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8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静夜思》B. 《春晓》C. 《登高》D. 《将进酒》答案:C2. 以下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王之涣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三、判断题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诗句。
(对)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苏轼的诗句。
(错)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意境。
答:《静夜思》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 请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或友人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共享美好的时光。
五、默写题1. 请默写《春晓》全诗。
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默写《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以下部分。
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六、赏析题1. 请赏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这两句诗通过“落木”和“长江”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请分析《静夜思》的艺术特色。
答:《静夜思》以其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明月”和“霜”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2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②知友:知心朋友。
州里:同乡。
③疾耕:努力耕作。
④田猎:打猎补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文言知识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
如选文中“则狗恶也”。
②表示转折,却。
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
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
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
A.买椟还珠B.刻舟求剑C.相濡以沫D.杯水车薪补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 ) ②其()③故()④恶()⑤还()⑥数()3.翻译: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第一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第二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好猎者之前去打猎,因为“狗恶”,结果是“__________”,等他拥有“良狗”后再去打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中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中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优秀的古诗⽂,不仅会丰富我们的语⾔材料,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且将会改善我们为⼈处世的质地,提升我们的⽂化品味,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强我们的民族⾃豪感。
下⾯是⼩编为您整理了“中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共有(B)A、304篇B、305篇C、306篇D、307篇 2、成语"七⽉流⽕"出⾃《诗经》,它是⽤来形容(B)A、炎炎夏⽇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 3、名句"众⾥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弃疾《青⽟案〃元⼣》)中"灯⽕阑珊"是指(B)A、灯⽕辉煌B、灯⽕即将熄灭C、灯⽕忽明忽暗D、灯⽕次第闪烁 4、李清照的《如梦令》⾥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活⽅式被现代⼈所向往。
请问被称为"菊⽉"的⽉份是(B)A、⼋⽉B、九⽉C、⼗⽉D、⼗⼀⽉ 6、诗句"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D)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 7、"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种不是?(D)A、⿁节B、死节C、冥节D、寒⾷节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编插茱萸少⼀⼈。
"这⾸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这个传统节令是(D)A、中秋B、七⼣C、清明D、重阳 9、姜夔词"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蔻"指(B)A、男⼦⼗三四岁B、⼥⼦⼗三四岁C、男⼦⼗五六岁D、⼥⼦⼗五六岁 10、诗句"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6-2016.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选自《晋书》)注释①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县(今河北保定)人,东晋军事家。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晋朝名将。
司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②绸缪:情意殷切。
③中夜:半夜。
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
④蹴:踢,蹬。
⑤舞:舞动,此处指舞动刀剑等。
⑥社稷:指国家。
⑦部曲:部属,部下。
江:指长江。
⑧中流:指长江中央。
击:击打。
⑨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词。
意思是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文言知识绸缪(chóu móu):一解为“缠绕”。
成语有“未雨绸缪”,本指鸟类在下雨前用树根缠绕鸟窝,喻事先做好准备。
另一解为“情意缠绵”,上文中的“绸缪”就可理解为祖逖与刘琨交情深,感情好。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先主至京见(孙)权,绸缪恩纪”。
又如“情意绸缪”。
思考与练习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为()②以()③将()④楫()2.翻译:①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本文除了“闻鸡起舞”外,还有一成语是: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
4.概括文中的两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与刘琨互相勉励,闻鸡起舞B.刘琨虽与祖逖情谊深厚,但与祖逖形成反差,缺乏志向C.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他收复失地的决心D.众部下为祖逖怀有振复中原的志向感到敬佩并为之赞叹答案1.①担任;②因为;③率领;④船桨2.①(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初中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首诗的开头?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望》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重阳节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首诗?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望岳》C. 《登鹳雀楼》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安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中的名句。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王安石的《》。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悯农》一诗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2. 描述《出塞》这首诗的意境,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3.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 请解释“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的含义,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四、默写题(每题5分,共10分)1. 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
2. 默写杜甫的《春望》全诗。
五、赏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赏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B二、填空题1. 《登鹳雀楼》2. 《山行》3. 《水调歌头》4. 《泊船瓜洲》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 《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公的批判。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预初、初一学生完成1—71题,满分100分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题,满分120分完成时间均为90分钟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丈夫生世会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___________________?8.谁谓伤心画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14.___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___________________。
18.平林漠漠烟如织,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还治其人之身。
22.鸡犬之声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
23.单者易折,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 处处闻啼鸟。
2.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B. 春蚕到死丝方尽。
4.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 停车坐爱枫林晚。
5.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答案:A.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答案:A. 春风又绿江南岸。
7.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君问归期未有期。
8.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B. 独在异乡为异客。
9.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 一览众山小。
10.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词古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望庐山瀑布》B. 杜甫《望岳》C. 王之涣《登鹳雀楼》D. 王安石《登飞来峰》答案:B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李清照D. 杜甫答案:B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哪首诗?A. 张继《枫桥夜泊》B. 王昌龄《出塞》C. 杜牧《江南春》D. 李商隐《夜雨寄北》答案:A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勃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出自________的《饮酒·其五》。
答案:陶渊明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圣”杜甫的诗歌特点。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深沉、悲悯、忧国忧民著称,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被誉为“诗史”。
2. 请简述“诗仙”李白的诗歌风格。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被誉为“诗仙”。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成英文。
答案:Before my bed, the moon is shining bright, I suspect it's frost upon the ground. I lift my head and watch the moon, then bow it down, thinking of my hometown.2. 请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纪事》注释①尝:曾经。
②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
③驻:牛马停止不前,停留。
④良久:许久、很久。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思考与练习1.欧阳询是_____代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______”。
和唐代______(颜体)、唐代______(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行()②观()③反()④布()3.下列与文中“晋索靖所书”的“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即书诗四句B.平生书不再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使一书俱4.翻译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善于向他人学习B.学习应精益求精C.观察需要细致入微D.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答案1.唐;欧体;颜真卿;柳公权2.①出行;②看;③同“返”,返回;④铺开3.A4.于是睡在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5.C2.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注释①鬻(yù):卖。
②攫(jué):夺取。
文化常识《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撰。
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
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思考与练习1.教材里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都是出自《列子》。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吏捕得之D.子攫人之金何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昔()②衣冠()③取()④徒()4.翻译:①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2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②知友:知心朋友。
州里:同乡。
③疾耕:努力耕作。
④田猎:打猎补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文言知识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
如选文中“则狗恶也”。
②表示转折,却。
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
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
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
A.买椟还珠B.刻舟求剑C.相濡以沫D.杯水车薪补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 ) ②其()③故()④恶()⑤还()⑥数()3.翻译: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第一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第二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瓮安文联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参赛序号:姓名.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
“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B.《天仙子》C.《生查子》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B.秦观C.周邦彦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炳麟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B.走马兰台类转蓬C.分曹射覆蜡灯红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B.苔藓C.浮萍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23.不见梅花陈与义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都()江上人家。
(长在开藏住)24.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危石,日色()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响撞咽轻轰)(暖照盖染冷)25.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26.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27.江上即事郭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8.农家六言杨万里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
)29.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30.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红()!(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31.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写在横线上。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鼠好夜窃粟。
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32.有人置粟于盎.()33.鼠恣啮.()34.人教以术.()35.乃以糠易.粟()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36.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38.鲁欲将.吴起()39.吴起於是欲就.名()40.曾子薄.之,而与起绝()41.鲁君疑之,谢.吴起()42.以明不与.齐也()43.游仕不遂.()44.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45.是以..哭之()46.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 ________ 。
(不得超过4字)47.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8.鲁人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分)49.李克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分)50.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
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51.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
”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
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
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 (《晏子春秋》)注:①得微:恐怕,莫非。
②辱:委屈(你来)。
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
(6分)53.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6分)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56.晏子:_____________ _____57.司马穰苴:___________ _______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8、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默写毛泽东的任何一首旧体诗词(4分,错1字扣1分,扣满4分为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