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届高中化学 教师用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二课时 课下30分钟演练推荐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4
创新方案课堂高中化学 4.1油脂课下30分钟演练新人教版选修54.1 油脂课下30分钟演练(人教选修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因而油脂是混合物 B.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C.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都称为皂化反应 D.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解析: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选项A正确;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B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才称为皂化反应,选项C不正确;液态油脂可通过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选项D正确。
答案:C2.[双选题]下列关于油脂和乙酸乙酯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油脂和乙酸乙酯都是纯净物,在室温下都是液体 B.油脂和乙酸乙酯都能水解生成羧酸和醇 C.油脂和乙酸乙酯都不能使溴水褪色D.油脂和乙酸乙酯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解析:油脂是混合物,乙酸乙酯是纯净物;油脂中有的在室温下呈液态(如油酸甘油酯),有的在室温下呈固态(如硬脂酸甘油酯);油脂属于酯类,与乙酸乙酯相似,水解都生成羧酸和醇;油脂中若含不饱和烃基,则能与溴加成而使溴水褪色,乙酸乙酯与溴水不反应;油脂和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答案:BD3.(2021・海南琼中高二月考)食品店出售的冰激凌是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制得的,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A.水解反应 C.加成反应B.加聚反应 D.取代反应解析:液态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硬化油。
答案:C4.[双选题]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C.硬水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解析:液态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它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酸性KMnO4溶用心爱心专心1液氧化,A、D不正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B.因为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C.Al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D.Al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解析:A中Al2O3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B中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等;C中Al2O3只与强碱反应。
答案:D2.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于熔化烧碱的坩埚,可用Al2O3这种材料制成B.铝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是因为其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铝薄膜C.氧化铝是一种难熔物质,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解析:Al2O3和NaOH能发生反应,熔化烧碱的坩埚不能用Al2O3材料制成。
答案:A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①Al(OH)3②Al2O3③Al ④NaHCO3⑤Mg(OH)2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④⑤解析:Mg(OH)2只与酸反应,不与强碱反应;Al虽然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是化合物。
答案:C4.向100 mL 1.0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的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的理论曲线图正确的是( )解析: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减少,直到全部消失,而且沉淀最多和沉淀恰好消失时前后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D5.镁、铝混合粉末10.2 g溶于500 mL 4 mol/L盐酸中。
若加入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100 mL B.500 mLC.1 000 mL D.1 500 mL解析:当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根据Na、Cl原子个数比为1∶1可知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1 000 mL。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解析:Na2O是白色固体,Na2O2是淡黄色固体;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a2O2是强氧化剂,Na2O不是。
C正确。
答案:C2.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A项:产物中还有O2生成,故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Na2O2与H2O反应产生O2,故不能作干燥剂,Na2O2与水、CO2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项正确。
答案:D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Na+B.一定含Na+,可能含有K+C.既含有Na+,又含有K+D.可能含有Na+,可能还含有K+解析:钠的焰色是黄色,K的焰色是紫色,观察K的焰色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黄色光的干扰,该实验中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说明一定含Na+,不能确定是否含K+。
答案:B4.①纯净的碳酸钠a g;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a g,两者相比下列各种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大B.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纯净的碳酸钠放出的CO2多C.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物得到的沉淀质量大D.分别配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溶液中的Na+的物质的量浓度大解析:同质量的Na2CO3比NaHCO3耗酸量要多,但是产生的CO2要少,故A、B项均错误;同质量的两组物质,混合物含的碳元素较多,故最终转化成CaCO3沉淀的质量就大,C项正确;同质量的Na 2CO 3比NaHCO 3所含Na +物质的量大,故配成等体积溶液后纯净的碳酸钠溶液中的Na +物质的量浓度大,故D 项错误。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关于二氧化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B.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起反应生成酸D.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跟任何酸起反应解析:水晶的主要成分为SiO2,A项正确;CO2是由分子构成的,而SiO2是Si和O按1∶2组成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二者物理性质差别较大,B正确;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C项正确;SiO2可以与氢氟酸反应,D项不正确。
答案:D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CO2-3+SiO2===SiO2-3+CO2↑C.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SiO2+2OH-===SiO2-3+H2↑D.硅酸与烧碱溶液中和:H2SiO3+2OH-===SiO2-3+2H2O解析: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不反应,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故A、B、C均错误。
答案:D3.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CO2→H2CO3B.SiO2→Na2SiO3C.Na2O2→Na2CO3D.SiO2→H2SiO3解析:由于SiO2不溶水也不与水反应,所以由SiO2制取H2SiO3需先使SiO2与强碱反应制得可溶性硅酸盐后,再与酸反应才能制得H2SiO3。
答案:D4.(双选题)素有“水晶之乡”美称的江苏东海县盛产水晶,现存于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水晶大王就出自东海县。
水晶是较纯净的透明的石英晶体,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
下列有关石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英都是无色透明晶体,可作装饰品,也可以制作光学仪器B.石英晶体中每个Si周围结合4个O,每个O周围结合2个SiC.石英制做的光导纤维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断”路D.石英不可以用来制取高纯硅,可以制光导纤维解析:纯净的SiO2晶体水晶是无色的,而其他的石英晶体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玛瑙。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对1 mol/L 的Na 2SO 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含有1 mol Na 2SO 4B .1 L 溶液中含有142 g Na 2SO 4C .1 mol Na 2SO 4溶于1 L 水D .从1 L 该溶液中取出500 mL 以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解析:A 项,溶液的体积未明确;B 项,142 g Na 2SO 4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正确;C 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 L ;D 项,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 mol/L 。
答案:B2.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 AlCl 3溶液中Cl -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 的NaCl 溶液B .75 mL 2 mol/L 的NH 4Cl 溶液C .150 mL 3 mol/L 的KCl 溶液D .75 mL 2 mol/L 的FeCl 3溶液解析:1 mol/L 的AlCl 3溶液中c (Cl -)=3 mol/L ,A 项c (Cl -)=1 mol/L ,B 项c (Cl -)=2 mol/L ,C 项c (Cl -)=3 mol/L ,D 项c (Cl -)=6 mol/L 。
答案:C3.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的a L HCl(g)溶于1 000 g 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ρ22.4 mol/L B.ab 22 400 mol/L C.ab 22 400+36.5a mol/L D. 1 000ab 22 400+36.5amol/L 解析:根据c =n V =a 22.4 mol a22.4×36.5+1 000b×10-3 L = 1 000ab 36.5a +22 400mol/L 。
答案:D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 的NaOH 溶液950 mL ,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 的质量分别是( )A .950 mL,76.0 gB .500 mL,80.0 gC .1 000 mL,80.0 gD .1 000 mL,76.0 g解析:配制950 mL 溶液需选用1 000 mL 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 固体的质量为1 L×2 mol/L×40 g/mol =80.0 g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B.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 2O 3和H 2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过量铁粉,然后过滤D .Fe 3+与KSCN 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解析:A 中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B 中产物应为Fe 3O 4和H 2;D 中Fe 3+与KSCN 反应生成的是红色可溶物。
答案:C2.将过量的Na 2O 2投入FeCl 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有白色沉淀生成B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D .不可能有无色气体产生 解析:Na 2O 2能把Fe 2+氧化成Fe 3+,Na 2O 2又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故可生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B3.向盐酸中加入铁粉,待铁粉全部溶解后,再加入酸性KMnO 4溶液,KMnO 4溶液紫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A .Fe 有还原性B .FeCl 2中Fe 2+具有还原性C .KMnO 4具有还原性D .盐酸有还原性解析:溶液褪色是因为Fe 2+具有还原性,KMnO 4具有氧化性,KMnO 4被Fe 2+还原生成无色的Mn 2+。
答案:B4.某500 mL 溶液中含0.1 mol Fe 2+、0.2 mol Fe 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 3+完全被还原后,溶液中Fe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A .0.4 mol/LB .0.6 mol/LC .0.8 mol/LD .1.0 mol/L 解析:由反应2Fe 3++Fe===3Fe 2+可知铁粉过量,0.2 mol Fe 3+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0.3mol Fe 2+,故反应后Fe 2+共为0.4 mol ,c (Fe 2+)=0.4 mol 0.5 L=0.8 mol/L 。
【创新方案】2013届高中化学教师用书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推荐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浓HNO3和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
解析:浓硫酸吸水增重,浓硫酸常温下与Cu不反应,露置在空气中,浓度都减小。
答案:A
2.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质量减少,则该盐不可能是( )
A.FeCl3B.NaCl
C.KNO3D.Cu(NO3)2
解析:A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铜粉溶解;C项、D项离子反应方程式均为8H++2NO-3+3Cu===3Cu2++2NO↑+4H2O,铜粉溶解;B项不反应。
答案:B
3.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D.硝酸与铜的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解析:NO2和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等,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答案:D
4.铜跟1 mol/L的硝酸反应,若c(NO-3)下降0.2 mol/L,则c(H+)下降( )
A.0.2 mol/L B.0.4 mol/L
C.0.6 mol/L D.0.8 mol/L
解析:铜跟1 mol/L的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H++2NO-3+3Cu===3Cu2++2NO↑+4H2O,H+和NO-3的消耗量之比为8∶2=4∶1,它们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是4∶1。
答案:D
5.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
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参与的反应更剧烈,A 错;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①4HNO 3(浓)+Cu===Cu(NO 3)2+2NO 2↑+2H 2O ,②8HNO 3(稀)+3Cu===3Cu(NO 3)2+2NO↑+4H 2O 。
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产生无色气体,C 错误;由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相同,且两反应中还原剂都是铜,反应后铜的价态又相同,所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D 错;1 mol Cu 和浓硝酸反应消耗4 mol 硝酸,1 mol Cu
和稀硝酸反应消耗83
mol 硝酸,同质量的铜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消耗的浓硝酸多,B 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8分)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放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 ,A 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有如下变化关系:
气体A ――→H 2O ⎩⎨⎧ 气体――→澄清石灰水⎩⎪⎨⎪⎧ 气体B 白色沉淀C 溶液――→单质丙⎩⎪⎨⎪⎧ 气体B 蓝色溶液D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_________丙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甲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黄色溶液、蓝色溶液、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红热的单质都是解答该题的重要突破口。
浓硝酸常显黄色,且红热的碳单质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混合物,由此可初步推断甲和乙分别为C 、浓硝酸,并可确定A 的组成。
然后再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可推断其它各物质。
答案:(1)HNO 3 Cu NO CaCO 3 Cu(NO 3)2
(2)C +4HNO 3=====△CO 2↑+4NO 2↑+2H 2O
7.(10分)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 2SO 4氧化成CO 2,选用如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 2?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中酸性KMnO 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O 2、SO 2和H 2O 。
其中CO 2、SO 2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跟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会干扰CO 2的鉴别。
SO 2和CO 2在化学性质上的明显不同点是SO 2有漂白性和强的还原性,而CO 2都没有。
所以,在鉴别CO 2时,首先用酸性KMnO 4溶液将SO 2氧化除去,再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被完全除去,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的存在,是一种确认CO 2存在的好方案。
答案:(1)A F E C D B
(2)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丙中品红溶液未褪色
(3)吸收SO 2 (4)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8.(12分)已知锌跟浓硫酸反应生成SO 2,跟稀硫酸反应生成H 2。
使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 浓硫酸充分反应,锌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A 33.6 L 。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 ,测得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1 mol/L 。
(1)写出锌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消耗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气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成分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气体A 的物质的量
n (A)=33.6 L 22.4 L/mol
=1.5 mol 。
反应过程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H 2SO 4)=100 mL×18.5 mol/L 1000 mL/L -1 L×0.1 mol/L 2
=1.80 mol 。
根据题意,锌跟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①
Zn +H 2SO 4(稀)===ZnSO 4+H 2↑②
若生成的气体全是二氧化硫,则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H 2SO 4)=2×n (SO 2)=2×1.5 mol =3.0 mol≠1.80 mol。
所以此假设不成立,即该气体只能是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设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 和y 。
根据题意可得如下两个方程: x +y =1.5 mol,2x +y =1.8 mol 。
联立,解得x =0.3 mol ,y =1.2 mol 。
V SO 2V H 2=n SO 2n H 2=0.3 mol 1.2 mol =14。
下面求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锌的质量。
根据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
n (Zn)=n (SO 2)+n (H 2)=1.5 mol ,
则m (Zn)=65 g/mol×1.5 mol=97.5 g 。
答案:(1)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
(2)1.80 mol
(3)二氧化硫和氢气 1∶4 (4)97.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