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散剂的制备实验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07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掌握含小剂量药物及共熔性成分等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药典所用药筛;掌握固体药物的粉碎方法、混合方法(等量递加混合法)、过筛方法、散剂的均匀度检查方法、散剂的分剂量法、散剂的包装方法(纸包装法)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散剂的概念:散剂(powders)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共内服或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环境D级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散剂的质量评定①均匀度取散剂适量在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②其他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 制剂通则.散剂.项下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1%)、乳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薄荷油、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
器材:上皿天平、玻璃乳钵、瓷乳钵、包药纸。
四、实验内容(一)含小剂量药物散剂的制备1. 1:100硫酸阿托品散【处方】硫酸阿托品 1.0g胭脂红乳糖(1%) 0.5g乳糖加至 100.0g【制法】先研磨乳糖使乳钵内壁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至乳钵中研合均匀,再按等量递加的混合原则逐渐按加入所需量的乳糖,充分研和,待全部色泽均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红色的极细粉末。
【作用与用途】硫酸阿托品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主要用于胃肠、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以硫酸阿托品计算,每次0.5mg,每天3次。
极量:每次1mg,每天3mg。
【贮藏】置玻璃瓶中,密闭,于干燥处保存。
【注释】(1)本品为100倍硫酸阿托品散(即1%硫酸阿托品散),若需配发硫酸阿托品0.5mg/包,需称取本品0.05g ,因称量太小,误差大,所以应取本品稀释成1000倍散后再分装。
散剂实验报告散剂实验报告引言: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以粉末的形式存在,方便患者使用和调剂。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散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吸收和释放方面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剂的应用和优势。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方法散剂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
1.1 方法一:机械法首先,我们将药物样品经过研磨器进行细磨,使其成为细小的颗粒。
然后,将细磨后的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通过筛网进行过筛,以确保颗粒的均一性和粒径的一致性。
最后,将混合好的药物装入密封容器中,制成散剂。
1.2 方法二:湿法湿法制备散剂的过程与机械法类似,只是在混合药物和辅料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辅料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地分散在辅料中。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与辅料通过干燥的方式去除溶剂,最终得到散剂。
实验二:散剂的药物吸收特点散剂作为一种粉末剂型,具有一定的药物吸收特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吸收情况。
2.1 pH值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散剂在酸性环境下的溶解度较低,吸收率也相对较低;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散剂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明显提高。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2.2 药物粒径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散剂样品,并将其与模拟肠液进行接触。
实验结果显示,粒径较小的散剂更容易被溶解和吸收,与之相比,粒径较大的散剂则表现出较低的吸收率。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的粒径对其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三: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除了药物吸收特点,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释放情况。
3.1 pH值对散剂释放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释放情况。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实
验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将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的混合物,通常由固体颗
粒和分散剂组成。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研钵和研棒将固体颗粒与分散剂混合均匀,制备成散剂。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固体颗粒、分散剂、研钵、研棒。
2. 将固体颗粒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分散剂。
3. 使用研棒将固体颗粒与分散剂混合均匀,直至得到所需的散剂。
4. 将制备好的散剂放入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备,所得的散剂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没有出现团聚
现象,颗粒大小均匀一致。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使用适量的分散剂对于散剂的制备非常重要,
过多或过少的分散剂都会影响颗粒的分散效果。
此外,制备好的散剂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或受到外界污染。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散剂,并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分散剂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避免团聚现象的发生。
实验应用,散剂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悬浮液、胶体溶
液等,为实验提供了便利。
同时,对于一些固体颗粒不易溶解的物质,制备成散剂后可以更好地与其他试剂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还了解了散剂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这对我们今后的实验操作和化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2.了解散剂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3.理解散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粉末状的药物制剂,通常用于口服、外用或吸入。
其制备过程包括药物粉碎、混合、分剂量和包装等步骤。
药物粉碎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效果。
混合则是将各种药物或辅料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分剂量是将混合后的药物按所需剂量进行分配,包装则是为了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原料:本实验以阿司匹林和糖粉为原料,制备阿司匹林散剂。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糖粉则作为稀释剂,增加药物的体积和甜度,便于分剂量。
2.粉碎:将阿司匹林原料进行粉碎,使其变成细小的颗粒,以便于混合和分剂量。
3.混合:将粉碎后的阿司匹林和糖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使药物和糖粉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
4.分剂量:按照所需剂量将混合后的药物进行分配,本实验以0.1g为一个剂量进行分装。
5.包装:将分剂量后的药物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1)阿司匹林原始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经过粉碎后,阿司匹林颗粒被破碎成细小的颗粒,大小均匀,形状近似圆形。
(2)混合过程中,阿司匹林颗粒和糖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混合物呈粉末状,质地均匀,无肉眼可见的颗粒或团块。
(3)分剂量过程中,每个剂量准确,符合规定的要求。
分剂量后的药物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包装。
(4)包装后的散剂外观整洁,标识清晰,无泄漏或受潮等现象。
每个包装都有相应的批号和有效期,方便追踪和管理。
2.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制备的阿司匹林散剂符合质量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质量:实验所用的阿司匹林和糖粉都符合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质量标准,保证了制备的散剂质量稳定且安全有效。
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掌握含共熔性成分等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认识并能正确使用药典所用药筛。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散剂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制备散剂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一质量检查一包装。
制备过程中应能灵活地运用粉碎、过筛及混合等药剂学的基本操作。
在掌握一般制备流程的基础上,要会处理含小剂量药物、含共熔性成份、含浸膏等处方组成较特殊的散剂制备中的有关问题。
含毒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小剂量药品时,常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含共熔成份的散剂是否采用共熔方法制备,应根据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份的数量多少而定。
操作时应注意:①应恰当地将药物的称取、粉碎、过筛、混合等基本操作应用于散剂的制备中。
②混合的均匀度是散剂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当处方中各组分的量相差悬殊时,为保证混合均匀,常采用等量递加法。
③应学会四角包、五角包和长方包等的包折方法。
④根据药典要求进行散剂的质量检查。
一般散剂应为细粉,其中能通过6号筛的粉末含量不少于95%,儿科和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其中能通过7号筛的粉末含量不少于95%。
三、实验药品和器材药品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薄荷油、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
器材玻璃乳钵、瓷乳钵、天平、药典筛、药匙、包药纸。
四、实验内容(一)含共熔性成份散剂的制备痱子粉1.处方薄荷脑 0.6g樟脑 0.6g麝香草酚 0.6g薄荷油 0.6ml水杨酸 1.14g硼酸 8.5g升华硫 4.0g氧化锌 6.0g淀粉 10.0g滑石粉加至 100.0g2.制法: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
另将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七号筛。
然后将共熔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合,过筛,即得。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由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
制备散剂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并掌握适当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实验步骤:
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药物和辅料,如药粉、淀粉、糖粉等。
2. 药物筛选,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药物作为制备散剂的原料。
3. 配方确定,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确定散剂的配方,包括药物与辅料的比例和混合方法。
4. 制备工艺,按照配方要求,将药物和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干燥、粉碎等处理。
5. 散剂包装,将制备好的散剂装入适当的包装容器中,并标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出散剂样品,并进行了相关性质和用途的测试。
散剂样品颜色均匀,颗粒细腻,溶解性良好,符合制剂要求。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相关知识,对散剂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和辅料的准确称量和混合比例,避免出现配方错误。
2. 制备散剂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药物粉尘对身体造成危害。
3. 散剂包装时,要注意卫生和标识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实验改进方向:
1. 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药物和辅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寻求更优化的制备方案。
2. 可以对散剂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拓展散剂的市场前景和
应用领域。
以上就是本次散剂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技巧,了解散剂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散剂,又称颗粒剂,是将药物或其他活性物质制成颗粒状,使用时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易于分散和吸收。
散剂适用于口服、外用等多种给药途径。
制备散剂一般采用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1. 干法制备:药品:硝酸甘油、淀粉粉;2. 湿法制备:药品:阿司匹林、明胶、乳糖。
实验步骤:1. 干法制备散剂:(1) 取适量硝酸甘油和淀粉粉分别研磨成细粉;(2) 将硝酸甘油粉和淀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3) 将混合粉末通过筛子筛过,使其颗粒均匀细小,具有适合制备散剂的粒径。
(4) 将筛过的粉末用适量的适宜溶剂悬浮并搅拌均匀,悬浮液即为散剂。
2. 湿法制备散剂:(1) 取适量的阿司匹林粉和明胶粉分别研磨成细粉;(2) 将阿司匹林粉和明胶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3) 加入适量的乳糖,搅拌均匀;(4) 将混合粉末用适量的适宜溶剂悬浮并搅拌均匀,悬浮液即为散剂。
实验结果:1. 干法制备的散剂:得到粒径均匀、无团聚现象的散剂悬浮液。
2. 湿法制备的散剂:得到粒径均匀、无团聚现象的散剂悬浮液。
实验讨论和分析:1. 实验中制备的散剂悬浮液的颜色、透明度和稳定性可以通过观察进行评价。
2. 散剂悬浮液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速度等特性与溶剂选择和粒径有关。
3.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针对不同药物和给药途径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溶剂以制备不同类型的散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了散剂的性质和应用。
散剂具有便于给药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口服、外用等多种给药途径,对医药领域具有一定的意义。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粉末状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散剂的过程,了解散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1. 药材:黄连、黄柏、苦参等。
2. 辅料:淀粉、蔗糖、二氧化硅等。
3. 仪器设备:研钵、研棒、研磨机、筛网等。
实验步骤:1. 药材的准备:将黄连、黄柏、苦参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准备好,并进行粉碎处理,使其达到细粉的程度。
2. 辅料的准备:将淀粉、蔗糖、二氧化硅等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准备好,使其能够与药材充分混合。
3. 药材与辅料的混合:将药材和辅料放入研钵中,用研棒进行搅拌和研磨,使其达到均匀混合的状态。
4. 筛选粉末:将混合后的粉末通过筛网进行筛选,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保留细小的颗粒。
5. 包装:将筛选后的粉末装入密封容器中,进行包装,以保证散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一批黄连、黄柏、苦参等药材的散剂。
经过粉碎、混合、筛选等步骤,药材与辅料得以充分混合,形成了均匀细小的粉末状物质。
经过包装密封,散剂具有良好的保存性能,能够长期保持其药效。
实验讨论:1. 药材的选择:本实验选择了黄连、黄柏、苦参等具有一定药效的药材进行制备。
在实际生产中,药材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药效和临床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2. 辅料的添加:淀粉、蔗糖、二氧化硅等辅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散剂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吸收率。
3. 工艺流程的优化:本实验采用了粉碎、混合、筛选等步骤,但实际制备散剂的工艺流程还可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4. 包装密封的重要性:散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限与包装密封的好坏密切相关。
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确保散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散剂的过程,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通过药材的粉碎、混合、筛选等步骤,成功制备了一批黄连、黄柏、苦参等药材的散剂。
散剂制备的实验原理嘿,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小小的散剂是怎么来的呀?我呀,就像个探秘者一样,一头扎进了散剂制备的奇妙世界里。
散剂,简单来说,就是把药物粉碎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那这制备过程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背后可有不少的实验原理呢。
咱先说这粉碎的原理吧。
就好比你要把一块大石头弄成小石头,你得使点劲儿,用对工具吧。
在散剂制备里,粉碎就是把那些大块的药物原料变成小颗粒的过程。
这就像是把一座大山一点点敲碎成小石子。
为啥要粉碎呢?这就跟咱吃饭一样,如果一块肉太大,你咬起来费劲,咽下去也难受。
药物也是,如果颗粒太大,在体内吸收就不好。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生病吃药的时候就跟我抱怨,说那药好像卡在嗓子眼里下不去。
我就跟他说,要是那药是散剂,粉碎得细一点,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啦。
粉碎的方法也有好多种呢。
有单独粉碎,就像你单独处理一颗特别硬的钻石一样,有些药物因为比较特殊,像毒性药或者贵重细料药,就得单独粉碎,不然跟其他药混在一起,万一粉碎不均匀,那可就麻烦了。
还有混合粉碎,就像是把一堆东西一股脑儿放在一起打碎。
大多数普通的药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我在实验室的时候,和我的小伙伴们就经常为了是单独粉碎还是混合粉碎讨论半天。
有个小伙伴就很坚持说这个药得单独粉碎,说这样更安全,另一个小伙伴就觉得混合粉碎更省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可热闹了。
粉碎之后呢,就是过筛。
这过筛啊,就像是给那些粉碎后的药物颗粒做一个筛选。
只有大小合适的颗粒才能留下来。
我把这个过程想象成是一场选美比赛呢。
那些大小不符合要求的颗粒就像是被淘汰的选手。
我们在实验室里过筛的时候,会用到不同目数的筛子。
目数越大,筛孔越小。
我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老是搞不清目数,还被老师批评了呢。
老师就很严肃地说:“你要是连目数都搞不清楚,这散剂的粒度就没法保证,就像你盖房子连砖头大小都不统一一样,房子能盖好吗?”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惭愧,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搞明白。
过筛之后就是混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