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内部控制要素解读重要条款解读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处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
内部环境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1.治理结构(是源头的问题,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1条明确了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克服或减少代理成本。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我国相关法规反映出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其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邻层级之间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3.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5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
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
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关于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通知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环保责任制,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结合公司环境保护实际情况,成立××有限公司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监督、检查和奖惩工作。
一、组织结构:主任:(总经理)副主任:(副总经理)(安环部长)成员:(机关各部室部长);(车间各工段主管)××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责任制一、目的:为了明确各级人员的环境保护(简称环保)职责,加强对环保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及环境不受污染,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其他要求,制定本责任制。
二、总则:2.1环保工作坚持“一岗双责”的原则,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落实到人”。
2.2××公司的每位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范围内的环保职责,做到恪尽职守,各负其责。
2.3公司各部门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职责,落实环保责任,对本部门预防环保事故和发生环保事故的后果承担责任。
2.4各部门负责人离岗或缺员,必须指定代理者履行其环保职责。
三、适用范围:3.1本责任制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环保管理。
3.2各级环保人员必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为主、谁负责;管生产,必须抓环保”的原则。
部门主要领导是本部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环保工作负主要责任。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公司下属人员贯彻执行环保责任制负责,做到各负其责。
3.3总经理作为公司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环境保护全面负责。
安环部是公司环保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
四、环保责任制的制定、修改和批准:4.1安环部负责编制环保责任制,宣传新的法律法规;公司组织机构人员调整后,对环保责任制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1、环境的定义(1)环境: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2)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①一般环境:包括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这些力量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
②具体环境: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环境、组织的具体环境的相关要素有: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公众压力集团。
③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关系:一个具体环境因素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成一般环境因素,反之亦然2、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①环境的不确定性:㈠变动程度:Ⅰ动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大幅度改变②Ⅱ稳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变化很小㈡复杂程度: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③稳定的和简单的环境是相当确定的,而越是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其不确定性越大。
[2维矩阵模型3、组织及其环境:①一个组织是一个与其具体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并随时注意其一般环境的潜在作用。
②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压力集团。
③一般环境㈠经济条件:利益、通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证券市场指数以及一般商业周期。
㈡政治条件:包括一个组织在其中经营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及政府首脑对工商企业的作用所持的具体态度。
㈢社会条件:管理当局必须使其经营适应所在社会变化中的社会预期㈣技术条件4、环境对管理时间的影响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限制了管理当局的选择及决定自身命运的自由.补充:技术的变化要关心:1。
方向2。
速度环境不确定性矩阵环境通过当前环境的不确定程度,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相关群体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对管理者施加影响。
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有两个维度决定: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首先是变化程度。
如果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经常变动,称之为动态环境。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第 页1-5、公司领导6-13、人事行政部14-26、质量安全部27-31、工程技术部32-35、建设物资采购租赁中心36-38、经营处(财务处)39-49、项目部。
组织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一、组织的外部环境(一)组织的外部环境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1、组织的外部环境。
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处在比他更大的系统,即外部环境中,并同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所有那些存在于组织外部的,对组织的活动及其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或者是力量都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组织而言,外部环境是不能控制的,相反,它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才能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组织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所以组织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2、外部环境对管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能给组织的发展带来机遇。
(2)为组织带来规范和约束。
(3)可能给组织发展带来挑战和威胁。
(4)组织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二)组织的一般外部环境。
1、概念。
一般环境又称为宏观环境,是指在国际国内对一切产业部门和组织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包括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2、因素。
这些力量主要有: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经济条件:利益、通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证券市场指数以及一般商业周期。
政治条件:包括一个组织在其中经营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及政府首脑对工商企业的作用所持的具体态度。
社会条件:管理当局必须使其经营适应所在社会变化中的社会预期技术条件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叉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而言,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同一因素对不同产业的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
(三)组织的特定外部环境及其因素。
1、概念。
又叫具体环境。
或者叫产业环境,是指从产业角度看,同组织有密切关系、对组织有密切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
2、因素。
组织的具体环境的相关要素有: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公众压力集团。
3、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关系。
一个具体环境因素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成一般环境因素,反之亦然(四)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资源政策、企业⽂化(组织架构、发展战略、⼈⼒资源、社会责任、企业⽂化—配套指引)内部控制五要素—风险评估⽬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与沟通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监督1.⽇常监督2.专项监督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印讲义前⾔内部控制不⼀定保证企业成功,但失败的企业⽆疑都有失控的印记。
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
企业⽬标与经营风险企业⽬标⽣存发展获利经营风险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政策/竞争/技术)风险是两⾯性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什么?Risk 与“危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尴尬。
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
Do the right thing;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内部控制的意义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企业选择的主观性为了控制⽽控制 or 为了防范风险⽽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能带来什么?⼀个是提⾼企业的运⾏效率⼩企业管理靠⼈,⼤企业呢?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另⼀个是防范作弊作弊的防范是企业的底线舞弊的三⾓理论防范机制—职业道德教育防范机制—法律法规来硬的能解决⼀切吗?防范机制—内部控制案例—上课时⼿机管理求情式?抢⼿机?还有?。
舞弊三⾓理论内部控制发展的⼏个⾥程碑1.早期的内部控制2.1992年COSO内部控制框架3.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4.2004年COSO风险管理框架5.2008年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2010年中国内部控制配套指引COSO是什么?内部控制框架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执⾏官协会(FE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共同赞助成⽴—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 委员会)。
内部控制八大要素分析(企业为例)一、八大要素为:1.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组织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主要包括了: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内部环境要素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内部环境的一部分,其职责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营造企业的风险文化,并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相关的初步行动结合起来。
举例:执行信用政策的基础(人,权责):如内审部门独立和权力、财务部门权力、信用政策相关员工的能力和道德,激励与约束惩罚政策等2.目标制定目标设定是指企业在确立其使命及愿景规划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报告目标、资源目标和合规目标,并根据所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主体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举例:分解目标,经营目标,利润=收入-费用——增源节流,收入,费用继续细化分解。
3.事项识别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这些事项进行识别.事项是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对企业可能有正面的影响(机会)、负面的影响(风险)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组织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影响主题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与机会。
举例:影响增源节流的因素(风险,如市场环境等)—促销(竞争市场)—赊销(两难)4.风险评估组织应当针对易识别的风险因素,从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指某一特定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则是指事项的发生将会带来的影响。
对于风险的评估应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角度进行。
首先,应对企业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对固有风险的风险反应模式能够确定对固有风险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