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减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10
西方经济学(1)(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_______。
(4分)(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连续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 上述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2. 短期内的每一产量上的MC_______。
(4分)(A) 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C曲线的斜率(B) 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VC曲线的斜率(C) 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TC曲线的斜率(D) 既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不是TC曲线的斜率参考答案:C3. 如果固定投入的成本上升,则_______。
(4分)(A)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上移(B)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上移(C) 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不受影响(D) 平均成本曲线上移,边际成本曲线不变参考答案:D4. 在生产的经济区域中,等产量曲线_______。
(4分)(A) 斜率为负(B) 斜率为正(C) 富有弹性(D) 缺乏弹性参考答案:A5.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表示_______。
(4分)(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 投人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是相等的参考答案:D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切点上,AC_______。
(4分)(A) 最小(B) 等于Mr(C) 等于AVC+AFC(D) 上述都正确参考答案:D7. 当产量为10单位时,总成本为500,产量为11单位时,平均成本为51。
边际成本为_______。
(4分)(A) 51(B) 50(C) 52(D) 61参考答案:D8. 已知产量为5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元,产量增加到55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2.5 0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围内,MC_______。
2019年经济师考试试题:中级经济基础(第3章节)【多选题】关于规模报酬,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规模报酬能够分为三类,即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B.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C.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D.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然后是规模报酬不变,如果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发生规模报酬递减现象E.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与投入增加的比例相等答案:ABDE解析: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能够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单选题】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图上可知,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平均总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以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单选题】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 )。
A.总成本B.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显成本答案:C解析: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多选题】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 )四种类型。
A.劳动B.资本C.时间D.土地E.企业家才能答案:ABDE解析: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单选题】假设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所获利润为3000元,现在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生产乙产品,则该企业生产乙产品的机会成本为( )。
1.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就可能越大;相反,越小。
3,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2.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1.当E d>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2.当E d<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3.当E d=1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没有关系。
4.当E d=0时,降价使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涨价使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上涨而增加。
5.当E d=∞时,既定价格下,销售收入可以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无限增加。
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收益会减少为零。
3.简述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形。
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要满足同一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反之,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称作替代效应另外,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时候,消费者将感觉到实际收入下降而减少购买这种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概念的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4T03:43:03.172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1期作者:吕宁[导读]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经常会有将规模报酬等同于规模经济的现象。
但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学术语。
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混淆的认识很可能是因为看上去,似乎规模报酬变化的某些情况会符合能够规模经济的要求。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07摘要: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
它们是有确定的不同的含义的。
本文首先认为根据基本的概念,可以判定规模经济是一个完整的判断,而规模报酬是只是一个名词。
然后根据对于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分类,将最具可比性的内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进行了比较。
认为二者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规模经济仅要求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而没有对投入要素有按同比例增长的严格要求。
而规模报酬递增要求所有投入的要素必须按同比例增长。
第二,内部规模经济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效益。
而规模报酬递增则是从产出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效益的。
第三,规模报酬递增和内部规模经济不可以是对同一种情况分别从成本和产出角度进行的两种衡量。
第四,规模报酬递增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
而内部规模经济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其相关理论也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内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一、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基本含义不同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经常会有将规模报酬等同于规模经济的现象。
但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学术语。
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混淆的认识很可能是因为看上去,似乎规模报酬变化的某些情况会符合能够规模经济的要求。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产品产量绝对数量增加,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进而带来利润水平提高的现象。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生产过程中输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中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函数的概念、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的定义和表示生产函数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关系式。
一般来说,输入可以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而输出可以是物品或服务的产量。
生产函数可以用数学方式表示为:Y = f(K, L),其中Y表示产出(输出),K表示资本输入,L表示劳动力输入,f表示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性质生产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 1. 递增边际产出:就是当输入因素增加时,产量的边际增加。
2. 递减边际产出:当某一输入因素增加时,产量的边际增加率递减。
3. 规模报酬递增:当所有输入因素的数量同时增加时,产量的增长速度增加。
4. 规模报酬递减:当所有输入因素的数量同时增加时,产量的增长速度减缓。
5. 规模报酬不变:当所有输入因素的数量同时增加时,产量的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生产函数的应用生产函数在经济学中有许多应用,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应用: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
通过分析生产函数,企业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
这在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
生产效率的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生产函数的性质和效果,可以评估和分析不同产业或企业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提升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技术进步的研究生产函数也被应用于研究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
通过分析生产函数的参数变化,可以定量评估技术进步对产量的提升效果,从而为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型生产函数在经济学中有许多经典的理论模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最早应用于描述经济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之一。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主讲教师:卿志琼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3、机会成本与决策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二、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
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摘要: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阐述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候就突出强调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性,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对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数甚少。
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就可能越大;相反,越小。
3,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2.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1.当E d>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2.当E d<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3.当E d=1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没有关系。
4.当E d=0时,降价使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涨价使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上涨而增加。
5.当E d=∞时,既定价格下,销售收入可以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无限增加。
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收益会减少为零。
3.简述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形。
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要满足同一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反之,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称作替代效应另外,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时候,消费者将感觉到实际收入下降而减少购买这种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
第9章生产函数1.在生产过程中,“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是否会同时发生?请解释。
答:在生产过程中,“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理由如下:“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递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产品递减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下,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的各个要素增加的比例。
其可能的原因是生产规模过大、内部分工不合理、信息获取不畅、生产运行有障碍等情况。
只有某些生产规模是属于规模报酬递减的,这不是一条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在生产过程中,“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递减”是必然的,而“规模报酬递减”则是有可能的,二者可以同时发生。
2.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是否可以同时存在?为什么?答: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可以同时存在。
分析如下:边际报酬递减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即研究的是长期。
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单个要素报酬问题涉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
事实上,当厂商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可能面临单个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举例如下:对于生产函数Q=f(L,K)=AKαLβ(其中,0<α<1,0<β<1)而言,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6讲 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1.生产函数为21618Q KL L =-+-,工人工资为8w =,产品价格为1p =。
计算:(1)短期内2K =,最优劳动投入是多少?(2)最大平均产量的劳动投入为多少?此时的最大平均产量是多少?解:(1)在短期内2K =,则厂商的生产函数为221618Q L L =-+-,则可得厂商的利润函数为:()()22818L pQ L wL L L π=-=-+-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 480d L Lπ=-+= 解得2L =,此即为短期内的最优劳动投入量。
(2)由生产函数221618Q L L =-+-,可得平均产量函数为:18216L Q AP L L L==-+-平均产量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2d 1820d Q L L L⎛⎫=-+= ⎪⎝⎭ 解得:3L =(负值舍去)。
故最大平均产量的劳动投入为3。
此时的最大平均产量为182164L Q AP L L L==-+-=。
2.确定下列函数是不是齐次函数,如果是,规模报酬情况如何? (1)()33,f x y x xy y =-+ (2)()()1/2,23f x y x y xy =++ (3)()()1/643,,5f x y w x yw =-答:若函数(),f x y 满足()(),,k f tx ty t f x y =,则称函数(),f x y 为k 次齐次函数。
同时由规模报酬的定义可知,若()(),,f tx ty tf x y =,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f tx ty tf x y >,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f tx ty tf x y <,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1)不是齐次函数。
因为()()33233,,f tx ty t x t xy t y tf x y =-+≠。
(2)是齐次函数,且规模报酬不变,因为()()()12,23,f tx ty tx ty t xy tf x y =++=。
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是一种经济学原理,用于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产出递减时,随着投入因素的增加,单位成本也会递增。
简单来说,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生产成本上升的现象。
在经济中,规模报酬是指在固定期间,生产要素投入限定的前提下,增加使用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一种关系。
当生产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时候,变成了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随着可变要素的使用增加,边际产出递减而导致单位产出成本递增的现象。
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设备租金、场地租金等。
可变成本则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而变化,例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固定成本占据较大的比例,单位产出成本较高。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固定成本分摊到每单位产出上的比例减少,而可变成本的增加导致了单位产出成本的增加。
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固定成本的分摊比例进一步降低,可变成本的增加则继续导致单位产出成本的上升。
简单来说,规模报酬递减的表现就是边际成本的递增。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额外花费的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先增加的产量会带来较低的边际成本,这是因为固定成本的分摊比例较高。
然而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逐渐增加,因为可变成本的增加所带来的效果递减。
当边际成本超过平均成本时,单位成本就开始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就出现了。
规模报酬递减的概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规模报酬递减的原理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生产规模过大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也有助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
对于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理解规模报酬递减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规模报酬递减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递增的现象。
这是由于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关系导致的,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了解和应用规模报酬递减的原理,对于企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边际报酬与规模报酬、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区别。
1.边际报酬变化是指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总产量的变化量;其他生产要素均不变。
边际报酬分析为短期生产的视角。
2.规模报酬是描述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所引起产量变化的特征。
当产量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的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或递减。
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的视角。
3.规模经济,指的是厂商产量增加倍数大于成本增加倍数。
规模不经济,指的是厂商产量增加倍数小于成本增加倍数。
企业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变动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同规模报酬相同的是,该分析法属于长期生产的视角;不同的是,规模报酬仅仅研究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比例不变的情况;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厂商往往调整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因此,规模经济与不经济具有更普遍意义。
短期生产曲线的特征与关系TP曲线:单调性D点为极大值,D以前递增,以后递减。
凹凸性B为拐点,以前递增,以后递减。
C为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与L轴形成的夹角最大的点。
AP曲线:单调性,C’为极值点,前增后减。
C’恰好与MP曲线相交。
MP曲线:单调性,B’为极值点,前增后减。
C’恰好与MP曲线相交。
TM:由MPL=dTPL(L,K)/dL可以推知,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 值。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
边际产量曲线先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再下降,相应的总产量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拐点后递减,即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和总产量曲线的拐点相互对应。
TA:由APL=TPL(L,K)/L可以推知,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
因而,当APL曲线达最大值点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
MA:两条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MPL曲线高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上;相交后,MPL曲线低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下。
什么是规模报酬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总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革命热情和建设激情。
在国外,同样有着类似的谚语,如“微风汇聚成风暴”(越南)、“森林的轰鸣声来自每一棵树”(欧洲)、“如果蚊子集体攻击,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它们都在强调一个核心理念: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涉及到组织规模的问题,即“规模报酬”的概念。
它描述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产量的变化情况。
虽然“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人多未必总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在经济学中,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被分为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假设一家大型啤酒厂每月生产10万吨啤酒,使用资本100个单位,劳动50个单位。
现在,如果生产规模扩大一倍,使用200个单位的资本和100个单位的劳动,那么收益变化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产量超过20万吨,产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生产一商品y的技术可描述为一个所需投入xi的函数:y=f(x1,x2,…xn)如果所有投入都乘以一正值的标量t,那么,就可用tsy来表示产出了,s的值被用来表示规模报酬的大小。
假如s=1,那么,规模报酬不变: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的任何变化导致产出的等比例变化;假如s>1,规模报酬将递增;假如s<1(在可能自由分配投入的条件下,s不会小于零),那么规模报酬递减。
这些数学定义表明了规模报酬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对称性,这种对称现象完全是假设的。
不同种类的规模报酬所包含的经济原理是从最早的一些有关论证中推导出来的,此类论证可以从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发现。
然而,如斯拉法(Sraffa, 1925年)指出的那样,每一类规模报酬都出自很不相同的经济现象。
递增的报酬来自积累和技术变化过程,而它们又都与市场扩大及随之而来的劳动分工相联系。
递减的报酬是由于土地可获性有限,这是收入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租金理论的基础。
在这些迥异的理论渊源中,马歇尔(Marshall, 1890年)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对称的规模报酬分析公式,根据行业内企业均衡的思想,这将为建立竞争行业的供给曲线提供一种基本原理。
马歇尔自己认识到竞争与递增的报酬之间的不协调性(1890年,附录H)。
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 1925年,1926年)指出,所有这方面的学术辩论都显得证据不足,他论证道,无论递增或递减的规模报酬都不能与厂商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假设或局部均衡的行业供给曲线假设相协调。
这一结论虽已出现在名著之中并引起争论,但它显然未被一些经济学者所重视,这些人一方面声称要分析竞争企业的均衡,另一方面又还在照画那种臆想的U型成本曲线。
斯拉法所认定的难题是以可变规模报酬的基本经济原理为依据的。
不变的规模报酬这一观念主要源于这么一个命题:只要所有必需的投入能以相同的比例变化,所给定的一系列生产条件就会重复下去。
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描述的是当生产要素的规模增加时,单位产出的增长逐渐减缓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增加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数量,一开始会带来相对较大的增长,但随着要素数量的继续增加,增长率将逐渐降低。
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在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并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规模报酬递减现象首先在农业领域被广泛应用。
以种植业为例,农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工具,当农民增加农田的使用面积时,一开始会有较大的收益增长。
例如,农民在原本的农田上增加一块新的农田,由于农田的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会相应提高,农民的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随着农田的面积继续增加,由于耕种面积的增加对农民来说可能变得难以管理,施肥、灌溉、除草等工作的负担也会增加,导致单位面积产出的增长率逐渐下降,最终导致边际收益递减。
这就是农业领域中的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在工业领域,规模报酬递减也经常出现。
以生产汽车为例,当汽车生产企业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开始会有更多的汽车产量,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但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可能面临生产效率、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挑战。
例如,生产线过长可能导致物料流动不畅,生产效率下降;原材料供应可能出现短缺,影响生产进度;市场需求波动可能导致存货积压。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单位产出的增长率下降,从而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
规模报酬递减在服务业也有显著的影响。
以餐饮业为例,餐厅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租金等方面。
当餐厅逐渐扩大规模,增加座位数、增加员工数量时,一开始会有更多的顾客数量和利润。
然而,随着餐厅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面临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
例如,餐厅人员数量过多可能导致沟通困难、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下降可能导致顾客流失;成本增加可能来自于租金的上涨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单位产出的增长率下降,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