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9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则是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于妇产科学领域。
这种结合意味着我们能够融合两种医学理念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首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强调病因的综合分析。
中医强调对整体的辨证论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以及脉象的分析,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而西医则更注重解剖学和生理理论的研究,在疾病的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先进的医学设备。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检查结果,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注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中医强调调整身体的阴阳失衡,运用针灸、中药、艾灸等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西医则利用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等现代医疗技术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在治疗不孕症方面,中医可以辨证施治,中西药结合,调理患者的生理功能;而西医可以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实现怀孕。
此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强调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综合管理。
中医注重强调“未病先防”,提倡养生保健,通过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西医则更注重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全面的预防和康复管理服务。
例如,在妇科疾病的康复管理中,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协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西医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医学领域。
它的出现为妇产科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病因的综合分析,注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综合管理。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发展简史1、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部分: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唐代—昌盛阶段,宋代—妇产科新貌,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明代—学术深化阶段,清代和民国—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提高阶段。
2、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黄帝内经》记载了中医妇科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四乌贼骨-藘茹丸。
3、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开创了中医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提出“并月”“居经”“避年”等月经的特殊现象。
5、宋代—妇产科新貌,妇产科学已发展成独立的专科。
宋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妇产科综合性专著。
6、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成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根据。
朱丹溪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7、清代影响较大的妇科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沈氏女科辑要》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2、各种阴道炎的鉴别3、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4、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牯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5、子宫肌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1)病史:可有家族史、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史、尿急尿频史、排便困难史、和不孕不育史。
(2)症状:①.月经异常,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引道出血。
1.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阴道口两侧,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左右各一。
腺管细长,为1--2cm,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2.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内膜的腺体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病症。
3.异位妊娠,将受精卵在宫体腔以外着床的妊娠称为异位妊娠。
俗称宫外孕。
4.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
5.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6.功血,由于调节月经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而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病变。
7.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或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此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8.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性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综合症。
9.围绝经期综合症,指绝经前后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症状和体征综合症候群。
10.底蜕膜,指囊胚植入深处的子宫蜕膜,将来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11.包蜕膜,即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
12.真蜕膜,指底蜕膜与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的蜕膜。
13.胎盘,由胎儿与母体组织共同构成,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器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14.妊娠剧吐,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为妊娠剧吐。
15.妊娠期高血压,指生育年龄妇女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的症状。
16.流产,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1000g者,其中发生在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为晚期流产。
17.前置胎盘,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海南2017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四第二十七单元打算生育细目一:避孕一、避孕原理宫内节育器可干扰受精卵着床,使子宫内环境不适宜孕卵生长;避孕套、阴道隔膜等可阻止卵子和精予相遇;避孕药可抑制排卵;外用杀精剂可改变阴道环境,无益于精子生存和获能而实现避孕目的。
二、临床经常使用避孕方式①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平安、有效、经济、简便的避孕工具;②阴道隔膜;③阴茎套。
①平安期避孕法;②体外排精避孕;③免疫避孕法。
三、各类避孕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1)宫内节育器适应证已婚育龄妇女,情愿选用而无禁忌证者都可放置。
禁忌证放置节育器前,必需排除怀胎;生殖器官炎症;近3个月月经紊乱;生殖器肿瘤、子宫颈口过松、重度子宫脱垂;严峻的全身性疾患;严峻的出血性疾病患者。
并发症宫内节育器嵌顿;子宫穿孔;盆腔炎。
(2)阴道隔膜禁忌证:有盆底损伤性疾患,如子宫脱垂、膀胱或直肠脱垂和阴道炎、宫颈重度糜烂等。
适应证凡躯体健康、情愿避孕且月经大体正常的育龄妇女都可利用。
禁忌证严峻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血栓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病及哺乳期;子宫肌瘤、恶性肿瘤或乳房内有肿块者。
(1)输卵管结扎术适应证已婚妇女,夫妇两边志愿绝育者;由于疾病因素,不宜生育者。
℃者。
(2)输卵管粘堵术适应证同输卵管结扎术。
禁忌证内外生殖器畸形、炎症及肿瘤患者;℃,或全身情形不良不能耐受乎术者;癫痫,严峻神经宫能症者;过敏体质。
并发症输卵管结扎术后综合征;感染。
细目二:人工流产一、人工流产的适应证、禁忌证1.人流负压吸引术适应证①怀胎10周内要求终止怀胎而无禁忌证者;②怀胎10周内因某种疾病而不宜继续怀胎者。
禁忌证①生殖器官急性炎症;②各类疾病的急性期,或严峻的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以上者。
(1)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类药物法适应证①正常宫内怀胎,孕龄7周之内;②高危人流对象;③对手术流产有恐惧心理者。
禁忌证①肾上腺疾病或内分泌有关的肿瘤、糖尿病、肝肾功能异样、血液病和血栓性疾患者;②心血管系统疾病、青光眼、胃肠功能紊乱、哮喘、高血压、贫血者;③过敏体质者;④带器怀胎或疑宫外孕者;⑤怀胎剧吐;⑥生殖器官急性炎症;⑦长期服用利福平、异烟肼、抗抑郁药、西咪替丁、前列腺素抑制剂及巴比妥类药物等;⑧距医疗单位较远而不能及时就医者。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绪论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目的要求】
1.熟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
2.了解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研究范围。
【教学内容】
l.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
2.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医家。
2.熟悉六大历史时期。
3.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1.六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汉晋隋时代、唐宋时代、金元时代、明清时代及近百年来的趋势与发展。
2.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贡献。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目的要求】
了解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研究与发展现状与趋势。
【教学内容】
简要综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研究与发展的进展、成就与现状。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简介:
妇产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负责研究和治疗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妊娠、分娩和产后期的相关问题。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维护患者健康的医疗模式。
本文将重点讲解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一、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理论基础
(段落内容)
二、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实际应用
(段落内容)
三、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
(段落内容)
四、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段落内容)
五、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优势与挑战
(段落内容)
六、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段落内容)
结语:
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综合
运用中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及相
关问题,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增加患者的生命质量。
然而,中西
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中
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不需要具体内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不孕症课程讲义要点:概念、分类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检查与诊断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概念、分类女性不孕症是指夫妇同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止而未妊娠者。
婚后未避孕而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妊娠而后同居未避孕1年未妊娠者称为继发性不孕。
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IO%.西医病因女方因素约占45%,男方因素约占35%,其中部分是男女双方都存在不孕因素,不明原因约占20%。
女性不孕因素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其他因素有免疫因素、子宫因素、宫颈因素、外阴及阴道因素及不明原因。
中医病因病机常见病因病机有肾虚(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肝气郁结、痰湿内阻、瘀滞胞宫、湿热内蕴。
检查与诊断检查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BBT)测定、宫颈黏液(CM)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等。
内分泌学检查垂体促性腺激素(FSH、1H).催乳激素(PR1).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输卵管通畅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B型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术。
B型超声检查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诊断子宫、附件及盆腔占位病变。
免疫试验检测精子抗体、透明带抗体、子宫内膜抗体、封闭抗体和细胞毒抗体等。
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及输卵管开口情况。
腹腔镜检查直视子宫、附件及其盆腔情况,有无粘连、输卵管扭曲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
染色体核型分析CT或MR1检查对疑有垂体瘤时可作蝶鞍分层摄片。
还可检查腹、盆腔情况。
诊断病史注意结婚年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月经史、分娩史及流产史等。
注意有无生殖器感染,是否采取避孕措施,有无结核史、内分泌病变史以及腹部手术史。
临床表现育龄妇女,夫妇同居1年,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曾妊娠。
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选择卵泡早期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内注射药液。
或经宫颈输卵管疏通术,或者腹腔镜微创技术输卵管成型再通术。
内分泌性不孕的治疗促排卵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1.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医强调的“阴阳”、“五行”、“气血”等理论和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是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理论的基础。
2.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西医则注重检查、化验、影像等现代检查技术。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观察症状、检查体征、化验、影像和辅助检查等。
3.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应用:-月经失调:中西医结合可通过望诊、问诊、切诊、B超等来确定病因,选择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不孕症: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如通过中医的辨证来判断病因,西医的检查来辅助诊断,并采取针灸、中药、手术等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如中医的草药调理和西医的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更年期综合征: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在孕妇保健和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孕妇保健:中西医结合可通过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调养经络等方法,辅助孕妇保持身体健康,如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妊娠期疾病:中西医结合可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和西医药物治疗,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进行综合治疗。
-产前、产后护理:中西医结合可通过中医草药调理和西医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产后伤口愈合、失血、泌乳和乳房疾病等进行治疗和护理。
5.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手术:中西医结合的腹腔镜手术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术和针灸镇痛等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结合中医的草药调理和西医的手术切除,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
-宫腔镜手术:中西医结合的宫腔镜手术可以通过针灸镇痛和中药调理等手段,减轻术中和术后的不适感。
总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妇产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可以使妇产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1.骨盆的构成2.骨盆的平面细目二:外生殖器外阴的范围、组成和功能细目三: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细目四:胞宫中医学对胞宫形态与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3.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脑下垂体及其性功能调节激素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天癸、脏腑、气血、冲任督带与月经的关系细目三: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细目四: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五: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细目二:产前检查1.预产期推算2.产科检查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1.中医妇科常用治法2.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治疗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2.月经后期3.月经先后无定期4.月经过多5.月经过少6.经期延长7.经间期出血8.清经散、两地汤、保阴煎、定经汤、艾附暖宫丸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二:崩漏1.概念2.诊断与鉴别诊断3.辨证论治4.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三:无排卵型功血1.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四:排卵型功血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西医治疗细目五: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与生理性停经的鉴别4.辨证论治5.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细目六:痛经1.概念2.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常用穴位细目七:经行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2.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细目八: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4.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
骨盆的组成:
1、骨骼: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
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3、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骨盆的分界(以髂耻线为界)
假骨盆:又称大骨盆
真骨盆:又称小骨盆、骨产道。
内、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即外阴,指生殖器的外露部分。
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
指生殖器的内藏部分。
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成人为2:1
婴儿期为1:2
(1)婴儿期(2)青春期及老年期(3)成年期
宫颈癌最好发的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作用是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
输卵管分为4部分:间质部(或壁内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伞部)。
子宫韧带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输卵管
从前面看—输卵管、卵巢
卵巢:功能是产生卵子及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皮质:含有卵泡;
髓质:无卵泡,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
名称阴户阴道胞宫子门
别名四边子肠、产道、地道女子胞、子宫、子处、血脏、血室、子脏
子
户
西医外阴阴道子宫子宫颈外口
功能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
道门户,排月经、泌
带下、排恶露之出口,
合阴阳之入口,又是
娩出胎儿、胎盘之产
门。
排出月经、分泌带
下的通道,阴阳交
合的器官,娩出胎
儿的路径。
主行月经、分泌带液、种子育胎、
发动分娩、排泻恶露。
防
御
外
邪
入
侵
的
第
二
道
关
口
,
排
月
经
、
泌
带
液
、
娩出胎儿的通道。
其他
处女膜:玉门、龙门、
胞门
A1型题
行子宫全切及左附件切除时应离断哪些韧带()
A.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左卵巢固有韧带
B.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双主韧带、左卵巢固有韧带
C.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左卵巢悬韧带、右卵巢固有韧带
D.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双主韧带、双宫骶韧带、左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E.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双宫骶韧带
[答疑编号70021401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关于子宫的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长约7~8cm,宽4~5cm,厚2~3cm
B.子宫峡部下界为解剖学内口,上界为组织学内口
C.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
D.子宫前面腹膜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返折
E.子宫后面腹膜向下再折向直肠形成道格拉斯陷凹
[答疑编号7002140101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古籍中有关子宫的名称中错误的是()
A.胞宫
B.女子胞
C.子处
D.子门
E.血室
[答疑编号7002140101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子门”一词最早见于()
A.《灵枢·水胀》
B.《类经》
C.《备急千金要方》
D.《妇人大全良方》
E.《千金要方》
[答疑编号7002140101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名称阴户阴道胞宫
子
门
别名四边子肠、产道、地道女子胞、子宫、子处、血脏、血室、子脏
子
户
西医外阴阴道子宫子宫颈外口
功能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
道门户,排月经、泌
带下、排恶露之出口,
合阴阳之入口,又是
娩出胎儿、胎盘之产
门。
排出月经、分泌带
下的通道,阴阳交
合的器官,娩出胎
儿的路径。
主行月经、分泌带液、种子育胎、
发动分娩、排泻恶露。
防
御
外
邪
入
侵
的
第
二
道
关
口
,
排
月
经
、
泌
带
液
、
娩
出胎儿的通道。
其他处女膜:玉门、龙门、胞门
关于生殖器的中医称谓,与宫颈相应的是()
A.胞脏
B.子处
C.子门
D.阴门
E.阴户
[答疑编号7002140101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阴户”一词最早见于()
A.《妇人大全良方》
B.《校注妇人良方》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金匮要略》
[答疑编号700214010106: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B型题
A.阴户
B.子门
C.阴门
D.子处
E.子肠
1.相当于内生殖器宫颈部位的是()
[答疑编号70021401010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2.相当于阴道口部位的是()
[答疑编号700214010108: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