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32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是由病毒引起的(80%以上),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15%~20%)。
病毒与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鼻咽部。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
本病预后良好。
2.护理:
3.出院指导:
(1)药物:指导家长正确的使用退热药物。
(2)饮食:合理喂养小儿,及时添加辅食,加强营养,保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及维生素,要营养平衡,纠正偏食。
(3)生活起居:居室宽敞、整洁,经常开窗通风,成人避免在小儿居室内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疾病的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4)运动与休息: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附:常见护理问题:。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理要点,以确保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教导患者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经常洗手、使用洗手液和纸巾、避免接触面部等。
这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
2. 提供充足休息: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免疫功能。
建议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营养:提供适当的饮食,包括足够的水分、蛋白质和维生素。
这有助于支持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促进康复。
4. 给予症状缓解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退烧药、止咳药和止痛药。
但务必遵循医嘱使用。
5. 鼓励液体摄入:推荐患者多饮水或其他液体,以帮助保持体
液平衡和支持免疫功能。
6.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
使用
加湿器可缓解鼻塞和咽喉不适。
7. 限制患者与他人接触: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建议患者避免与
他人密切接触,并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8. 定期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记录体温、呼吸、心率等关键指标,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9. 定期随访和复查:在患者康复后,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护理要点可以帮助提供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的适当护理,并促进他们的康复。
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必要时寻求专
业的医疗建议。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要症状,尤其是体温、咽痛、咳嗽等变化。
2、评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无缓解,有无耳鸣、耳痛等中耳炎症状。
3、观察患者恢复期有无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疼痛等。
二、护理措施
1、提供安静、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症状较轻者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或年老者卧床休息为主。
良好的休息可增加机体修复和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
3、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进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热量。
发热患者增加液体的摄入,以补充体液的消耗,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生活规律,适当体育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的气体,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等感染诱发因素,疾病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注意隔离患者,减少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指导患者咳嗽
或打喷嘘时应避免对着他人,并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患者使用的餐具、痰盂等按规定及时消毒,加强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患病期间做好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疾病传播。
2、患病期间遵医嘱用药,如出现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气管-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应及时就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篇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护理问题疲乏,全身酸痛不适,与急性上口乎吸道感染有关。
体温升高,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出汗、饮水少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上感的保健知识。
语言沟通障碍,咽痛、声音嘶哑与急性病毒性喉炎有关二、护理措施: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防止并发症。
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
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
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
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三、健康教育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这种腹痛与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应注意与急腹症鉴别。
3、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4、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可予温盐水漱口。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有关。
疼痛:胸痛与气管炎症有关。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
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营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脏病,主要病因因为慢性肺部疾病,常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是指呼吸道粘膜及组织的急性炎症。
依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简称上感,是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高,不分年龄、性别、地区及职业,且传染性较强。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
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常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发生,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
【病因及诱因】1.病因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另外,理化因素和过敏因素亦可导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感染: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A、B、C)、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可见到革兰氏阴性杆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以细菌感染为主,可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所致,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理、化因素: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吸入,刺激气管-支气管粘膜引起急性炎症。
(3)过敏反应:吸入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或对感染的细菌蛋白质过敏等,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过敏性炎症反应。
2.诱因各种能引起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的因素,如受凉、淋雨、睡眠不足、过度劳累或紧张等均可诱发。
【身心反应】(一)症状、体征1.上呼吸道感染按病因和受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多由鼻病毒感染所致。
起病急,早期有鼻、咽部干、痒、烧灼感,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d天后鼻涕变得粘稠,同时常伴有咽痛,部分患者可有流泪、听力减退、味觉迟钝、咳嗽、声音嘶哑等表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1. 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对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人员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
指标,以及痰液的性质和咳嗽情况。
2. 提供充足的液体摄入: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维持
体内水平衡和防止脱水。
建议饮用温开水、热汤或温热的茶水,并
避免饮用过多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3. 做好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患者应定期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
者正确的深呼吸和咳嗽技巧,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鼓励。
4.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很重要,可
以打开窗户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
避免吸烟和有害气体的暴露,
如空气污染物或家庭化学品。
5. 营养均衡的饮食: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建议增加新鲜水果、蔬菜、蛋白质和全谷物食品的摄入,并避免过多的高脂肪和高糖食物。
6. 定期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恢复和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定期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慢跑或参加适当的运动活动。
7.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包括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分享餐具和杯具,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群和避免亲吻、拥抱等密切接触。
以上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指导,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和预防二次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一、概述急性呼吸道感染通常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1) 普通感冒:以鼻咽部的炎症为主。
起病较急,早期有咽干、咽痒、打喷嚏、鼻塞及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流泪及声音嘶哑。
(2) 病毒性咽炎和喉炎: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咽喉疼痛,可伴发热。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3)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夏季多发。
明显咽痛、发热。
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4) 咽结膜热: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夏季。
发热、咽痛、畏光及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
通过游泳传播。
(5)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超过39℃。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淋巴结肿大及触痛。
(6) 并发症: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
部分病人也可继发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等。
三、护理措施(1) 休息与活动:发热时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
注意避免大量出汗,以防引起虚脱等。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注意保暖。
(2)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充足热量、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
进食后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3) 病情观察:①观察病人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②若咳嗽加重、咳脓性痰、体温进一步升高,提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③若发热、头痛加重伴脓性鼻涕,提示鼻窦炎。
④恢复期病人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提示合并病毒性心肌炎。
⑤若出现水肿、血尿、高血压等表现,提示并发肾小球肾炎。
(4)用药护理遵医嘱选用药物,并告知病人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1.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在22-24摄氏度之间。
-定期清理病房,保持整洁卫生。
-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2.病人饮食护理:-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避免食用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避免喝浓茶、咖啡和酒精类饮料。
3.病人休息护理:-提供适合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长时间疲劳,鼓励适量运动。
-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漱口,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症状缓解护理:-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舒缓咽喉疼痛。
-用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
-提供舒适贴心的护理,例如温水袋、冷敷、暖贴等。
5.并发症预防护理:-加强对病人的监测,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呼吸困难、高热等。
-避免二次感染,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保持手卫生。
-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定期更换病人的体位、气道清洁等。
6.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感染预防的知识,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等。
-教导病人适当的饮食,注意休息和锻炼。
-强调病人应主动就医,及时就诊。
在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时,护士还应密切与医生合作,确保病人的症状能够得到正确的评估和治疗,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此外,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温暖的关怀和支持,缓解他们的焦虑和不适感。
通过综合多方面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者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有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事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苯丙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由于病毒类型较多,人体感染各种病毒后产生较弱而短暂的免疫力,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
其中要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冰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占20%~30%,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2.诱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紧张或疲劳等均可又发本病。
3.发病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年老体弱者、儿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患本病。
【护理评估】(一)将康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各种人群,注意评估患者年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关注年老体弱、儿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二)身体状况1.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俗称“伤风”。
成人多为鼻病毒所致,好发于冬春季节。
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初期出现咽痒、咽干咽痛,或伴有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如有咽鼓管炎可引起听力减退,伴有味觉迟钝、流泪、声嘶和少量粘液痰。
【疾病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鼻、鼻烟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2)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因受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如患儿病情加重,体温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需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
如病程中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的早期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促进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在18-22度,湿度50%-60%;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鼻塞严重时于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麻黄碱液滴鼻,每次1-2滴。
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允的婴幼儿,应在哺乳前10-15分钟滴鼻,是鼻腔通畅,保证吸允;注意观察咽部充水肿等情况,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片或行雾化吸入。
4、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个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如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以机体抵抗力,但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气候变化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
鼓励母乳喂养,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如有伤感流行趋势,应早期隔离患儿,室内用食醋熏蒸法消毒。
支气管炎(急性)的护理【疾病概述】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后为一些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可称为急性支气管炎。
【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利于排痰。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常规
1.环境和休息:保持室内一定温、湿度,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
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病人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口腔护理:进食后漱口或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4.防止交叉感染:注意隔离病人,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应避免对着他人。
病人使用的餐具、痰盂等用具应每天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器具,回收焚烧后弃去。
5.用药护理:遵医嘱对发热、头痛者,选用解热镇痛药;鼻塞、咽痛者,口服银翘片等。
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