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40 KB
- 文档页数:3
优秀完整《山坡羊骊山怀古》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学语文教材《山坡羊·骊山怀古》,该诗是元代文学家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描写了骊山风景及古人陈迹,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辉煌与现实沧桑的感慨。
我们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领会作者的情感基调,把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诗意,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难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基调,领会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骊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感知诗文的时代背景。
2. 诗文解析(15分钟)逐句解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字词的精准运用,体会诗的美感。
3. 鉴赏方法指导(10分钟)介绍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诗题、作者、注释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深入理解诗文。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分享彼此的心得。
5. 举例讲解(5分钟)以《山坡羊·骊山怀古》为例,详细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文之美。
6. 随堂练习(5分钟)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诗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基调。
六、板书设计板书《山坡羊·骊山怀古》板书内容:意象:骊山、夕阳、长城、古道情感:怀古、沧桑、感慨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诗意,分析作者的情感基调,不少于200字。
答案:作者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通过描绘骊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现实沧桑的感慨。
《山坡羊骊山怀古》学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文《山坡羊·骊山怀古》。
该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词四首》。
详细内容涉及对骊山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山坡羊·骊山怀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古文中的一些常见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骊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入本课。
2. 诵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古文翻译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翻译古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山坡羊·骊山怀古》2. 课文结构:描写骊山美景感慨历史变迁3. 重点词汇: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并解释生僻词汇。
答案:略2. 拓展题目:了解作者生平,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让学生感受到了古文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
《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山坡羊.骊山怀古》。
详细内容包括:(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诗歌的字词解释;(3)诗句的翻译;(4)诗歌的意境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字词、句式和韵律特点;(2)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歌的字词、句式和韵律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黑板、粉笔;(3)课文朗读录音;(4)学生准备课文笔记、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秦始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引发对历史的思考;(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 讲解课文(1)作者简介:介绍张养浩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字词解释:讲解生僻字词,如“烽火”、“冠盖”等;(3)诗句翻译: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意;(4)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3.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3)讨论诗歌的意境。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课题:《山坡羊.骊山怀古》(2)作者:张养浩(3)重点字词:烽火、冠盖、红尘、荔枝;(4)诗句翻译;(5)诗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山坡羊.骊山怀古》;(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并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秦始皇和杨贵妃的认识。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2)见课文讲解;(3)开放性问题,不设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山坡羊.骊山怀古》有了深入的了解。
山坡羊骊山怀古名优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诗。
该诗歌选自教材第二单元“唐宋诗词欣赏”的第三章“山水情怀”,具体内容为诗篇的全文解析,着重探讨作者对骊山的描写和抒发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全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把握。
重点:对《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全文解析,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全文、作者简介、骊山图片等。
2. 学生用书:教材、《山坡羊·骊山怀古》注释本。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骊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析: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讲解生僻词汇,解释诗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某一句为例,详细讲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某一节,进行仿写,锻炼创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表达的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骊山怀古》2. 作者:杨洪基3. 诗歌全文:分行展示,标注韵律4. 重点词汇:山、水、怀古、岁月等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以《我眼中的骊山》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2. 诗歌鉴赏题:分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某一节,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感受了诗歌的韵律美,提高了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山坡羊.骊山怀古》。
全文如下:“山坡羊,骊山怀古。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这首诗的背景、诗意、艺术特色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背景、诗意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诗意、背景及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和背景,引入本课《山坡羊.骊山怀古》。
2. 新课导入:展示课文,让学生自读并理解诗意。
3.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分析诗意。
4. 背景讲解: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艺术特色分析: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古代诗歌鉴赏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山坡羊.骊山怀古》全文2. 黑板右侧:诗意解析:关键词、句式结构背景介绍:诗人杜牧、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山坡羊.骊山怀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用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进行解答,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2. 背景讲解3. 艺术特色分析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诗意解析《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意解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山坡羊·骊山怀古珠海市文园中学张芬一、教学目标1.理解曲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
3.了解怀古曲,激发学生对怀古曲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曲的方法,即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与品读文本相结合。
另外,如果结合八年级下学期所学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我注意将两首曲放置一起,以便学生学习时能够自觉将两者进行对比。
再者,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简介,利用注释进行翻译,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而在教学活动设计上,除了学会对比阅读,也通过小组合作、朗读背诵来分析内容和主题思想。
最后,学生能初步了解怀古曲,激发对此类元曲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深刻内涵2.难点:通过对比阅读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怀古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语: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它们如同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不断闪烁的恒星;如同浩瀚无边的大海中不断翻腾的巨浪;如同一望无际的森林中不断生长的大树。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元代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
(板书标题)2、展示学习目标(二)新课讲解活动一1、一读:熟悉文本齐读《山坡羊·骊山怀古》,且回顾《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背诵,展示文本)2、一对比:找异同(《山坡羊·骊山怀古》与《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明确四同一异:曲牌名相同、都是怀古曲、作者相同、写作背景相同;地点不同。
补充元曲知识,简单介绍骊山、阿房宫历史)3、一译:如果张养浩使用微信,他如何用现代语言,将《山坡羊·骊山怀古》发在朋友圈?(课件展示)(学生明确:此活动即是文本翻译,并揣摩情感)4、二读:饱含深情(配乐)(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活动二:一讨论1、“遗恨”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恨”?(明确:遗恨:遗憾叹恨(1)奢侈的阿房宫被付之一炬,变成了废墟,曾经强大的秦国如今灭亡。
优秀完整《山坡羊骊山怀古》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古诗,该诗选自教材第九章《山水诗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的背景解读、逐句解析、意象分析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人怀古情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对诗人怀古情感的领悟。
教学重点: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骊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骊山的壮美,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诗人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 逐句解析(20分钟)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讲解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4. 意象分析(10分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云”、“青山”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5. 思想感情讲解(10分钟)阐述诗人怀古之情,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关于《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7.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骊山怀古》2. 内容:诗人背景诗歌内容逐句解析意象分析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
分析诗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模仿《山坡羊骊山怀古》写一首自己的怀古诗。
2. 答案:生僻字词解释:见教材注解。
意象分析:以“白云”为例,说明诗人通过描绘白云的自由飘逸,表达了自己对古人豪放不羁的向往。
怀古诗示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山水诗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白耀伟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3、学习怀古类“曲”的赏析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怀古类诗词学生已经学习很多,每次学习都是围绕一首诗或词进行赏析,对于“怀古”这一类诗词学生整体的感悟能力还是有限。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请学生简单评析作为“歌词”这首小令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示】宣扬历史空无、冷眼观世的思想。
在古典诗歌中,此类作品很多,元代散曲尤甚。
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影响很大。
二预习分享
1、作者小传
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
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元曲小探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如我们目前所学的曲)和杂剧(如《窦娥冤》)两种。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散曲又分套数与小令两种,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三、朗读并疏通曲意
1、字音
阿房(ē pāng)萦纡(yíngyū)
2、结合注释疏通曲意
四、品读小令
寻“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明确:表明本曲确是作者亲临秦中有感而作,又显示出他的视野,囊括了整个秦中八百里秦川。
曲中仅举出作者亲历的骊山和早已化为焦土的阿房宫,历史兴衰的典型事例,文字简洁,容量大。
“列国周齐秦汉楚”
明确:无论周朝也好,秦朝也罢,曾经都是何等的兴盛,但最终灰飞烟灭,一切都沉入大地,这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典型事例到列国周齐秦汉楚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
论“叹”“当时奢侈今何处?
明确: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更加重了作者伤古怀今的情感分量。
“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
明确:伴随着各个王朝的交替,是无休止的破坏,是无数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毁灭,打赢了的,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夷为平地,但今天的赢家难保将来不变成输家,赢来的一切到头来也照样会变成焦土泥尘,如此看来输赢又有什么意义呢?
五、能力提升
讨论:比较这三首怀古曲情感的异同。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北邙(máng)山怀古
【元】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确: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板书寻古:古地古事古人
论历史兴亡
论叹:
叹百姓疾苦
作业: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思:《骊山怀古》这首词学生容易理解,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寻“古”论“叹”对前朝的兴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兴亡过程中百姓悲惨遭遇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能力提升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学到怀古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