推导出必要前提条件或关键步骤;3.确认前提条件或关键步骤的正确性;4.创造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二、运用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深入理解倒推策略,例如:1.如何确定质点的速度大小?2.如何计算质点的位移?3.如何判断两个质点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三、拓展应用如果在课堂上还有时间,可以考虑引入更加复杂的力学问题,例如: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判断热力学过程可逆性等等。
活动3:巩固和应用一、思维导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倒推策略的基本思路,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归纳总结。
二、综合应用通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力学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内容:书第88~89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持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水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难点:在准确使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列表法、一一列举法)今天要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呢,我呀先不告诉你们,但我能够说这个策略在我们的生活、学习、游戏中使用的十分广泛。
我们先从生活中来看看它,好吗?(课件出示线路图)(这幅图图上的方向是?)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很多远道而来的客人老师,其中有一局部老师是坐汽车来的,他们出了汽车站后,坐上出租车,一直向南走到三院,再向东走到迎宾楼后,又向南,来到了我们学校。
活动结束后,这些老师假如需要原路返回到汽车站,怎么走呢?刚刚我们是从(老师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开始,一步一步,按照来时的路线,找到了原来来时的汽车站)的,(板书:现在———原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回时的方向与来时是(相反的),来的时候是这样走的,回去时要(倒过来走),倒过来走用在我们数学上就是倒过来想,这又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简称(倒推)板书。
刚刚我们在生活中理解一下倒推的策略,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需不需要倒推呢?二、初步感知,小明、小军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喜欢收集邮票、画片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建构“倒过去推想”的策略,了解适合用这个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掌握运用这个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设计理念:从解决问题的目标本身出发,注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解题策略意识、合作交流意识、评价与反思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材分析:“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情境下的解题策略。
教材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
4、学情分析:(1)学会收集信息:教学中,用列表或者摘录条件的方法把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围绕获得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探究摘录信息的方法,并在整理分析信息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列表、画图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感知策略1、填一填2、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加上4的和再除以4,正好是8岁。
老师今年是多少岁?3、提问: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什么小技巧吗?先倒推哪一步? (让学生说说)4、小结: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策略。
1.出示路线示意图谈话:老师每天上班通常是从家门口向西走大约200米到人民医院,再向北走大约1000米到大剧院,最后向西走300米到学校。
如果老师请你们放学后到我家做客,你们从学校应该怎么走?你是怎么想的?2.能告诉我你的年龄吗?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老师的年龄先减1,再除以3,等于12,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你是怎么想的?(出示示意图)刚才,大家知道了老师回家的路线,算出了老师的年龄。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使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呢?(倒过来想)(板书:倒推)3.揭题: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我们就利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揭示、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设计意图:以说“返回路线”和“猜年龄”两个学生常见的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
为学生进行“倒推”策略的探索、理解和应用建立联系。
)二、初步体验,理解策略。
1.课件出示例1: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用多媒体演示整理成的表格)2.初步体验。
师:要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你打算从哪里开始想?生:从现在的开始想。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案例曹小妮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小学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88-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倒推”策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法”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2、产生主动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1、使学生乐于和同学交流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倒推策略的价值,并能运用倒推策略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平面图、贴画、展示讲义教学实录:一、故事导入,感知“倒回去”师: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吧!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吧。
小孩落水了,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按常规思维是把小孩从水里救出来,也就是让人离开水(课件展示),而司马光是怎样想的呢?生描述:砸破缸,让水流出来。
师:噢!司马光是倒过来想的,(课件展示)让水离开人。
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司马光砸缸的千古美谈。
看来“倒回去”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板书倒回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创设情境,体验策略1、出示例1,提出问题师:放暑假了,小明请小军到家中做客。
他准备了两杯果汁共400ml,可是两杯不一样多?聪明的小明是这样做的:(课件演示)甲杯倒入乙杯40 ml,现在的两杯果汁同样多。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题(1)现在甲、乙两杯果汁有多少ml?(2)原来甲、乙两杯果汁有多少ml?2、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师: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倒推”这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倒推”就是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推想它原来的情况是怎样的。
(据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内容改编)教学目标:1、让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推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知策略。
(一)、游戏激趣,体验优越出示画面:四只小猫钓一条鱼,比比谁先找到是哪只小猫钓到的鱼。
引导学生发现,当我们顺着解决问题比较麻烦的时候,不妨倒过来推想。
顺势导入课题。
(二)、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出示路线图,让学生说说要原路返回该怎么走。
并指出原路返回的问题其实就是运用的倒推策略,从而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倒推时,要从现在的情况倒过来推出原来的情况。
二、学习探究,理解策略第一层次:铺垫练习,初步体验。
出示:杯子里原有一些果汁,喝了60毫升后,现在有160毫升。
这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1、直观图展示条件:形象展示“喝了60毫升后”,果汁变少,剩下160毫升的过程。
2、确定策略(可以利用倒推法):直观展示“倒回60毫升”,恢复到原来情况的过程。
3、列式解答4、检验答案小结:知道的是现在的结果,要求的是原来的情况,就要从现在倒回去得到原来的情况,这就是倒推。
第二层次:探究学习,建立模型出示例题:杯子里原有一些果汁,喝了60毫升后,又倒入80毫升,现在有240毫升,这杯果汁原有多少毫升?1、整理条件:原有?毫升 → 喝了60毫升 → 倒入80毫升 → 现在有240毫升2、确定策略(利用倒推法):原有?毫升 ← 倒回60毫升 ← 倒出80毫升 ← 现在有240毫升3、用示意图再次整理条件:□ □ 2404、列式解答5、检验答案第三层次:深入探究,自主运用师:刚才,这是果汁发生一次或者两次变化,如果这杯果汁发生三次变化,你能运用倒推策略独立解决吗?出示习题:杯子里原有一些果汁,先喝掉了40毫升,然后倒入30毫升,又喝了20毫升,现在有170毫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知识要点:1、在倒推的时候,然来×的变成÷,+的变成-。
2、借助画线段图倒推3、借助列表格来倒推例1、(1)(2)例2、小明问王叔叔多在年龄,王叔叔说:“把我的年龄加上9,除以4,再减去8,等于2”。
王叔叔今年多少岁?练习一:1、 ( ) ( ) ( ) 18( )+40-30=20 ( )÷7×9=54( )×3-15=152、小明有一些邮票,送给小红12张,他又收集了18张,现在他身边正好50张。
他原来有多少张?3、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时车上有一些乘客。
到了第二站,先下车5人,又上车8人;到了第三站,先下车4人,上车10人,这时车上共有乘客26人。
这辆车从起点站开出时车上有多少人?4、一个数加9,乘9, 减9,最后除以9,结果还是9。
这个数是多少?+360 ÷16 -125、小明身上原有若干元钱,早晨上学时妈妈又给了他5元。
他吃早点用去3元后,还剩下12元。
小明身上原有()元钱。
例3、一筐苹果,先卖掉一半,再卖掉余下的一半,这时还有8个,这筐苹果原来有()个。
练习二:1、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多6米,还剩下20米。
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2、一盒糖果,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剩下的一半少两个,最后盒子中还剩下10个,这盒糖果原来有多少颗?3、小明有一些邮票,他把邮票的一半多2张送给小红,还剩下50张。
他原来有多少张?4、王老师需要一根长32厘米的铁丝做实验。
他将一根铁丝剪去一半,再剪去4厘米,正好符合实验要求。
原来铁丝有多长?5、一筐苹果,吃掉它的一半多6个后,还剩下16个,这筐苹果原有()个。
6、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1米,第二次用去8米,最后剩下5米。
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例4、两个仓库共有大米150吨,如果从甲仓库运15吨给乙仓库,两个仓库大米的数量相等,那么甲仓库原来有大米()吨,乙仓库原来有大米()吨。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还原法”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倒推思维”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过程,提高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还原法”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倾听、质疑和验算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还原思维”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决问题步骤,发展思维说理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原来有多少”是学生应用还原策略的基础,它实际上是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经验理解“原本有多少”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考虑到学生对于倒推的解题策略不够清晰,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将题目进行变形,将还原策略体现得更加明显,以便学生体会这种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球、箱子、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唤起经验。
1.找球活动。
师:瞧,三个小朋友在玩球,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第几个小朋友先找到了球?(请小朋友上台展示找的过程:白板演示)预设方法:从球出发去找小朋友。
2.初步感知师:真厉害!有方法!一下子就找了,为什么我们要从球出发去找到对应的小朋友,而不从小朋友出发去找球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因为线太多,三个小朋友要一个一个去找很麻烦。
而球只有一个这样很快就能找到了。
(更快,更简便)师总结:是啊,有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也可以倒着想,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找球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有时候顺着思考不容易解决问题,倒着想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打开学生的思维,唤起倒推法的生活经验。
二.复习旧知—一步还原课件出示魔法盒。
(里面装着一些小球)师:这个魔法盒里装着10个以内的球,猜猜:可能有几个?生任意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