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7
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2010年5月3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活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北大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来贺电,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叶玉江副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原校长陈佳洱院士和许智宏院士,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副校长岳素兰等出席庆典。
清华大学等国内27所高校的化学院(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10余所科研院所的领导,以及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和日本高分子学会等国外学术机构的主席等也前来庆贺。
应邀参加庆典的还有来自全国30余所中学的校长、北京大学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领导。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的1600余名历届校友、600余名学生代表和教职员工以及包括2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200名特邀嘉宾聚集一堂,共同庆祝我国高校第一个现代化学系的百年华诞。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现场当天上午,百周年讲堂内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观众席上方悬挂着“为建设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的横幅。
老友新朋热情交流,激动的泪水和欢乐的话语深深感染着每个与会者。
九十高龄的西南联大化学系1940级校友武永兴学长由儿子搀扶着、在1944级校友苏勉曾教授的陪同下来到捐款处为母校捐款5000元,并留下了“我了了一个对母校的心愿”的感人话语。
十时许,庆典活动在《薪火化学梦》的歌声中拉开序幕。
庆典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发表讲话。
他强调北大化学的一百年,是饱经磨难的一百年,是锐意进取的一百年,也是海纳百川的一百年。
他希望全体北大化学人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北大化学的优良传统,为北大化学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化学学院院长高松院士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做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校史介绍清朝: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京师大学堂,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1912-1937年)(北京大学校史介绍)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1938年局势动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迁址云南昆明,并定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与杨振宁是联大毕业的。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年)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1949年至今)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文、理科院系均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四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
北大从沙滩红楼迁校址于被中共解散的原燕京大学的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大学。
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五四大街29号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后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
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致辞宣布开拓985工程。
燕园简史北大的校园又称燕园,建立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勺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此修建了一处园林。
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被起名为勺园。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清代,康熙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蔚秀园其初为圆明园附园,称“含芳园”。
咸丰八年(1858年)转赐醇亲王奕譞,御书“蔚秀园”。
承泽园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
原来和镜春园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乾隆年间,被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
北大化学考研参考书
根据综合考虑,我们推荐以下化学考研参考书籍:
1.《无机及分析化学》(庄文敏编著):该书全面介绍了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内容丰富,适合初学者入门阶段的学习。
2.《有机化学》(侯世达主编):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配有大量的实例和习题,对于有机化学的深入学习非常有帮助。
3.《物理化学》(谭家福主编):该书涵盖了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内容详细、深入,适合对物理化学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4.《化学工程原理》(罗贯一等著):这本书介绍了化学工程
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内容涵盖了传质、传热、反应工程等方面的知识,是化学工程类考研学生的必备参考书。
除了以上的书籍,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专业特点选择其他相关的资料进行参考和补充。
希望能对您的考研学习有所帮助!。
件18•课程介绍与背景•基础知识回顾•烃类化合物•官能团反应及应用目录•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介绍与背景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在化学、生物、医药、农业、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的历史与发展从早期的天然产物研究到现代有机合成的飞速发展。
课程目标与要求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有机合成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有机化学前沿领域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参考资料授课方式与安排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每周三次,每次两小时。
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授课方式授课时间实验安排课程考核基础知识回顾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01020304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电离能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立体化学基础概念手性分子立体异构体顺反异构体立体选择性反应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氨基等。
官能团定义官能团性质官能团反应官能团转化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羟基具有亲核性和还原性,羧基具有酸性和酯化反应等。
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可以发生多种反应,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化,从而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及其性质烃类化合物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030201命名规则01物理性质02化学性质03物理性质命名规则炔烃通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液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芳香烃通常为无色或有色的液体或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命名规则根据IUPAC 命名法,以芳香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进行命名。
化学性质芳香烃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等多种反应。
北京大学化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分享1、参考书目无机化学:推荐吉林大学版,重点是上册,重点掌握化学基本原理部分,下册是元素化学,考试的内容很少。
中级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姚光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这个毫无疑问是邢其毅的经典教材,高教版,也是北大自己的学生使用的教材。
分析化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北大出版社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版结构化学:《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北大出版社《结构化学习题解析》课后习题答案考研经验总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勇敢面对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的去奋斗,理想就有可能实现,倘若不去努力,理想只能在心里想想,永远不会有成为现实的一天。
所有考北大研究生的孩子们,当你们确定自己的理想以后,不要畏惧艰辛,勇敢的为之前进,胜利会属于你们。
虽然考研以及过去很久,但是备考期间的记忆还是历历在目,现在将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这几年对考研的总结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细致的认识和分析。
在决定考北大研究生以后,需要全面了解考研的内容,做出应对策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北大化学化院的老师更看重专业课成绩,较高的专业课成绩在复试中具有优势,不仅仅是因为良好的专业课基础能在复试中应对各种专业问题,还会在老师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毕竟化学学院的考研是选拔科研人才,扎实的基础才是老师想要的。
所以,备考阶段重心放在专业课上面,考研在保证公共课能及格的情况下努力学好专业课,考出尽量高的分数。
北大的专业课总共7科,所有的教材是10本,面对厚厚的一摞课本全部看完一遍都得花很长的时间,不要说不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更不要说全部记下来,所以,我们在备考之前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对所有的科目进行一个统计:按照对参考教材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排序,每一本教材熟悉和不熟悉的章节排序。
根据这个统计再细致的规划时间进行复习,在不熟悉的地方多花时间一定要弄清楚千万不能害怕困难而忽略或者放弃,否则就有可能在考试中成为自己的失误之处,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推荐大学生应读30本书● 《周易》参读《周易大传今注》高亨编注参读《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 《诗经》参读《诗经译注》江阴香编注● 《老子》参读《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著● 《论语》参读《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孙子兵法》参读《孙子译注》郭化若译注● 《孟子》参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庄子》参读《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史记》参读《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坛经》参读《坛经校释》郭朋校释●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 《宋词三百首笺注》朱古微重编唐圭璋笺注● 《红楼梦》曹雪芹、高鄂著●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 《鲁迅选集》●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吴献书译● 《神曲》<意> 但丁著王维克译● 《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著曹未风译● 《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 《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何兆武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衍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 《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著●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著张仲实译●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选读书目:● 《礼记》● 《左传》● 《荀子》● 《韩非子》● 《论衡》<东汉>王充● 《三国志》<晋>陈寿●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李太白集》<唐>李白●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闻一多年谱长编》闻黎明著●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 《国史大纲》钱穆著● 《圣经》●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 《复活》<俄>托尔斯泰● 《物种起源》<英>达尔文● 《城堡》<奥>卡夫卡● 《飞鸟集》<印>泰戈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精神分析引论》<德>弗洛依德●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历史研究》<英>汤因比●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马克思●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德>恩格斯● 《哲学笔记》<俄>列宁。
北京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考查形式1、参考书目无机化学:推荐吉林大学版,重点是上册,重点掌握化学基本原理部分,下册是元素化学,考试的内容很少。
中级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姚光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这个毫无疑问是邢其毅的经典教材,高教版,也是北大自己的学生使用的教材。
分析化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北大出版社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版结构化学:《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北大出版社《结构化学习题解析》课后习题答案本科生期中期末试卷(部分)北大化学学院的本科生考试只有很少的往年真题可以参考,这些都是前辈们留下的回忆版,要通过考试最好的资料就是教材和课件,在这里提供给给大家本科生的考试真题,目的是让考研的同学了解下北大化学院学生的学习深入程度和考试试题的类型,以便于在复习的时候有一个标准,这里的试题仅仅是参考,很难保证考研一定是这样的试题。
无机化学(一)一、填空1、计算C2B4H6,Sn9(2-),Ru5(CO)15C,Os6(CO)16H-的骨架电子对数,并指出其骨架结构形式。
2、现在已知最高的金属-金属键级是________,这个化合物中含有______元素,氧化数为______。
3、写出K2Nb2Cl8、Rh2(AcO)4L2、(NH4)3Cr2(SO4)4中M-M键的电子排布、键级和磁性。
4、判定、Ti(η1-C5H5)2(η5-C5H5)2,(CO)2M=CMe(OMe)中M-C成键类型。
5、判断Cr(CO)6,Cr(CO)3(PCl3)3,Cr(CO)3(P(Ph)3)3的C=O键伸缩振动频率大小;判断Cr(CO)6,Cr(dien)(CO)3的C=O键伸缩振动频率大小。
6、写出Cr(CO)6,Mn2(CO)10,Fe(CO)5,Co2(CO)8,Ni(CO)4中每个M的价电子数及其立体结构。
7、分子片中:CH3,CH2,CH,H,P,N(CH3)2,OCH3,Ne,OH-,F,S,O,Co(CO)4......和Fe(CO)5等瓣相似的有_____;和Mn(CO)5等瓣相似的有_____;和Co(CO)3等瓣相似的有_____;和Cr(CO)5等瓣相似的有_____。
北大有本有机化学机理导论也不错北大有本有机化学机理导论也不错1. 引言有机化学机理导论是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机制以及反应条件的选择等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北大的有机化学机理导论进行评估,并提供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课程透彻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机化学机理导论课程在北大的有机化学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步骤和反应类型,并深入了解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3. 深入学习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选择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选择对于反应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有机化学机理导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各种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并理解不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反应的方向和产物的生成,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这对于有机合成化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有机化学机理导论的过程中,我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有机化学机理导论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我们认识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不仅学到了有关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在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 总结和回顾有机化学机理导论是一门重要而有趣的课程,它让我们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门课程对于我们今后在有机合成化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百年思政课题目1、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2、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A香豆素类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C苯丙酸类D黄酮类3、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混合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单选题] *A沉淀法B分馏法C结晶法(正确答案)D升华法4、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5、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A吸附色谱法B萃取法C沉淀法D透析法(正确答案)6、处方中厚朴主要化学成分厚朴酚,其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黄酮B香豆素C木脂素(正确答案)D三萜皂苷7、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8、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9、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10、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11、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12、除了能够沉淀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还能沉淀一般酚羟基成分的是()[单选题] *A碱式醋酸铅(正确答案)B中性醋酸铅C酸碱沉淀法D以上都不对13、E易酶解苷类成分关于亲水性有机溶剂,说法正确的有()*A极性大(正确答案)B极性小C水不相溶D与水部分相溶14、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15、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16、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季铵碱类(正确答案)B哌啶类C吡啶类D吡咯类17、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有一定酸性,可用的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酸溶碱沉法B碱溶酸沉法(正确答案)C水提醇沉法D醇提水沉法18、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19、下列化合物中β位有-COOH取代的是()[单选题] * A大黄素B大黄酸(正确答案)C大黄素甲醚D芦荟大黄素20、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21、厚朴酚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木脂素B单环氧木脂素C木脂内酯D新木脂素(正确答案)22、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23、属于挥发油特殊提取方法的是()[单选题] *A酸提碱沉B水蒸气蒸馏(正确答案)C煎煮法D浸渍法24、以下黄酮类化合物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是()[单选题] * A黄酮B花色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25、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26、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27、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28、没有挥发性也不能升华的是()[单选题] * A香豆素苷类(正确答案)B游离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豆素类29、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莪术醇C薄荷醇D青蒿素(正确答案)30、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
《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libservice/index.php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一百周年之际,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系列丛书。
◆百年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终站在中国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列,肩负着培养化学人才的重任。
这套丛书选编北大化学前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部著作进行再版。
◆这些著作堪称经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教学与科研相长、理论与实验并重、基础与应用共举的学术传统,也反映出前辈们潜心学术、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领略到北大化学前辈对于化学这一基础学科基本原理的系统归纳、分析梳理和深刻理解。
——摘自《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序(传承与创造)高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热力学导论作者:傅鹰内容简介:此书阐述经典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除了阐述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外,还讨论了理想和真实气体的化学平衡,理想和非理想溶液,及表面热力学。
本书特色:●作者傅鹰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对发展表面化学基础理论和培养化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为傅鹰教授在北京大学的化学热力学讲义,公式推导详尽,各章附有习题,书中内容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及教学经验。
●本书语言精彩、举例生动活泼,堪称经典。
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作者:唐有祺内容简介:本书针对一般物理化学工作者的基础和需要阐述了统计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力学在物理化学领域中的各项应用。
全书分为十四章。
从介绍玻耳兹曼分布定律的第一章到沟通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第五章以及交待系综原理的第十章是全书中阐述统计力学原理和方法的部分。
而其余八章分别介绍统计力学在平衡常数、速度常数、绝对熵、简并气体、不完全气体、稠密气体、晶体和正规溶体等方面的应用。
为了帮助和引导读者学习,还附了三百多个习题。
本书可以作为需要物理化学基础知识较多的化学工作者和其他科学工作者学习统计力学的入门书。
本书特色:●作者唐有祺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为我国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奠基和发展工作。
●针对一般物理化学工作者的基础和需要阐述统计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系统介绍统计力学在物理化学领域中的各项应用。
●每章后附习题300多个,以帮助和引导读者学习。
●本书曾获高校优秀教材国家级优秀奖对称性原理作者:唐有祺内容简介:对称性所涉及的原子空间分布问题,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以群论为基础的对称性原理已经成为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特别是结构化学——的一个得力工具。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
在上部中先把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抽象成对称图象,然后介绍和应用群论中的概念和方法来分析这样的图象,并揭示其中规律。
下部将论述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并将涉及原子和分子等的电子结构问题。
本书特色:●以群论为基础的对称性原理,已经成为学习和研究结构化学理论的得力工具。
●本书作者唐有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为我国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奠基和发展工作。
●本书为两部分,深入浅出地阐述对称图象及其群论原理以及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
高分子合成化学(上册)内容简介:本书系高分子合成化学基础理论书籍。
全书共分上、下两册。
上册分十二章。
第一章叙述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至第十二章主要论述加聚反应(包括自由基、光、正离子、负离子、络合负离子等聚合反应和共聚合)以及悬浮、溶液、乳液、本体等聚合方法。
下册分八章,主要论述开环、逐步、氢转移聚合,环氧树脂,酚醛与脲醛树脂,环化缩聚反应,以及各种缩聚方法。
最后一章讨论了高分子的劣化与稳定化。
在序言和附录中介绍了主要的高分子参考文献。
全书结合较有代表性的聚合物详尽而深入地阐述了聚合方法与反应条件、聚合反应与机构以及聚合物的结构与改性的关系,从而全面地叙述聚合反应基本原理及其最新进展。
本书内容较全面,取材较新,写作上有特色。
本书可供高分子专业的研究生、大学高年级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科研人员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参考书。
本书特色:●本书作者冯新德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和高分子化学教育家,中国高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
●本书试图消除聚合物与其聚合反应之间,也是聚合原理与聚合物应用之间的隔阂,着重从聚合方法(结合着有代表性的聚合物)出发,较深入地讨论了聚合方法与反应条件的关系,进而研究了聚合反应与机构,乃至聚合物的改性,从而全面叙述聚合反应基本原理及其最新进展。
●力图做到既不在原理方面泛泛而论,亦不拘泥于有限的高分子品种。
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修订版)作者:黄子卿内容简介:本书第一版从微观结构出发,扼要介绍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静态性质,如离子水化、离子缔合、盐效应和热力学函数等,以及动态机理,如电导、扩散等。
修订版根据最新材料对原有各章几乎都进行了修改,并补充了新内容,此外还加写了三章,即第二章:分子间力;第八章:德拜-休克耳理论的进展;第九章:熔盐(结构和统计热力学)。
因此,本书是电解质溶液理论的最新总结,使读者(特别是溶液理论和电化学工作者)对这门学科的现代面貌有一个鸟瞰。
本书特色:●作者黄子卿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曾被载入美国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本书在根据作者在北大所教授的“溶液理论专门化”课程的讲义加以修改和扩充写出的。
●本书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作者按照书中数学公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推导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详略取舍,便于读者学习。
电分析化学导论作者:高小霞等内容简介:本书对电分析化学作一概括的描述,从电导分析,电解和库仑分析开始到电位分析,包括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分析,电流分析,然后是电双层,电极过程动力学,极谱分析,交流示波极谱,单扫极谱,溶出伏安法以及交流极谱,方波极谱,脉冲极谱和内容新颖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共十章。
本书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化学第的教师在总结自己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阐明了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评述了方法的应用和国内外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研究生及科研、生产部门从事电分析化学的科技人员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特色:●作者高小霞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长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
●本书对电分析化学作一总的简要介绍,比较全面地概述电分析化学的所有内容。
放射化学作者:刘元方,江林根内容简介:《无机化学丛书》为一部中型参考书,共十八卷,分为41个专题。
前十卷为各族元素分论,后八卷为无机化学各重要领域专论。
第十六卷为放射化学,内容包括基础放射化学、核化学和应用放射化学等三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化学、生物、医学、地质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特色:●本书作者刘元方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做过许多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在创立和建设我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的教育事业中做出了贡献。
●放射化学在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宇宙学、考古学、法医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本书对放射化学作较全面又概括的阐述。
化学分析原理作者:张锡瑜等内容简介:本书详细讨论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系统总结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叙述浅显易懂、条理清楚、紧密联系化学分析实际。
全书共分十章,内容涉及化学分析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溶液的酸度、酸碱滴定法、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沉淀反应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电位分析法、光度分析法、常用的分离方法、数理统计基础。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石油、地质、冶金、环保及国防等部门的分析化学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分析化学专业学生、研究生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特色:●本书对化学分析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在编写中注意所论各点之间的联系,引导问题讨论深入,对读者关心的问题作了解释,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作图示意,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对比说明。
稀土的溶剂萃取作者:徐光宪,袁承业内容简介:本书系统论述与稀土萃取有关的化学及化工问题。
内容分绪论,稀土元素化学,稀土萃取化学,稀土萃取剂,萃取剂的化学结构与性能,串级萃取理论和萃取设备共七章。
前五章讨论与稀土萃取有关的基础化学,介绍常用稀土萃取剂的性能和萃取机理及如何筛选开发新的性能优良的稀土萃取剂;第六章介绍最优化串级萃取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第七章简单介绍各种萃取设备和有关的设计计算。
本书所述原理也适用于其他稀有金属及有色金属的萃取分离,故可供稀土、稀有及有色金属冶炼的生产、科研和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无机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稀有金属化学与工艺及湿法冶金专业的补充教材。
本书特色:●我国稀土资源极其丰富,作为稀土分离主要技术的溶剂萃取在我国也有较大的发展,本书系统总结我国在稀土萃取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书作者徐光宪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曾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
●本书于198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液晶高分子作者:周其凤,王新久内容简介:液晶高分子是在液晶科学和高分子科学两个较新学科得到很大发展的基础上,从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同时关注与重视。
液晶高分子或者具有超过其他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或可提供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其他物理性能。
因此,短短十几年间已成功地实现了几大类液晶高分子产品的工业化,并获得巨额利润。
另外,研究物质液晶态对于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从而使材料体现并充分发挥有用的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在介绍液晶高分子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液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分析对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液晶高分子进行讨论,还重点讨论高分子液晶态的表征与研究方法。
本书既是本学科的理论概括,又是作者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
本书对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液晶科学、晶体学等领域工作和学习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教师、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有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本书作者周其凤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
●作为一类全新的高性能材料,液晶高分子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景,如旭日东升,前途无量。
本书系统总结关于液晶高分子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