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与国债拍卖招投标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905.42 KB
- 文档页数:8
1991年所罗门违规投标事件1991年在美国的国债市场发生了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 Inc.)违规投标国债事件,这一事件使长期雄踞美国债券市场翘楚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受到致命打击,曾令华尔街畏惧和景仰的金融帝国竟几近崩溃,直至几年后被兼并。
本文将力图介绍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将简单介绍曾在华尔街上声名显赫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历史。
1910年,三个所罗门兄弟与人合伙组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
与同期华尔街上其他公司不同,所罗门兄弟公司专职于债券业务,这在20世纪初的美国金融市场是比较特别的。
当时美国政府还是亚当•斯密式的自由放任政府,财政收支平衡,没有发行国债的需要,金融市场也没有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各种金融创新,债券市场的主体品种是公司债券,债券市场交易者远没有股票市场那么多。
所罗门兄弟公司是作为证券市场尚不是主流行业的一个中小公司出现的。
为了生存与扩大,刚成立不久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即与赫兹勒公司(Hutzler & Co.)合并,获得了资本注入以及所罗门公司无力承担费用的交易所席位。
所罗门公司最初的业务是债券承销和债券交易,它努力为大企业客户提供快捷、良好的服务,建立诚实信用的形象,逐渐进入铁路债券、公用事业债券、外国政府债券等重要债券领域,并在美国政府发行公债后第一批成为一级交易商(primary dealer)。
与当时其他参与债券业务的公司不同,所罗门公司十分强调债券交易,并在交易中获得不菲利润,更与众不同的是所罗门公司总是力争在其交易的债券上充当做市商角色,通过做市来确立市场地位和获得利润。
经过不断地发展扩大,所罗门公司逐渐成为美国债券市场的核心公司,20世纪中叶所罗门公司又开始步入股票发行与交易领域特别是大宗交易领域,并很快成为美国股票市场中的主力公司。
20世纪60、70年代在第二代掌门人比尔•所罗门的带领下所罗门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所罗门公司已经成为华尔街上屈指可数的大公司。
招投标案例分析精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
作为一家在国际贸易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司,XXX公司决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以下将对XXX公司的国际采购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一、招投标的背景XXX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制造的公司,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客户遍布全球。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XXX公司决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该项目的目标是寻找一家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有一定规模且具备国际贸易经验的供应商。
二、招标方案的设计为了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XXX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招标方案。
首先,公司成立了招标评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技术人员、采购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以确保各方面的需求得到平衡。
其次,公司发布了招标公告,向全球范围的供应商公开招标。
招标公告中明确了项目的详细要求、采购数量、质量标准和交付要求等。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审随着招标公告的发布,来自全球各地的供应商纷纷报名参与竞标。
XXX公司根据供应商提交的资质和能力评估报告进行筛选,选择了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入下一轮评审。
接下来,公司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核实其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和国际贸易经验等。
最后,根据供应商的报价、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XXX公司对所有入围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排名。
排名靠前的供应商被邀请参与商务谈判,并在最终的合同谈判中确定供应商。
四、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在商务谈判阶段,XXX公司和供应商充分沟通,商议了合同的内容、价格、交付时间和其他关键条款。
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并签订了正式合同。
合同签订后,双方开始执行合同,并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
XXX公司定期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和供货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同时,供应商也会对XXX公司的支付能力和合作态度进行评估,以确保双方能够长期合作。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招标采购案例分析中金招标有限责任公司许高峰前言从2001年3月15日开始,我作为亚行技术援助项目(TA3019 PRC)的中方专家对中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项下招标采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为此我走访了8个项目单位、3家招标公司、10余家投标商,涉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10余个项目。
现把典型案例分析如下,供从事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的专家、领导评审;并供参加国内、国际投标的投标商借鉴、参考。
第一部分投标商在国际、国内投标活动中常犯的错误一、投标文件的签署二、投标文件的组成三、投标保函四、投标方式五、干扰评标一、投标文件的签署【案例分析1】不是法定代表人签署文件,且文件签署人无授权书XX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参加亚行贷款巴基斯坦农业灌溉项目中XX泵站设备成套子项目的国际投标,该公司投标人员按招标文件要求完成投标文件,由于该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出国考察,不能在投标截止日期前回国,该公司总经理签署了所有文件,但在该投标人提供的英译本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公证)中明确显示该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司董事长。
评标结果,该司未能通过商务审查,原因之一就是不是法定代表人签署文件,且文件签署人无授权书。
【案例分析2】投标文件无逐页小签XX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参加世行贷款XX科技发展项目的竞标,该次招标主要采购化学分析仪器,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商必须在其完成的投标文件上逐页小签。
XX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在完成投标文件后,只在投标报价信上由该司法人代表人签署,其他投标文件重要组成部分,如分项报价表、技术参数表等均未小签。
评标结果,该司未被通过商务审查,原因之一就是投标文件无逐页小签。
【案例分析3】投标书大部分书写语言与招标文件规定不符XX省建设机械制造厂参加亚行贷款XX省高等级公路养护设备摊铺机的投标,在该次国际招标中,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的语言为英语,具体是:“投标书和投标人与业主之间有关投标书的来往函电和文件均使用英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拟投资建设一栋写字楼,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参加了投标,并在投标截止日期前递交了投标文件。
甲公司于投标截止日期后进行了评标,确定乙公司为中标单位。
然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合同条款产生争议,乙方拒绝签订合同。
乙方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方履行合同签订义务。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1. 乙方是否具备中标资格;2. 甲公司是否应履行合同签订义务;3. 乙方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三、案件分析(一)乙方是否具备中标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综合评价。
评标委员会应当选择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投标文件,确定中标人。
”本案中,乙方在投标截止日期前递交了投标文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甲公司对乙方的投标文件进行了评审,并确定乙方为中标单位。
因此,乙方具备中标资格。
(二)甲公司是否应履行合同签订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本案中,甲公司已确定乙方为中标单位,双方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签订书面合同。
甲公司未履行合同签订义务,构成违约。
(三)乙方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方未履行合同签订义务,构成违约。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招标人、中标人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作为招标人,在乙方具备中标资格的情况下,未履行合同签订义务,给乙方造成损失。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巨额亏损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该基金创立于1994年,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利用私人客户的巨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与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欧米伽基金一起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LTCM掌门人梅里韦瑟(John Meniwehter),这位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Robery merton)和舒尔芡(Myron Scholes),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n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以至于有人称之为“梦幻组合”。
在1994—1997年间,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12.5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48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8.5%、42.8%、40.8%和17%,1997年更是以1994年投资1美元派2.82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
然而,在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向破产边缘。
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Merrill Lynch、JP Morgan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那么,“对冲基金”到底为何物?其具体操作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
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史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失败案例-LTCM基金从风险管理失败的角度考虑该案例,供参考。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拥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1994年到1997年间,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12.5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48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8.5%、42.8%、40.8%和17%,1997年更是以94年投资1美元派2.82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
然而,在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
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14家国际银行组成的财团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1. 时间线上个世纪80年代John Meriwether在所罗门公司成立债券套利业务部门,获利颇丰。
1991年,由于一起交易丑闻,John被迫离开所罗门。
1993,他招募之前的同事一起成立长期资本投资公司。
LTCM吸引了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两位计量金融学和衍生品定价先驱,前者是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的创立人之一,后者是公式的改进人之一。
在美林证券的协助下,成功募集12.5亿美元初始资金,包括合伙人的1.46亿。
亚太地区的外部投资人包括香港土地署、台湾银行和日本住友银行。
1994年2月24日,LTCM正式开始交易。
当年获得28.5%的收益率。
1995年,LTCM收益率为43%。
1996年初,LTCM拥有1400亿资产,是最大的共同基金的2.5倍,只有25个交易员。
当年收益率41%。
1997年,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年基金收益率17%,年末资产净值高达48亿美元。
LTCM的声望一时无基金可及。
第四章【案例】某食品加工厂因公司业务扩大,急需包装材料,于是向甲、乙两家包装材料公司发出函电。
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A4型包装纸,如贵公司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去购买。
”甲、乙两公司在收到函电后,都先后向食品加工厂回复了函电,在函电中告知他们备有现货,且告知了A4型包装纸的价格,而甲公司在发出函电的同时,派车给食品加工厂送去了5000令A4型包装纸。
在该批货物送达之前,食品加工厂得知乙公司的包装纸质量较好,而且价格合理,因此,向乙公司致电,称:“我公司愿购买贵公司的10000令A4型包装纸,盼速发货,运费由我公司承担。
”在发出函电的第2天上午,乙公司发函称已准备发货。
下午,甲公司将5000令包装纸运到,食品加工厂告知甲公司,他们已决定购买乙公司的货物,因此不能购买甲公司的货物。
甲公司认为,食品加工厂的拒收货物行为已构成违约,双方协商不成,甲公司向法院起诉。
[问题](1)食品加工厂向甲、乙两公司分别发函的行为,在合同法上属于什么行为?(2)甲、乙两公司的复函行为是什么行为?(3)食品加工厂第二次向乙公司发函的行为是什么行为?(4)食品加工厂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5)食品加工厂与甲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6)食品加工厂有无义务接受甲公司的包装纸?本案中甲公司的损失应由谁承担?[参考答案](1)食品加工厂向甲、乙两公司分别发函的行为在合同法上属于要约邀请行为。
所谓要约邀请是指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人并不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食品加工厂向甲、乙两公司发函的内容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没有价格方面的内容,可见,食品加工厂只是通过发函希望别人向自己发出要约。
(2)甲、乙两公司复函的行为是要约。
根据《合同法》第14条、15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且要约必须内容具体、确定,一经承诺要约人即受要约的约束,本案中,甲、乙两公司的复函行为都告知备有A4型的包装纸,并告知了价格,内容明确具体,因此,他们的行为属于要约。
案例5: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不可忽略的小概率事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营造的海市蜃楼对冲基金是私人管理并由专业投资家打理的面向私人发行的集合基金。
他们的主要投资人来自机构和富人们。
他们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有限合伙制或有限公司制。
这些基金通常根据投资业绩来收取管理费用并且倾向于做短期投资。
对冲基金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大量使用杠杆投资。
杠杆投资在增加他们总资产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Greenwich),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该基金创立于1994年,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利用私人客户的巨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
LTCM通过投资回购、衍生品和短期合约来放大杠杆,同时也投资在传统的资本市场。
在4年的时间里,大部分通过高级债券抵押,该基金以40亿美元的资本逐步累积了1250亿美元的总资产。
它与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老虎基金(Tiger Fund)、奥马伽基金(Omega Fund)〔2〕一起被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创建LTCM的梦幻组合的掌门人——约翰•梅里维泽(John Meriwether),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
他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和麦伦•斯克尔斯,他们因期权定价公式荣获桂冠;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穆林斯(DavidMulli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
这个精英团队内荟萃职业巨星、公关明星、学术巨人,真可称之为“梦幻组合”。
LTCM创立之初就取得了骄人业绩,在1994--1997年间,LTCM业绩更是辉煌骄人。
成立之初的1994年,LTCM的资产净值为12.5亿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为48亿美元,净增长21.84倍。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国有企业(以下简称“招标人”)因建设一座新工厂,需要采购一批设备。
为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招标人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设备采购。
招标人按照规定程序发布了招标公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了多家供应商的投标文件。
在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发现某供应商(以下简称“供应商A”)的投标文件存在虚假内容,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律法规。
为此,招标人依法终止了与供应商A的合同,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现就本案进行分析。
二、案情分析1. 供应商A投标文件存在虚假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投标人应当对其投标文件的真实性负责。
本案中,供应商A在投标文件中虚构了部分设备的技术参数,以获得招标人的信任。
这种行为属于提供虚假投标文件,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律法规。
2. 招标人发现供应商A投标文件虚假在评标过程中,招标人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发现了供应商A投标文件中的虚假内容。
招标人立即启动了调查程序,并依法终止了与供应商A的合同。
3. 供应商A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投标人提供虚假投标文件的,由招标人取消其中标资格,并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招标人依法对供应商A进行了处罚,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招标人采取补救措施为保障项目进度,招标人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重新组织了招标活动。
在新的招标过程中,招标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程序,确保了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启示本案提醒招标人和投标人应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招标人应加强评标过程中的审核,发现虚假投标文件及时处理;投标人应诚实守信,不得提供虚假投标文件。
2. 法律法规分析(1)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适用本案中,招标人和投标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