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4.47 KB
- 文档页数:9
眼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眼科五种病种临床路径之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适用对象:本临床路径适用于首次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并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的患者。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___编著,__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___编著,___),《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诊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具备以下症状和体征: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___编著,__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___编著,___),《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选择以下方案: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5-7天。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在手术前1-2天进行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此外,还需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泪溢,内眦皮肤潮红、糜烂,有分泌物。
2.体征:鼻侧球结膜充血,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3.辅助检查:碘油造影(必要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大小基本正常,无出血性疾病,无鼻科相关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04.401慢性泪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血常规、凝血分析、鼻科会诊。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泪囊碘油造影。
3.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需由相关科室会诊,实施必要的诊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鼻腔泪囊吻合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
2.术后用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3-5天,使用呋喃西林液滴鼻,3天后首次冲洗泪道。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清洁,无红肿溢脓。
2.泪道冲洗通畅。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泪总管阻塞需再行探通术或义管植入术,不进入路径。
2.术后3天内泪道不通可请鼻科会诊,去鼻腔内血痂后再冲。
眼科临床路径卫卫政卫〔医2011〕74号文件附件白障囊外摘除卫合人工晶植入卫内体卫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障囊外摘除卫合人工晶植入卫卫床路卫准住院流内体径程;一,适用卫象。
第一卫卫老年性白障;断内ICD-10,H259,。
行白障囊外内(ICD-9:13.59,卫合人工晶植入手卫体;ICD-9:13.71,。
;二,卫依据。
断根据《眼科卫床指南》;中卫眼科分卫卫~医学会学会2006年,。
1.症状:无痛性、卫卫性卫力下降。
2.征体:卫卫可卫晶皮卫、晶核、晶后囊下明卫混卫~卫致卫体体体力低下, 眼前卫卫卫基本正常。
3.眼底超卫卫无明卫常。
声异;三,治卫方案的卫卫。
根据《眼科卫床指南》;中卫眼科分卫卫~医学会学会2006年,~符合以下件可以卫卫白障囊外卫合人工晶植入手卫条内体,;1,晶混卫明卫卫致卫力低下不能卫足患者需要~而行白体内障手卫能提高卫力。
;2,眼卫及眼前卫卫卫正常。
;3,直接或卫接眼底卫卫无明卫影卫后卫力提高的眼底疾响病。
;4,眼底B超卫卫无明卫常。
异;5,晶核卫硬;四体–五卫核,患者不具卫行白障超内声乳化人工晶植入手卫件体条,或无超乳化卫卫卫的基卫院。
声医;四,卫准住院日卫5–7天。
;五,卫入路卫准。
径1.第一卫必卫符合断ICD-10,H25.9老年性白障疾病卫卫内。
2.患者同卫具有其他疾病卫~但在住院期卫不需要特当断殊卫理也不影第一卫的卫床路流程卫施卫~可以卫入路。
响断径径;六,卫前准卫1–2天。
1.必需的卫卫卫目,;1,手卫前全身常卫卫~体;2,卫科卫卫:卫力;裸卫及卫正卫力,、眼卫、洗道~裂隙冲泪灯体况卫卫、晶混卫情、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卫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卫卫:角膜皮卫卫卫、光相卫卫卫描、激光内学断卫力。
;七,治卫方案卫物卫卫。
与卫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卫原卫病;高血卫、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卫日卫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卫行心卫卫卫。
一、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入院眼部检查: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A/B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
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OCT 。
诊断依据: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
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自服。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3天,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散瞳要求瞳孔大小术后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2周;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门诊复诊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
反应不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1.眼压正常2.伤口愈合好3.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4.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主要应用降眼压药物(甘露醇等)、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护角膜内皮药物。
2.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及时后节手术对症处理。
3.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干预。
二、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UBM、电脑视野、眼科A/B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眼科临床路径原发性急性发角型光眼发床路青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发角型光眼发床路发准住院流程青径;一,适用发象。
第一发发原发性急性发角型光眼断青;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发(ICD-9-CM-3,12.64);二,发依据。
断根据《发床发发指南-眼科分》;中发发著~人民发学册医学会生出版社,~《发床技发操作发范-眼科分》;中发发著学册医学会~人民发出版社,~《我原发性光眼发和治发发家共发》医国青断;中发眼科发志,1.症,眼痛、发痛~发心、发吐~发力下降等。
状2.征,眼发高~前房~发膜充血~角膜水发~色素体浅KP~光眼斑~虹膜发段萎发~前房角窄或发发等。
青狭;三,治发方案的发发。
根据《发床发发指南-眼科分》;中发发著~人民发学册医学会生出版社,~《发床技发操作发范-眼科分》;中发发著学册医学会~人民发出版社,~《眼科发床指南;医PPP,》;美眼科国学会发,~《我原发性光眼发和治发发家共发》;中发眼科发志,国青断1.小梁切除发,房角发发超发1/2发周。
2.激光/手发周发虹膜切除发,房角发发小于1/2发周~无光青2眼性发神发发害。
;四,发准住院日发5-7天。
;五,发入路发准。
径1.第一发必发符合断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发角型青光眼疾病发发。
2.患者同发具有其他疾病发~但在住院期发不需要特当断殊发理也不影第一发的发床路流程发施发~可以发入路。
响断径径;六,发前准发;发前发,估1-2天。
1.必需的发发发目,;1,血常发、尿常发;;2,肝发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发发;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发发~X发胸片。
2.眼部常发发发,发力、眼发、前房、晶、发发情~前房角发发发体况。
3.根据病情发发AB超、UBM、发野。
;七,发防性抗菌发物发发使用发机。
与1.按照《抗菌发物发床发用指发原发》;发发医〔2004〕285,发号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发物。
2.发用抗菌发物滴眼液~发防性用发发发可1-3天。
1.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ICU10:H40.203 ):诊断依据:根据人卫七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原发性青光眼章节教材1.典型的大发作:起病急、眼压急剧上升、明显眼痛头痛。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浅前房、瞳孔扩大、虹膜膨隆。
3.眼科辅助检查视野缺损、高眼压、房角关闭和粘连、视力明显减退。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七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原发性青光眼章节教材1.挽救视功能和保护房角式治疗的主要目的。
2.联合应用促进房水引流、减少房水生成和高渗脱水三种手段联合应用。
3.选择合适手术方案,临床经典术式为小梁切除术。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 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U10 H40.203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致闭角发生,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者,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 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三大常规及血型2. 心电图检查3. 视力、眼压4.房角、视野选择用药:抗生素氨基糖苷及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 2 天手术日为入院第 3 天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手术材料:—术中用药:视情况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7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 视力2. 眼压3. 房角4. 视野术后用药:抗生素头孢霉素类,用药时间 3 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眼部无明显疼痛。
2.手术后结膜滤泡形成稳定。
3.眼前房深度稳定、眼压正常。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手术后部分特殊病例因“睫状体休克”,睫状体水肿致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发生,临床注意术后观察及防治。
2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原发性闭角型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ICU10:H40.203 )拟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姓名:性别:女年龄:门诊号:-住院号:3 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原发性闭角型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4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病历号:。
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文件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 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眼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或羊膜移植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及《手术学全集-眼科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编,1996年版)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术,合并结膜囊狭窄或结膜瘢痕,可单纯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心电图,胸部x片(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术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眼科临床路径(16个)1. 门诊接待- 病人到达眼科门诊,由护士接待并获取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资料和病史。
- 护士会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如视力检查和眼压检查。
- 接待员会为病人安排初诊时间,并发放相关的预约单据。
2. 初诊检查- 病人在初诊时,将由医生对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 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诊断工具,如眼底镜和角膜地形图等进行检查。
- 在初诊检查后,医生会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向病人解释病情。
3. 补充检查- 根据初诊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或进一步明确诊断。
- 补充检查可能包括视野检查、眼部超声检查或角膜地形图等。
4. 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后,医生会确定最终的诊断,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 医生会向病人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回答病人的疑问。
5. 治疗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
- 病人需要按时服用或使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医生会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
6. 长期治疗和维护- 某些眼科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定期维护。
- 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来院复诊,以确保疗效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 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 康复和康复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进行康复指导和康复评估,以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和健康状况。
- 医生会根据康复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8. 家庭护理指导- 医生会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家庭护理指导,以帮助病人更好地管理眼科疾病。
- 家庭护理指导可能包括眼部清洁、药物使用和注意事项等。
9. 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建议- 医生会向病人提供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建议,以减少眼科疾病的风险。
- 这可能包括定期眼部检查、避免眼睛受伤和正确使用眼睛护理产品等。
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文件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 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ICD-9-CM-3:(13.2:13.5)+13.71]。
(二)诊断依据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除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晶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外,其余眼前段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晶状体混浊程度已导致视力显著下降至不能满足患者日常需要的程度,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生活质量、满足心理需求。
(2)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条件, 如晶状体核较硬(Ⅴ级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过少或晶状体不同程度的脱位。
(3)无白内障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酶免疫分析及心电图,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记录晶状体混浊发生部位及程度、眼底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A+B超及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4次/天,连续使用3天(可在住院前就开始点用)。
一、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入院眼部检查: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A/B 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
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OCT 。
诊断依据: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
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自服。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3 天,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散瞳要求瞳孔大小术后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 2 周;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门诊复诊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
反应不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1.眼压正常2. 伤口愈合好3. 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4. 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主要应用降眼压药物(甘露醇等)、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护角膜内皮药物。
2.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及时后节手术对症处理。
3.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干预。
二、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UBM电脑视野、眼科A/B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诊断依据: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入院治疗: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治疗(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方式选择: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术、单纯虹膜周切术、睫状体光凝术、青光眼阀门植入术、YAG 虹膜激光周切等,根据青光眼分类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必须检查项目:前房形成及反应、瞳孔状况、滤过泡情况,结膜切口缝合情况,眼压,视力(矫正),眼底情况。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
(出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加用眼膏包双眼)出院标准:1、高眼压得到控制。
2、前房基本恢复正常。
3、结膜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
4、2 周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线。
特殊情况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变异及原因分析1、患者术前存在持续性眼压高或眼轴短,真性小眼球等因素,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前房形成迟缓,需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处理,导致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具体处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局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静脉滴注甘露醇、服用醋甲唑胺降压;应长期应用阿托品避免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抽吸玻璃体积也并重建前房,必要时做晶体摘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
2、出现手术并发症,如结膜伤口愈合不良、滤过泡渗漏、前房形成迟缓、脉络膜渗漏、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导致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1)结膜及筋膜切口愈合不好:检查方法:溪流实验:滴2% 荧光素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轻加压于眼,可见荧光素的绿色流线,确定是否漏水。
术后1〜3天内可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药物乙酰唑胺,以减少渗漏处的房水流出,同时局部使用上皮修复药并棉垫包扎,从而促使该处上皮增生,伤口愈合。
在经过以上处理后仍无效时,要根据伤口溪流范围的大小及不同部位来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缝线加固(2)滤过过盛:常见原因有滤过口过大、巩膜瓣损伤或巩膜瓣缝线松解及术中使用丝裂霉素所致。
早期压迫包扎数日即可减少滤过,使前房恢复,同时局部滴散瞳剂活动瞳孔,以防虹膜后粘连。
仍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探查,加固巩膜瓣缝合修补。
(3)脉络膜脱离凡前房恢复延迟,或已良好形成又消失,或变浅,都必须注意检查眼底。
脉络膜脱离时眼压降低,眼底时常可发现下方一侧或两侧有球形隆起。
在眼底不能窥见时,可进行UBM (超声生物显微镜〕,或B超协助检查明确诊断。
对I级浅前房者,可暂时加压包扎观察,皮质激素口服,充分散瞳,应用高渗脱水剂甘露醇、甘油。
治疗数日无效时,或n级以上浅前房者,要尽快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一般选择颞下或鼻下相应于脱离处,睫状体扁平部(角巩膜缘外3〜4mm ),平行角膜缘板层切开巩膜约1.5〜2mm,预置缝线,切开深层巩膜,见有黄色液体排出,由此切口分离房角至前房,向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或生理盐水,结扎缝线。
前房随之恢复,术后重复以上保守治疗数日,待前房情况稳定后可依次减药。
三、翼状胬肉治疗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泪道冲洗、Schirmer 试验、眼前节照相。
(查术眼)诊断依据: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入院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氧氟沙星眼水)频繁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治疗,详细问病史,口服药自服。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 天手术方式选择:胬肉切除+ 自体杆细胞移植术;胬肉切除+ 羊膜覆盖术等据胬肉大小及是否联合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术后必须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结膜移植瓣存活情况及缝线、眼球运动。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氧氟沙星眼水)、糖皮质激素眼液(佳名)一般用2 周,异物感重的用氧氟沙星眼膏或者红霉素眼膏。
全身口服抗生素即可。
出院标准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移植瓣愈合好,存活,对合好。
3、眼球运动无异常。
4、8 天后拆线。
特殊情况愈合差、糖尿病、特大胬肉的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四、玻切病人治疗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二项、HIV HCV Hbsag 大生化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眼科 B 超、前房角检查、散瞳眼底、角膜内皮计数、泪道冲洗、光定位、色觉、眼底照相。
入院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点眼,0.5% 左氧氟沙星眼水(0.3% 氧氟沙星眼水),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处理(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5 天. 血糖血压等全身状况控制正常手术方式选择:单纯玻切、联合硅油气体注入、裂孔封闭等,根据眼底病分类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2-4 周,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
静滴抗生素2-3 天即可。
手术后必须检查项目:视力(矫正)、眼压、角膜、前房反应、晶体、眼底网膜情况。
出院标准:1 、眼压正常,角膜透明2、无明显眼前后段炎症反应3、网膜复位好,裂孔封闭。
4、网膜增殖牵拉解除,玻璃体积血清理。
5 、注意术后体位要求。
五、共同性斜视治疗路径:入院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入院眼部检查:裂隙灯、气测眼压、屈光检查、泪道冲洗、心电图、斜视检查、三棱镜检查、同视机检查、主导眼、双眼视觉、眼外肌功能检查、外观照相等。
诊断依据: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治疗方案选择:1.诊断明确。
2. 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3.内斜视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全部矫正、戴镜6-12个月。
4.共同性斜视的斜度》15 Ao手术安排:入院后2-3 天。
术前用药: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氧氟沙星眼水或者0.3% 妥布霉素眼水),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术后检查项目:1. 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前节。
2. 术后用药: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滴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水用1-2 周。
口服抗生素即可。
出院标准:1.手术后效果较好,病情稳定。
2.伤口愈合好,伤口对合齐,缝线在位,伤口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
泪道重建联合插管术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及泪道检查:裂隙灯检查、泪道冲洗加探通、心电图入院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点眼,氧氟沙星眼水或者洛美沙星眼水,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治疗(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3 天.血糖血压等全身状况控制正常诊断依据:1 、症状:泪溢,内眦皮肤潮红、糜烂,有分泌物。
2、体征:鼻侧球结膜充血,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术后检查项目:1、泪道冲洗2 、术后用药:局部应用抗菌素眼水1-2 周,使用呋麻液滴滴鼻,术后第1-2 天后首次冲洗泪道。
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1 、伤口清洁,无红肿溢脓。
2、泪道冲洗通畅。
急性葡萄膜炎临床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RF+ESR+ASO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眼科A/B 超、前房角检查、散瞳眼底。
诊断依据1、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2、体征:球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大量灰白色尘状角膜后沉着物(KP) ,前房闪辉,房水炎症细胞,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或不规则,虹膜后粘连,少数患者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
治疗方案的选择1、抗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眼。
(1 ) 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根据炎症情况,可以q1h或q2h滴眼。
( 2 )曲安奈德或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适用于前房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患者,且既往眼表滴用糖皮质激素无眼压升高病史。
(3 )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一般不需要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但是,若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可以口服强的松30 - 40mg/d或者全身静脉滴注激素,-般不超过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