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卵巢癌临床路径一、卵巢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癌(ICD-10: C56.X00)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妇产科学(第八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⑴下腹不适或盆腔下坠:可伴胃纳差、恶心、胃部不适等胃肠道症状。
⑵腹部膨胀感:卵巢癌即使临床早期也可以出现腹水,或肿瘤生长超出盆腔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⑶压迫症:肿块伴腹水者,除有腹胀外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横膈抬高可引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悸;由于腹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腹壁及下肢水肿;肿瘤压迫膀胱、直肠,可有排尿困难、肛门坠胀及大便改变等。
⑷疼痛:卵巢恶性肿瘤极少引起疼痛,如发生肿瘤破裂、出血和(或)感染,或由于浸润,压迫邻近脏器,可引起腹痛、腰痛等。
⑸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患者营养不良及体力的消耗,患者会呈贫血、消瘦及形成恶液质的体征,此常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晚期症状。
⑹月经紊乱及内分泌症状:肿瘤间质成分产生激素或肿瘤破坏双侧卵巢,可导致月经紊乱或阴道流血;功能性卵巢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雌激素,而引起性早熟;睾丸母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雄激素而引起男性化的表现,临床上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流血除与卵巢恶性肿瘤本身有关外,还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
⑺因转移所产生的相应症状:如肺转移而产生干咳、咳血、胸水及呼吸困难;骨转移可产生转移灶局部的剧烈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肠道转移者可有大便变形、便血,严重者因发生不可逆的肠梗阻而死亡。
2.体格检查:⑴早期卵巢癌患者只有在肿块体积超出盆腔后才能偶然发现,尤其在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肿块,或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盆腔肿块。
⑵在直肠阴道陷凹部位检查到不规则结节,提示为恶性肿瘤种植病灶。
并发腹水者腹部可叩到移动浊音,应与卵巢良性肿瘤的胸腹水相鉴别,恶性肿瘤腹水多为血性。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一、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65.24/65.25/65.29/65.4/65.6)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妇科检查提示;2.盆腔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数:6T0天。
五、入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27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编码;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辅助检查项目1.必选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血清肿瘤标记物;(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阴道镜、宫颈TCT;(6)盆腔超声;(7)心电图;(8)胸部X片。
2.可选项目(1)腹部超声;(2)盆腔CT或MRl检查;(3)肠道、泌尿系造影;(4)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选择用药1.必选项目(1)抗菌药物;(2)质子泵抑制剂;(3)止血药物;(4)补充电解质;(5)麻醉药物。
2.可选项目(1)术后镇痛;(2)部分麻醉药物。
八、材料1.必选项目(1)术尔泰;(2)胶原蛋白海绵;(3)胶原蛋白线;(4)气管导管;(5)呼吸回路;(6)氧气面罩。
2.可选项目(1)一次性导尿管;(2)无菌引流袋;(3)镇痛泵;(4)超声刀;(5)腰硬联合包。
九、出院标准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2.伤口愈合好;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1我科卵巢良性肿瘤为临床路径病种,本季度我科入临床路径例数8人,其中1例因术中盆腔黏连较重,渗血较多变异,其余7例均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现将7例总结如下:项目 1月份(无) 2月份(2例) 3月份(5例)平均住院天数(天)无 5 5.6平均住院总费用(元)无 4169.99 3905.26诊疗效果无痊愈痊愈综上数据可以看出,自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管理中,病人平均住院总费用成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稍增加,但在标准住院日内;此外我科临床路径治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甲级切口愈合率,住院患者满意率可达100%;术前检查项目选择合理。
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我科的诊疗,避免了滥检查、乱用药,提高了病人就诊满意率。
但从此资料中我们也发现以下问题:1、临床路径入住率不高,第一季度仅有8例,其中变异1例。
这主要与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分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工作有抵触情绪。
2、能够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能入住临床路径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或需要中途变异;另外我县一些病人得知自己患有卵巢肿瘤后一部分人转至上级医院就诊也是病源少的原因。
3、医患沟通有待加强。
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科部分医务人员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不够,不能很好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基本治疗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针对问题我可准备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1、科室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增加入住率。
2、继续加强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历书写、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降低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足月)行阴道分娩(ICD-10:O42伴Z3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
主诉有阴道流液.2.阴道窥器检查见羊水自宫颈口流出。
3.石蕊试纸测pH值>7.4。
显微镜下阴道液干燥涂片见羊齿状结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观察临产征象。
2。
引产。
3.剖宫产.(四)标准住院日4—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42伴Z37胎膜早破(足月)疾病编码。
2。
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心电图、B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阴道流液12小时后.2。
宫缩诱导药物:胎膜早破12—24小时内未自然临产者,应积极引产,终止妊娠。
(八)分娩方式的选择。
1.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采用阴道分娩。
2.有剖宫产指征者行剖宫产.(九)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
产后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良好。
2。
无感染征象.(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本路径以阴道分娩方式终止妊娠,若为剖宫产则进入剖宫产临床路径.2。
卵巢囊肿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临床路径(2020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囊肿(ICD-10:N83.0-N83.2)腹腔镜下单纯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单侧卵巢切除术(ICD-9-CM-3:65.24-65.25 or 65.3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卵巢囊肿(ICD-10:N83.0-N83.2);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标准住院天数≤7天六、术前检查(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三大常规、血型、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O2P、HCG、FT3、FT4、TSH;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2.胸部平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3.盆腔B超、腹部B超;4.肿瘤标记物:CA125、AFP、CEA、CA199、CA72-4;5.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及HPV检测;6.阴道清洁度检查。
(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检查项目:1.性激素六项;2.盆腔MRI;3.结肠镜、经直肠超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和使用时间。
给药时间为术前0.5-2小时静脉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可再给第二剂。
八、手术1.麻醉:全麻。
2.用药:麻醉药物、抗菌药物;根据术中情况,酌情使用垂体后叶素。
3.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治疗1.需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
2.根据病情选择复查项目:腹部、盆腔B超。
3.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抗菌药物的品种和使用时间。
原则上不超过48小时。
十、出院标准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
妇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我科于2012年7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妇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任个案管理员,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
科室于7月1日制定了《妇科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
7月1日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
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7月无符合本科临床路径病例,2012年8月1日妇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径。
近6个月来,收治卵巢良性肿瘤病例中,除两例因严重合并症和诊断不明确未进入路径,其余病例均进入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共33例。
进入路径管理病例中1例因家中出现意外情况中途退出路径,其余32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妇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
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妇科每月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并于每月低组织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点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
卵巢囊肿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
第1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
化验单:血常规、凝血四项、输血前四项、乙肝六项、肝肾功、血糖、定血型、胸片、心电图、尿常规、粪便常规。
第2天: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进行术前讨论、完成术前准备、下达手术医嘱、签手术同意书。
第3天:完成手术治疗、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术后病程记录、术后查房、积极补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第4天:术后第一天,补液对症处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复查血常规、液毕拔除尿管。
完成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第5天:术后第二天,继续补液,排气后减少补液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切口中换药。
完成医师查房及病程纪录。
第6天:术后第三天,补液,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完成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第7天:术后第四天,停止补液,切口中换药。
第8-9天:观察体温及切口情况。
第10天: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与拆线,开具诊断书及出院证,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复查日期。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2016年县级医院版)
一、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00)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65.24 /65.25/65.29/65.4/65.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腹痛、腹胀,自扪及腹部包块;
2.体征:触及附件区包块;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肿瘤标记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或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27.x00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血清肿瘤标记物;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检测;
(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4.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则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二、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00)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65.24 /65.25/65.29/65.4/65.6)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