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95例临床疗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64.34 KB
- 文档页数:2
表1 接受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24周时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μmol/L,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12周时治疗24周时观察组12505.34±79.32475.38±51.27a431.57±35.47b398.27±68.39c 对照组12492.13±81.39478.57±36.59457.31±53.42428.36±53.67 t值0.3450.5360.2430.184P值>0.05<0.05<0.05<0.05注: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治疗4周时比较,P<0.05;c与治疗12周时比较,P<0.05。
3 讨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导致其发生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2]。
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3]。
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
当人体内血尿酸的水平>416 μmol/L时可形成尿酸结晶并发生沉积。
当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尿酸的水平≥420 μmol/L、绝经期女性血尿酸的水平≥350 μmol/L时,其病情可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进行治疗可降低其血糖的水平,但降低其血尿酸水平的效果不甚理想[4]。
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随着病情的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发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小管缺血缺氧所致的肾功能减退,尿酸排泄功能的减弱可导致其尿酸水平的升高[5]。
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进行治疗可导致其出现低血糖,进而增加其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6]。
达格列净作为SGLT2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肾器官,并通过增加尿液中葡萄糖的排出量来降低血糖的水平。
硫酸镁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摘要:观察硫酸镁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观察组以硫酸镁为主,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硫酸镁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疗效上是有显著性的。
答案也肯定是乐观的,值得临床上选用,并能起到积极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硫酸镁,甲强龙,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在婴幼儿时期具备集中高发性特征的下呼吸道组织感染性疾病类型,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会形成和展示出一定程度的咳嗽症状、持续性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症状,以及肺部湿啰音症状,在较大程度影响和破坏患者呼吸系统基础生理功能条件下,给患者的机体的生理性健康状态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干预[1]。
因此,临床治疗应加强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了更可靠的标准。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性别: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的为0.1岁,最大的2岁,平均年龄为(0.9±0.3)岁,病史:最短3D,最长9D,平均(5.0±1.5)d。
观察组20例,性别: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最大的为2年,平均(0.8±0.5)岁,病史:最短的是2天,最长的是8天,平均(4.8±1.6)天,两组患儿症状与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正常治疗。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95例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3-01-29T10:52:4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武洪民殷海燕陈振华徐全保[导读] 严格掌握诊断与疗程判断标准,采用疗效评估的方法(痊愈、显效、无效)总结两组疗程、疗效效果,恰如其分的进行比较。
武洪民殷海燕陈振华徐全保(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河北馆陶 057750)【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031-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将195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89例。
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疗法,如:吸低浓度氧气,拍背排痰,雾化吸入氟美松(平喘),或安息香酸酊,∝—糜蛋白酶(化痰),输4:1液,抗生素纠正心衰及酸中毒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口服:自拟“中药合剂”加减辩证辅助治疗,详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91.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67.4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结论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临床治疗方法简单、方便,自拟“中药合剂”辩证加减中药治疗方法可行可靠,从而达到疗程短、疗效高、并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小儿喘憋性肺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疑难病。
是婴儿下呼吸道急性炎症,临床以咳喘、缺氧、呼气困难为主要特征,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诊治不当,可危及小儿生命,可严重的影响患儿家庭、社会的生活质量。
我们儿科在应用西药治疗该病的同时又采用自拟“中药合剂”对症加减。
结合临床表现,合理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观察时间从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
1.1.2观察对象 0—12岁儿童。
1.1.3观察地点馆陶县中医院儿一科病房。
1.1.4年龄分组 1—6个月125例,7个月—1岁62例,2岁以上8例。
1.1.5发病地点乡(镇)农村158例、县城内37例。
1.1.6性别分组男性117例、女性78例。
1.2研究方法分两组对照研究。
1.2.1对照组 89例。
临床应用西医综合治疗:
(1)吸入低浓度(40%)氧气,用50%酒精湿化瓶。
(2)雾化吸入:应用:氟美松(平喘),安息香酸酊∝—糜蛋白酶(化痰),阿奇霉素(消炎)。
(3)静脉输液4:1液(4份糖、一份盐)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50毫升。
速度要慢。
(4)抗生素:根据病源可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类。
(5)心衰:毒毛K0.007—0.01mg/kg,西地兰0.03—0.04/kg,口服地高辛0.06—0.08mg/kg。
(6)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3—5毫升/kg。
(7)肺水肿:速尿0.5—1mg/kg,每日2—3次静注。
(8)肾上腺皮质激素:氟美松0.25—0.5mg/kg,氢化可的松5—10mg/kg.次,溶于5%葡萄糖中静滴。
(9)烦躁:可用安定0.1—0.3mg/kg缓慢静滴,一般不用。
(10)支持疗法: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血清静滴。
1.2.2治疗组 106例。
在对照组应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应用自拟“中药合剂”加减对症治疗。
(1)本病属:风热犯肺(风热咳喘)。
(2)症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痰深不易咳出,发热、汗出、手足冰冷,舌质红、脉数,指纹红紫,过命关。
(3)化验: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气PH值降低,PaO2及SaO2下降,PaCO2可升高。
(4)X线:可见明显梗阻性肺气肿征象,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间宽,两肺野阴影增重。
(5)治法:疏风肃肺。
(6)应用方剂:“中药合剂”。
①主方:麻黄、桑叶、桔梗、鱼腥草、菊花、十荷、连召、杏仁、甘草等为克数(根据年龄大小定克数)。
②辅助加减药:芦根、元参、生石膏、天花粉、黄苓、枇杷叶、土牛膝根、前胡、淅贝、瓜蒌、车前子、葶苈子、竹茹、胆南星、远志等药克数。
③心衰休克:酸中毒另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等药克数(根据病情、年龄、大小定克数)。
④用法:每日一剂,水煎30分钟,日分3次口服。
⑤主治: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
1.3疗效评估方法
1.3.1诊断标准
(1)发病年龄特殊:仅见2岁以前,多数在6个月内婴儿发病。
(2)临床表现:
①常在呼吸道感染后2—3天出现持续性干咳,呼气困难、伴哮鸣音。
②发烧、低烧或不发烧病情与体温无关系。
③有鼻煽、三凹征,胸部叩呈鼓音,双肺可闻哮鸣音和干湿细罗音。
④化验X线同上分析。
1.3.2疗效判断
(1)治愈:症状控制,阳性体征消失。
(2)有效:症状部分控制,阳性体征部分消失。
(3)无效:症状体征仍存在,未见好转。
1.3.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13.0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差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见下表(%)
2.2两组疗程长短相比较
2.2.1治疗组106例,1—8天治愈30例,9—12天治愈72例。
12天以上治愈4例。
1—12天治愈102例,占96.23%。
2.2.2对照组89例,1—8天治愈15例,9—12天治愈44例。
1—12天治愈59例,占66.29%。
以上两组疗程相比,治疗组疗程短、疗效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以发病年龄分析婴儿1岁内发病187例,占95.89%。
6个月内发病125例,占婴儿发病率的6
4.10%。
因此6个月内婴儿发病率最高,这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特征。
为此我们要提倡用乳喂养,加强计划免疫,有计划地注射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提高婴儿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3.2从发病地点分析农村多于城市,主要是农村经济条件差,婴儿喂养不及时,计划免疫存在不足,不能按程序进行接种,疫苗质量因条件所限,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是农村发病率高的原因。
我们要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诊治水平和计划免疫服务工作。
3.3在缩短疗程中分析治疗组:由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采用了“中药合剂”,1—12天共治愈102例,治愈率96.23%,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综合疗法:1—12天治愈59例,治愈率66.29%。
显然说明治疗组疗程短、疗效快,优于对照组。
这样可减轻患儿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对患儿家属和社会都有好处。
3.4在治疗效果上分析治疗组106例治愈97例,治愈率达91.50%,对照组89例,治愈率60例,治愈率达67.41%,很显然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显示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体现使用“中药合剂”的优越性。
两组相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3.5我们通过辨证施治的原则,诊治本病分析如下:
3.5.1中医认为本病属风热犯肺(痰热咳喘)。
3.5.2证候分析咳嗽不爽,痰粘稠,深而不易咳出,喘憋较重,呼吸急促,呼气困难,发热、汗出、舌质红,脉浮数,指纹红紫。
3.5.3治法疏风肃肺。
3.5.4方剂我们儿科自制“中药合剂”。
3.5.5用量与用法根据年龄及病情加减剂量。
每日一剂,水煎30分钟,日分三次口服。
3.5.6主治毛细支气管炎。
3.6“中药合剂”方解如下:
3.6.1主方分解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薄荷、连召辛凉透邪,清热解表;杏仁、鱼腥草、桔梗宣肺止咳;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生石膏、黄芩,治气粗、口渴、肺热;吐牛膝根、元参利咽生津;麻黄平喘,甘草和中解毒。
3.6.2痰多难咳,喘憋重加淅贝母、瓜菱、车前子、葶苈子、竹茹、胆南星、远志等药。
3.6.3合并心衰,循环衰竭加人参补元气强心;麦冬清热养阴;五味子酸收敛肺,生津、止汗;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附子回阳救逆。
组方合用辅助主方:可补气敛汗,生津、止渴、强心补虚、回阳救逆。
以上方剂,是我们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最理想的方剂。
通过实验证明,本方剂无毒副作用,组方合理,实用简便,可靠可行,是治疗该病最好方剂。
3.7在诊断本病时,我们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如下:
3.7.1中医诊法根据症候:舌质、切脉、指纹等。
3.7.2西医诊法望、触、叩、听四诊法。
3.7.3结合血气分析,X线综合诊断。
3.7.4严格掌握诊断与疗程判断标准,采用疗效评估的方法(痊愈、显效、无效)总结两组疗程、疗效效果,恰如其分的进行比较。
最后经统计学原理证实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逻辑性、创新性,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组.中医方剂学,1961年出版.
[2]河北省邯郸地区卫生局编写试行稿.儿科常见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1981年6月.
[3]季登科主编,李振英,杨增勇副主编.编写儿科临床便览. 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