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公开课(1)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0
小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小说名为《公开课》,选自某知名作家的小说集。
本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乡村教师在城里的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却因为学生的捣乱和自己的紧张而导致公开课失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行业的艰辛和挑战,以及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3.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难点: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以及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PPT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乡村学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教育和教师的生活。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公开课》,理解大致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特点。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情节、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公开课的象征意义,城乡教育的对比等。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题目,让学生解答,如:小说主人公为什么会在公开课失败后感到绝望?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说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如:小说表达了哪些关于教育的思考?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公开课》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说《公开课》板书内容:情节:乡村教师上公开课,失败后感到绝望人物:主人公(乡村教师)、学生、城里教师主题:城乡教育差距、教师行业的挑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小说《公开课》的主要情节。
2. 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3. 从小说的情节中,你能感受到城乡教育差距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小说《公开课》主要讲述了一位乡村教师在城里的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却因为学生的捣乱和自己的紧张而导致公开课失败的故事。
九年级语文中考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考复习专题--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学习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的方法。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1.请回归七年级和九年级课本,参考书本课后“思考探究"梳理下表。
册数篇目考点探源七上《植树的牧羊人》七下《台阶》《带上她的眼睛》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刘姥姥进大观园》九下《孔乙己》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案例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案例2:《变色龙》从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时不断变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1.快速浏览《溜索》一文,说说领队是一个怎样的人?2.《蒲柳人家》中的何大学问是个怎样的形象?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密营》,回答问题。
密营①那天傍晚,她拨开洞口的矮树丛,小心翼翼地从密营里走出来,十分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确定已经很安全了,这才抱着一只水罐,紧贴着崖壁向溪边走去。
②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
而那条小溪,就在密营百步开外的地方。
③快要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站住了。
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警觉起来,她忙摘下背上的那支马枪,紧张地伏下身去。
④循声望去,她看到了一个影子,那影子就躲在溪边茂密的草丛中,伸长脖子,把整个头探向了水面。
猛然间始起头来,抖了抖唇边的水滴,回过头去叫了一声。
⑤那声叫把她逗笑了,原来是一只狍子。
⑥她已经半个月没有吃上一粒粮食了,他也没有。
她可以吃野果,吃树叶和树皮,但是,他不能只吃这些。
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时,腿上受了伤,现在就躺在密营里。
⑦那只狍子来得可真是时候。
她想,这可真是天赐的美味。
她边想着,边瞄准。
⑧但是,她的目光越过准星,突然看到一只小狍子从一旁的草丛里走出来。
小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悲剧。
具体教学章节包括:第一章,介绍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第二章,分析小说开篇的悬念和情节发展;第三章,探讨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第四章,解析小说高潮部分的心理描写;第五章,理解小说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狂人日记》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品主题的理解。
难点:主人公矛盾心理的刻画、小说象征意义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对《狂人日记》的兴趣。
2. 章节概述: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为学生阅读全文做好铺垫。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细读小说,分析开篇的悬念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人物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心理描写:重点解析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象征意义:分析小说高潮部分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意义。
7. 主题探讨: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讨论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背景及主要人物2. 情节发展:开篇悬念、情节推进3. 人物形象:主人公矛盾心理、其他人物特点4. 象征意义:高潮部分心理描写、结尾象征意义5. 作品主题: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现实意义七、作业设计2. 分析小说中你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阐述你的理由。
3. 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看法。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2. 学习如何分析和描写小说人物形象;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 学习从小说中提取信息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形象;4.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5. 练习通过写作来表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形象对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非常重要。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推动故事情节、传递主题和展现社会背景方面的作用。
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5分钟)1. 介绍几个经典小说作品,并选取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2. 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通过行动、言语、外貌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四、提取信息和描写人物形象(20分钟)1. 分发几个小说片段,让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提取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和细节;2.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纸上,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
五、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各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2. 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写作练习(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观察,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写作;2. 引导学生用实例和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理解;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2.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学会分析和描写小说人物形象,提高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小说的人物精品公开课章节一:小说人物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到小说人物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的定义与特点。
2. 小说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片段,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对小说人物的感悟和理解。
章节二: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有趣的小说人物。
教学内容:1. 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其性格和命运。
2.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来揭示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 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展现其性格和情感。
4. 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揭示其性格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分析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2. 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创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塑造方法。
章节三: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与独特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典型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创作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的小说人物。
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的典型性:通过人物代表性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2. 小说人物的独特性:通过人物个性来凸显其与众不同。
教学活动:1. 分析经典小说中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人物。
2. 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创作练习,注重人物典型性与独特性的体现。
章节四:小说人物的冲突与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之间的冲突与关系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冲突与关系塑造生动的小说人物。
教学内容:1. 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推动情节发展。
2. 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丰富情节内涵。
教学活动:1. 分析经典小说中人物冲突与关系的处理。
2. 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创作练习,注意人物之间冲突与关系的构建。
章节五:小说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成长与变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