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公开课(1)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0
小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小说名为《公开课》,选自某知名作家的小说集。
本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乡村教师在城里的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却因为学生的捣乱和自己的紧张而导致公开课失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行业的艰辛和挑战,以及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3.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难点: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以及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PPT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乡村学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教育和教师的生活。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公开课》,理解大致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特点。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情节、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公开课的象征意义,城乡教育的对比等。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题目,让学生解答,如:小说主人公为什么会在公开课失败后感到绝望?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说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如:小说表达了哪些关于教育的思考?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公开课》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说《公开课》板书内容:情节:乡村教师上公开课,失败后感到绝望人物:主人公(乡村教师)、学生、城里教师主题:城乡教育差距、教师行业的挑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小说《公开课》的主要情节。
2. 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3. 从小说的情节中,你能感受到城乡教育差距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小说《公开课》主要讲述了一位乡村教师在城里的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却因为学生的捣乱和自己的紧张而导致公开课失败的故事。
九年级语文中考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考复习专题--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学习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的方法。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1.请回归七年级和九年级课本,参考书本课后“思考探究"梳理下表。
册数篇目考点探源七上《植树的牧羊人》七下《台阶》《带上她的眼睛》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刘姥姥进大观园》九下《孔乙己》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案例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案例2:《变色龙》从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时不断变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1.快速浏览《溜索》一文,说说领队是一个怎样的人?2.《蒲柳人家》中的何大学问是个怎样的形象?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密营》,回答问题。
密营①那天傍晚,她拨开洞口的矮树丛,小心翼翼地从密营里走出来,十分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确定已经很安全了,这才抱着一只水罐,紧贴着崖壁向溪边走去。
②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
而那条小溪,就在密营百步开外的地方。
③快要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站住了。
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警觉起来,她忙摘下背上的那支马枪,紧张地伏下身去。
④循声望去,她看到了一个影子,那影子就躲在溪边茂密的草丛中,伸长脖子,把整个头探向了水面。
猛然间始起头来,抖了抖唇边的水滴,回过头去叫了一声。
⑤那声叫把她逗笑了,原来是一只狍子。
⑥她已经半个月没有吃上一粒粮食了,他也没有。
她可以吃野果,吃树叶和树皮,但是,他不能只吃这些。
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时,腿上受了伤,现在就躺在密营里。
⑦那只狍子来得可真是时候。
她想,这可真是天赐的美味。
她边想着,边瞄准。
⑧但是,她的目光越过准星,突然看到一只小狍子从一旁的草丛里走出来。
小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悲剧。
具体教学章节包括:第一章,介绍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第二章,分析小说开篇的悬念和情节发展;第三章,探讨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第四章,解析小说高潮部分的心理描写;第五章,理解小说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狂人日记》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品主题的理解。
难点:主人公矛盾心理的刻画、小说象征意义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对《狂人日记》的兴趣。
2. 章节概述: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为学生阅读全文做好铺垫。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细读小说,分析开篇的悬念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人物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心理描写:重点解析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象征意义:分析小说高潮部分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意义。
7. 主题探讨: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讨论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背景及主要人物2. 情节发展:开篇悬念、情节推进3. 人物形象:主人公矛盾心理、其他人物特点4. 象征意义:高潮部分心理描写、结尾象征意义5. 作品主题: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现实意义七、作业设计2. 分析小说中你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阐述你的理由。
3. 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看法。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2. 学习如何分析和描写小说人物形象;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 学习从小说中提取信息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形象;4.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5. 练习通过写作来表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形象对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非常重要。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推动故事情节、传递主题和展现社会背景方面的作用。
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5分钟)1. 介绍几个经典小说作品,并选取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2. 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通过行动、言语、外貌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四、提取信息和描写人物形象(20分钟)1. 分发几个小说片段,让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提取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和细节;2.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纸上,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
五、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各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2. 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写作练习(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观察,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写作;2. 引导学生用实例和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理解;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2.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学会分析和描写小说人物形象,提高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小说的人物精品公开课章节一:小说人物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到小说人物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的定义与特点。
2. 小说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片段,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对小说人物的感悟和理解。
章节二: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有趣的小说人物。
教学内容:1. 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其性格和命运。
2.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来揭示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 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展现其性格和情感。
4. 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揭示其性格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分析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2. 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创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塑造方法。
章节三: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与独特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典型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创作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的小说人物。
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的典型性:通过人物代表性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2. 小说人物的独特性:通过人物个性来凸显其与众不同。
教学活动:1. 分析经典小说中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人物。
2. 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创作练习,注重人物典型性与独特性的体现。
章节四:小说人物的冲突与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之间的冲突与关系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冲突与关系塑造生动的小说人物。
教学内容:1. 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推动情节发展。
2. 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丰富情节内涵。
教学活动:1. 分析经典小说中人物冲突与关系的处理。
2. 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创作练习,注意人物之间冲突与关系的构建。
章节五:小说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成长与变化的重要性。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三台中学高考补习中心李俊科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题的命题形式、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2、精选高考试题训练,完善答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教学过程:一、鉴赏小说人物形象题的命题角度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2、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3、人物形象的作用高考怎么考:(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2015全国卷Ⅱ)《塾师老汪》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2014·全国卷Ⅰ)《古渡头》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2014·全国卷Ⅱ)《鞋》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二、高考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题的常见提问方式【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1、简要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简析××这一人物形象。
4、××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不能列举全面,答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特别提醒: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能力为习惯...等因素。
三、解题思路: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注意作者及文中次要人物对他(她)的认识、介绍或评价(侧面描写)。
《祝福》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林嫂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总结概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对象:高一下学期学生教学重难点:1.总结概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过程导入小说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梳理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对小说内容已经大致了解,但小说想反映什么样的主题我们还是不能得出答案,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围绕三要素中的“人物"来继续挖掘,这堂课主要是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新课教学(一)教学步骤1.熟读了课文,文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最多的情节有哪几个?预设:有三个,分别是临死之前、初到鲁镇、再到鲁镇。
师:那么我们接下来从这三个部分原文来进行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临死之前: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初到鲁镇:她不是鲁镇人。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教案】小说的人物精品公开课章节一:小说人物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人物的定义2. 认识小说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3. 分析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是指在小说作品中通过作者的想象和塑造而产生的虚构人物形象。
2. 小说人物的重要性:解释小说人物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主题、引发读者共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在性格特征、行为动机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人物的概念。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小说人物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的看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的区别与联系。
章节二:小说人物的性格塑造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人物性格的概念2. 学习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3. 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对于故事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性格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性格是指人物在行为、言语、思想等方面的稳定特征。
2. 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介绍常见的性格塑造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等。
3. 小说人物性格对于故事发展的作用:分析性格塑造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主题等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人物性格的概念。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小说人物性格的概念与塑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看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性格塑造对于故事发展的作用。
章节三: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人物心理的概念2. 学习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3. 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对于故事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心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意识等方面的活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技巧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小说阅读技巧:1. 人物塑造技巧- 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等的描绘,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和性格。
-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 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揭示其思想和情感。
- 细节描写: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 情节设置技巧- 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疑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 抑扬:使情节曲折多变,造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伏笔: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使情节发展合理,前后呼应。
- 铺垫:为主要情节的发生做准备,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 突转: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突然转变方向,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环境描写技巧-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成因。
4. 叙述视角和人称- 第一人称: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 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 第三人称:能灵活地展现各个方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 表现手法- 象征:通过特定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 衬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其特点。
- 讽刺:用夸张、反语等手法揭露和批判社会现象。
6.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 简洁明快: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 幽默诙谐:通过风趣的语言营造轻松氛围。
- 地方特色:运用方言或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展现地域文化。
7. 结构技巧- 线索: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时间、空间等,能把小说中的零散情节串联起来,使小说结构严谨。
- 开头和结尾- 开头:常见的有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渲染气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