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ama改良根治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应用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作者:刘长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总结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高发年龄是60-69岁,左右乳发病比例为1.4:1,主要病理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68.33%),肿瘤直径多数在2-5cm之间。
经手术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3.5年,3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生存率为30.00%(18/60)。
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侵袭性比较弱,通常预后较好,临床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自身的病情与身体素质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乳腺癌是女性中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群。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发病人数也在急剧增加,加之老年女性患者的病理和生理学特点的特殊性,因此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
现将我院收治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情况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0-85岁,平均(66.8±1.2)岁;病程5天-5年,平均(1.8±0.3)年;临床症状:56例(93.33%)首发症状是乳腺肿块,1例合并乳头溢液,2例合并锁骨肿块,1例合并皮肤溃烂,1例合并腋窝下肿块。
合并疾病:25例(41.67%)合并高血压,18例(30.00%)合并糖尿病,23例(38.33%)有心脏病史(18例冠心病,3例心肌梗死,2例室性早搏),2例(3.33%)合并类风湿关节炎,2例(3.33%)合并胆囊结石,1例(1.67%)合并肝囊肿。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都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6例(10.00%)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40例(66.67%)患者接受了改良根治术,12例(20.00%)患者接受了单纯乳腺癌切除手术,12例(20.00%)患者接受了乳腺区段切除手术。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黄成良【摘要】Objective Observation on preservation of nipple areola complex (NAC) surgery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80 cases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istribution,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n=40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f breast cancer with retained NAC.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cellent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verage score of FACT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rate of skin flap necrosis rate and the rate of wound healing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f breast cancer with retained NAC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high clinical efficacy,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目的:观察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手术在老年乳腺癌治疗的应用。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治疗。
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复发率、生存率、患者对乳房美观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复发率、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对乳房美观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用于治疗老年乳腺癌可提高乳房美观度,且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标签: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首选手术切除病灶治疗。
随着乳腺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尽量保留乳房外观,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手术范围呈缩小趋势。
NAC是女性乳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NAC对乳腺癌患者乳房美观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康复[1]。
本文探讨了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均为女性患者,单发病灶。
病灶直径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经腋下沿腋中线作一长约20 cm切口,切口距肿瘤边缘3 cm以上。
向内侧沿乳房腺体表面分离皮瓣,将翻起的乳腺组织向外拉紧,胸大肌、胸小肌向内牵拉,沿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分界处纵向切开,切除全部腺体、胸大肌筋膜、乳头乳晕、脂肪组织,患侧腋窝行常规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分析袁念永【摘要】目的:探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和电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取超声刀治疗,对照组采取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5.3±8.4)min、术中出血量(30.6±4.2)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9.0±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0%,与对照组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效果明显。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 knife and electric knife in treatment of modified radicalmastectomy.Methods 5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with modiifed radical mast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in each group, study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 knif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lectric knife treatment, 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study group, operative time was (45.3±8.4) min, blood loss was (30.6±4.2) ml,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time was (9.0±2.1) 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ifcant,P<0.05. Complications rate in study was 12.0%,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28.0%,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ultrasonic knife usedin modiifed radical mastectomy has obvious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29【总页数】2页(P119-120)【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超声刀;电刀;临床效果【作者】袁念永【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江苏徐州 22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年龄25~70岁,平均(45.3±8.4)岁,肿块直径(2.9±0.4)cm,5例术前有化疗史,病理分期: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6例;对照组:年龄25~68岁,平均(44.3±7.5)岁,肿块直径(2.8±0.6)cm,4例术前有化疗史,病理分期:Ⅰ型6例,Ⅱ型13例,Ⅲ型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婚姻生活质量研究进展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发展1.乳腺癌根治术: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
根治术的范围是将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小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
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在多数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并无胸大肌侵犯;而手术技术的发展使胸大小肌间和锁骨下淋巴结的清扫不需要切除胸肌即可完成。
对胸肌无癌侵犯的患者,不切除胸大肌又可达到根治性切除术要求的方法,称之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要点是包括切除全部乳房和腋窝、锁骨下淋巴结,其与Halsted提出的乳腺癌典型根治术的主要差别是不切除胸大肌,而使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明显改善。
分为: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Patey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治术已越来越少使用,现基本上已为改良根治术所取代。
二、发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理由实践结果发现,切除或切断胸小肌以及劈开胸大肌清扫锁骨下淋巴结等方法可能损伤支配胸大肌的胸前神经,而造成术后胸大肌萎缩。
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不断成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方法已经趋于一致,目前多采用同时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式。
随访结果证实,在无胸大肌侵犯的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手术后生存率与根治术相同,但上肢功能明显改善,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又一标准术式,并很快在绝大多数患者的外科治疗中取代了典型根治术。
因术后上肢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虽然仍遵循经典乳腺癌根治术的理论,但第一次提出保护上肢功能的概念,这一术式改良在肿瘤外科治疗理念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说明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范围可以改变。
可以说是肿瘤个性化治疗理念的先导,为乳腺癌外科治疗进一步合理缩小手术范围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先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与分析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提出并发症防治措施。
方法:对患者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性切除术,双管持续负压引流。
结果:本组86例,切口感染0例,皮下积液6例,皮瓣坏死2例,术后出血1例。
共计并发症9例,占10.46%。
全部病例经处理均愈合出院。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Ⅱ期以下乳腺癌具有良好效果;术后采取双管持续负压引流可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标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防治措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呈逐年上升趋势。
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倾向于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改良式根治术[1]。
但是,有关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乳腺癌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为女性,年龄32~64岁,平均50.4岁。
病程1~8个月,平均3.6个月。
临床表现:患者无疼痛,无意发现12例,伴有明显肿块和酒窝征的28例,伴有橘皮样改变的15例。
分布部位:左侧42例,右侧44例;外上象限58例,外下象限10例,内上象限6例,内下及中央区12例。
临床分期:Ⅱ期(T0-1N1M0 T2-1N1M0,T3-1N0M0)以下。
1.2 方法手术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性切除术(保留胸大肌、胸小肌)。
切口依肿瘤所在部位采用横月牙形或纵梭状,原则上切口超过肿瘤边缘3cm。
电刀游离皮瓣。
皮瓣厚度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游离的范围同乳癌根治术。
切除乳腺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直至胸大肌外缘下。
清扫胸大肌间淋巴结、胸小肌间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
保留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以及肩胛下血管。
手术标本切除后,彻底止血,冲洗。
术后引流:双管持续负压引流:缝合皮肤前分别于腋窝顶部及术区内下至内上方胸骨旁呈倒U形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并预留6个以上侧孔,缝合皮肤。
近年来,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其就诊时病期较晚及全身重要脏器合并症多、手术耐受力差等特点,给临床的手术选择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探讨Kodama改良根治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应用可行性,本文对2001年~2007年70例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Kodama改良根治术与Halsted根治术,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照与方法
1.1 对象2001年~2007年70例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术前粗针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证实未侵犯胸大肌,均为女性。
分为Halsted根治术组(Halsted组)和Kodama 改良根治术组(Kodama组)。
其中Halsted组30例,年龄60~75(平均66.5)岁,TNM分期:Ⅱb期15例,Ⅲa期11例,Ⅲb期4例,合并心脑血管等伴发症者12例;Kodama组40例,年龄60~78(平均65.7)岁,TNM分期:Ⅱb期20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合并心脑血管等伴发症者16例。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Kodama组行Kodama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如下:参照Halsted 根治术剥离乳腺组织,向外侧翻转,于腋窝附近暴露下胸肌神经,游离后置牵引线保护。
于胸大肌间沟下方1~2 cm处分离胸大肌,保留其中纵行的胸肩峰动静脉胸肌支和上胸肌神经及中间胸肌神经,廓清胸小肌前面组织。
剥离胸小肌内、外侧缘,将保留的胸肩峰动静脉胸肌支和上胸肌神经牵向内侧,以手指分离胸小肌并向外侧牵拉,沿腋静脉由内向外清扫腋窝淋巴脂肪组织。
Halsted组行Halsted乳癌根治术。
术后两组均予CMF方案化疗,符合条件者继续行内分泌治疗及放疗,共65例获得随访,Halsted组和Kodama组分别为27和38例。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用生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
2 结果
2.1 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56例(80%),单纯癌12例(17%),髓样癌2例(3%)。
术后两组腋窝转移淋巴结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平均住院时间Kodama组显著缩短(P=0.000)。
术后患肢水肿或功能障碍并发症Kodama组明显少于Halsted组(P=0.008),见表1。
表1 两组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2.3 随访结果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71.8%,无显著差异(χ2=0.212,P=0.645)。
3 讨论
1973年美国65岁以上乳腺癌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37%,而1995年65岁以上者增至46.7%〔1〕。
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相对于年轻患者,老年乳腺癌患者主要特点,对疾病认识不足、就诊偏晚致局部晚期多见;激素受体阳性率高、脉管癌栓少、生物学属性惰性者多见〔2〕。
在手术方式选择上,老年患者由于重要脏器合并症多,对麻醉、
手术耐受力差,如何在取得根治性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Kodama改良根治术主要优点在于:①有利于暴露锁骨下淋巴结区域,腋窝淋巴结清扫效果基本等同Halsted乳癌根治术;②切断胸小肌喙突止点而保留该肌,大大减少了损伤胸内、外侧神经的可能性,避免了术后胸大肌萎缩;③相对于Halsted根治术,保留了胸大、小肌,维持了术后胸部外观,手术创伤较小〔3〕。
目前认为,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并非沿淋巴管逐渐浸润蔓延至淋巴结,而是类似于血行转移,是局部癌细胞栓塞的结果〔4〕。
胸大肌筋膜相对无淋巴管,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因此,除非胸大肌直接受到侵犯,否则即使腋窝及内乳淋巴结出现转移,胸大肌也多不受累,这也就成了Kodama改良根治术保留胸肌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显示,Kodama组和Halsted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清扫出的腋窝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以及5年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前者患肢水肿、活动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后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Kodama改良根治术在保留胸大、小肌的同时,达到了Halsted乳癌根治术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可作为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
4 张怀亮,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 /新医学;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
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 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邹汉青Kodama改良根治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应用观察.中医药期刊学会/jiaoan/html/?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