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910.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三章 尘源泉控制与集气吸尘罩设计集气吸尘罩是除尘系统的重要部分,是除尘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集气吸尘罩的使用效果越好意味着越能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集气吸尘罩的设计和排气量的计算,还介绍无罩尘源控制方法。
第一节 集气吸尘罩分尖和工作机理一、集气吸尘罩分类集气吸尘罩因生产工艺条件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形式很多,按集气吸尘罩的作用和构造,主要分为四类;密闭罩、半密闭罩、外部罩和吹吸罩。
具体分类如图3-1所示。
二、集气吸尘机理集气吸尘罩罩口气流运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气口气流和吸入流,一种是吹气口气流的吹出流动。
对集气吸尘罩多数的情况是吸气口吸入气流。
1、吸入口气流一个敞开的管口是最简单的吸气口,当吸气口口服气时,在吸气口附近形成负压,周围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当吸气口面积较小时,可视为“点汇”。
形成以吸气口为中心的径向线,和以吸气口为球心的速球面。
如图3-2(a )所示。
由于通过每个等速面的吸气量相等,假定点汇的吸气量为Q ,等速面的半径分别为r 1和平r 2,相应的气流速度为1ν和2ν,则有22112144v r v r Q ππ== (3-1)式中Q ——气体流量,m 3/s;21v v 、——球面1和2上的气流速度,m/s21r r 、——球面1和球面2的半径,m 。
21221)/(r r r r =、 (3-2)由式(3-2)可见,点汇外某一点的流速与该点至吸气口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设计集气吸尘罩时,应尽量减少罩口逞能污染源的距离,以提高捕集效率。
若在吸气口的四周加上档板,如图3-2(b )所示,吸气范围减少一半,其等速面为半球面,则吸气口听吸气量为22112122v r v r Q ππ== (3-3)式中符号同前。
比较式(3-1)和式(3-3)可以看出,在同样距离上造成同样的吸气速度时,吸气口吵设挡板的吸气量比加设档板时大1倍。
因此在设计外部集气罩时,应尽量减少吸气范围,以便增强控制效果。
布袋除尘器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题目:车间布袋除尘系统设计学院:___。
系: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环工121班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2015-06-29——2015-07-03指导教师:___。
职称: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目录一、概述1.大气污染的概念2.大气污染的分类3.大气污染的危害4.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一、概述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大气环境中的物质浓度、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
大气污染的种类繁多,包括气体污染、颗粒物污染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车间布袋除尘系统设计车间布袋除尘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过滤和捕集颗粒物,将废气中的颗粒物去除。
在设计车间布袋除尘系统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废气流量、粉尘浓度、布袋材料等。
设计合理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一套车间布袋除尘系统,能够满足车间的实际生产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的处理效率不低于90%。
2.设计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的过滤速度不大于1.0m/min。
3.设计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的运行成本不高于同类设备的平均水平。
四、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车间布袋除尘系统,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生产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力求设计出高效、低成本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除尘的必要性在工业生产中,随着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扩大,各种粉尘、烟尘、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也越来越多。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除尘处理,保障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厂和生产车间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越来越多。
这些粉尘和有害气体不仅污染了空气,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的通风除尘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系统设计原则1.高效:系统能够高效地清除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始终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省能:系统应能够低耗能地工作,以减少运行成本。
3.稳定:系统应具备稳定的运行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需求。
4.高品质:系统的零部件应选用高品质材料,具备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等特性。
三、系统组成1.风机:负责产生足够的风量,以将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吸入系统。
2.过滤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确保排出的气体符合国家标准。
3.净化设备: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对废气进行处理,避免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4.排风口:将经过净化处理的空气排出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控制系统:负责监控和控制通风除尘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自动化运行。
四、系统设计流程1.确定通风需求:根据工作场所的面积和使用条件,确定通风除尘系统的各项参数,如风量、风速等。
2.选型:根据通风需求和场地条件,选购适合的风机、过滤器和净化设备等零部件。
3.布置布局:根据场地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组件的位置和布线。
4.安装调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各组件能够正常运行。
5.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保证其稳定运行。
五、系统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通风除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措施:1.使用高效过滤器:选用具有较高过滤效率和较长使用寿命的过滤器,以降低粉尘排放。
2.采用节能风机:选用具有较高效率和较低功耗的风机,减少系统运行的能量消耗。
3.定期清洁维护: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净化效果。
4.优化管道设计:合理设计通风管道,减少管道阻力,提高风量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
除尘方案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一个完备的除尘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实现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并改善环境质量。
除尘方案主要应用于工厂、建筑工地、矿山等环境中,以减少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问题陈述粉尘是工业和建筑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
它不仅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可靠且有效的除尘方案,以减少粉尘的浓度,并提高环境质量。
3. 解决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关键步骤实现除尘目标:1.粉尘控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密封设备、湿式除尘等,以控制粉尘生成的源头。
2.多级过滤系统:采用多级过滤系统进行粉尘捕集,以逐步减少粉尘浓度并保持环境质量良好。
3.定期维护:对除尘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捕集粉尘。
4. 粉尘控制措施为了控制粉尘的源头,以下措施可以被采用:•设备密封:确保设备的密封性,以防止粉尘从工业设备中逸出。
•湿式除尘:使用水雾或湿布进行表面湿润,以减少粉尘的扬尘飞散。
•排风系统:安装适当的排风系统来控制粉尘的排放,并将其引导至除尘设备进行处理。
5. 多级过滤系统多级过滤系统是本方案的核心部分,以下是具体的过滤步骤:1.初级过滤:采用颗粒物预过滤器,如网格过滤器、格栅过滤器等,以捕集粗颗粒物。
2.中级过滤:使用纤维过滤器或电子过滤器等高效过滤器,以捕集中等大小的颗粒物。
3.高级过滤:使用HEPA过滤器(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或ULPA过滤器(超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以捕集微小颗粒物和细菌。
6. 定期维护为了确保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维护步骤:•清洁过滤器:定期清洁过滤器,以去除捕集的颗粒物和灰尘。
•更换过滤器:根据厂商建议的更换周期,定期更换过滤器以确保其有效性。
•检查设备:定期检查除尘设备的运行状况,如风扇、电机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7. 总结本除尘方案旨在通过粉尘控制措施、多级过滤系统和定期维护来有效减少粉尘浓度,并改善环境质量。
除尘工艺设计手册一、除尘工艺流程图本手册包含除尘工艺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除尘系统的各个流程环节,包括烟尘的来源、除尘设备的布置、风量的分配、风压的计算、除尘器的设计等。
该流程图能够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除尘工艺,并为他们提供设计参考。
二、除尘设备选型及布置本手册提供了关于除尘设备选型及布置的建议。
首先,根据烟尘的性质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例如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然后,根据车间的布局和空间限制,合理地布置除尘设备,使除尘效果达到最佳。
三、除尘系统风量及风压计算本手册提供了除尘系统风量及风压的计算方法。
根据烟尘的性质和排放标准,确定需要的除尘风量。
然后,根据风量和阻力损失,计算出所需的风压。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合理地选择风机和管道,以保证除尘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除尘器设计本手册提供了除尘器的设计指南。
根据烟尘的性质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除尘器类型,例如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然后,根据设备参数和现场条件,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以保证除尘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本手册介绍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在除尘过程中,烟气会带走过多的热量,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可以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再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也可以降低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安全防护本手册提供了关于安全防护的建议。
在除尘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例如设置安全阀、安装压力表、配备消防设施等,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七、运行维护本手册提供了关于运行维护的建议。
为了确保除尘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除尘器,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方法和技术。
本手册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指南和维护建议。
八、环境保护本手册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设计和使用除尘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例如,选择环保型的材料和设备、减少废气的排放等。
同时,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作。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摘要:1.《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概述2.编写目的和意义3.主要内容和结构4.适用范围和读者对象5.特点和创新之处6.推广和应用前景正文:《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是一本关于除尘工程设计的专业工具书,旨在为广大从事除尘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系统的参考工具。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除尘工程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除尘工程设计水平,本书应运而生。
编写《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除尘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内容全面、系统性强、实用性高的参考书。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除尘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设备选型、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除尘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分类、设计原则和程序;除尘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设备选型和布置;除尘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
本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又重视实际应用技巧的介绍,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适用于除尘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除尘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我国的除尘工程设计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系统性强,内容全面,几乎涵盖了除尘工程设计的所有方面;其次,注重实际应用,介绍了大量的设计实例和技巧,便于读者理解和借鉴;最后,充分考虑了我国除尘工程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推广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除尘工程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其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粉尘和废气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员工的健康,通风除尘系统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对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目标1.减少产生粉尘和废气的设备或工艺的使用,从根源上减少粉尘和废气的排放;2.通过通风除尘系统,对排放的粉尘和废气进行处理,确保其达到排放标准;3.保证通风除尘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过滤效果;4.对通风除尘系统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三、系统设计1.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通过选用合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产生粉尘和废气的数量。
可采用封闭式设备或加装抽风装置,避免粉尘和废气外泄,并减少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2.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
通风系统应保证足够的气流量和流速,使粉尘和废气能够有效地被抽取和输送到处理设备或排放设施。
3.合理选择通风设备:根据生产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包括风机、风管和风口等。
风机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风压,以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风管和风口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减少能耗和防止堵塞。
4.选择适当的除尘设备:根据粉尘和废气的性质和浓度,选择适当的除尘设备。
常见的除尘设备包括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
除尘设备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排放标准,同时应具备高效的粉尘分离和易于清洁和维护的特点。
5.建立系统监测和管理系统:为了确保通风除尘系统的稳定运行,应建立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监测系统包括气体浓度监测、风量和风速监测等。
管理系统应包括定期的维护和清洁计划,以及故障排除和预防措施。
四、系统应用和效果评估1.流程改进评估:对通风除尘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包括排放浓度和达标率的监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作业环境监测等。
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能耗节约。
XX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题目:燃煤锅炉除尘系统的设计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日益受到重视,排放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发展迅速类的生活同时也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发展和平衡,所以烟气粉尘排放污染问题,滤料及配件性能不断地提高,滤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袋式除尘器适用性越来越广,在电力、水泥、钢铁、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得到普遍应用。
在工业烟尘治理过程,与静电除尘相比,在一些比电阻高、颗粒微细、成分特殊的粉尘场合,选用袋式除尘器可以保证烟气高效、稳定、微量排放。
所以袋式除尘器是一种较理想的高效除尘设备,其排放浓度可以实现≤5-50mg/Nm3。
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也称管式低压脉冲除尘器)该技术是2世纪80年代初从瑞典菲达公司引进的,近二十多年来,已经成为国内生产脉冲袋式除尘器所有厂家的主导产品,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成功的布袋除尘技术,已经成功运行在钢铁、水泥、化工、机械等行业。
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包括脉冲式袋式除尘器在内的除尘系统。
关键词:锅炉除尘袋式除尘器脉冲式环保目录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锅炉除尘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本文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除尘设备设计手册商品描述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通风除尘设备的设计,包括影响除尘性能四大部分(吸尘罩、通风管道、通风机、除尘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造型。
并提供了相关的设计实例和大量的设计图纸资料,这对工程设计人员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供环境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查阅,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第一章基础资料第一节粉尘的定义、产生过程、分类第二节粉尘的物理特性第三节粉尘的危害、卫生标准、排放标准第二章吸尘罩第一节扬尘及吸尘的机理第二节罩外气体流动的动态第三节吸尘罩的种类第三章通风管道第一节流体的性质及共流动的规律第二节流体在管内流动的状态和阻力第三节管道中的压强分布第四节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第四章通风机第一节离心机通风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第二节离心式通负机的性能参数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在管道系统中的运行第四节通风机的型号编制、选用原则第五章除尘器的种类、阻力、效率、通用装置第一节除尘器的种类和净化程度第二节除尘器的阻力和效率第三节除尘器的通用装置第六章沉降除尘器第一节沉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第二节沉降除尘器的设计资料第七章惯性降尘器第一节惯性除尘器的除尘机理第二节惯性除尘器的设计资料第八章旋风除尘器第一节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机理第二节CLT/B-1旋风除尘器第三节CLT/B-2旋风除尘器第四节CLT/B-4旋风除尘器第五节CLK/B-1散布式旋风除尘器第六节CLK/B-2散布式旋风除尘器第七节CLK/B-4散布式旋风除尘器第九章袋式除尘器第一节除尘原理、结构特征、挑选方法第二节DS/A型袋式除尘器第三节DS/B型袋式除尘器第四节DS/C型袋式除尘器第五节DS/D型袋式除尘器第十章湿式除尘器第一节湿式除尘的机理第二节SS/A型湿式除尘器第三节SS/B型湿式除尘器第四节SS/C型湿式除尘器第五节SS/D型湿式除尘器第十一章高压静电除尘器第一节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第二节对静电除尘器供电第三节对浓度、比电阻、保温的要求第十二章立式伞形静电除尘器第一节DLS/1型立式伞形静电除尘器第二节DLS/3型立式伞形静电除尘器第三节DLS/4型立式伞形静电除尘器第四节DLS/7型立式伴形静电除尘器第十三章立式环形静电除尘器。
木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说明书学生:学院班级: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班学生学号:联系:指导老师:唐贤明2011年1月目录一、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计算任务................................1二、管道系统的设计.......................................................2 (一)支管1的设计计算..................................................2 (二)支管2的设计计算................................................. 2 (三)支管3的设计计算.................................................2(四)管段4的设计计算..................................................3(五)支管5的设计计算................................................. 4(六)支管6的设计计算..................................................4(七)主管段a的设计计算............................................ 5(八)管段7的设计计算..................................................6(九)主管段b的设计计算..............................................6(十)管段8的设计计算................................................6(十一)主管段c的设计计算..............................................7(十二)支管9的设计计算...............................................7(十四)主管段d的设计计算.............................................8(十五)支管10的设计计算...............................................8(十六)主管段e的设计计算..............................................8(十七)支管11的设计计算.............................................9 (十八)支管12的设计计算.............................................9(十九)支管13的设计计算.............................................9(二十)主管段f的设计计算..............................................11(二十一)支管14的设计计算...............................................11(二十二)主管段g的设计计算............................................12(二十三)管道系统的总压损计算.........................................12三、旋风分离器与风机选型计算.........................................12 (一)旋风分离器选型计算...............................................12 (二)风机选型计算.....................................................12四、小结................................................................13五、参考文献............................................................14六、附表--管道系统的计算结果列表.....................................15(附图--厂房管道系统、旋风分离器和风机布局图及计算展开图)一、木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计算任务书<一>.设计要求:1.巩固综合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家具企业中除尘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掌握家具企业中除尘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步骤;3.根据给定的设计依据,按气力吸尘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合理选择输送装置的类型和布置管道系统(包括分离器,风机,主管道等位置),正确进行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4.正确,合理地使用和设计气力吸尘装置的管道及其零件的结构和尺寸参数;5.合理选用风机和分离器;<二>.设计依据:(木工车间)1.车间平面分布图和横剖面图;2.车间加工设备一览图表;3.车间正常工作时,加工设备同时开动;4<三>、具体完成项目:1.除尘系统布置图;2.除尘系统设计计算展开图(A3图幅);3.设计计算说明书。
某冶炼⼚炼钢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某冶炼⼚炼钢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组名: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录1 课程设计⽬的 (4)2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4)2.1 课程设计的内容 (4)2.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4)3 风机选型 (4)3.1输送⽓体的性质 (4)3.2需风量、风压 (5)3.3 风机选型 (5)4 除尘器选型 (6)4.1 满⾜排放标准规定 (7)4.2粉尘性质 (9)4.3除尘器选型 (9)4.4反吹袋式除尘器介绍 (10)4.5 隧道⽓温 (10)5 课程设计总结 (11)参考书⽬ (11)1 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项重要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全⾯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的实践和实际动⼿能⼒、提⾼学⽣全⾯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业通风》的基础上,综合运⽤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通风系统设计,计算排风量,进⾏通风管道的⽔⼒计算,平衡并联管路的阻⼒,选择合适的风机等。
其⽬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对⼯业通风知识有全⾯的掌握和应⽤,对⼯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阀强学⽣的识图、绘图能⼒培养学⽣综合运⽤通风与除尘理论知识、独⽴分析和解决⼯程实际问题的能⼒。
2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2.1 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备选型:风机选型(输送⽓体性质、所需风量、风压); 2)除尘器选型(满⾜排放标准规定、粉尘性质、⽓体温度); 2.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对通风与除尘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地了解和掌握,熟悉有关通风问题的设计规范、规程、⼿册和⼯具书。
2)在教师指导下,独⽴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问题分析与计算要求正确、⽂理通顺、⽅案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3 风机选型 3.1输送⽓体的性质除电炉以外的其他设备产⽣的烟⽓中主要是以空⽓为主,烟⽓成分与所冶炼的钢种、⼯艺操作条件、熔化时间及排烟⽅式有关,且变化幅度较宽。
目录1 -1 设计任务书.....................................................................................1 -1.1 设计目的.................................................................................1.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 -1.3 设计资料.................................................................................3 -2 设计说明书.....................................................................................3 -2.1 集气罩的设计 ..............................................................................3 -2.1.1 设计原则 ............................................................................3 -2.1.2 集气罩尺寸参数的确定 ................................................................4 -2.1.3 控制点控制速度ᵉᵉ的确定 ............................................................5 -2.1.4 排风量的确定 ........................................................................6 -2.2 除尘器的选型与设计 ........................................................................6 -2.2.1 除尘器类型比选 ......................................................................2.2.2 除尘器的选型 ........................................................................7 -7 -2.3 管道系统设计及计算 ........................................................................7 -2.3.1管道设计原则 .........................................................................8 -2.3.2 管道的初步设计 ......................................................................8 -2.3.3 管径与管内流速的确定 ................................................................9 -2.3.4 弯头的设计 ..........................................................................2.3.5 三通的设计计算 ......................................................................9 -10 -2.3.6 管段长度的确定 ......................................................................2.4 压损平衡设计 ..............................................................................10 -10 -2.4.1 管段压损计算 ........................................................................12 -2.4.2 压力校核 ............................................................................12 -2.4.3 除尘系统总压力损失 ..................................................................12 -2.5 风机的选择与校核 .........................................................................13 -2.6 烟囱的设计计算 ............................................................................14 -2.7设计结果概要 .............................................................................14 -2.7.1通风系统水力计算表 ..................................................................14 -2.7.2平面布置图 ..........................................................................14 -2.7.3除尘器三视图 ........................................................................15 -3 设计评述.......................................................................................15 -4 参考文献.......................................................................................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目的通过对大气污染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大气污染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利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的能力。
工业除尘设计手册工业除尘设计手册是专门针对工业除尘设备设计的专业工具书,主要涵盖了除尘设备的设计、选型、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手册中可能包含的一些章节和内容:1. 除尘设备概述:介绍工业除尘设备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除尘设备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2. 粉尘的性质:介绍粉尘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包括粉尘的粒径、密度、比电阻、黏附性、安息角等。
3. 除尘设备设计基础:介绍除尘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设备处理风量、气体温度和压力、粉尘浓度等方面的考虑因素。
4. 除尘设备选型:根据工业生产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如机械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估。
5. 除尘设备设计计算:根据粉尘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除尘设备的各项设计计算,如设备阻力、能耗、过滤面积等。
6. 除尘设备的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计算结果,进行除尘设备的结构设计,包括壳体、过滤元件、清灰系统等部分的设计。
7. 除尘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介绍除尘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设备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8. 除尘设备的施工与安装:介绍除尘设备的施工和安装要求,包括基础制作、设备组装、管道连接等方面的内容。
9. 除尘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介绍除尘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过滤元件的更换、清灰系统的维护、设备检修等方面的内容。
10. 工业除尘工程实例:介绍一些典型的工业除尘工程案例,包括其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工业除尘设计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它能够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业除尘设备的设计、选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为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月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颗粒物污染控制一、 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 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 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4 排烟温度:160 ℃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kg/m 3 空气过剩系数:α=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份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m 3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设计耗煤量:500kg/h 台C ar =% H ar =% S ar =% O ar =5% N ar =% W ar =% A ar =% V ar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200mg/m 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900mg/m 3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图1所示的锅炉房北侧15m 以内;四、设计内容和要求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2、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3、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4、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并计算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总阻力;5、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总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机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等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部分,文字应简明、顺畅、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成册;6、图纸要求(1)除尘系统图一张2号图;系统图应标出设备、管件编号,并附明细表; (2)除尘系统平面、剖面布置图各1张2号或3号图,如图1和图2;布置图应按比例绘制,图中设备、管件应标注编号,编号应与系统图对应;在平面布置图中应有方位标志指北针;图1 锅炉房平面布置图图2 A-A剖面图五、主要参考书目1童志权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同济大学等编.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航天部第七设计院编. 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4陆耀庆主编.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5风机样本. 各类风机生产厂家6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指南,1984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目录…………………………………………………………….9前言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出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大气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根据其存在状态,可将其概括为两大类:气镕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逐步上升,大气的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应增加;就现在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级能源的结构来看,一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状况在人的生存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大气质量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对大气的修复比较困难;虽然人们在大气环境整治方面坐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的空气质量仍然不尽人意,因此防止污染、改善空气环境成为当今迫切的环境任务;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严重地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的大气是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其中尘与酸雨危害最大;因此,净化燃煤烟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是我过改善大气空气质量、减少酸雨的关键问题;粉尘的危害:粉尘的危害,不仅取决于它的暴露浓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粒径和生物活性等;粉尘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对人体危害的主要因素;有毒的金属粉尘和非金属粉尘铬、锰、镐、铅、汞、砷等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以至死亡;无毒性粉尘对人体亦有危害;例如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吸,入人体后,在肺内沉积,能引起纤维性病变,使肺组织际渐硬化,严重损害呼吸功能,发生“矽肺”病;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为一种无色的中等强度刺激性气体;在低浓皮下,二氧化硫主要影响是造成呼吸道管腔缩小,最初呼吸加快,每次呼吸曼减少;浓度较高时,喉头感觉异常,并出现咳嗽、喷嚏、咯痰、声哑、胸痛、呼吸困难、呼吸道红肿等症状,造成支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可以引起肺气肿,甚至致人于死亡;大气控制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严格的环境管理;以环境规划为中心,实行综合防治;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政策;控制环境污染的经济政策;高烟囱扩散;绿化造林;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检测和教育;第1章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煤燃烧的假设:1煤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 2煤中硫主要被氧化成二氧化硫; 3不考虑氮氧化物的生产; 4煤中的氮在燃烧时转化为氮气;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kg m /3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kg m /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由设计原始资料可知,设计耗煤量为500 kg/h 台 所以,标准状态下的排烟量为设计耗煤量⨯=f V Q 即7.436650073.8Q =⨯=(台)h /m 3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式中 sh d —排灰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 ar A —煤中不可燃成分的含量; f V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kg m /3;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第2章 除尘器的选择除尘效率式中 C —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3/m mg ;S C —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3/m mg ;除尘器的选择工况下烟气量 TT Q Q '=')/(3h m 式中 Q —标准状态下的烟气流量,h m /3;T '—工况下烟气温度,K ; T —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根据η、Q 查手册后选用XP-800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该除尘器主要适用于清除非粘固灰尘、煤炭、泥沙、烟尘及其它粉尘等;其性能和尺寸分别见表2-1、2-2;表 2-1 XP-800旁路式除尘器性能表2-2 XP-800旁路式旋风除尘器的尺寸图3-1 XP 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第3章 确定除尘器、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根据锅炉运行情况和锅炉房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各装置的位置;一旦确定了各装置的位置,管道的布置也就基本可以确定了;对各装置及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单,紧凑,管路短,占地面积小,并使安装、操作和检修方便;管径的确定式中 Q —工况下管道内的烟气流量,s m /3;v —烟气流速,m/s 对于锅炉烟尘v =10-15 m/s;取v =12 m/s,d 12924.14⨯⨯=π=圆取整d=450mm查管径手册相关参数,取标准d=450 mm,管道参数见下表3-1表 3-1 管道参数内径=1d =450-2×= mm 由公式vQd π4=可计算出实际烟气流速 式中 Q ——工况下管内烟气流量,m 3/s ;v ——烟气流速,m/s 可查有关手册确定,对于锅炉烟尘v=10~15 m/s;管径计算出来后,要进行圆整查手册,再用圆整后的管径计算出实际烟气流速;实际烟气流速要符合要求;烟道的设计计算烟道采用拱形,图形如下图3-2所示:由系统图可以看出,烟道流过的最大烟气量是锅炉烟气量的2倍,再加上烟气系统的漏风率,则烟道内最大烟气流量为:查表可知,砖制烟道的最适合烟速是6-8 m/s,初定烟速为7 m/s,则烟道面积为 15237.068/0.60536007A Q V ===⨯烟烟而 22()0.60522BA B π=+=则 B=659 mm 圆整取 B= 650mm 则 A=2m 校正气速 15237.0687.19836000.588v ==⨯s m /,在范围内;第4章 烟囱的设计烟囱高度的确定首先确定共用一个烟囱的所有锅炉的总的蒸发量 t/h,然后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表4-1,确定烟囱的高度;表4-1 锅炉烟囱的高度锅炉总额出力:4×4=16 t/h 故选定烟囱的高度为40m;烟囱直径的计算烟囱出口内径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Q —通过烟囱的总烟气量,h m /3;ω—按表4-2选取的烟囱出口烟气流速,m/s;表4-2烟囱出口烟气流速/m/s选定ω=4 m/s则20.0188 1.64d ==m圆整取2 1.6d =m 烟囱底部直径式中 2d —烟囱出口直径,m ; H —烟囱高度,m ;i —烟囱锥度通常取i =~;取i =,则1d = + 2××40= m烟囱的抽力B t t H S pk y ⋅+-+=)27312731(0342.0 Pa3110.034240()97.8610183.002731273160=⨯⨯-⋅⨯=-+ Pa式中 H —烟囱高度,m ;k t —外界空气温度,℃; p t —烟囱内烟气平均温度,℃;B —当地大气压,Pa;第5章 系统阻力的计算摩擦压力损失对于圆管22v d L P L ρλ⋅=∆ Pa式中 L —管道长度,m ;d —管道直径,m ;ρ—烟气密度,3/m kg ;v —管中气流平均速率,m/s ;λ—摩擦阻力系数,式气体雷诺数Re 和管道相对粗糙度dK的函数;可以查手册得到实际对金属管道λ可取,对砖砌或混凝土管道λ可取; a .对于φ450圆管L=b .对于砖砌拱形烟道式中,L 为四个锅炉出口最远距离的一半,为 m ; λ为;S R 为截面积与润湿周边的比,即周边又04.0=λ,7.198v =,代入上式:得 20.040.847.1989.910.8840.1982L p ⨯∆=⨯⋅=⨯ Pa 局部阻力损失式中 ζ—异形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可在相关手册中查到,或通过实验获得;v —与ζ相对应的断面平均气流速率,m/s ; ρ—烟气密度,3/m kg ; 两个渐缩管,查表,取α=45°,则ζ= 四个90°弯头,查表,取ζ=四个弯头,则414.3457.37P ∆=⨯=)(Pa 一个渐扩管,2210.40.5651.430.44853.144F F ⨯==⨯查表,取α=30°,得ζ= e 为渐缩管,查表,取α=45°,则ζ= 烟道中的T 形三通如图5-1所示:图5-1 T 形三通管查表,得ζ=烟道的T 形三通合流管如图5-2所示:5-2 T 形合流三通查表,得ζ=总的阻力损失其中锅炉出口前阻力为800 Pa,除尘器阻力为800 Pa则11.6010.8812.4757.37 4.37 6.2448.6434.30800800P ∆=+++++++++∑图5-3 除尘器入口管道示意图 图5-4 除尘器出口至风机入口段管道示意图第6章 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烟气在管道中的温度降VC Q Fq t ⋅⋅=∆1℃ 式中 Q —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h m /3; F —管道散热面积,2m ;V C —标准状态下烟气平均比热容一般为~⋅3/m kJ ℃; q —管道单位面积散热损失,)/(3h m kJ ⋅;室内 1q =4187)/(3h m kJ ⋅; 室外 2q =5433)/(3h m kJ ⋅; 室内管道长: 室外管道长: 则112214187 2.09543315.57=16.121.3264366.7 1.326q F q F t Q +⨯+⨯∆==⋅⨯℃烟气在烟囱中的温度降DA H t ⋅=∆2℃式中 H —烟囱高度,mD —合用同一烟囱的所有锅炉额定蒸发量之和,t/h A —温降系数,可由表5-1查得;表5-1 烟囱温降系数4164.0402=⨯=∆t ℃总温度降:1216.12420.12t t t ∆=∆+∆=+=℃第7章 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标准状态下风机风量的计算式中 —风量备用系数;Q —标准状态下风机前风量,h m /3;p t —风机前烟气温度,℃,若管道不长,可以近似取锅炉排烟温度; B —当地大气压力,kPa;风机风压的计算式中 —风压备用系数;∑∆h —系统总阻力,Pa ;y S —烟囱抽力,Pa ;y ρ—标准状态下烟气密度,γ =3/m kg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式中 y Q —风机风量,h m /3;y H —风机风压,Pa ;1η—风机在全压头时的效率一般风机为;2η—机械传动效率,用V 形带传动时2η=; β—电动机备用系数,对引风机,β=;风机和电机的选择根据风量y Q =h m /3,y H =Pa ,查表后选择型引风机,配对电机型号为Y132S2-2B3,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表7-1 所选风机及型号参数第八章小结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理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受益良多;这次的课程设计得以完成当然,我首先得感谢王老师,能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让我们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能比较轻松的完成任务又能达到巩固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课程设计上给我的指导,以及给我提供了这么多有用的资料,使设计能顺利进行;其次,我要感想我们小组的成员们,在我们的思考与讨论下,我们才得以知道该怎么去做,该怎么去选才能是我们设计的东西更好;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再一次巩固了我所学在课堂上学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对它们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应为我选择了用打印的设计说明书,从而使自己的文字编排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在书写的同时尝试用CAD去绘画其中图片,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习这门课,所以是慢慢摸索,从不懂到略微懂,虽然我花了不少时间在上面,但从图片的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做完之后真的很有成就感;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做事态度和能力的欠缺等诸多缺点,我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勤奋学习;总之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受益良多;最后,我要再一次感谢所有在课程设计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第九章参考文献1 童志权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同济大学等编.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 鹿政理等编环保设备设计手册--2大气污染控制设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 刘天齐,黄小林,邢连壁,耿其博. 三废处理工业手册废气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5 动力手册编写组. 工业锅炉房设备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5.6 风机样本. 各类风机生产厂家7 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指南,1984。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摘要:本手册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除尘工程设计方面的指导和参考。
本手册内容涵盖了除尘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关键技术及常用设备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除尘工程知识。
第一部分:除尘工程基本原理1.1 除尘工程概述除尘工程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等方法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清除,使得空气得到净化的过程。
通常应用于工业生产、环保治理等领域。
1.2 颗粒物的性质和分类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包括灰尘、烟尘、颗粒状废气等。
根据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两类。
1.3 除尘原理除尘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机械分离、重力沉降、静电吸附、过滤等方法。
通过不同原理的结合,可以实现对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清除。
第二部分:除尘工程设计流程2.1 除尘工程评估在进行除尘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工程场地、气体成分、颗粒物特性等进行评估,确定除尘工程的具体要求。
2.2 设计参数确定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除尘设备的处理空气量、颗粒物浓度、对颗粒物的去除率等设计参数。
2.3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参数,选择适合的除尘设备,包括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
2.4 设备布局设计根据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除尘设备的布局,确保设备的布置合理、运行稳定。
第三部分:除尘工程关键技术3.1 高效过滤介质的选择如何选择适合的高效过滤介质对于除尘效果至关重要,可以根据颗粒物的性质和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3.2 控制系统设计除尘工程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对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能耗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考虑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3.3 设备维护和管理除尘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运维体系和定期检修机制。
第四部分:常用除尘设备及应用案例4.1 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是一种常用的除尘设备,适用于处理颗粒物浓度较高的气体。
广泛应用于水泥行业、矿业、粮食加工等领域。
一.该选题研究现状及本设计内容1. 研究现状:橡胶厂炼胶车间除尘、通风设计过程中,选择设计合适规格的除尘器和风机是除尘、通风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同时决定投资的规模和今后使用、维修的费用。
由于通风、除尘系统的效果好坏没有质的好坏,惟独量上的区别,再加上测试手段的滞后,许多设计、使用单位对该项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且不重视对橡胶厂炼胶车间通风除尘系统的研究,造成许多橡胶厂使用的通风、除尘系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造成除尘通风系统效果差且浪费能量。
目前橡胶厂炼胶车间通风除尘系统研究工作浮现的问题是:1. 风罩设计和安装不合理 2. 风机风压和风量的选择与系统不匹配 3. 除尘器和除尘风机不匹配 4. 风管直径和布置不合理 5. 除尘器的维护不及时。
主要是脉冲阀、脉;中控制仪维修不及时,造成清灰不彻底,引起设备阻力增大,部分滤袋过滤风速增大,大大缩短滤袋的使用寿命。
滤袋不能按其使用寿命进行更换,透气性能下降,风量下降,达不到应有的除尘效果。
6.管理人员对通风除尘不够重视2.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粉尘危害的重视,在未来的几年政府和科研机构会加大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研究力度,橡胶厂炼胶车间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也将趋于合理和完善,能够更为有效的防止炼胶作业产生的各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于是,橡胶厂炼胶车间的通风除尘设备将向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3.本设计内容在橡胶厂炼制橡胶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炭黑粉尘和其它各类粉尘向车间内扩散,避免粉尘污染作业环境危害工人健康,应在产生粉尘的设备上安装局部除尘设备,通过除尘设备将粉尘过滤后排入大气。
在有烟气、热气的地方也需安装通风罩,通过风机将其排出室外或者烟囱,改善操作的作业环境,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和防止污染环境。
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一套完善的通风除尘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 75 μm 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木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院班级: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班学生学号:联系电话:指导老师:唐贤明2011年1月目录一、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计算任务................................1二、管道系统的设计.......................................................2(一)支管1的设计计算..................................................2(二)支管2的设计计算................................................. 2(三)支管3的设计计算.................................................2(四)管段4的设计计算..................................................3(五)支管5的设计计算................................................. 4(六)支管6的设计计算..................................................4(七)主管段a的设计计算............................................ 5(八)管段7的设计计算..................................................6(九)主管段b的设计计算..............................................6(十)管段8的设计计算................................................6(十一)主管段c的设计计算..............................................7(十二)支管9的设计计算...............................................7(十四)主管段d的设计计算.............................................8(十五)支管10的设计计算...............................................8(十六)主管段e的设计计算..............................................8(十七)支管11的设计计算.............................................9(十八)支管12的设计计算.............................................9(十九)支管13的设计计算.............................................9(二十)主管段f的设计计算..............................................11(二十一)支管14的设计计算...............................................11(二十二)主管段g的设计计算............................................12(二十三)管道系统的总压损计算.........................................12三、旋风分离器与风机选型计算.........................................12(一)旋风分离器选型计算...............................................12(二)风机选型计算.....................................................12四、小结................................................................13五、参考文献............................................................14六、附表--管道系统的计算结果列表.....................................15(附图--厂房内管道系统、旋风分离器和风机布局图及计算展开图)一、木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计算任务书<一>.设计要求:1.巩固综合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家具企业中除尘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掌握家具企业中除尘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步骤;3.根据给定的设计依据,按气力吸尘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合理选择输送装置的类型和布置管道系统(包括分离器,风机,主管道等位置),正确进行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4.正确,合理地使用和设计气力吸尘装置的管道及其零件的结构和尺寸参数;5.合理选用风机和分离器;<二>.设计依据:(木工车间)1.车间平面分布图和横剖面图;2.车间内加工设备一览图表;3.车间正常工作时,加工设备同时开动;4<三>、具体完成项目:1.除尘系统布置图;2.除尘系统设计计算展开图(A3图幅);3.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时间要求:19周周末上交课程设计。
二、管道系统的设计由该家具厂木工车间内主要加工设备知:该车间木屑气力吸集管道系统内的气流混合浓度很低(μ≤),所以可以对其进行纯空气情况的简化计算。
由车间木屑气力吸集装置的计算展开图(见附件)。
采用速度压力法计算,将90°的全弯头的局部系数皆取为。
(一)支管1的设计计算从距离风机最远的机床开始进行计算。
在此,应从1号机床(平刨)开始计算,这台机床的吸气支管中,包括有的直管段,四个90°的弯管头及一个吸料器。
由资料查得1号机床要求的吸气量h m Q /12003=,气流速度s m v /18='。
可由图14-3查得相应的管道直径mm d 153=。
现在实取此吸气支管1的管径mm d 150=。
因而,在此吸气支管1内的实际气流速度s m v /9.18=(由2214.3⎪⎭⎫⎝⎛⨯=d Q v 得)。
此吸气支管1的压损(阻力)P ∆可以按公式(12-64)′计算,即:()()Pa gvd l P 96.78681.929.18126.113.04.15222=⨯⨯⨯+⨯=⎪⎭⎫ ⎝⎛∑+=∆γξλ其中:13.0=dλ是按图12-6查得,()()6.115.0414=⨯+=⨯+=∑弯头吸料器ξξξ(二)支管2的设计计算第8号机床(开榫机)有三个吸料器(上方、下方与侧方各一个),先计算8号机床侧方吸料器的支管2:侧方吸料器要求的气流量h m Q /830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s m v /18=',计算得到mm d 127=,若取其直径mm d 125=,则由h m Q /8303=与mm d 125=,可得s m v /8.18=,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2的压损为:()()Pa gvd l P 20181.928.18128.0162.08.0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62.0=dλ,()()8.0038.03=⨯+=⨯+=∑ ξξξ(三)支管3的设计计算计算8号机床其中一个上方吸料器的支管3:侧方吸料器要求的气流量h m Q /720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s m v /15=',计算得mm d 130=,若取其直径mm d 130=,则由h m Q /7203=与mm d 130=,可得s m v /1.15=,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3的压损为:()()Pa gvd l P 4.16781.921.1512075.1157.00.1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57.0=dλ,()()075.115.05.015.2=⨯+=⨯+=∑ ξξξ支管2与3并联,两者的压损误差百分数为: %7.16%1002014.167201=⨯-(超过%5±的范围)因而,为了达到平衡范围,应将管道3的压损增大,通过计算当mm d 125=、mm d 120=时都不符合。
取mm d 115=,则由h m Q /7203=与mm d 115=,可得s m v /3.16=,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3的压损为:()()Pa gvd l P 2.20081.923.1612075.1158.00.1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58.0=dλ,()()075.115.05.015.2=⨯+=⨯+=∑ ξξξ支管2与3并联,两者的压损误差百分数为: %4.0%1002012.200201=⨯-(在%5±的范围内)(四)管段4的设计计算计算支管2与3并联汇合后的管段4,管段4内的气流量h m Q /155********=+=,应使管段4内的气流速度大于支管2与3内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即大于s m /18)。
计算得计算得mm d 6.174=现取管段4的直径mm d 170=,则由h m Q /15503=与mm d 170=,可得管段4内的气流速度为s m v /0.19=,符合要求。
则管段4的压损为:()()Pa gvd l P 1.12781.92191215.0112.08.3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12.0=dλ,可知,管段2与4的总压损为: ()Pa P 1.3281.127201=+=∆(五)支管5的设计计算计算8号机床下方吸料器的支管5:下方吸料器要求的气流量h m Q /1200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s m v /18=',若取其直径mm d 150=,则由h m Q /12003=与mm d 150=,可得s m v /9.18=,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5的压损为:()()Pa g vd l P 6.49881.929.181245.113.04.6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3.0=dλ,()()45.115.0312=⨯+=⨯+=∑ ξξξ支管5与4并联,两者的压损误差百分数为: %2.34%1006.4981.3286.498=⨯-(超过%5±的范围)因而,为了达到平衡范围,应将管道4的压损增大,通过计算当mm d 165=、mm d 150=时都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