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眼挫伤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1995~2003年在我院住院病人入院诊断为眼球挫伤继发性青光眼121例,均为单眼,男91例,女30例,年龄4~77岁,平均29.38岁。
受伤到入院时间:3天以内者38例,4~7天26例,1个月以内37例,6个月以内10例。
入院前有明确眼压升高者中:眼压最高为71mmHg,平均眼压40.19mmHg。
入院时最好矫正视力:无光感3眼,光感-0.1的36眼,0.1~0.3的42眼,≥0.3的36眼,因年龄小不配合4例。
根据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及治疗分别归纳如下:①前房出血:69眼(57.02%),其中原发性出血者59眼占85.51%,经保守治疗51眼、前房灌注术8眼、继发前房出血10眼占14.49%,其中行前房穿刺灌注术8眼,前房穿刺联合巩膜瓣咬切术2眼。
②以房角后退为主16眼(13.22%),其中药物治疗者9眼,行小梁切除术4眼,巩膜瓣咬切术2眼,睫状体冷凝术1眼。
③晶体脱位29眼(23.96%),晶体不全脱位18眼,全脱位11眼(其中脱入玻璃体腔6眼,脱入前房5眼),行单纯晶体摘出13眼,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8眼, 睫状体冷凝术8眼。
④以玻璃体积血为主共7眼(5.80%),其中单行玻璃体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2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2眼。
结果出院时视力<0.05者16眼,0.05~0.1者30眼,0.1~0.3者33眼,>0.3者42眼,眼压<21mmHg共117眼(96.69%),平均眼压为14.93mmHg,有8眼治疗后出现眼压再次升高,均进行2次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控制至正常。
0.5~5年随诊观察,视力较出院时增加有81眼(66.94%),不变30眼(24.79%),减退10眼(8.27%)。
讨论本组以眼挫伤后前房出血为最多,其次是晶体脱位,房角后退,玻璃体积血。
①前房出血:常因血液太多或血凝块或变性的红细胞阻塞房角或小梁间隙而致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与前房出血多少有密切关系。
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目的:对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和发病原因进行探讨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集治疗的176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男性110例,女性66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范围(39.4±0.5)岁。
所有患者均没有青光眼史,也未曾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未做过眼科手术。
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病原因可分为眼内出血、炎症、晶状体源性、前房角挫伤。
表格中所有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和视力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现将实验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标签: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研究眼外伤是医院眼科常见的急重症,经常会有多种眼内损伤并发,作为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大约占5%-8%,会导致患者的视功能严重丧失,但是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对其发病机制完全明确。
通过对本次实验对象使用药物加手术治疗的方式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极为有利,同时将视力恢复的时间缩短,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现将实验具体内容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眼科收集治疗的176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男性110例,女性66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范围(39.4±0.5)岁。
本次实验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主动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成分复杂,应当对患者眼压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进行控制挽救患者视功能。
1.2.1眼内出血前房出血16眼应当先采取包括半卧位休息、制动、双眼包扎等保守治疗,同时使用止血剂加用糖皮质激素将炎症反应减轻,滴用β-受体阻滞剂在局部,对眼压进行控制时有必要的话给予患者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口服乙酰唑胺。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3176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经验交流·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赵长影(吉林省白城市321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0 引言继发性青光眼光眼属于眼外伤中比较严峻的一种疾病,其病发较急,而且具有典型的虹视、雾线,有时还会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1]。
本次笔者经过对的院2014年02月至2015年05月期间收治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78例展开分析,并分组。
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抽选2014年02月至2015年05月我院救治的78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救治方法作依据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39例,全部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对照组男性为22例,女性为17例;年龄介于20-62岁之间,中间值(41.2±3.9)岁;左眼发病20例,右眼发病19例;眼压分布范围介于25mmHg-58 mmHg 之间,眼压平均值(34.5±2.9)mmHg;该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
分析组男性为24例,女性为15例;年龄介于22-68岁之间,中间值(43.5±4.2)岁;左眼发病18例,右眼发病21例;眼压分布范围介于19mmHg-62 mmHg 之间,眼压平均值(35.2±3.7)mmHg ;该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根据以上信息对比后,并无突出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析组则实施手术治疗,具体如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的药物治疗,使用止血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止血,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另外,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来控制患者的眼内压。
分析组患者则子啊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来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若青光眼患者表现出晶体异味性症状,则实施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房角挫伤患者则采用控制眼内压治疗,并在其基础上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外伤性白内障膨胀患者采用晶体摘除治疗。
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发表时间:2016-10-21T16:07:07.1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钱亿[导读]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发病机理相对比较复杂,临床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摘要】目的: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68例68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出血31眼(46%)、晶状体源性21眼(31%)、前房角挫伤11眼(16%)、眼内炎症5眼(7%),根据不同的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随访3~12mo,60眼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控制率为91%;视力提高91%。
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在治疗当中应查明病因,制定详细准确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操作和患者术后康复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致盲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眼外伤;青光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发病机理相对比较复杂,临床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同时,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常引发视神经功能性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失明[1]。
为此,本人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8例68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预防及诊断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13-06——2015-06我院收治的68例68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发病。
入选标准:既往无原发性青光眼病史;无其他眼部疾病史;无眼科手术史;眼外伤均以眼球外伤为主,受伤性质分为眼球钝挫伤52例(77%),眼球穿通伤13例(20%)、眼化学伤3例(3%),无眼外肌损伤、眼眶损伤;对侧眼眼压、房角、视野均正常。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前房出血,房角后退,晶体脱位,眼内炎症是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因。
结论: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视功能损害严重,针对病因及时合理治疗是挽救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95-01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是继发性青光眼中最常见的是眼外伤主要并发症之一,眼外伤中发生青光眼者约占5%~8%,也是眼外伤后期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1]。
由于其受眼外伤及高眼压双重因素的影响,常使视功能严重受损。
复杂眼外伤往往有多种眼内结构损伤,早期正确的诊断、治疗及后期复查、后继治疗对挽救伤眼视力都极为重要。
现就我院近来收治的40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共40例40眼,男24例,女16例,均为单眼。
右眼22例,左眼18例,年龄17~69岁。
眼挫伤28例,穿孔伤11例,化学性眼外伤1例。
入院时无光感1例,光感~0.05者5例,0.06~0.25者30例,>0.3者4例。
眼压22~35mmhg者23眼,>35mmhg者17眼,高眼压发生于伤后2h~20a。
1.2 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
不同的眼外伤致眼球不同部位的损伤,故其继发性青光眼的因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的,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40例患者中以单纯药物治疗26例,药物加前房冲洗6例,药物加虹膜周边切除/梁切开等其他手术8例[2]。
我们根据其致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归类如下:①眼内出血型,眼内出血型是眼外伤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本组30例,其中单纯前房积血28例,2例前房积血合并玻璃体积血,高眼压发生于伤后2h~20a,当前房大量出血时,眼压明显升高;通常先给予保守治疗,在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视眼压升高程度不同选择降压药物;首选甘露醇降压,它可加速房水循环,带走积血;使用激素,可减轻房角的水肿及炎症反应,加快积血吸收,降低眼压。
继发性青光眼病症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眼科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该种病症的发病较为紧急[1],并且具有较为典型性的虹视、雾线,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产生呕吐、恶心等病症[2]。
该种病症能够很大程度地对患者的眼睛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通过对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症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展开相应研究,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继发性青光眼病症的临床治疗成效[3],对该院的眼科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此,该文通过方便选自2016年1—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探讨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病因、临床病症表现极其治疗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40)。
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对照组包括26例男,14例女,年龄均为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8±2.97)岁,患者入院时:无光感患者有7只眼,光感低于0.05的患者有35只眼,光感DOI:10.16662/ki.1674-0742.2018.26.098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分析、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金星烂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病因、临床病症表现极其治疗成效。
方法通过方便选自2016年1—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40)。
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施以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
结果使用不同治疗方法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2.50%和9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
结论通过对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施以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且能够很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分析陈立军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眼压下降幅度为(19.13±1.0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1.4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患者损伤类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眼压,促进患者视力早日恢复。
关键词: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眼外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眼科急症,容易导致患者视力障碍、失明,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失去眼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
有资料统计眼外伤所致青光眼的发病率约占6%~9%[1]。
该病病因较复杂,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
因此,明确该病的发病病因,采取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此,对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92例,均为单眼。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6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8.7±2.4)岁。
受伤原因:钝器挫伤19例,锐器穿通16例,化学烧伤7例,其他伤4例。
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39.9±2.6)岁。
受伤原因:钝器挫伤20例,锐器穿通15例,化学烧伤8例,其他伤3例。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作者:黄少君李超李嫣然等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眼压。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78眼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对所有患者进行体贴入微的术前及术后护理,配合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结果本研究中7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者(10~21mmHg)61眼;眼压>21mmHg者17眼。
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因复杂,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视功能的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眼外伤;青光眼;护理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是指眼外伤后引起的眼压增高,可伴有或不伴有视神经损害,是眼外伤后严重而顽固的并发症之一,是眼外伤后视力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情复杂,治疗大多较为困难,对视力的损害很大,致盲率很高,药物及手术的治疗效果通常不理想[2]。
1资料与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78例(78眼)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年龄7~69岁,男性65例(65眼),初次就诊眼压平均(33.5 ±5.7)mmHg,初次就诊视力:无光感者2例,光感~0.05者23例, 0.05~0.3者44例,>0.3者9例。
根据本组病例,将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按病因及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类:眼内出血33眼,房角损伤19眼,晶状体脱位11眼,炎性增殖粘连10眼,晶状体破裂5眼。
40例经保守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13例行单纯小梁切除术,10例行晶状体摘除术,5例行前房冲洗术,2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2例行虹膜周切术,1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1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术,1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1例行睫状体光凝术,1例行虹膜后粘连分离术。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和临床治疗眼外伤后引起眼压增高,部分患者伴有视神经的损害,导致青光眼的产生。
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是导致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因素[1] ,对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其治疗对策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来治疗的眼外伤后发生青光眼的患者50 例,男40 例,女10例,年龄12〜55岁,平均38岁,均为单眼病例。
致伤原因:眼穿孔伤8例,眼挫裂伤37例,化学伤5例。
针对病因分别进行治疗,治疗结果如下。
2 结果2.1 视力出院时,视力恢复到0.05 以下者8 例,0.05 〜0.3 者20 例,0.3 以上者者22 例,占44.0%。
2.2 眼压入院时眼压测量记录,平均眼压为( 28.6 ±7.9 ) mmH,g 经治疗出院时有明确眼压测量记录的45 例,眼压控制在21mmH以下者有40例,占80.0%,平均眼压为(17.2 ± 3.5 ) mmHg3 讨论眼球受到创伤以后引起的眼压升高称为外伤性青光眼[2] 。
通常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3],眼压〉21mmH便称为眼压升高。
由于年龄、视力下降、前房出血、晶状体损伤和房角后退等多种因素,可引起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此病的有效途径。
3.1 眼内出血3.1.1 病因眼压升高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积血充填眼内使眼内容物增加,小梁网表面有红细胞、炎性细胞、血液的其他成份,炎性产物、纤维素沉积物等机械性阻塞和血一房水屏障的破坏引起。
可分为三种机制:①前房积血: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受损组织碎片等机械性阻塞小梁网,大量出血者血凝块阻滞瞳孔,造成眼压升高。
此种机制与出血量有关,多为暂时性。
②溶血性青光眼:含血红蛋白的巨噬细胞、红细胞碎片阻塞小梁网,小梁内皮细胞吞噬过多的血细胞,房水引流发生障碍,造成眼压升高。
此种机制引起的青光眼为开角型青光眼。
③血影细胞性青光眼:因形态、色泽、流变学等特性发生了改变,不能通过小梁网,房水引流发生阻碍,造成眼压升高[4] 。
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研究目的:对外部损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疾病进行治疗效果研究。
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6月-2014年2月中本院眼科接收的外伤引发青光眼病人43例(病眼共72眼)。
将病人进行症型划分并分析致病原因和救治要点。
结果:按照致病原因和病人的临床反应把外伤引发的青光眼划分成增生粘连、眼前房积血以及眼房角受损三种类型。
通过手术及用药后,有62眼的眼压恢复到常规标准,有8眼的眼压超过21mmHg,有2眼的眼压低于6mmHg。
有68眼视力例恢复正常,有4眼视力衰退。
结论:外部创伤引发青光眼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医生在采取治疗措施时,必须先分清症型,根据症型实施恰当的治疗。
标签:外伤;青光眼;患者外部创伤是导致眼睛受损的常见原因,当前本院眼科每天都会收治许多因外伤入院的伤者。
外部创伤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青光眼疾病,这种疾病会使伤者眼睛的机能大幅降低。
为了帮助伤者治疗外伤引发的青光眼,使伤者可以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笔者采用实验研究对外伤引发的青光眼进行了症型划分以及治疗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任意抽选2013年6月-2014年2月中本院眼科接收的外伤引发青光眼病人43例(病眼共72眼)。
眼睛受伤原因包括:重物撞击12眼,化学液体腐蚀8眼,交通事故23眼,意外爆炸7眼,坚硬物戳刺22眼。
伤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3h-30d之间,接受治疗前所有病眼的眼压都超过30mmHg。
经医生诊断,72例病眼中,14眼为眼内炎症、34眼眼前房积血、24眼眼房角受损。
1.2救治方式1.2.1眼前房积血的治疗方式为眼前房出血的伤者进行双目包扎并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要让伤者多卧床修养,尽可能不让伤者下床活动。
通过推注方式给伤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止病眼受到细菌感染,同时还可以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
使用甘露醇以及阻滞药剂帮助病人降低眼压。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无法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就要为病人实施眼部冲洗、小梁切除等手术治疗方式。
76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76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历资料。
方法:用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前房出血、房角后退、晶体脱位、眼内炎症是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因。
结论: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经治疗后视力均可提高,眼压可控制。
【关键词】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诊治分析
眼外伤是眼科临床常见急症。
眼外伤可导致前房出血、晶状体脱位及破裂、虹膜炎等改变,使房水引流障碍而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我科近三年来共收治76例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76例76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76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男55例,女21例;年龄6-72岁,平均39岁。
15岁以下18例, 60岁以上24例。
农民27例,工人26例,学生15例,司机10例。
致伤原因:致伤原因玩具枪子弹、砖石、球类、拳击伤、车祸伤,鞭炮、啤酒瓶炸伤。
眼外伤原因:眼挫伤52例(83. 16% )、穿孔伤23例(14. 74% ),化学伤1例(
2. 11% )。
外伤后视力最高为0.3, 57例患者的视力40 mmhg)则需行前房穿刺冲洗术;有继发性出血者加大止血药用量或联合用药。
确诊为继发青光眼后局部给予5 ml/l 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2次/d;匹罗卡品滴眼液,4次/天;必要时
给予200 ml/l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以降低眼压。
当用药控制眼压后根据情况施行小梁切除术;若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应加用局部降压药物,必要时可重复施行小梁切除术或滤过性手术。
如晶状体脱入前房或者晶状体破裂需急诊行晶状体取出术;如晶状体完全脱位进入玻璃体合并眼压升高者需急诊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患者眼压维持在21 mmhg以下至少1 月后作视力评价。
2 结果
2.1继发性青光眼原因①眼内积血:前房积血27例(35.53% ),其中单纯前房积血9例。
②晶状体脱位18例(2
3. 68% ),其中不全脱位17例,全脱位1例。
③晶状体破裂5例(6. 58% )。
④虹膜睫状体炎症4例(5. 26% )。
⑤化脓性眼内炎症10例(13. 16% ),其中化学烧伤后严重虹膜炎者3例,继发角膜溃疡或前房积脓5例,全眼球炎2例。
⑥粘连性角膜白斑6例(7. 89% )。
⑦房角劈裂3例(3. 95% )。
⑧上皮植入性囊肿3例(3. 95% )。
2.2 出院时视力0.5者18例。
眼压平均为15.02 mmhg。
出血吸收时间: 1-2天内吸收24例, 3-6天吸收41例, 7-10天吸收11例。
眼压21mmhg 者 14 眼(18.42%)。
视力较入院时增加者49眼(64.47%),不变12眼(15.79 % ),减退 15 眼(19.74 % )。
3 讨论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是指外伤后引起的眼压增高,部分患者伴有视神经的损害。
继发性青光眼是眼外伤后视力严重损害的重要原
因。
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发生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其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视力下降、前房出血、晶状体损伤和房角后退等多种因素。
根据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外伤性虹膜炎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眼内出血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损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房角后退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
眼球内出血是钝性眼外伤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且多合并房角后退。
大量出血机械阻塞小梁网、机化导致虹膜周边前粘连、合并小梁功能损害或炎症等是造成眼压升高。
前房冲洗前积极的抗炎治疗和止血治疗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反复出血。
继发于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的青光眼有开角型或闭角型两种,其原因可能为小梁薄板或细胞肿胀或功能障碍,或因外流管道中集聚固体物质蛋白、白细胞凝聚物、巨噬细胞引起眼压的升高。
另外小梁炎、血管通透性改变也可以引起开角型青光眼。
继发于虹膜睫状体炎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因可能为虹膜周边前粘连、虹膜后粘连和睫状体向前滚动。
晶状体脱位所致的青光眼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晶状体脱位后,导致晶状体与虹膜玻璃体相对位置的改变,造成前后房通道的机械性阻塞,因此脱位的晶状体可对睫状体产生摩擦刺激,致使房水增多脱入前房的晶状体直接阻塞房角,同时位于前房的晶状体将虹膜推向后方,导致晶状体后面与虹膜紧密相贴发生瞳孔阻滞,而后房压力增高推动周边虹膜向前贴于角膜后壁,导致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
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可导致玻璃体疝而形成瞳孔阻滞,也可因漂浮的晶状体不断与睫状体摩擦使房水分泌增加,而发
生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半脱位时可形成玻璃体疝、虹膜周边前粘连,脱位的晶状体可嵌夹在瞳孔部位直接形成瞳孔阻滞而导致眼压的升高。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对视力损害多较严重,经积极治疗视力有所好转,但多数患者仍低于0. 5。
所以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做好眼外伤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