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09.00 KB
- 文档页数:27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学反思《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学反思,欢送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技术试验在技术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因此,它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然而它对学生来说又是很陌生的。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它与他们早就熟悉的.科学实验区别开来。
为了打破学生对技术试验的神秘感,我用学生很熟悉的神舟飞船录像引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技术试验这个内容上。
通过耳闻能详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汽车破坏性碰撞试验、青霉素皮下注射试验、原子弹试验等等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与科学试验的区别,使学生初步理解技术试验的概念及它在技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还增加了析因试验法,介绍了美国世贸大楼在911事件中倒坍的析因试验研究,学生果真很感兴趣。
这两节课,学生的兴趣很高的,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都认真完成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
从学生呈上来的技术试验报揭发现,绝大局部的同学是按技术试验报告的格式来完成,但还有极少局部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仍将试验报告写成了实验报告,还是按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来书写。
这说明这局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完全将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区分开来。
课文所举的例子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而且技术试验的方法有多种,想要一一介绍是不容易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到网上找好相关资料进展补充。
例如神舟六号发射视频,汽车碰撞试验视频,各种技术试验的图片,为了演示好技术试验,我课前还准备好了各种横截面不同的构件。
这些工作都要教师事先做好。
这样上课才能收放自如,做到内容详实,课堂教学才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上的热情。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是需要教师付出辛勤劳动的。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14.84:681.41:620.1GB4715——84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for point type smoke fire detectorg目录1技术要求2试验方法3标志附录A探测器试验纲要附录B响应阈值试验附录C通电试验附录D重复性试验附录E方位试验附录F一致性试验附录G电压波动试验附录H气流试验附录J高温试验附录K环境光线试验附录L振动试验附录M湿度试验附录N冲击试验附录O碰撞试验附录P腐蚀试验附录Q绝缘电阻试验附录R耐压试验附录S低温试验附录T火灾灵敏度试验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的根据散射光、透射光原理(光电感烟)和电离原理(离子感烟)工作的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
其他环境中安装的、根据其他原理工作的探测器,除特殊技术要求应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外,亦应执行本标准。
1.技术要求1·1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灾,其烟参数达到预定值时,探测器应输出火灾报警信号,同时启动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显示器。
1.2探测器灵敏度级别,应符合本标准第2.1条的规定。
1.3探测器在额定工作电压降低15%和升高10%的条件下应能可靠工作。
1.4探测器应能耐受住表1中规定的气候条件下的各项试验。
各项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第2章有关试验的要求。
表11.5探测器应能耐受住表2中所规定的机械环境条件下的各项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第2章有关试验的要求。
表21.6探测器的所有接点和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在表3所列两种条件下测量时,应分别不小于表中相应的规定值。
表31.7探测器的所有接点和外壳间在正常大气条件下保持24h后,应能耐受住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60s的试验。
试验电压根据探测器额定工作电压按表4中的规定确定。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1总则1.0.1为进一步规范混凝土试验方法,提高混凝土试验精度和试验水平,并在检验或控制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时,有一个统一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包括取样及试样制备、稠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气量试验和配合比分析试验。
1.0.3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所做的试验,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委托单位提供的内容:1)委托单位名称;2)工程名称及施工部位;3)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4)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5)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2检测单位提供的内容:1)试样编号;2)试验日期及时间;3)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4)环境温度和湿度;5)原材料的品种、规格、产地和混凝土配合比及其相应的试验编号;6)搅拌方式;7)混凝土强度等级;8)检测结果;2取样及试样的制备2.1取样2.1.1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2.1.2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2.1.3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2试样的制备2.2.1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注: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工现场保持一致。
2.2.2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
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
2.2.3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的有关规定。
附件1水凝胶敷料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网上征求意见稿)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水凝胶敷料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审评提供技术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水凝胶敷料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需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
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需在遵循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水凝胶敷料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产品技术审评的参考。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水凝胶敷料通常为成胶物质与水组成的无定形或定形凝胶敷料,可含有缓冲盐,无菌提供。
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包括申请表、术语和缩写词列表(如适用)、产品列表、既往沟通记录(如适用)、主文档授权信(如适用)以及符合性声明等,需符合《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的要求。
1.申请表1.1确认产品的类别及分类编码,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水凝胶敷料的分类编码为14-10-04,产品的适用范围,应为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预期用途。
1.2关注产品中文名称,其命名需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等医疗器械命名有关指南的规定。
对于进口注册产品,水凝胶敷料的原文名称应与原产国的上市销售证明文件及原产国说明书中的相应内容一致。
2.产品列表2.1对于进口注册产品,水凝胶敷料的各型号规格、结构组成应与原产国上市销售证明文件及原产国说明书中的相应内容一致。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案【教材版本】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设计理念】围绕上一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技术要求新求变的特点,对技术试验各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实施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体验、交流、协作、评价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技术试验往往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技术试验不可能一帆风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明白我们的设计产品和成果都是为人而设计的,对产品进行技术试验,发现设计的缺陷,改进设计方案,是为了确保人们安全、有效的使用设计成果,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以及科学严谨的技术责任感。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技术试验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课件(PPT)、投影【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把知识点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具有影响力的现实案例,使学生感触到技术试验时处处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顺应这种求知欲,在此基础上介绍技术试验的方法及如何实施。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用问题“怎样拍掌拍得最响?”来设置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动手拍掌进行试验。
[教师评析]拍掌拍得响不响,同学们不知道答案不能直接回答,所以同学们要拍掌来试一下,而这种尝试,可以称之为试验,怎么样拍得最响,我们用试验的方法很容易得到答案。
那我们在技术领域出现的未知问题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
引出课题: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二、新课讲解(一)什么是技术试验:[案例分析]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成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为什么只有神舟5号、6号、7号真正的载人上天,神舟1、2、3、4号又干什么去了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析]一项新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其设计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需要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同样的航天火箭发射也一样,我们开始不能保证我们的火箭能载人航天,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神舟1号到4号火箭的发射,这四枚火箭相对神舟5号6号7号而言都可以说是在进行技术试验。
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检测方法及其挥发特性-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引言噻虫嗪(Thiamethoxam)的化学名称为3-(2-氯-噻唑-5-甲基)-5-甲基-4-N-硝基亚胺基-(1,3,5)恶二嗪,它是一种具有优异活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适用于农作物的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
与传统的杀虫剂相比,噻虫嗪具有更广的活性谱。
更高的生物活性和更高的安全性,且其致毒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
是那些对哺乳动物高毒、高残留和对环境影响大以及抗性严重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类等杀虫剂的最佳替代品之一,适用于叶面和土壤施药以及种子处理(张国生等,2004)。
农药施到田间作物后,自然条件下会从植物表面、水面与土壤表面通过挥发逸人大气中,农药挥发性的大小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及其在环境中的再分配,挥发性大的农药一般持留较短,但它对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大,易对使用区周围的环境生物和作物造成影响,凡是进入到土壤和水环境中的农药,都要进行挥发作用的评价。
目前,目前关于噻虫嗪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水体中,土壤、蔬菜和水果中的残留研究(SinghSBetal.,2004;ObanaHetal.,2003;KimHetal.,2003;李维等,2007),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其水解与光化学降解研究等(范会涛等,2011;郑立庆等,2006;刘国光等,2005),关于其挥发特性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农药大量长期施用,除了通过作物的吸附、吸收而污染环境之外,农药蒸气通过挥发从处理过的土壤进入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解该农药施入农田后通过大气扩散,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本文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噻虫嗪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并对其挥发特性进行评价,为综合评价噻虫嗪的环境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与方法2.1仪器与试剂Waters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配有DAD检测器、自动进样器、Epower3工作站,色谱柱:ThermoscientificBETASIL-C185m,4.6250mm;XT5107-IB1000挥发装置恒温箱(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A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d=0.0001g);RE-2000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HY-5A回旋振荡器(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公开课
《有趣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公开课》
嘿呀,今天去上了一堂超有意思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公开课!一进教室,就感觉氛围特别不一样。
老师呢,是个特别幽默风趣的人。
他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好玩的例子,说他有次在家做一个小实验,就是想试试把鸡蛋从高处扔下来怎么才能不摔坏。
他找了各种材料,什么泡沫啦、海绵啦、塑料袋啦,把鸡蛋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
然后呢,他就站在凳子上,特紧张地把包着鸡蛋的那一团东西扔了下去。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鸡蛋还是碎了!哈哈,老师那表情,可逗了,一脸的懵。
然后他就开始给我们分析,说这就是技术试验呀,虽然失败了,但能让我们知道哪种方法不行,下次就可以改进啦。
接着,他又给我们讲了好多其他的例子,像测试灯泡的使用寿命啊,看哪种材料更抗压啊之类的。
在这堂课上,我们还自己动手做了小试验呢,大家都特别投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感觉时间过得超快,一下子就下课了。
走出教室的时候,我还在回味老师讲的那个鸡蛋的故事呢,真的是太有趣啦!这堂公开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技术试验原来可以这么好玩,这么贴近生活。
以后我也要多观察、多尝试,说不定我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技术试验呢!哈哈!
以上就是我今天在公开课上的有趣经历啦,你们觉得有意思不?。
1 / 36第2节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一、技术试验的重要性1.技术试验的含义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
2.技术试验的重要性技术试验可以改进和完善设计,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有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2.模拟试验法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
3.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4.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5.移植试验法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
三、简单技术试验的设计和实施1.技术试验的一般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技术试验报告的组成技术试验报告是技术试验工作完成后应当形成的成果,其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
1.空气弹簧是地铁车辆震动和噪声控制的重要部件之一。
测试空气弹簧需要在高强度扭转试验平台上,在载荷为120 kN的压力下进行六十万次疲劳试验,以此来测试并判断空气弹簧在地铁正常使用时的情况。
该试验的方法属于( )A.虚拟试验法B.模拟试验法C.强化试验法D.优选试验法1.答案 C 本题考查技术试验的方法。
在载荷为120 kN的压力下进行六十万次疲劳试验,属于强化试验法,因此C项符合题意。
2 / 363 / 362.工程师们使用Multisim 软件,搭建电路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试验,该试验的方法属于( ) A.虚拟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强化试验法D.移植试验法2.答案 A 本题考查技术试验的方法。
使用Multisim 软件,搭建电路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试验属于虚拟试验法,因此A 项符合题意。
3.如图,2018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第一架飞行试验机在上海圆满完成首飞任务。
锚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锚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是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锚索作为一种重要的固定结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大工程项目中,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海上平台等。
锚索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性,还对材料选用、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锚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的相关知识,通过深入分析锚索的定义、作用、分类和用途,以及型号的概念、意义、表示方法和标准,更详细地探讨锚索技术参数的重要性、应用、测量和评估方法。
在锚索规格方面,我们将介绍锚索的定义和作用。
锚索是一种具有固定和支撑作用的装置,通过将其固定于地面或其他结构物上,可以在工程项目中起到稳定和支撑的作用。
同时,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对锚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选用适合的锚索规格。
而在型号的介绍中,我们将讨论型号的概念和意义。
型号是对锚索特定规格的命名和表示,通过给每种规格的锚索进行编号或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识别和交流。
同时,制定标准的型号表示方法也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效率和施工质量。
最后,在技术参数部分,我们将探讨技术参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技术参数是指衡量和评估锚索性能的重要指标,如承载能力、抗腐蚀性能等。
合理选择和使用锚索技术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将详细介绍技术参数的测量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准确、可靠地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对锚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为工程项目的选材、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不断完善和提高锚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体系,也是科技进步和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全面讨论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以期对锚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各个章节的主题。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为什么讨论锚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的重要性。
潜水泵试验方法一、引言潜水泵是一种通过将电机和水泵组合在一起的装置,能够将水从深井或水源中抽出并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为了确保潜水泵的正常工作和性能,需要进行试验和检验。
本文将详细讨论潜水泵试验方法及其步骤,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潜水泵的试验。
二、潜水泵试验准备在进行潜水泵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步骤:2.1 准备试验设备和工具•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流表和电压表•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数据记录仪等2.2 检查潜水泵是否完好确保潜水泵的各个部件完好无损,并检查密封圈、轴承和叶轮等是否正常工作。
如发现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3 设置试验环境将潜水泵安装在试验台上,并连接各种仪器设备,如电流表、电压表和流量计等。
确保试验环境符合正常使用条件,包括水的温度、压力和流动性等。
2.4 校准仪器设备在进行试验之前,应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潜水泵试验步骤潜水泵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初次运行测试将潜水泵启动,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流量计、压力表和温度计等仪器的读数。
3.2 试验泵功率测试在潜水泵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潜水泵的功率。
根据功率的不同,可以初步判断潜水泵的性能良好与否。
3.3 试验流量测试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潜水泵的工作点,并通过流量计测量潜水泵的流量。
根据流量的大小,可以评估潜水泵的输送能力和性能。
3.4 试验扬程测试改变潜水泵的工作点,测量潜水泵的扬程。
通过扬程的变化,可以了解潜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3.5 试验效率测试在不同工作点下测量潜水泵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潜水泵的效率。
效率是衡量潜水泵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3.6 试验稳定性测试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观察潜水泵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检查潜水泵的温度、振动和噪音等参数。
四、潜水泵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可以对潜水泵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教学设计 2.4 技术验证及其方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认真的思考,认识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会写简单标准的技术试验报告;(3)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相关的案例体会技术试验的重要意义。
完成简单的技术试验。
(2)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生活实例理解各种试验方法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技术试验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技术设计中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形成富有责任感的技术设计观。
清楚设计产品和成果都是为人而设计的,对产品进行技术试验,发现设计的缺陷,改进设计方案,是为了确保人们安全、有效的使用设计成果,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以及科学严谨的技术责任感。
感受技术试验的快乐,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科学严谨的技术责任感,形成富有责任感的技术设计观。
(四)核心素养技术验证必然体现出技术意识,技术验证需要工程思维才能实现,而好的验证方案必然是有创新设计的,有合适的图样表达,以及物化能力也会得到体现。
二、学习者分析在理、化、生的学习中,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很了解,知道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但对技术试验是很陌生的,甚至将两者等同起来。
他们不知道技术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方法。
技术试验的实施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和科学实验的区别,学生并不了解。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不能将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两者很好的区别开来,这成为本节内容教学上的难点。
三、教材内容分析从全书编写的内容来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