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韦伯

  • 格式:docx
  • 大小:29.0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韦伯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

摘要:韦伯所构建的体系庞大的理解社会学,不仅为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铺设了最重要的一段基石,而且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学的思想财富。韦伯认为社会学就是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这种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为了保证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他提出了“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在社会学界引起轰动,至今其学说为后人所敬仰。本文主要就其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进行讨论。

关键词:理解社会学、价值中立、理念类型、

马克思·韦伯(1864-1920)是社会学学界公认的“社会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始终闪耀着魅惑而迷人的光芒,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影响着哲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学者们。同时,韦伯也是个多产作家,其著作覆盖面非常的广泛,涉及各个学术领域。我在此主要讨论韦伯的理解的概念与其方法论理论。尽管他在这些方面的学说依然是备受争议,甚至为此形成的两大阵营,事实上,这种争论恰恰又推进了韦伯方法论向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韦伯的方法论,形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探讨一个理论。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环境下去理解,看韦伯是如何解释他的那个时代,而其现实意义,则是随着时代发展得到的验证与实用,与我们今日现实处境的相关性,亦或说是借鉴意义。我们称韦伯是我们同时代的人,因为他所研究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依然在研究的问题。韦伯的思想始终在“现实性”的背景之下长期被关注,成为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理解社会学

韦伯曾说:“社会学是一门与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有关,并因此与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联系说明有关的科学。”[1]这也就是说,在韦伯看来,社会学是一门理解社会行为的科学,人的行为具有一种内在的可理解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2],而理解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面对社会事实,研究者

应该先去理解这一文化现象,行动者、行动者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之后才能去说明、去解释他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韦伯把他的理解分为两种具体形式,其一是“直接观察的理解”,即对特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直接的观察性理解,也就是通过直接观察理解它的意义。例如:天黑了,主人点亮灯光照明。我们无需考察有多少种情况下天黑了,人们要打灯照明就可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了。其二呢,就是“解释性理解”,即通过了解一件事情的动机去理解这个行动。更进一步,他认为社会学家还应该去说明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如何决定其行为的。即在洞悉社会现象之后,就有必要再从因果关系上去说明些现象。“留日学生杀母案”刺痛天下可怜父母心,引发整个社会深思,在此,我们很难只从表面上去理解儿子的刺母行为,而金钱原因也不过是一条导火线,真正的炸药包在何处还需要我们真正深入事件的肌理骨髓去解释说明。

此外,从解释性理解这一层面上分心,韦伯的见解要比狄尔泰的高超许多,他把“理解”拉出了心理学的范畴,不再单纯是心理学原理中一个“将心比心”的移情过程,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可理解性是独立的,突破了以往学者的局限。

德语“Verstehe”的意思应为“去理解”,也就是运用理解这一方法,“通过洞察去把握”人类行为,而我们也认可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行为作出价值判断。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事例。

农妇吴远碧,于1989年随夫携儿带女进城打工,寻找"好生活",不料却患上一种"怪病",腹部积水,肚胀如鼓,第一次进医院,就花光了积蓄。出院不久,腹部积水又发作。为不拖累家庭,农妇挥刀自剖肚子自医,差点送命。媒体报道后,在有关领导关怀下,农妇被送入大医院救治。(本段摘自2011年5月23日《华商报》)

作为社会学家,面对这个真实的案例,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评判谁对谁错,不是去批判农妇的无知与愚昧,不是去谴责社保制度的不完善,不是去怒骂社会的冷漠。而是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这样的行为?

让我们冷静的分析一下,吴远碧的身份是一个农民工的妻子,为了来大城市过上好的生活,跟随丈夫到城里打工,不幸换上此病,丈夫一人打工赚钱养活

家里,而第一次的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第二次又换上此病,家里不禁恐慌,因为实在没有能力为她治疗,而这个病又严重的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加之大女儿的出走又让家里雪上加霜。

吴远碧如是说:“这一刀下去,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基于她的认识层面,在她的印象中,医生就是这么做的,所以她也照着做,最终选择这种自残式的救命方案。那么我们可以从她的身份、阶级、地位、角色等方面分析,据报道说:她本人个性倔强、收入少,脾气大,又爱争吵纠纷多,平时习惯不好,还乱扔垃圾,而农民工本身可能文化素质又比较低,无法较为清晰地认识问题,作为外来人口,又不容易融入社区和城市生活,加之没有常住身份,很多福利也无法享受。种种因素叠加,促使她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

当今的中国社会,阶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阶级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多,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我们的主观猜测就更多,各种有色的眼镜就不自觉的戴上了。正如一些媒体不断炒作华中师大性学副教授彭晓辉“性侵递套”这一说法,身为媒体人士,又是否以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传达与人?

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拼版,我们起初只接触一两个离散的小版块,并去观察它们,之后才又发现其他散碎的版块,我们又去努力理解吸收它,渐渐地,我们所掌握的越多,拼版就越趋于完整,我们的观点随之发生改变从,但也因此,我们的视野从许多小而零乱的片段转移到了被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我们对于社会的理解就更深刻、更系统和完善。

(二)、价值中立

从我们开始有意识以来,就不断的对外界进行着评价判断,这个糖果是否甜,这件衣服是否漂亮等等,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价值判断是极具主观性和个人性的,作为社会学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当进行研究课题时,一味的依据个人喜好憎恶进行主观判断的话,那我们的研究必将寸步难行,甚至误人子弟,误入穷途。

之所以要提倡价值中理论,是因为韦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社会学家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